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634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冷冻装置等设备中的压缩机,特别涉及油面调整装置,该装置对蓄存在壳体底部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进行油面管理使其经常维持在适当位置。
现有的压缩机,例如特开平2-305392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分别在壳体内的上部空间装有压缩机构,在下部空间装有电动机。并且,从该电动机向上方延伸出的曲柄轴连接于压缩机构,随着电动机的驱动由曲柄轴的旋转带动压缩机构进行设定的压缩动作。
此外,润滑油蓄存在壳体的底部,曲柄轴的下端浸在该润滑油中。该曲柄轴在其下端具备有离心泵等泵机构,同时其内部形成有油通路。并且在驱动时随着曲柄轴的旋转,泵机构将壳体底部的润滑油抽上,经油通路供给各滑动部分,实施各滑动部分的润滑。
在上述的压缩机中,仅按设定的适当量蓄存着润滑油,考虑到停机与开机时蓄存部油面高度的变化,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将油面高度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也就是,该油面高度在停机时高,开机时低。因此设定其油面高度为当停机时在电动机转子的位置之下,而当开机时在曲柄轴下端部之上。
然而,实际上根据运转状况液面高度有时在设定的范围之外,例如,长时间处于停机状态,或在潮湿的条件下运转时,液体制冷剂混入蓄存的润滑油中,该润滑油与液体制冷剂的混合液蓄存于壳体底部。其结果是油面高度在超出上述范围之上的位置。
一发生这种状况,不仅增大曲柄轴浸入润滑油的面积,电动机的转子也浸入润滑油中,该润滑油对曲柄轴及转子的回转产生阻力。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曲柄轴的正常回转必须要增大电力输入,导致出现能量损失的问题。
此外,由于曲柄轴和转子搅拌润滑油而使润滑油的温度上升,从而导致出现壳体内部空间整体温度上升压缩效率低下的问题。
作为有关这种油面管理的现有技术,众所周知有在特开平4—214983号公报中公开的所谓强制差压方式。该强制差压方式是将两台同类压缩机用均衡油管连接,同时使两台压缩机的壳体内部具有压力差。并且将大部分从制冷剂循环回路返回的润滑油导入高压侧的压缩机,将返回的润滑油的一部份由上述压力差作用从均油管供给低压侧的压缩机。
然而,这种结构必须要两台压缩机。也就是说要在一台压缩机上具备这种结构是困难的。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目的是要仅在一台压缩机上将润滑油的油面高度经常维持在适当位置并且抑制电力输入的增大及油温的上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备油面的自我管理机能,当壳体底部的油面高度超过设定位置的时候,该油面管理机构使油面高度降低。
具体来说,关于权利要求1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

图1所示,首先压缩机设有壳体(2),在壳体(2)底部形成有蓄存润滑油(L)的蓄存部(2c)。并且,在该壳体(2)内装有压缩机构(3)和驱动机构(4),压缩机构(3)做压缩气体的压缩动作,驱动机构(4)驱动该压缩机构(3)。上述蓄存部(2c)中的润滑油(L)供给压缩机构(3),以这样的压缩机为前提。
还设有油面下降装置(26),当上述蓄存部(2c)的油面高度一超过预先设定的油面上限位置,油面下降装置(26)会使油面高度下降到该油面上限位置。
关于权利要求2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上述权利要求1中的油面下降装置(26)是由排出机构(27)构成的,该机构将蓄存于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从该蓄存部(2c)排出。
关于权利要求3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上述权利要求1中的油面下降装置(26)是由油的回收阻止机构(28)构成的,该机构在壳体(2)内阻止润滑油(L)从压缩机构(3)向蓄存部(2c)的回收。
关于权利要求4的发明所述的方法是,如图1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2的发明中,排出机构(27)具有润滑油抽取管(15)。该管的流入端连接于蓄存部(2C),流出端连接于压缩机构(3)的吸入部(14)。并且,该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开口于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
关于权利要求5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图2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2的发明中,吸入压缩用气体的吸入管(5)连接于壳体(2),另一方面在该吸入管(5)内形成有低压发生部(5a),该发生部使吸入管(5)内产生低于蓄存部(2C)的压力的低压部。
进而,排出机构(27)具有的润滑油抽取管(15),其流入端连接于蓄存部(2C),流出端连接于吸入管(5)的低压发生部(5a),该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开口于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
关于权利要求6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图3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2的发明中,排出机构(27)具有容积式泵(20)和润滑油抽取管(15),容积式泵(20)伴随驱动机构(4)的驱动而被驱动,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连接于容积式泵(20)的输出侧。
并且,形成于上述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开口于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
关于权利要求7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4或5的发明中,在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旁边设有阻止导入部件(29),该部件阻止存在于壳体(2)内部空间的润滑油(L)流入润滑油抽取管(15)。
