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用隔振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552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机用隔振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于旋转风机的中心部、借助于弾性体的弹性变形在旋转轴与叶片主体之间发挥隔振作用的风机用隔振毂。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旋转风机,由于从较长的圆筒状的叶片主体的半径方向的某一范围吸入空气、然后使吸入的空气在叶片主体的内部沿横穿方向流动同时从半径方向的另外的某一范围进行吹出的横流风机(Cross Flow Fan,以下,有时简称作风机)能够较宽地呈带状吹出风,因此被广泛用作空调(空气调节器)等的旋转风机。图6表示其ー个例子。在图中,200是壳体,202是叶片主体,204是驱动叶片主体202旋转的电动机。壳体200具有左右一对侧板206,而且叶片主体202具有左右端的端板210和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叶片208。212是振动隔绝用的隔振毂,夹设在旋转轴214与叶片主体202之间,详细而言夹设在旋转轴214与端板210之间。当为该横流风机时,如箭头所示从上方吸入空气,向前方呈带状送出风。近年来,对空调而言,受到世界范围内的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节能及舒适性提高的需求的増加的影响,变频控制正成为主流。在该变频控制下,空调例如在骤冷之后以低功耗运转维持设定温度,能够节省电力。另ー方面,在变频控制下,产生了 DC(Direct Current直流)电动机的频繁的转矩改变,于是由于该转矩改变而易于产生振动、噪音。上述隔振毂212是出于抑制从旋转轴214向叶片主体202的振动传递及从叶片主体202向旋转轴214的振动传递的目的、即在旋转轴214与叶片主体202之间隔绝振动的目的而设置的。作为该横流风机用的隔振毂,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ー种代表性例子。图7表示其具体例子。在图中,216是该隔振毂,具有刚性的内筒构件(内侧构件)220、刚性的圆板状的连接板(外侧构件)222及沿径向弹性连结该内筒构件220与连接板222的弾性体224。该内筒构件220形成为圆筒状并使旋转轴214嵌入内侧的嵌合孔218内,接受来自旋转轴214的驱动カ而与旋转轴214 —体旋转;该连接板222接合在叶片主体202上,详细而言接合在端板210上并与叶片主体202 —体旋转。在此,内筒构件220借助于外螺纹构件226以与旋转轴214 —体旋转的状态固定在旋转轴214上。在该隔振毂216中,经由弾性体224向连接板222、即叶片主体202传递内筒构件220的旋转运动并使该叶片主体202旋转运动,而且借助于弾性体224的弹性变形来抑制从内筒构件220、即旋转轴214向叶片主体202的振动传递及从叶片主体202向旋转轴214的振动传递。
在图7所示的隔振毂216中,通过增大连接板222与内筒构件220之间的径向距离,即增大连接板222与内筒构件220之间的弾性体224的尺寸,使弾性体224的扭转方向的弾性特性(连接板222相对于内筒构件220旋转的方向的弾性特性)较软,能够提高旋转轴214与叶片主体202之间的振动抑制效果,即能够提高隔振性能。但是,当如此设置时,弾性体224的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弹性特性及撬动方向的弹性特性(如图7 (B)所示,使连接板222相对于内筒构件220倾斜运动的方向的弹性特性)也同时变软。当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变软时,在产品(风机)输送时叶片主体202摇晃(叶片主体202相对于壳体200倾斜运动或不规则运动),产生了叶片主体202碰到壳体200而受损的问题。另外,在横向放置使用风机的情况下,叶片主体202也相对于壳体200傾斜,根据情况有时与壳体200相接触而破损,或者产生异响。另外,在横向放置使用风机的情况下,当弾性体224的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弹性特性较软时,该方向的变形量増大,在该情况下,叶片主体202的轴心相对于旋转轴214的轴心偏移,叶片主体202不规则地旋转运动,由此出现了产生振动、异响这样的问题。另外,当为图7所示的隔振毂216吋,为了将叶片主体202(详细而言是其端板210)接合在连接板222上,作为连接板222从弾性体224沿径向突出的尺寸a需要设为ー定尺寸以上,而且作为用于将连接板222嵌入弾性体224内的尺寸b需要设为一定尺寸以上,另外为了使扭转弹性特性较软,弾性体224的位于连接板222与内筒构件220之间的尺寸c也需要设为一定尺寸以上,在此再加上内筒构件220的径向的壁厚尺寸,连接板222的外径必然増大,存在有隔振毂216大型化的问题。当隔振毂216大型化时,在利用弾性体224连结内筒构件220与连接板222的状态下成形隔振毂216时,每ー个模具能够制造的产品个数減少,相应地隔振毂216的制造成本提闻。此外,如果弾性体224的尺寸c増大,则上述变形量也会更大,而且这也成为使叶片主体202的轴心偏移较大的主要原因。以上是横流风机用隔振毂的例子,在其他种类的风机用隔振毂中也一祥能够产生同种问题。