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182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缩机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式压缩机中与转子一起旋转的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封闭式压缩机具有圆筒状的封闭外壳,在封闭外壳内设置有电机部件和压缩泵体,其中,电机部件包括固定在封闭外壳内的定子以及可旋转地设置于定子内的转子,转子上固定有转轴,电机部件通过转轴将动力传递至压缩泵体,驱动压缩泵体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为了实现压缩机封闭外壳内部上油的目的,部分压缩机会在电机转子端部设置风扇,如专利号为02123026.9、发明名称为压缩机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设置于转子端部上的离心风扇的结构,又如专利号为200410030463.9,发明名称为涡旋式压缩机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安装在转子上的径流式风扇的结构。在转子端部设置风扇,转子旋转时风扇也一起旋转,旋转时在风扇下部可以形成一个相对低压的环境,在压差作用下,压缩机内的冷却机油会从压缩机下部提升至上部,以此来实现压缩机上油的目的。目前压缩机的风扇及风扇罩体(盖板)的安装通常采用螺钉与转子端部的铝环连接,也有将风扇与转子一体制成,但风扇与转子采用一体式结构的方式,由于对生产加工工艺要求高,存在着成本高的缺点;而采用螺钉与转子铝环连接的方式将风扇或风扇罩体安装于转子端部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加工零件费力费时,风扇安装效率低,采用螺钉进行紧固在将螺钉安装进铝环时还会产生铝屑,压缩机运转时铝屑还容易导致压缩机损坏;而且目前的风扇在安装时,如果先将风扇安装于转子端部上,则在进行转子热套工序时会受到阻碍无法准确定位;如果后安装风扇,则可能导致压缩机损坏;若在风扇中央开孔,又会对压缩机上油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压缩机风扇结构进行改进,以克服以上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以提升压缩机泵体上油效率的封闭式压缩机风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压缩机风扇,包括:风扇主体,风扇主体包括基座和沿径向设置于基座上的径流叶片,基座中央设置有安装通孔;风扇盖板,风扇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设置于盖板主体上的挠性卡扣爪,卡扣爪包括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连为一体设置的爪扣部;风扇盖板通过卡扣爪与安装通孔配合与风扇主体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径流叶片的横截面形状为腰孔形或弧形或螺旋形。本实用新型的径流叶片以所述基座的轴心为中心点、填充角为90° 180°的环形阵列方式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基座上。本实用新型的径流叶片的数量为2 5片。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主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基座上安装通孔的直径。[0011]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朝向所述盖板主体外边缘的侧面与安装通孔相切。本实用新型的爪扣部朝向盖板主体外边缘的斜侧面为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本实用新型的爪扣部底部到所述盖板主体表面的距离等于或略大所述于基座的厚度。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风扇分体式结构的风扇主体和风扇盖板,风扇主体上设置安装通孔,风扇盖板上设置卡扣爪,通过卡扣的方式使风扇主体与风扇盖板相连,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螺钉连接会产生铝屑的情况发生,消除了压缩机的质量隐患;同时分体式结构的压缩机风扇,在装配工序上也不会影响压缩机转子与曲轴的热套工艺,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质量和性能的可靠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风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风扇主体与风扇盖板组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风扇主体的结构示意·[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风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风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在各实施例的描述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风扇包括分体设置的风扇主体I和风扇盖板2。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风扇主体I包括圆形的基座la,在基座Ia的中央加工有圆形的安装通孔lb,在基座Ia上沿径向设置有横截面形状为腰孔形的径流叶片lc,径流叶片Ic凸出于基座Ia表面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了 3片径流叶片lc,这3片径流叶片Ic以基座Ia的轴心为中心点、填充角为90°的环形阵列方式均匀间隔分布在基座Ia上,每一个径流叶片Ic的轴线与相邻一个径流叶片Ic的轴线间的夹角为45°。在压缩机转子的旋转过程中,径流叶片Ic跟着转子一起旋转,在风扇下部形成相对低压的环境,在压差作用下实现压缩机上油。参照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盖板2包括圆形的盖板主体2a和设置于盖板主体2a上的挠性的卡扣爪2b,盖板主体2a的直径大于基座Ia上安装通孔Ib的直径。