关于权利要求8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图3及图5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6的发明中,在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旁边设有阻止导入部件(29),该部件阻止存在于壳体(2)内部空间的润滑油(L)流入吸入通路(20d)。
关于权利要求9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图3及图5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8的发明中,容积式泵(20)连接于驱动机构(4)的驱动轴(10),该驱动轴(10)被位于容积式泵(20)上方的轴承部件(20e)可自由旋转地支持着。
并且,阻止导入部件(29)是由法兰(20eD)构成的,该法兰与轴承部件(20e)整体形成且覆盖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上方沿水平方向延伸。
关于权利要求10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6的发明中,其构成使壳体(2)内的压缩用气体回旋。并且,容积式泵(20)连接于驱动机构(4)的驱动轴(10),该驱动轴(10)被轴承部件(20e)可自由旋转地支持着。
而且,在该轴承部件(20e)上突出形成着多个与壳体(2)内面相连接的固定脚(20eB)。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配置于接近固定脚(20eB)的位置并且是相对该固定脚(20eB)在压缩用气体回旋流的下游一侧。
关于权利要求11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图4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6的发明中,吸入压缩用气体的吸入管(5)连接于壳体(2),而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则以驱动机构(4)的驱动轴(10)为中心,配置于吸入管(5)的开口端位置的相反一侧。
关于权利要求12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图4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6的发明中,其构成使壳体(2)内的压缩用气体回旋。并且,驱动机构(4)配置于容积式泵(20)的上方,同时形成有垂直方向的回收通路(31)用以将润滑了压缩机构(3)的润滑油回收到蓄存部(2c)。
进而,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配置于与回收通路(31)下端部相对的位置。
关于权利要求13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如图7所示,在上述权利要求3的发明中,油的回收阻止机构(28)具有回收部(21)、润滑油的抽出管(22)、开关阀(22a),回收部(21)将润滑了压缩机构(3)之后向蓄存部(2c)返回的润滑油临时蓄存,润滑油的抽出管(22)的流入端连接于回收部(21),流出端延伸出封闭壳体(2)的外部,开关阀(22a)设于该润滑油的抽出管(22)上可以开关。
进而,设有开放装置(23),一旦油面高度超过设定的油面上限位置,便开放上述开关阀(22a)。
关于权利要求14的发明所述的装置是,在上述权利要求1,2,3或13的发明中,驱动机构(4)具有电动机(9)和驱动轴(10),驱动轴(10)贯通该电动机(9)的同时其上端向压缩机构(3)延出,下端浸入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中。
进而,设有油面检测装置(25),一旦上述电动机(9)的输入电流超过设定值,该油面检测装置(25)便会测出蓄存于蓄存部(2c)的润滑油(L)油面高度的上升。
首先,在关于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中,一将驱动机构(4)驱动,压缩机构(3)就边被润滑油(L)润滑边压缩压缩用气体。在该驱动状态下,蓄存部(2c)的油面高度一超过设定的油面上限位置,油面下降装置(26)就会降低油面高度。由此避免了油面高度上升到必要高度之上,避免了润滑油(L)成为驱动机构(4)的驱动阻力及驱动机构(4)搅拌润滑油(L)所导致的油温上升。
特别是,例如冷冻机的情况,油面高度的上升是由制冷剂的混入等引起的过渡现象。从而,在达到稳定运转状态之前,将多余的润滑油(L)暂时放入制冷剂的循环回路,把油面高度调整在设定范围内。
在关于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中,蓄存部(2c)的油面高度一超过油面的上限位置,排出机构(27)将润滑油(L)从蓄存部(2c)排出使油面高度降低。其结果是把油面高度调整在设定范围内。
在关于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中,蓄存部(2c)的油面高度一超过油面的上限位置,油的回收阻止机构(28)就阻止供给压缩机构(3)的润滑油(L)向蓄存部(2C)的回收。因此,只是从蓄存部(2c)向压缩机构(3)供给的润滑油的量就可使油面高度降低,把该油面高度调整在设定范围内。
在关于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中,驱动时压缩机构(3)的吸入部(14)的压力比蓄存部(2c)的压力低。并且,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一超过油面的上限位置,在压差作用下润滑油(L)从流入端流入润滑油抽取管(15)后,从流出端供给到压缩机构(3)的吸入部(14)。其结果是把油面高度降低,把该油面高度调整在设定范围内。
在关于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中,驱动时压缩用气体被从吸入管(5)吸入到壳体(2)。这时候,吸入管(5)的低压发生部(5a)的压力比蓄存部(2c)的压力低。并且,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一超过油面的上限位置,在压差作用下润滑油(L)从流入端流入润滑油抽取管(15)后,从流出端供给到吸入管(5)。其结果是把油面高度降低,把该油面高度调整在设定范围内。
在关于权利要求6的本发明中,一将驱动机构(4)驱动,随着驱动机构(4)的驱动容积式泵(20)被驱动。并且,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一超过油面的上限位置,润滑油(L)从吸入通路(20d)流入容积式泵(20)后,从该容积式泵(20)的输出侧供给到压缩机构(3)的吸入部)14)。其结果是把油面高度降低,把该油面高度调整在设定范围内。
