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697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应操作信号来驱动传动装置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图5表示油压铲车、滑动控制转子、推土机等的油压驱动车辆的履带的动作。通过设置在油压驱动车辆车体55内的油压马达51、52驱动左右两侧的履带53、54,使车辆行驶或转向。
即,当向左油压马达51的一侧入口51MA供给压力油时,与左油压马达51连接的左履带53向左前进方向转动,当向左油压马达的另一侧入口51MB供给压力油时,左履带53向左后退方向转动。与此同样,当向右油压马达52的一侧入口51MA供给压力油时,与右油压马达52连接的右履带54向右前进方向转动,当向右油压马达52的另一侧入口52MB供给压力油时,右履带53向右后退方向转动。
这样,在只向左油压马达51供给压力油而不向右油压马达52供给压力油的场合,车辆进行转向行驶。在只向右油压马达52供给压力油而不向左油压马达51供给压力油的场合,车辆也进行转向行驶。
另外,当左履带53与右履带54进行相反方向转动时,车辆形成转动。即,在同时向左油压马达51的入口51MA和右油压马达52的入口52MB供给压力油的场合,履带53向左前进方向转动,右履带54向右后退方向转动,所以车辆进行转向移动。
另外,在同时向左油压马达51的入口51MB和右油压马达52的入口52MA供给压力油的场合,履带53向左后退方向转动,右履带54向右前进方向转动,所以车辆也进行转向移动。
左右履带53、54的转动速度对应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供给的压力油的供给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左履带53和右履带54即使是同方向的转动,如果转动量不同,车辆也进行转向运动。即,在同时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入口51MA、52MA供给压力油但供给量不同的场合,左右履带53、54虽然向同一前进方向转动,但转动量不同,所以车辆也是进行转向运动。另外,在同时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入口51MB、52MB供给压力油但供给量不同的场合,左右履带53、54虽然向同一后退方向转动,但转动量不同,所以车辆也是进行转向运动。
如果左履带53和右履带54的转动方向相同转动量相同,则车辆进行直线行驶。即,在同时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入口51MA、52MA供给相同供给量的压力油的场合,左右履带53、54向同一前进方向以相同转动量进行转动,所以车辆直线前进。另外,在同时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入口51MB、52MB供给相同供给量的压力油的场合,左右履带53、54向同一后退方向以相同转动量进行转动,所以车辆直线后退。
通过图7所示的操作杆装置5发出对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压力油供给指令。
图7是在实愿平2-14722的缩微胶片中所示的以往的操作杆装置5的油压回路图。
图7表示输出油压信号的油压式操作杆装置5,从操作杆装置5可输出表示作左后退的操作信号P1、表示左前进的操作信号P2、表示右后退的操作信号P3、表示右前进的操作信号P4。操作信号P1~P4是对应操作量的控制压油压信号。
在操作杆装置5中设有分别对应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2个操作杆6、7。操作杆6、7是单轴的操作杆,只能够向前后方向倾斜操作。对应操作杆6设置活塞2、1,当操作杆6从中立位置向前后方向倾斜移动时,活塞2、1的任意一方的活塞被按下。同样,对应操作杆7设置活塞4、3,当操作杆7从中立位置向前后方向倾斜移动时,活塞4、3的任意一方的活塞被按下。
在操作杆装置5中从未图示的操作杆用油泵,通过油路8来供给控制压油。另外,在操作杆装置5中未图示的油箱通过油路9形成连接。
在活塞1、2、3、4中分别设有减压阀11、12、13、14。即,在分别按下活塞1、2、3、4的情况下,减压阀11、12、13、14的设定压增大。
减压阀11、12、13、14的各个入口分别与油路8连接。另外,减压阀11、12、13、14的各个排油口分别与油路9连接。
减压阀11、12、13、14的出口分别与控制油路15、16、17、18连接。
在控制油路15、16、17、18上分别形成油路19、20、21、22的分支油路。油路19、20连接到梭形滑阀23的入口。梭形滑阀23的出口连接到油路25。同样,油路21、22连接到梭形滑阀24的入口。梭形滑阀24的出口连接到油路26。
油路25、26与梭形滑阀29的入口连接。梭形滑阀29的出口连接到油路30。油路30连通到操作杆装置5的外部。