一般地,旋转风机用的隔振毂由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刚性的内侧构件、与叶片主体一体旋转的刚性的外侧构件、弹性连结该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的弾性体构成,通过使弹性体的扭转方向的弾性特性较软,提高了振动降低效果,另一方面,包括与轴线垂直方向、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同时变软的问题在内,还存在有由此引起的叶片主体的保持、旋转不稳定的问题。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7-158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如上所述的情况为背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扭转方向的弹性特性较软并提高振动抑制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使与轴线垂直方向、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较硬并有效地稳定叶片主体的保持、旋转的风机用隔振毂。于是,技术方案I是ー种风机用隔振毂,其具有(a)刚性的内侧构件,其形成为筒状并使旋转轴嵌入内侧的嵌合孔内,接受来自该旋转轴的驱动カ并与该旋转轴一体旋转;(b)刚性的外侧构件,其与旋转风机的叶片主体相接合并与该叶片主体一体旋转;(c)弾性体,其与上述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相接合,弾性连结该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该风机用隔振毂设于上述旋转风机的中心部并借助于该弾性体的弹性变形在上述旋转轴与上述叶片主体之间发挥隔振作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 内侧构件以相对于上述外侧构件整体沿轴向偏移位置地配置至与上述外侧构件在径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利用包括第I支承部与第2支承部的上述弾性体一体地弹性连结上述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该第I支承部沿轴向连结该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并支承施加在该外侧构件上的旋转方向的力;该第2支承部以不与上述旋转轴相接合的方式沿径向夹设在该外侧构件与该旋转轴之间,通过与该旋转轴相抵接来支承针对该外侧构件向径向内方施加的力。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弾性体绕上述旋转轴形成为环状。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干,以外嵌的状态使上述弾性体嵌合在上述旋转轴上,能够使该弾性体的内周面相对于该旋转轴的外周面滑动并且使该弾性体能够相对于该旋转轴沿旋转方向相对移动。根据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干,上述外侧构件的内径小于上述内侧构件的外径,该外侧构件的内周位置位于比该内侧构件的外周位置靠径向内側。根据技术方案I 4任ー项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干,上述外侧构件形成为圆板状。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干,上述弾性体具有供上述外侧构件的内周侧的部分嵌入的嵌入部。如上所述,本发明将内侧构件以相对于外侧构件整体沿轴向偏移位置地配置至与外侧构件在径向上不重合的位置,而且利用包括第I支承部与第2支承部的弾性体一体地弹性连结该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该第I支承部沿轴向连结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并支承施加在外侧构件上的旋转方向的力;该第2支承部以不与旋转轴相接合的方式沿径向夹设在外侧构件与旋转轴之间,通过与旋转轴相抵接来支承针对外侧构件向径向内方施加的力。在本发明中,弹性体中,以不与旋转轴相接合的方式沿径向夹设在外侧构件与旋转轴之间的第2支承部对扭转方向的弾性特性几乎未带来影响,其扭转方向的弾性特性根据外侧构件与内侧构件的轴向距离、即主要根据弾性体的第I支承部的轴向长度而定。在本发明的隔振毂中,由于内侧构件未位于外侧构件的径向内侧位置,而且位于径向内侧的弾性体的第2支承部不与旋转轴相接合,因此当外侧构件绕旋转轴旋转运动时,第2支承部与外侧构件一体旋转运动,相对于外侧构件的旋转、即扭转方向的运动未成为弹性阻力体,未在扭转方向发挥弹性。即,在本发明中,通过改变第I支承部的长度,能够独立地自由调节扭转方向的弹性特性。