在关于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中,由阻止导入部件(29)来阻止壳体(2)内的且存在于蓄存部(2c)之外的润滑油(L)流入润滑油抽取管(15)。因此,防止了向蓄存部(2c)回收的润滑油量的不足,抑制了压缩机构(3)的发生润滑故障的状况。
在关于权利要求8的本发明中,由阻止导入部件(29)来阻止壳体(2)内的且存在于蓄存部(2c)之外的润滑油(L)流入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这种情况下也和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一样,防止了向蓄存部(2c)回收的润滑油量的不足,抑制了压缩机构(3)的发生润滑故障的状况。
在关于权利要求9的本发明中,由于法兰(20eD)覆盖着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上侧,所以壳体(2)内的向蓄存部(2c)落下的润滑油(L)不能进入该吸入通路(20d),其结果是抑制了由容积式泵(20)排出需要以外的润滑油(L)。
在关于权利要求10的本发明中,固定脚(20eB)所在的压缩用气体回旋流的下游一侧,与该回旋流一起回旋的润滑油(L)几乎不存在。因此,该润滑油(L)不会流入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这种情况下也和权利要求9的本发明一样,抑制了由容积式泵(20)排出需要以外的润滑油(L)。
在关于权利要求11的本发明中,吸入管(5)和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设于离开的位置。因此,与来自吸入管(5)的压缩用气体一同导入到壳体(2)内的润滑油(L)被抑制了其到达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
在关于权利要求12的本发明中,从压缩机构(3)经回收通路(31)向蓄存部(2c)落下的润滑油(L)沿壳体(2)内的压缩用气体的回旋流流动。因此,抑制了润滑油(L)流入位于该回收通路(31)下侧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
在关于权利要求13的本发明中,驱动时,润滑了压缩机构(3)的润滑油(L)临时蓄存于回收部(21)。并且,在蓄存部(2c)的润滑油(L)没有达到油面上限位置的状况下,开关阀(22a)关闭,润滑油(L)被回收到蓄存部(2c)。另一方面,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一超过油面的上限位置,开放装置(23)打开开关阀(22a)。因此,回收部(21)的润滑油(L)由润滑油的抽出管(22)排出到壳体(2)的外部,阻止了其向蓄存部(2c)的回收。其结果是把油面高度降低,把该油面高度调整在设定范围内。
在关于权利要求14的本发明中,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一超过油面的上限位置,电动机(9)的输入电流就会超过设定值。根据该输入电流的增大油面检测装置(25)便会测出油面高度的上升。也就是说,润滑油(L)的油面一上升曲柄轴(10)的浸入面积增加从而旋转阻力增大,与此相应发动机(9)的输入电流也就增大,利用这一点间接地检测出润滑油的油面。
从而,本发明可发挥以下的效果,首先,根据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蓄存部(2c)的润滑油(L)的油面高度超过设定的油面上限位置时,由于设置了使油面高度降低的油面下降装置(26),可以在单个一台压缩机上将润滑油(L)的油面高度经常维持在适当位置。
由于能够防止油面高度上升到必要高度之上,因而可以避免润滑油(L)成为驱动机构(4)的驱动阻力及驱动机构(4)搅拌润滑油(L)所导致的油温上升。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输入损失的发生和压缩效率的低下。
特别是,根据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设有将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从该蓄存部(2c)排出的排出机构(27),并且,根据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设有油的回收阻止机构(28),该机构阻止润滑油(L)从压缩机构(3)向蓄存部(2c)的回收,所以和权利要求1一样,可以在单个一台压缩机上将润滑油(L)的油面高度经常维持在适当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将与压缩机构(3)的吸入部连通的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开口于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并且,根据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将与吸入管(5)连通的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开口于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因此,可以简单构成排出机构(27)。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设置上述排出机构(27)。
根据权利要求6的本发明,将润滑油抽取管(15)连接的容积式泵(20)的吸入端开口于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故能够确实使油面高度降低,从而可以实施可靠性高的油面管理。
根据权利要求7及8的本发明,阻止了壳体(2)的内部空间存在的润滑油(L)通过排出机构(27)的排出,因此可以确实防止蓄存部(2C)回收的润滑油量的不足。其结果是能够确实抑制压缩机构(3)的润滑不足等,从而可以实施可靠性高的油面管理。
根据权利要求9的本发明,在容积式泵(20)的吸入端上方设有法兰(20eD),并且,根据权利要求10的本发明,使容积式泵(20)的吸入端位于相对轴承部件(20e)的固定脚(20eB)的压缩用气体回旋流的下游一侧。根据权利要求11的本发明,把容积式泵(20)的吸入端设在离开吸入管(5)的位置上。根据权利要求12的本发明,使容积式泵(20)的吸入端位于润滑油(L)的回收通路(31)的下方。根据这种结构,不论在哪项发明中都能以简单的结构阻止壳体(2)的内部空间存在的润滑油(L)通过排出机构(27)的排出,其结果是能够实施可靠性高的油面管理。
根据权利要求13的本发明,油面高度一超过油面的上限位置,润滑油的抽出管(22)的开关阀(22a)被打开,将返回蓄存部(2c)的润滑油(L)排出到壳体(2)的外部,因此可以简单地构成油的回收阻止机构(28)。其结果是能以简单的结构确实把油面高度降低,能够实施可靠性高的油面管理。
根据权利要求14的本发明,压缩机构(3)的曲柄轴(10)的下端部浸入润滑油(L)中,电动机(9)的输入电流一超过设定值油面检测装置(25)便会测出油面高度的上升,因此能够间接地检测出润滑油(L)的油面。