下面,对操作杆装置5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把对应左履带53的操作杆6向后退方向倾斜时,活塞1被按下。
活塞1的行程具有与操作杆6的倾斜量对应的大小。当活塞1被按下时,对应该行程,设置在减压阀11中的弹簧的弹力增大,对应该弹力把控制压输出到控制油路15。所以,从控制油路15输出的控制压的大小与操作杆6的向后退方向的倾斜量相对应。这样,从控制油路15输出表示向左后退方向倾斜量的操作信号P1。
同样,当把操作杆6向前进方向倾斜时,活塞2被按下,从控制油路16输出的控制压具有与操作杆6向前进方向倾斜量相应的大小。这样,从控制油路16输出表示向左前进方向的倾斜量的操作信号P2。
同样,在对对应右履带54的操作杆7进行操作时,当把操作杆7向后退方向倾斜时,活塞3被按下,从控制油路17输出表示向右后退方向的倾斜量的操作信号P3。另外,当把操作杆7向前进方向倾斜时,活塞3被按下,从控制油路18输出表示向右前进方向的倾斜量的操作信号P4。
所以,只要对操作杆6进行操作,就会有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左前进操作信号P2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的输出。另外,只要对操作杆7进行操作,就会有左后退操作信号P3和左前进操作信号P4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的输出。
当操作信号P1、P2、P3、P4从操作杆装置5被输出后,通过未图示的油压泵对左右的油压马达51、52进行驱动。即,当输出左后退操作信号P1时,向左油压马达51的入口51MB供给对应该控制压的流量的压力油,使左履带53进行对应操作量的驱动量的向后退方向的转动。同样,当输出左前进操作信号P2时,向左油压马达51的入口51MA供给对应该控制压的流量的压力油,使左履带53进行对应操作量的驱动量的向前进方向的转动。
至于右履带54也是一样,当输出右后退操作信号P3时,向右油压马达52的入口52MB供给对应该控制压的流量的压力油,使右履带54进行对应操作量的驱动量的向后退方向的转动。同样,当输出右前进操作信号P4时,向右油压马达52的入口52MA供给对应该控制压的流量的压力油,使左履带54进行对应操作量的驱动量的向前进方向的转动。
这样,通过操作操作杆6、7,可使车辆进行直线或转向的运动。
从图7的操作杆装置5的操作杆6、7的中立位置输出表示车辆行驶的行驶信号P5。
即,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左前进操作信号P2通过油路19、20被输入到梭形滑阀23。这样,通过梭形滑阀23,从油路25只输出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左前进操作信号P2中的控制压大的操作信号。与此同样,右后退操作信号P3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通过油路21、22被输入到梭形滑阀24。这样,通过梭形滑阀24,从油路26只输出右后退操作信号P3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中的控制压大的操作信号。
操作信号P1、P2的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和操作信号P3、P4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通过油路25、26被输入到梭形滑阀29。这样,通过梭形滑阀29,从油路30只输出作为行驶信号5的在操作信号P1、P2、P3、P4中控制压最高的操作信号。
行驶信号P5是作为例如使设置在车辆中的自动降低带速机构不工作的控制信号所使用。在这里的所谓自动降低带速机构是,在对发动机没加载负荷时降低发动机转速的机构。在未输出行驶信号P5时,也就是在操作杆6、7位于中立位置时,自动降低带速机构工作,使发动机的转速下降来减小噪音。在输出行驶信号P5时,也就是在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时,由于在这时,对驱动车辆行驶的发动机加载了负荷,所以自动降低带速机构处于不工作的状态。
可是,有的车辆装配有直线行驶补偿控制装置。
这里的所谓直线行驶补偿控制是指在尽管对操作杆6、7进行了使车辆直线行驶的操作但在由于其他原因车辆不能直线行驶的场合,为了使左右履带53、54的转动量相同,使车辆直线行驶所进行的控制。这里的所谓其他原因是指例如在行驶中对操作机械的驱动所形成的左右油压泵所承载的负荷不同等。
当操作者欲使车辆直线行驶地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的场合,有必要进行这个直线行驶补偿控制。而当操作者欲使车辆转向行驶地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的场合,则必须使其处于不工作的状态。