另ー方面,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弾性特性主要根据上述第2支承部的径向尺寸而定。而且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也一井由第2支承部的径向尺寸而定。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扭转方向的弹性特性较软,不必增大弾性体的第2支承部、SP位于外侧构件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径向尺寸,能够较小地设定该尺寸。而且,只要能够较小地设定该部分的径向尺寸,就能够使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较硬。S卩,采用本发明,能够分别独立地调节扭转方向的弾性特性和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使扭转方向的弹性特性较软并使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较硬,因此能够较高地确保隔振毂的隔振性能,同时能够解决在产品(旋转风机)输送时叶片主体倾斜运动或者不规则运动从而碰到壳体而受损的问题。而且,能够良好地解决在使用旋转风机时叶片主体碰到壳体而受损或者产生异响的问题、特别是当旋转风机为横流风机时而且对其横向放置进行使用时叶片主体相对于壳体倾斜运动并与壳体相接触而受损或者产生异响的问题。而且,通过使第2支承部的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弾性特性较硬,而且通过缩小径向尺寸,能够减小弾性体的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变形量,也能够ー并解决由于叶片主体的轴心相对于旋转轴的轴心产生偏移而导致叶片主体不规则地旋转运动或者产生异响的问题。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沿径向与外侧构件重合的位置上,在径向内侧不存在内侧构件,因此能够使弾性体的外径尺寸及外侧构件的外径尺寸至少缩小与内侧构件的径向的壁厚尺寸对应的部分,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縮小第2支承部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有效地縮小隔振毂整体的径向尺寸,能够使隔振毂小型化。而且,只要能够使隔振毂小型化,就能增多每一个模具所能制造的产品个数,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同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能够縮小第2支承部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将弾性体的该方向的变形量抑制得较小。在本发明中,能够将上述弾性体设为绕旋转轴形成为环状的形状(技术方案2)。在该情况下,能够以外嵌的状态使弾性体嵌合在旋转轴上、使弾性体的内周面相对于旋转轴的外周面滑动并且使弾性体相对于旋转轴沿旋转方向相对移动(技术方案3)。
在本发明中,能够使外侧构件的内径小于内侧构件的外径、使外侧构件的内周位置位于比内侧构件的外周位置靠径向内侧(技术方案4)。当为图7所示的以往的隔振毂时,不能够实现这种效果,但是采用本发明的隔振毂就能够实现,而且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地増大弾性体、详细而言能够有效地増大第2支承部的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而且能够进ー步有效地使隔振毂小型化。在本发明中,能够将上述外侧构件形成为圆板状(技术方案5)。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弾性体具有供外侧构件的内周侧的部分嵌入的嵌入部(技术方案6) ο


图I是将作为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的隔振毂应用于横流风机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隔振毂的图。图3是将本发明的隔振毂应用为轴流风机(Propeller Fan)用的隔振毂时的图。图4是为了比较而表示以往结构的隔振毂的图。图5是隔振毂的弹性測量方法的说明图。图6是横流风机的图。图7是表示以往的隔振毂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基于附图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I中,附图标记10是横流风机,附图标记12是横流风机10的叶片主体11的端板,附图标记14是叶片主体11的中心部,详细而言是设于端板12的中心部的隔振毂,16是从电动机侧突出的旋转轴。隔振毂14具有作为内侧构件的内筒构件18、作为外侧构件的圆板状的连接板20、及分别与内筒构件18和连接板20相接合并一体地弹性连结内筒构件18和连接板20的弹性体22。在此,内筒构件18、连接板20均是金属制的刚性构件。但是,也能够将内筒构件18、连接板20设为由树脂构成的刚性构件。另ー方面,在此弾性体22由橡胶弾性体构成。但是,也可以利用热塑性弾性体来构成弾性体22。内筒构件18是圆筒状的构件,在中心部具有嵌合孔24,在嵌合孔24内嵌入有旋转轴16。在内筒构件18上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内螺纹孔25,在内螺纹孔25内旋入有外螺纹构件26。而且,通过该外螺纹构件26的旋入,将内筒构件18以与旋转轴16 —体旋转的状态固定在旋转轴16上。另外,在该内筒构件18上,如图2(B)所示在外周部的圆周方向规定位置设有在旋转方向上定位用的缺ロ部28。