也就是说,润滑油(L)的油面上升曲柄轴(10)的浸入面积一增加,旋转阻力就增大。与此相应发动机(9)的输入电流也就增大,因此利用该输入电流的增大可以间接地检测出润滑油(L)的油面。
其结果是不用设特别的检测装置就可以检测油面。因此在谋求结构简单化的同时能够进行适当的油面管理。
图1为表示第1实施例涡旋式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2为表示第2实施例涡旋式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3为表示第3实施例涡旋式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4为表示轴承部件及其周边部的平面图。
图5为图4中沿V-V线的截面图。
图6为图4中箭头VI方向的视图。
图7为表示第4实施例涡旋式压缩机的截面图。
以下,参照图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适用于本发明的油面调整装置所的涡旋式压缩机(1),将例如设置在冷冻机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压缩用气体即制冷剂压缩成高压。
该涡旋式压缩机(1)是由在封闭壳体(2)内安装涡轮机构(3)和驱动机构(4)所构成的。并且,分别在上述壳体(2)的侧面中部连接吸入管(5),在侧面上部连接输出管(6)。
上述涡轮机构(3)具有固定涡轮(7)和公转涡轮(8)构成压缩机构,另一方面上述驱动机构(4)具有电动机(9)和曲柄轴(10)。并且,上述电动机(9)是由固定在壳体(2)内面的定子(9a)和旋转自如的配设于该定子(9a)内的转子(9b)所构成,上述曲柄轴(10)贯通转子(9b)的中心部构成向压缩机构(3)延伸的驱动轴。
上述固定涡轮(7)和公转涡轮(8)是由在端板(7a,8a)前面形成渐开线曲线的卷板(7b,8b)所构成,两个涡轮(7,8)使端板(7a,8a)的前面相对地上下平行配置着,两个卷板(7b,8b)啮合着。并且,上述两个卷板(7b,8b)的侧面以多点接触,在其接触部之间形成着压缩腔(3a)。
在上述固定涡轮(7)的端板(7a)的中央部形成着连通压缩腔(3a)和壳体(2)上部空间(2a)的制冷剂流出口(7c)。进而,该固定涡轮(7),其端板(7a)的外周缘下垂形成安装部(7d),由该安装部(7d)固定于壳体(2)的内周面。另外,在公转涡轮(8)的端板(8a)背面设有其中央形成着轴承孔(8c)的涡轮轴(8d)。
另一方面,在上述壳体(2)的中央部,位于公转涡轮(8)的背面一侧固定设有机架(11),在该机架(11)上,曲柄轴(10)通过轴承(12)贯通于上下方向。该曲柄轴(10)具有曲柄主轴(10a)和连接销(10b),曲柄主轴(10a)安装在电动机(9)的转子(9b)上,连接销(10b)与该曲柄主轴(10a)的轴心(01)偏心,该连接销(10b)通过轴承(8e)插入上述涡轮轴(8d)的轴承孔(8c)。从而,该涡轮轴(8d)的轴心(02)与曲柄主轴(10a)的轴心(01)偏心。
另外,上述机架(11)的外周部固定在壳体(2)的内周面上,同时外周部的上面紧贴着固定涡轮(7)的安装部(7d)下面。并且,在该机架(11)的上面设置着公转涡轮(8)的端板(8a),该公转涡轮(8)被机架(11)支持着。
在上述机架(11)与公转涡轮(8)的端板(8a)之间设有欧氏联结机构(图中末示出)用以构成公转涡轮(8)相对于固定涡轮(7)只进行无自转的公转。
另外,上述卷板(7b,8b)的外侧与固定涡轮(7)的安装部(7d)形成着作为压缩机构吸入部的吸入腔(14)。进而,在上述曲柄轴(10)的机架(11)下方位置设有平衡器(10c)。
在上述壳体(2)内的下部空间(2b)的底部形成有蓄存润滑油(L)的蓄存部(2c)。另一方面,在上述曲柄主轴(10a)的内部(图中末示出)形成有从其下端部一直到连接销(10b)的供油路,同时下端部浸入蓄存于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中。
另外,在上述曲柄轴(10)的下端部设有离心泵(10d),并且,随着曲柄轴(10)的旋转离心泵(10d)被驱动,润滑油(L)经供油路供给上述轴承(8e,12)及涡轮机构(3)。
而且,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壳体(2)的外侧面安装了润滑油抽取管(15)。
该润滑油抽取管(15)向上下延伸,其上侧的流出端即,流出口(15a)贯通壳体(2)及固定涡轮(7)的安装部(7d)与吸入腔(14)连通。另一方面,润滑油抽取管(15)的下侧的流入端即,流入口(15b)贯通壳体(2)的与电动机(9)下侧对应部分,与壳体(2)的下部空间(2b)连通。
这里,就该润滑油抽取管(15)的下侧流入口(15b)的位置加以详述。该流入口(15b)的位置设在靠近电动机(9)的转子(9b)的下方。也就是说,蓄存部(2c)的润滑油(L)的油面一上升到接近图1中点划线L2所示的转子(9b)下端的高度位置(本发明中所说油面上限位置),润滑油(L)也就临近了上述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这样本发明所说的作为排出机构(27)的油面下降装置(26)由润滑油抽取管(15)构成着。
在图1中,上述固定涡轮(7)的安装部(7d)和机架(11)的外周部上贯通形成着油的回收通路(16),用以将到达壳体(2)上部空间(2a)的润滑油(L)回收到蓄存部(2c)。
此外,在上述壳体(2)上部空间(2a)设有防雾装置(17)用以收集向油的回收通路(16)流入的润滑油(L)。
以下就涡旋式压缩机(1)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起动电动机(9),随着该起动,曲柄轴(10)旋转,由该旋转,公转涡轮(8)相对固定涡轮(7)作无自转的公转。
另一方面,从吸入管(5)吸入到壳体(2)内的制冷剂通过吸入腔(14)后,在两涡轮(7,8)的压缩腔(3a)内被压缩并从固定涡轮(7)的制冷剂流出口(7c)流出,经壳体(2)的上部空间(2a)从输出管(6)输出到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并且,在该压缩动作中,润滑油(L)经曲柄轴(10)内的供油路供给各轴承(12,8e)及涡轮机构(3)。
作为本实施例特征的动作,发生在蓄存于蓄存部(2c)的润滑油(L)的油面上升了的时候。以下就该动作加以说明。
在正常运转时,蓄存部(2c)的润滑油(L)的液面在图1的点划线L1所示位置。
然而,压缩机(1)在经长时期没有运转的情况下,会发生所谓制冷剂休眠的状态。另外,在压缩机(1)的运转条件是所谓湿条件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这种情况下液体制冷剂混入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中,由此作为该润滑油(L)与液体制冷剂混合液液面的油面高度到达电动机(9)的转子(9b)的下端位置。而且,该油面高度一超过图1点划线L2所示的油面上限位置,该润滑油就临近了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