但是,依照图7所示的以往的操作杆装置5,虽然根据行驶信号P5能够判断出操作杆6、7是否正在被操作,但这个行驶信号P5却判断不出使车辆转向行驶的操作。因此,不能对应操作杆6、7的操作状态来使直线行驶补偿控制工作或不工作。
本发明把根据从操作装置输出的信号,来判断是否正在进行向不同方向或以不同的驱动量驱动2个传动装置的操作作为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可向正反2驱动方向驱动的第1及第2传动装置、和分别向上述第1及第2传动装置输出表示驱动方向及驱动量的第1及第2操作信号的操作机构,并且对应从上述操作机构输出的第1及第2操作信号驱动上述第1及第2传动装置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了把由上述操作机构输出的第1及第2操作信号进行比较,判断有无第1及第2操作信号中的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输出,或是否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方向互相不同,或是否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量的大小相互不同并且输出表示判断结果的信号输出机构。


图1是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1的油压回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2的油压回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3的油压回路图。
图4是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4的油压回路图。
图5是表示操作信号与履带运动之间关系的视图。
图6是表示应用在卷扬机中的一例的视图。
图7是以往技术的油压回路图。
图中,5-操作杆装置,6、7-操作杆,31、41、42-切换阀,51、52-油压马达,53、54-履带,61、62-卷扬机,P1~P4-操作信号,P6-转向信号。
下面,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操作杆6、7分别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输出表示驱动方向及驱动量的第1操作信号(左操作信号P1或P2)和第2操作信号(右操作信号P1或P2)。
通过切换阀31把从操作杆6、7输出的第1及第2操作信号进行比较。即,对第1及第2操作信号中的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被输出的场合(有左操作信号P1、P2的任意一方的输出而没有右操作信号P3、P4的输出的场合、有右操作信号P3、P4的任意一方的输出而没有左操作信号P1、P2的输出的场合),或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方向为相互相反的驱动方向的场合(输出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的场合,输出左前进操作信号P2和右后退操作信号P3的场合,或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量相互不同的场合(左右后退操作信号P1、P2的信号大小不同的场合,左右前进操作信号P3、P4的信号大小不同的场合)进行判断,表示判断结果的信号P6。
这样,如果有信号P6的输出,则可判断为操作杆6、7正在进行向不同的方向或以不同的驱动量驱动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操作。在适于车辆行走时,可由信号P6判断使车辆转向地进行操作。另外,在应用在左右驱动的卷扬机中的场合,可根据信号P6判断出卷扬机用操作杆正在执行使左右缆绳不同步的操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视图对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被认为可使用于油压铲车、滑动控制转子、推土机等的油压驱动车辆中。图5表示油压驱动车辆的履带的动作。
如图5所示,左右油压马达51、52被设置在车体55内,与左右履带53、54连接。通过左右油压马达51、52来驱动左右履带53、54的转动,使油压驱动车辆直线行驶或转向行驶。
即,当左油压马达51的一方向入口51MA供给压力油时,左履带53向左前进方向转动,当左油压马达51的另一方向入口51MB供给压力油时,左履带53向左后退方向转动。同样,当右油压马达52的一方向入口52MA供给压力油时,右履带54向右前进方向转动,当右油压马达52的另一方向入口52MB供给压力油时,右履带54向右后退方向转动。