也如图2所示,上述连接板20是在中心部具有圆形的开ロ 30的薄壁的圆板状构件,具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多个连结孔32、34。图I所示的上述端板12以将该连接板20的从弾性体22沿径向露出的部分的外周侧的部分包入的方式一体成形在连接板20上。此时,树脂制的端板12通过利用连结孔32与连接板20的位于图I中右侧的部分相互连结,以及与连接板20的位于图I中左侧的部分相互连结,从而与该连接板20—体化。在该实施方式中,内筒构件18相对于连接板20以整体沿轴向(图中的右方向)偏移位置地配置至与连接板20在径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利用弾性体22弹性连结内筒构件18与连接板20。在此,内筒构件18、连接板20及弾性体22通过硫化粘接一体接合在一起。
在该实施方式中,弹性体22绕图I所示的旋转轴16形成为环状,其中心部形成有沿轴向与内筒构件18的嵌合孔24大致连续地呈直线状延伸的嵌合孔36。嵌合孔36的孔径与旋转轴16的外径大致相同,详细而言嵌合孔36的孔径比旋转轴16的外径大出微小的尺寸(在此,在径向单侧为O. 1mm),在图I所示的状态、即旋转轴16嵌入内筒构件18的嵌合孔24及弾性体22的嵌合孔36内的状态下,弹性体22的内周面处于隔着微小间隙(O. Imm)相对于旋转轴16的外周面进行嵌合的状态。弾性体22具有第I支承部Gl和第2支承部G2,该第I支承部Gl沿轴向连结作为内侧构件的内筒构件18和作为外侧构件的连接板20,支承施加在连接板20上的旋转方向的力;该第2支承部G2以不与旋转轴16相接合的方式沿径向夹设在连接板20与旋转轴16之间,通过与旋转轴16相抵接来支承针对连接板20向径向内方施加的力。

另外,弾性体22具有供内筒构件18的图中左端部嵌入的嵌入部G3、供连接板20的内周侧的部分嵌入的嵌入部G4、以及向图中左方突出的突出部G5。在该实施方式的隔振毂14中,当使连接板20旋转时,主要是第I支承部Gl产生弾性阻力。即,主要是第I支承部Gl作为扭转弾性件起作用。此时,第2支承部G2 —边使内周面相对于旋转轴16的外周面滑动ー边与连接板20连动地一体旋转运动,对于连接板20的旋转运动并不特别产生弹性阻力。S卩,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支承部G2实质上并不作为扭转弹性件而起作用。另ー方面,在图I所示的状态、即旋转轴16嵌入内筒构件18及弾性体22的中心部的嵌合孔24、36内的状态下,当使连接板20沿与轴线垂直方向移动时,第2支承部G2沿与轴线垂直方向被压缩而弹性变形,产生了较大的弾性阻力。即此时,第2支承部G2主要作为与轴线垂直方向弾性件起作用。此时,第2支承部G2的径向尺寸(径向厚度尺寸)越小,与轴线垂直方向弹性越大。在该实施方式的隔振毂14中,当使连接板20倾斜运动时,弾性体22整体产生弹性阻力,作为撬动方向弾性件起作用。但是,第2支承部G2的径向尺寸越小,即连接板20的内周端的位置越靠近旋转轴16,该撬动方向弹性与与轴线垂直弹性同样地越大。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实质上通过改变第I支承部Gl的轴向长度,能够调节扭转弹性件的弾性常数,而且相对于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运动,通过改变第2支承部G2的径向的厚度,能够调节这些方向的弾性常数。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内筒构件18的内径dl是与旋转轴16相同直径的dl=Φ 8mm,外径 d2 = Φ 16mm。在此,弾性体22的嵌合孔36的直径如上所述,比旋转轴16的外径在径向单侧大出微小尺寸O. 1mm。连接板20的内径d3 = Φ 12mm,因而第2支承部G2的径向的壁厚d7 = I. 9mm,另夕卜,在此第I支承部Gl的连接板20与内筒构件18的沿轴向看去的重叠部分的尺寸(径向尺寸)在径向单侧为2mm,在径向两侧为4_。该第I支承部Gl的、在轴向上被连接板20与内筒构件18夹持的部分尤其对扭转弹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另外,第I支承部Gl的轴向尺寸d4 = I. 7mm,而且连接板20的外径d5 = Φ61_,连接板20的板厚d6 = I. 0mm。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第I支承部Gl的轴向长度,能够独立地调节扭转方向的弾性特性。另ー方面,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弾性特性主要根据上述第2支承部G2的径向尺寸而定。撬动方向的弹性特性也一并根据第2支承部G2的径向尺寸而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扭转方向的弹性特性较软,不必增大弾性体22的第2支承部G2、即位于连接板20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径向尺寸,能够较小地设定该尺寸。