另一方面,润滑油抽取管(15)上侧开口(15a)相临的吸入腔(14),由于公转涡轮(8)的公转运动而处于高负压的气氛下,与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相临的壳体(2)的下部空间(2b)相比呈低压状态。
因此,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一部分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上层部分的油)流入润滑油抽取管(15),并从该润滑油抽取管(15)内上升。然后,上述的润滑油(L)从润滑油抽取管(15)供给到吸入腔(14)随着制冷剂的压缩动作从压缩腔(3a)经制冷剂流出口(7C)与上部空间(2a)同高压制冷剂一起从排出管(6)排出。
也就是说,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中,在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的开口部周边的多余润滑油(L)被排出到冷冻机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去了,所以能够降低蓄存部(2c)的油面高度。
由于这种动作的连续进行,蓄存部(2c)的油面高度不会到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之上的位置。从而可以将润滑油(L)的油面高度经常维持在适当位置。
特别是在冷冻机的情况下,油面高度的上升是由制冷剂混入等引起的过渡现象。为此,在达到稳定运转状态之前,将多余的润滑油(L)暂时排放到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去,由此可将油面高度调整在设定范围内。
于是,能够防止油面高度上升到必要高度之上,因此可以防止曲柄轴(10)的浸入面积增大及转子(9b)的浸入。其结果是润滑油(L)没有成为曲柄轴(10)及转子(9b)的旋转阻力,避免了为确保曲柄轴(10)的稳定旋转而发生的输入损失。
另外,曲柄轴(10)及转子(9b)不会搅拌润滑油(L),能够抑制油温的上升,所以抑制了壳体(2)内部空间的整体温度上升,可以避免压缩效率的低下。
以下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本实施例,变更了润滑油抽取管(15)的配置状态,其它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这里仅就其特征部分加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1)上的润滑油抽取管(15),其上侧的流出口(15a)与吸入管(5)连接。该吸入管(5)的与润滑油抽取管(15)连接部分其内径局部变小形成所设定的作为低压发生部的节流部(5a)。该节流部(5a)产生一个使吸入制冷剂的流速上升的低压部。
另一方面,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的位置与上述第1实施例一样,与靠近电动机(9)的转子(9b)下方的壳体(2)的下部空间(2b)连通。这样,作为本发明所说的排出机构(27),其油面下降装置(26)是由润滑油抽取管(15)构成。
以下就本实施例的润滑油排出动作加以说明。
位于图2中点划线L1所示位置的润滑油(L)的液面高度是由液体制冷剂的混入等原因而达到靠近电动机(9)的转子(9b)的位置,一超过图2中点划线L2所示的油面上限位置,该润滑油(L)就临近了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
另一方面,与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出口(15a)相临的吸入管(5)的节流部(5a),随着制冷剂的流速上升压力降低,同与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相临的壳体(2)内的下部空间(2b)相比是处于低压状态。由该压力差,即所谓喷射效果,一部分蓄存部(2c)的润滑油(L)流入润滑油抽取管(15),并从该润滑油抽取管(15)内上升,从流出口(15a)成雾状供给吸入管(5)。
其后,该润滑油(L)与制冷剂一同被导入壳体(2)内,其中一部分随着制冷剂的压缩动作经吸入腔(14),压缩腔(3a),制冷剂流出口(7C)及上部空间(2a)同高压制冷剂一起从排出管(6)排出。
由于这种动作的连续进行,根据本实施例也可以避免由于随着油面上升到必要以上的高度使输入损失及油温上升而导致的压缩效率降低。
以下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
本实施例,变更了曲柄轴(10)的下端及其周边部分,其它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这里仅就其特征部分加以说明。
如3图所示,本实施例有关的涡旋式压缩机(1)在其曲柄轴(10)的下端部设有容积式泵即次摆线泵(20)。该次摆线泵(20)具有其内部形成泵腔(20a)的泵壳(20b)和收容于该泵壳(20b)内与曲柄轴(10)成一体回转的叶轮(20c),由该叶轮(20c)的回转实施设定的泵的动作。另外,在该泵壳(20b)的上侧,配置着支持曲柄轴(10)下端的轴承部件(20e),在该轴承部件(20e)与泵壳(20b)之间形成着上述泵腔(20a)。
上述次摆线泵(20)的吸入通路(20d)是贯通轴承部件(20e)而形成的,一直到轴承部件(20e)的上方,从而是向外周侧倾斜着。并且,上述吸入通路(20d)开口于轴承部件(20e)的靠近上端角部的位置。
上述吸入通路(20d)上端的吸入端,位于电动机(9)的转子(9b)的下侧。并且,一旦蓄存部(2c)的润滑油(L)的油面上升到图3的点划线L2所示的靠近转子(9b)下端的位置,润滑油(L)便从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流入该吸入通路(20d)。
另一方面,在次摆线泵(20)的排出侧通过连接管(15c)与润滑油抽取管(15)连接。这样,作为本发明所说的排出机构(27),其油面下降装置(26)是由次摆线泵(20)和润滑油抽取管(15)构成。
以下就本实施例的润滑油排出动作加以说明。
压缩机(1)驱动时,随着曲柄轴(10)的回转次摆线泵(20)的叶轮(20c)在泵腔(20a)内旋转,由此把从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吸入的流体排出到连接管(15c)中。
在这个动作状态下,有时候位于图3中点划线L1所示位置的润滑油(L)的液面高度是由于液体制冷剂的混入等原因而上升到靠近电动机(9)的转子(9b)下端位置。并且一超过图3中点划线L2所示的油面上限位置,一部分润滑油(L)就从吸入端流入吸入通路(20d),经泵腔(20a)从连接管(15c)流入润滑油抽取管(15)。
其后,润滑油(L)从润滑油抽取管(15)内上升,从流出口(15a)供给到吸入腔(14),随着制冷剂的压缩动作从压缩腔(3a)经制冷剂流出口(7C)及上部空间(2a),同高压制冷剂一起被排出。