本实施例在盖板主体2a上设施了 4个以盖板主体2a的轴心为中心点、沿圆周以环形阵列方式间隔均布的卡扣爪2b,卡扣爪2b由固定部2b-l以及与固定部2b-l连为一体设置的爪扣部2b-2组成。固定部2b-l朝向盖板主体2a外边缘的侧面s与安装通孔Ib相切。爪扣部2b-2的竖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爪扣部2b-2朝向盖板主体2a外边缘的斜侧面p为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用于将卡扣爪2b导入安装通孔Ib中。爪扣部2b-2底部到盖板主体2a表面的距尚h等于或略大于基座Ia的厚度。以下结合图5对本实用新型压缩机风扇的组装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安装时,首先将风扇主体I采用铆接的方式与电机转子端部的铝环固定在一起,然后进行电机转子与压缩机曲轴的热套工艺,待完成电机转子与压缩机曲轴的装配后,将风扇盖板2的卡扣爪2b朝向风扇主体I的安装通孔Ib插入,卡扣爪2b在斜侧面P的导向作用下穿过安装通孔Ib,爪扣部2b-2卡在风扇主体I的安装通孔Ib边缘处,从而将风扇盖板2固定在风扇主体I上,最后再进行压缩机端盖的环焊工序。实施例2如图6所示,在基座Ia上设置有4片径流叶片lc,这4片径流叶片Ic以基座Ia的轴心为中心点、填充角约为180°的环形阵列方式均匀间隔分布在基座Ia上。本实施例的径流叶片Ic与基座Ia的径向相交设置,径流叶片Ic的轴线与基座Ia径向间的夹角为30°。本实施例的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基座Ia上设置有4片径流叶片lc,与实施例2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径流叶片Ic大致沿基座Ia的径向设置,且径流叶片Ic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本实施例的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2相同。实施例4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基座Ia上设置有3片径流叶片lc,这3片径流叶片Ic 以基座Ia的轴心为中心点、填充角为180°的环形阵列方式均匀间隔分布在基座Ia上,本实施例的径流叶片Ic为螺旋形叶片。本实施例的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 施例1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风扇分为主体和盖板两部分,加工简单,组装方便,效率高,而且采用卡扣方式安装避免了采用螺钉安装会有铝屑产生的情况,消除了由于安装风扇给压缩机带来的质量隐患,在装配工序上也不会影响压缩机转子与曲轴的热套工艺,安装风扇盖板后可以保证压缩机供油可靠性。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如径流叶片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等其它形状;径流叶片和卡扣爪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有所改变,如设置2片至5片径流叶片等。因此,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机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包括基座和沿径向设置于基座上的径流叶片,所述基座中央设置有安装通孔; 风扇盖板,所述风扇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盖板主体上的挠性卡扣爪,所述卡扣爪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为一体设置的爪扣部; 所述风扇盖板通过所述卡扣爪与所述安装通孔配合与所述风扇主体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叶片的横截面形状为腰孔形或弧形或螺旋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叶片以所述基座的轴心为中心点、填充角为90° 180°的环形阵列方式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基座上。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压缩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叶片的数量为2 5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基座上安装通孔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盖板主体外边缘的侧面与安装通孔相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爪扣部朝向盖板主体外边缘的斜侧面为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爪扣部底部到所述盖板主体表面的距离等于或略大所述于基座的`厚度。
专利摘要一种压缩机风扇,包括风扇主体,风扇主体包括基座和沿径向设置于基座上的径流叶片,基座中央设置有安装通孔;风扇盖板,风扇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设置于盖板主体上的挠性卡扣爪,卡扣爪包括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连为一体设置的爪扣部;风扇盖板通过卡扣爪与安装通孔配合与风扇主体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风扇分为主体和盖板两部分,加工简单,组装方便,效率高,而且采用卡扣方式安装避免了采用螺钉安装会有铝屑产生的情况,消除了由于安装风扇给压缩机带来的质量隐患,在装配工序上也不会影响压缩机转子与曲轴的热套工艺,安装风扇盖板后可以保证压缩机供油可靠性。
文档编号F04D29/30GK203146410SQ20122073887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朱永涛, 霍喜军, 刘增 申请人:郑州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