而且,只要能够较小地设定该部分的径向尺寸,就能够使弾性体22的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弹性特性较硬。S卩,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分别独立地调节扭转方向的弾性特性和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弹性特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使扭转方向的弹性特性较软并使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较硬,因此能够较高地确保隔振毂14的隔振性能,同时能够解决在产品(风机)输送时叶片主体40倾斜运动或者不规则运动从而叶片主体40碰到壳体而受损的问题。而且,能够良好地解决在使用风机时叶片主体40碰到壳体而受损或者产生异响的问题。而且,通过缩小第2支承部G2的径向尺寸来使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弾性特性较硬,从而能够减小弾性体22的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变形量,也能够ー并解决由于叶片主体40的轴心相对于旋转轴16的轴心产生偏移而导致叶片主体40不规则地旋转运动或者产生异响的问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径向与连接板20重合的位置,在径向内侧不存在圆筒构件18,因此能够使弾性体22的外径尺寸及连接板20的外径尺寸至少缩小与内筒构件18的径向的壁厚尺寸对应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缩小第2支承部G2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有效地缩小隔振毂14整体的径向尺寸,能够使隔振毂14小型化。而且,通过使隔振毂14小型化,能够增多每ー个模具所能制造的产品个数,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同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能够缩小第2支承部G2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将弾性体22的该方向的变形量抑制得较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连接板20的内径小于圆筒构件18的外径,使连接板20的内周位置位于比圆筒构件18的外周位置靠径向内側。当为图7所示的以往的隔振毂14A时,不能够实现这种效果,但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毂14就能够实现,而且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地増大弾性体22的与轴线垂直方向及撬动方向的弾性特性,而且能够进ー步有效地使隔振毂14小型化。上述隔振毂14也能够应用为除横流风机以外的其他旋转风机、例如轴流风机、涡轮风机用的隔振毂。图3表不将隔振毂14应用为轴流风机用的隔振毂时的图。在图中,附图标记40表示轴流风机38的叶片主体。
叶片主体40具有轮毂42、从轮毂42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叶片44、与隔振毂14相接合的接合部46。而且,该接合部46以将隔振毂14的连接板20包入的方式一体成形在连接板20上。另外,包括接合部46、轮毂42、叶片44的叶片主体40由树脂制造。另外,图中的48表示电动机。而且,图中的16A是旋转轴16的横截面形成为D字形状的外卡合部,在此,内筒构件18的嵌合孔24形成有对应的D字形状的内卡合部。另外,附图标记58是从旋转轴16突出的外螺纹轴,附图标记60是旋入该外螺纹轴的螺母。弹件测量如下进行本实施方式的隔振毂14的扭转方向、与轴线垂直方向、撬动方向的各个弹性测量。另外,也一井进行为了比较而在图4(B)中表示的以往结构的隔振毂14A及用作轴流风机的图4(A)所示的以往结构的隔振毂14B的弹性测量。另外,图4(B)所示的隔振毂14A与图7所示的隔振毂的基本结构相同,但是是与图7所示的隔振毂不同的例子的隔振毂。在图中,附图标记18A表示内筒构件,附图标记20A表示圆板状的连接板,附图标记22A表示橡胶弾性体。另ー方面,图4㈧所示的用作轴流风机用的以往例的隔振毂14B具有形成为圆筒形状的内筒构件50B、同样地形成为圆筒形状的外筒构件52B、一体硫化粘接在内筒构件50B与外筒构件52B上并同样地形成为圆筒形状的橡胶弾性体54B。当为图4(A)所示的隔振毂14B时,在外筒构件52B的外周面上接合有作为轴流风机的叶片主体的圆筒形状的接合部55B。另外,尺寸关系如下所述。在图4(B)所不的隔振穀 14A 中,d8 = C>50mm, d9 = C>27mm, dlO = 7mm, dll =20mmo另夕卜,在图4(A)所示的隔振毂 14B 中,dl2 = 14mm,dl3 = 24mm,dl4 =[(dl3_dl2)/2] = 5mm,dl5 = 30mm,dl6 = Φ46. 2mm。如图5所示进行扭转方向、与轴线垂直方向、撬动方向的各个弹性測量。其中,图5(A)为扭转方向的弹性测量,图5(B)为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弹性测量,图5(C)为撬动方向的弹性测量。在图5中,以以往用作横流风机用隔振毂的图4(B)所示的隔振毂14A为代表示出了弹性测量的方法。在此,将轴56插入内筒构件18A中,将内筒构件18A固定在轴56上,然后将连接板20A设为固定状态,从轴56沿箭头所示的方向对内筒构件18A施加扭转转矩,根据此时的位移与负荷导出扭转方向的弾性常数。