由于这种动作的连续进行,根据本实施例也可以避免由于随着油面上升到必要以上的高度使输入损失及油温上升而导致的压缩效率降低。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靠次摆线泵(20)的排出动作使油面降低,因此可以确实得到该油面下降动作,能够实施可靠性高的油面管理。
以下就使用该次摆线泵(20)的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加以说明。
该变形例的目的是要阻止壳体(2)内从上部向蓄存部(2c)落下的润滑油(L)及壳体(2)内沿制冷剂流(回旋流)流动的雾状润滑油(L)导入次摆线泵(20)的泵腔(20a)。
也就是说,本来次摆线泵(20)是将蓄存部(2c)蓄存的润滑油(L)中的多余部分排出,然而,如上所述若将返回蓄存部(2c)的润滑油(L)和流动的润滑油(L)排出的话,蓄存部(2c)所回收到的润滑油量就会不足。其结果是蓄存部(2c)的油面下降过度,恐怕会带来涡轮机构(3)等的润滑故障。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这种状况的发生,将以下所述的4种结构施行于排出机构(27)中。
在说明这4种结构之前,先就形成着吸入通路(20d)的轴承部件(20e)的结构加以说明。
图4为表示轴承部件(20e)及其周边部的平面图,图5为图4中沿V—V线的截面图。如图4及图5所示,轴承部件(20e)具有略呈圆筒状的轴承本体部(20eA)和3个固定脚(20eB,20eB,20eB),这3个固定脚在该轴承本体部(20eA)的外周面上成120度间隔并向径向的外侧延伸固定在壳体(2)的内面。在上述轴承本体部(20eA)的内部形成有贯通的轴承孔(20eC),用以插入曲柄轴(10)。另外,在该轴承部件(20e)的下端面上通过隔板(30)与泵壳(20b)相接,在该泵壳(20b)的内部形成着泵腔(20a)。
以下来具体说明阻止壳体(2)内落下或流动的润滑油(L)被次摆线泵(20)排出的阻止装置。涡旋式压缩机(1)如图4中箭头A所示,从吸入管(5)吸入的制冷剂在壳体(2)内构成反时针方向流动的回旋流。并且,上述制冷剂导入涡轮机构(3)的吸入腔(14),在壳体(2)内部雾状的润滑油(L)沿制冷剂的回旋流流动着。
首先,第1阻止装置,如图5所示是由轴承部件(20e)的法兰(20eD)构成的。该法兰(20eD)是轴承部件(20e)的上端部分向外延长所形成,是环该轴承部件(20e)的全周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上述轴承本体部(20eA)只有上端部分形成了大直径。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吸入通路(20d)是由垂直通路(20dA)和水平通路(20dB)构成的,垂直通路(20dA)在轴承部件(20e)内垂直延伸,其下端贯通隔板(30)连通到泵腔(20a),水平通路(20dB)从该垂直通路(20dA)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外侧延伸。
并且,该水平通路(20dB)的开口端(即吸入端)的位置被设定在轴承本体部(20eA)的靠近法兰(20eD)的下侧。也就是说,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其上方被法兰(20eD)覆盖着。该法兰(20eD)构成着本发明所说的阻止导入部件(29)。
根据上述结构,在驱动时,润滑过涡轮机构(3)之后从壳体(2)内的上部向蓄存部(2c)回落的润滑油(L)被法兰(20eD)阻止其从吸入通路(20d)的吸入部[即,水平通路(20dB)]进入(参照图5中的点划线)。也就是说,次摆线泵(20)只有在蓄存部(2c)蓄存的润滑油(L)的油面达到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时(图5中点划线L2所示的状态)才将润滑油(L)排出,由此,必要的润滑油(L)的排出被阻止。
其次,以下就第2-第4的阻止装置加以说明。这些阻止装置变更了吸入通路(20d)形成位置与其它部件的位置关系。
第2阻止装置涉及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具体来说,如图4及图6(图4中箭头VI方向的视图)所示,吸入通路(20d)的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被设定在相对轴承部件(20e)的固定脚(20eB)与图4中反时针回转方向的侧面邻接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驱动时,从吸入管(5)导入壳体(2)内的制冷剂的回旋流如图6所示,在固定脚(20eB)周围被分流成流经该固定脚(20eB)上侧的上侧流(图6中箭头B)和流经下侧的下侧流(图6中箭头C)。而在邻接该固定脚(20eB)的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周围,回旋流几乎流不到。
其结果是,沿上述回旋流流动的雾状的润滑油(L)被抑制了从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向吸入通路(20d)的吸入。也就是说,固定脚(20eB)构成了本发明所说的阻止导入部件(29),次摆线泵(20)只有在壳体(2)的蓄存部(2c)蓄存的润滑油(L)的油面达到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时(图6中点划线L2所示的状态)才将润滑油(L)排出,由此,必要的润滑油(L)的排出被阻止。
第3阻止装置涉及吸入通路(20d)的形成位置。如图4所示,吸入通路(20d)相对壳体(2)的中心(O)在与吸入管(5)的位置大致相反的位置上形成。也就是说,吸入通路(20d)的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被设定在离开吸入管(5)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结构,在驱动时,吸入管(5)与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是分离开的。其结果是抑制了从吸入管(5)与制冷剂一起被导入壳体(2)内的雾状润滑油(L)到达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由此也抑制了除壳体(2)的蓄存部(2c)蓄存的润滑油(L)以外的润滑油(L)从吸入通路(20d)的水平通路(20dB)的进入,阻止了必要的润滑油(L)的排出。
