一种给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腔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7740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给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腔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的机械密封冷却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给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腔构件。
背景技术
给水泵在核电站的二回路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核电站的运行安全。其关键部件机械密封,在泵的运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给水泵的机械密封性能和寿命与泵内介质的温度成反比关系,温度越高,寿命越低。故在泵体和机械密封之间常常设置冷却腔构件来降低与机械密封接触的介质温度。如果冷却腔构件的冷却效果不好, 会直接导致机械密封的温度升高,造成机械密封密封面性能丧失。目前一般采用的冷却腔构件为铸件,由于铸造结构的关系,冷却腔构件换热部分壁厚通常比较厚(约20mm左右),因此,这种冷却腔构件的换热性能较差,在泵组试验或试运行期间,如果冷却腔构件换热效果不好,机械密封极易因温度过高失效而停泵,进而造成核电站停机等不可估量的结果。如果停机维修,需要更换整个冷却腔结构,维修成本高。且铸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调整的机械密封冷却腔构件,在给水泵的试运行阶段出现机械密封冷却效果不好的情况。通过调整冷却腔构件的换热部分壁厚来满足机械密封所需介质温度的要求, 这样可延长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由于机械密封过热失效,造成停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给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腔构件,包括锻制的内环、外环、端盖、盖板;所述外环和内环均为圆形,外环在内环外部,所述外环和内环的一端均连接端盖,另一端均连接盖板, 从而围成一个密封的圆环状腔体,所述端盖上开有孔,所述孔与内部腔体连通。所述外环和内环的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端盖和盖板。内环是换热部分,采用不锈钢锻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在给水泵试运行阶段,当出现机械密封冷却效果不好时,在安全值范围内,减少冷却腔内环的厚度,以达到增强换热效果的目的。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在给水泵试运行时,如果发现机械密封冷却效果不好,可以将冷却腔拆下,对冷却内环进行切削加工,改善冷却腔的换热效果,直到机械密封接触的介质温度达到安全值。这样,可以不需更换冷却腔体,减少维修费用,同时,能够达到较好的换热效果,保证了运行的安全性,增加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冷却腔构件包括端盖1、内环2、外环3、盖板4,内环2和外环3 —端焊接在端盖1上,另一端焊接在盖板4上,这样围成了一个封闭的腔室5,端盖1上开有用于进出冷却水的孔6,冷却腔构件安装在给水泵泵体7和机械密封8之间,运行时,冷却水从孔 6进入腔室5,给水泵内部的高温介质经内环2流向机械密封8侧,内环2将高温介质中的热量迅速传递给腔室5的冷却水,这样降低流向机械密封8的介质温度。若流向机械密封8 的介质温度超过了机械密封8的安全运行温度,则考虑调整内环2的厚度。由于内环2在设计采用的是不锈钢锻件,相比铸件具有较高的强度,所以允许通过减少内环的壁厚(在设计安全值内)来达到增强换热效果的目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给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腔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锻制的内环、外环、端盖、盖板; 所述外环和内环均为圆形,外环在内环外部,所述外环和内环的一端均连接端盖,另一端均连接盖板,从而围成一个密封的圆环状腔体,所述端盖上开有孔,所述孔与内部腔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和内环的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端盖和盖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给水泵机械密封冷却腔构件,由锻造的内环、外环、端盖、盖板焊接成密封腔体。在试验或试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流向机械密封的介质温度过高,可将冷却腔构件拆下,在设定的安全值范围内,对内环进行切削加工减少其壁厚,改善其冷却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节省更换冷却腔构件的维修费用,同时大大提高换热效果,保证了系统运行安全。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以及安全性。
文档编号F04D29/58GK201991839SQ20112008673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俞国勤, 俞玮, 张澄东, 林一, 缪方明 申请人:上海市电力公司, 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