另外,位移的角度设在0° 10°的范围内。一方面,图5(B)表示与轴线垂直方向的弹性测量方法,在此,固定连接板20A,然后从轴56对内筒构件18A施加与轴线垂直方向负荷,根据此时的位移与负荷导出弾性常数。在此,将位移量设为Omm O. 4臟。另ー方面,图5(C)表示撬动方向的弹性测量方法,在此,从轴56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撬动方向对内筒构件18A施加转矩,根据此时的位移与负荷导出弹性常数。在此,将位移角度设在0° 6°的范围内。这些测量结果表示在表I中。 另外,按照日本JIS K6253标准进行表I的橡胶硬度的測量。魁弹性测量结果(实际测量)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机用隔振毂(14),其具有(a)刚性的内侧构件(18),其形成为筒状并使旋转轴(16)嵌入内侧的嵌合孔(24)内,接受来自该旋转轴(16)的驱动力并与该旋转轴(16)一体旋转;(b)刚性的外侧构件(20),其与旋转风机的叶片主体(40)相接合并与该叶片主体(40) —体旋转;(c)弹性体(22),其与上述内侧构件(18)和外侧构件(20)相接合,弹性连结该内侧构件(18)与外侧构件(20);该风机用隔振毂(14)设于上述旋转风机的中心部并借助于该弹性体(22)的弹性变形在上述旋转轴(16)与上述叶片主体(40)之间发挥隔振作用,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内侧构件(18)以相对于上述外侧构件(20)整体沿轴向偏移位置地配置至与上述外侧构件(20)在径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利用包括第I支承部(Gl)与第2支承部(G2)的上述弹性体(22) —体地弹性连结上述内侧构件(18)与外侧构件(20),该第I支承部(Gl)沿轴向连结该内侧构件(18)与外侧构件(20)并支承施加在该外侧构件(20)上的旋转方向的力;该第2支承部(G2)以不与上述旋转轴(16)相接合的方式沿径向夹设在该外侧构件(20)与该旋转轴(16)之间,通过与该旋转轴(16)相抵接来支承针对该外侧构件(20)向径向内方施加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14),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弹性体(22)绕上述旋转轴(16)形成为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14),其特征在于, 以外嵌的状态使上述弹性体(22)嵌合在上述旋转轴(16)上,能够使该弹性体(22)的内周面相对于该旋转轴(16)的外周面滑动并且使该弹性体(22)能够相对于该旋转轴(16)沿旋转方向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14),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构件(20)的内径小于上述内侧构件(18)的外径,该外侧构件(20)的内周位置位于比该内侧构件(18)的外周位置靠径向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14),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构件(20)形成为圆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14),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构件(20)形成为圆板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14),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体(22)具有供上述外侧构件(20)的内周侧的部分嵌入的嵌入部(G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用隔振毂(14),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体(22)具有供上述外侧构件(20)的内周侧的部分嵌入的嵌入部(G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扭转方向的弹性特性较软并提高振动抑制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使与轴线垂直方向、撬动方向的弹性特性较硬并有效地稳定叶片主体的旋转的风机用隔振毂。一种风机用隔振毂(14),其具有刚性的圆筒构件(18)、与叶片主体一体旋转的刚性的连接板(20)、弹性连结圆筒构件(18)与连接板(20)的弹性体(22),该风机用隔振毂(14)设于旋转风机的中心部并发挥隔振作用,其中,将圆筒构件(18)以相对于上述外侧构件整体沿轴向偏移位置地配置至与连接板(20)在径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利用弹性体(22)沿轴向连结该内筒构件(18)与连接板(20)。
文档编号F04D29/66GK102619790SQ20121002069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1日
发明者角崎雄介 申请人: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