第4阻止装置涉及吸入通路(20d)的形成位置。如图4点划线所示,在轴承部件(20e)的上侧配置的电动机(9)的定子(9a)外周缘的4个部位上,形成有缺口(9c,9c,…)。该缺口(9c,9c,…)是为把润滑过涡轮机构(3)之后在壳体(2)内落下的润滑油(L)回收到蓄存部(2c)而设立的,它使电动机(9)的上侧空间与下侧空间相连通。也就是说,由上述缺口(9c,9c,…)形成了定子(9a)与壳体(2)之间的润滑油回收通路(31,31,…)。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特征,如图4所示的平面视图中,就在于吸入通路(20d)的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的位置与1个润滑油回收通路(31)的位置设定于圆周方向的同一位置上。也就是说,该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位置与润滑油回收通路(31)的位置是在壳体(2)的半径方向上相对设置的。
根据上述结构,在驱动时,从涡轮机构(3)通过与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相对的润滑油回收通路(31)向蓄存部(2c)落下的润滑油(L),如图4中箭头D所示,在壳体(2)内制冷剂回旋流的作用下,向图4中的反时针回转方向流动。其结果是抑制了该润滑油(L)从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流入吸入通路(20d)。也就是说,这种结构也使旋轮线泵(20)只有在壳体(2)的蓄存部(2c)蓄存的润滑油(L)的油面达到水平通路(20dB)的吸入端时才将润滑油(L)排出,由此,所必要的润滑油(L)的排出被阻止。
如上所述,根据第1—第4阻止装置,能够阻止从壳体(2)内上部向蓄存部(2c)落下的润滑油(L)及在壳体(2)内沿制冷剂的回旋流流动的润滑油(L)导入次摆线泵(20)的泵腔(20a)。因此,可以抑制由于回收到蓄存部(2c)的润滑油量不足使蓄存部(2c)的油面下降过度所带来的涡轮机构(3)等润滑故障的情况发生。
其结果是,如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那样,对于利用次摆线泵(20)使油面降低,可以得到良好的油面下降动作,能够实施可靠性更高的油面管理。
此外,这种结构,不仅对于利用次摆线泵(20)的图3所示的实施例,而且对于利用压差的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也可以适用。即,例如像第1图及第2图中点划线所示,在接近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的壳体(2)内面上安装用作阻止导入部件的L型遮护板(29)。这样就阻止了在壳体(2)内落下或者回旋的润滑油(L)导入润滑油抽取管(15),或者把该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口(15b)的位置设定在与上述第2—第4阻止装置同样的位置上也可以实施可靠性更高的油面管理。
以下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仅就本发明所具有的特征部分加以说明。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1)中的油回收通路(16)上端部,设有回收部(21),用以回收润滑了涡轮机构(3)后到达壳体(2)上部空间(2a)的润滑油,润滑油抽取管(22)连接着该回收部(21)。该润滑油抽取管(22),其流入端与回收部(21)连通,另一方面其流出端与制冷剂循环回路连通。
并且,在该润滑油抽取管(22)上设有作为开关阀的电磁阀(22a),在该电磁阀(22a)关闭的状态下,回收部(21)的润滑油经油回收通路(16)回收到蓄存部(2c),另一方面在电磁阀(22a)的开放状态下,回收部(21)的润滑油被从润滑油抽取管(22)导出到循环回路的低压一侧。这样构成着本发明所说的作为阻止油回收机构(28)的油面下降装置(26)。
另外,本实施例的压缩机(1)是由变换器控制的,经常测出向发动机(9)输入的电流值,该测出的电流值被输入到调节器(CC)。该调节器(CC)根据测出的电流值对向电动机(9)的输入进行反馈控制。
并且,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是,上述电磁阀(22a)的开关动作是由调节器(CC)根据测出的电流值来控制的。详细来说,上述调节器(CC)是分别由开关装置(23)及油面检测装置(25)构成的。当测出的电流值小于设定值时,该开关装置(23)关闭电磁阀(22a),测出的电流值一超过设定值就打开电磁阀(22a)。另外,测出的电流值一超过设定值,上述油面检测装置(25)就会测出油面高度的上升。
以下就本实施例的润滑油排出动作加以说明。
在压缩机(1)驱动时,检测出输入电动机(4)的电流值,该测出的电流值输入到调节器(CC),然后调节器(CC)根据测出的电流值对输给电动机(9)的电流值进行反馈控制,同时控制润滑油抽取管(22)上的电磁阀(22a)的开闭。
也就是说,润滑油(L)的液面高度位置处于图7中点划线L1所示位置是在通常的状态下,由于曲柄轴(10)的浸面积比较小,对曲柄轴(10)的旋转阻力也较小,输给电动机(9)的电流值为比较低的设定的基准电流值。
在这种状况下,由调节器(CC)关闭电磁阀(22a),回收部(21)的润滑油经油的回收通路(16)被回收到蓄存部(2c)。由此,润滑油(L)的油面不会过度下降,总是可以得到稳定的润滑状态。
另一方面,位于图7中点划线L1所示位置的润滑油(L)的液面高度位置由于制冷剂的混入等原因而到达电动机(9)的转子(9b)的下端附近,一旦超过图7中点划线L2所示的油面上限位置,曲柄轴(10)的浸入面积增大。随着这一增大,对曲柄轴(10)回转的阻力也加大,于是,压缩机(1)的输入电流值增加。
在这种状况下,由调节器(CC)打开电磁阀(22a),回收部(21)的润滑油从润滑油抽取管(22)导出到循环回路。也就是说,从回收部(21)向蓄存部(2c)的润滑油回收被阻止了,所以能够避免随着油面高度超出必要范围的上升带来输入损失及油温上升所导致的压缩效率低下。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有效地利用了反馈控制所用的电动机输入电流的检测值来进行油面高度调整。因些不需要特别的油面检测用装置就可间接地检测油面,能够在不造成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进行油面的适当管理。
上述的各实施例是就冷冻装置中所设的压缩机所讲述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适用于各种机器上所用的压缩机。
另外,本发明也不限于涡旋式压缩机,能够适用于旋转活塞式等各种压缩机。
在各实施例中,就具备一台涡旋式压缩机(1)的冷冻装置做了讲述,但对于多台压缩机并列连接的冷冻装置也适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各实施例中具有润滑油抽取管(15,22)的多台压缩机并列连接就可以进行各压缩机的油面管理。
因此,不会像现有的强制压差方式那样随着吸入压力的损失而使内压低下,能够防止低压侧压缩机的性能降低。其结果是可以做到既不产生吸入的压力损失又可进行适当的油面管理,从而提高冷冻装置的整体能力。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压缩机油面调整装置,作为冷冻装置等机器的压缩机是有用的,特别是适用于由液流体造成油面高度变动的压缩机。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压缩机具有壳体(2),压缩机构(3)和驱动机构(4),在壳体(2)底部形成有蓄存润滑油(L)的蓄存部,在该壳体(2)内装有压缩机构(3)和驱动机构(4),压缩机构(3)做压缩气体的压缩动作,驱动机构(4)驱动压缩机构(3),上述蓄存部(2c)中的润滑油(L)供给压缩机构(3),在这样的压缩机中具有以下特征;设有油面下降装置(26),当上述蓄存部(2c)中的油面高度超过预先设定的油面上限位置时,使油面高度下降到该油面上限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油面下降装置(26)是由排出机构(27)构成的,该机构将蓄存于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从该蓄存部(2c)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油面下降装置(26)是由油的回收阻止机构(28)构成的,该机构在壳体(2)内阻止从压缩机构(3)向蓄存部(2c)的润滑油(L)回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排出机构(27)具有润滑油抽取管(15),该管的流入端连接于蓄存部(2c),流出端连接于压缩机构(3)的吸入部(14);该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开口于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有吸入压缩用气体的吸入管(5)连接于壳体(2),在该吸入管(5)内形成有低压发生部(5a),该发生部使吸入管(5)内产生低于蓄存部(2C)的压力,另一方面,排出机构(27)具有润滑油抽取管(15),其流入端连通于蓄存部(2C),流出端连通于吸入管(5)的低压发生部(5a),该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开口于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排出机构(27)具有容积式泵(20)和润滑油抽取管(15),容积式泵(20)伴随驱动机构(4)的驱动而被驱动,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连通于容积式泵(20)的输出侧。形成于上述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开口于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在润滑油抽取管(15)的流入端旁边设有阻止导入部件(29),该部件阻止存在于壳体(2)内部空间的润滑油(L)流入润滑油抽取管(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在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旁边设有阻止导入部件(29),该部件阻止存在于壳体(2)内部空间的润滑油(L)流入吸入通路(20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容积式泵(20)连接于驱动机构(4)的驱动轴(10),该驱动轴(10)被位于容积式泵(20)上方的轴承部件(20e)可自由旋转地支持着,另一方面,阻止导入部件(29)是由法兰(20eD)构成的,该法兰与轴承部件(20e)整体形成且覆盖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上方并沿水平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使壳体(2)内的压缩用气体回旋地构成,容积式泵(20)连接于驱动机构(4)的驱动轴(10),该驱动轴(10)被轴承部件(20e)可自由旋转地支持着。在该轴承部件(20e)上突出形成着多个与壳体(2)内面相连接的固定脚(20eB);上述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配置于接近固定脚(20eB)的位置并且是相对该固定脚(20eB)在压缩用气体回旋流的下游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吸入压缩用气体的吸入管(5)连接于壳体(2),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以驱动机构(4)的驱动轴(10)为中心,配置于吸入管(5)的开口端位置的相反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使壳体(2)内的压缩用气体回旋地构成,另一方面,驱动机构(4)配置于容积式泵(20)的上方,同时形成有垂直方向的回收通路(31),用于将润滑了压缩机构(3)的润滑油回收到蓄存部(2c),容积式泵(20)的吸入通路(20d)的吸入端,配置于与回收通路(31)下端部相对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油的回收阻止机构(28)具有回收部(21)、润滑油的抽出管(22)和开关阀(22a),回收部(21)将润滑了压缩机构(3)之后向蓄存部(2c)返回的润滑油临时蓄存,润滑油的抽出管(22)的流入端连接于回收部(21),流出端延伸出壳体(2)的外部,开关阀(22a设于该润滑油的抽出管(22)上可以开关,另一方面,设有开放装置(23),一旦油面高度超过设定的油面上限位置,便开放上述开关阀(22a)。
14.根据权利要求1,2,3或13所述的压缩机的油面调整装置,其特征是驱动机构(4)具有电动机(9)和驱动轴(10),驱动轴(10)贯通该电动机(9)的同时其上端向压缩机构(3)延出,下端浸入蓄存部(2c)的润滑油(L)中,另一方面,设有油面检测装置(25),一旦上述电动机(9)的输入电流超过设定值,该油面检测装置(25)便会测出蓄存于蓄存部(2c)的润滑油(L)的油面高度的上升。
全文摘要
在壳体(2)的蓄存部(2c)蓄存润滑油(L)。将润滑油的抽出管(15)的一端连通蓄存部(2c),将另一端连通于涡轮机构(3)的吸入腔(14)。将润滑油的抽出管(15)的流入端开口于靠近转子(9b)下端的蓄存部(2c)的油面上限位置。润滑油(L)的油面一上升到油面上限位置,靠壳体(2)的下部空间(2b)与吸入腔(14)之间的压差,由润滑油的抽出管(15)将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从蓄存部(2c)导入涡轮机构(3),使油面降低。
文档编号F04B39/02GK1129968SQ9519058
公开日1996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9日
发明者松浦秀树, 北浦洋, 小森启治 申请人:达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