所以,在只向左油压马达51供给压力油而没有向右油压马达52供给压力油的场合,车辆形成转向行驶。另外,在只向右油压马达52供给压力油而没有向左油压马达51供给压力油的场合,车辆也形成转向行驶。
另外,在左履带53的转动方向与右履带54的转动方向相反时,车辆也形成转向行驶。即,在向左油压马达51的入口51MA供给压力油而没有向右油压马达52的入口52MB供给压力油的场合,由于左履带53向左前进方向转动而右履带54向右后退方向转动,所以车辆形成转向行驶。
另外,在向左油压马达51的入口51MB供给压力油而没有向右油压马达52的入口52MA供给压力油的场合,由于左履带53向左后退方向转动而右履带54向右前进方向转动,所以车辆也形成转向行驶。
左右履带53、54的转动速度对应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供给的压力油的流量而变化。所以,即使在左履带53和右履带54以相同的方向转动时,如果转动量不同车辆也形成转向行驶。即,在同时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入口51MA、52MA供给压力油的场合下,在供给量不同时,左右履带53、54向同一前进方向转动的转动量不同,所以,车辆形成转向行驶。另外,在同时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入口51MB、52MB供给压力油的场合下,在供给量不同时,左右履带53、54向同一后退方向转动的转动量不同,所以,车辆也形成转向行驶。
如果左履带53和右履带54在同方向的转动量相同,则车辆直线行驶。即,在同时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入口51MA、52MA供给相同供给量的压力油的场合,左右履带53、54向同一前进方向以相同转动量转动,所以,车辆形成直线行驶。另外,在同时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入口51MB、52MB供给相同供给量的压力油的场合,左右履带53、54向同一后退方向以相同转动量转动,所以,车辆形成直线后退。
另外,本实施例是针对装配履带的车辆。但也可以适用于用车轮取代履带的车辆。
由图1所示的操作杆装置5发出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供给压力油的指令。
图1是实施例1的操作杆装置5的油压回路图。
图1表示输出油压信号的油压式操作杆装置5,从操作杆装置5可输出表示作后退的操作信号P1、表示左前进的操作信号P2、表示右后退的操作信号P3、表示右前进的操作信号P4。操作信号P1~P4是对应操作量的控制压油压信号。
在操作杆装置5中设有分别对应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2个操作杆6、7。操作杆6、7是单轴的操作杆,只能够向前后方向倾斜操作。对应操作杆6设置活塞2、1,当操作杆6从中立位置向前后方向倾斜移动时,活塞2、1的任意一方的活塞被按下。同样,对应操作杆7设置活塞4、3,当操作杆7从中立位置向前后方向倾斜移动时,活塞4、3的任意一方的活塞被按下。
在操作杆装置5中从未图示的操作杆用油泵,通过油路8来供给控制压油。把供给的控制压油的压力设为P。另外,在操作杆装置5中未图示的油箱通过油路9形成连接。把油箱内的压力设为T。
在活塞1、2、3、4中分别设有减压阀11、12、13、14。即,在分别按下活塞1、2、3、4的情况下,减压阀11、12、13、14的设定压增大。
减压阀11、12、13、14的各个入口分别与油路8连接。另外,减压阀11、12、13、14的各个排油口分别与油路9连接。
减压阀11、12、13、14的出口分别与控制油路15、16、17、18连接。
在控制油路15、16、17、18上分别形成油路19、20、21、22的分支油路。油路20、21连接到梭形滑阀23的入口。梭形滑阀23的出口连接到油路25。同样,油路19、22连接到梭形滑阀24的入口。梭形滑阀24的出口连接到油路26。
油路25、26分别分路成油路27、28。油路27、28与梭形滑阀29的入口连接。梭形滑阀29的出口连接到油路30。油路30连通到操作杆装置5的外部。
油路25、26与切换阀31两端的各个控制口31d、31e连接。在油路25、26上分别形成油路32、33的分支油路。油路32、33分别与切换阀31的入口连通。
在油路9上形成分支油路34。油路34与切换阀31的入口连通。
切换阀31的出口与油路35连通。油路35连通到操作杆装置5的外部。
切换阀31具有切换位置31a、31b、31c的3挡切换位置。
在供给控制口31d、31e的控制压相同的场合,切换阀31处于中立位置31c。这时,油路34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这时的油路35内的压力与油路34内的油箱压力T相同。
在供给控制口31d的控制压大于供给控制口31e的控制压的场合,切换阀31从中立位置31c移动到位置31a一侧。这时,油路32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这时的油路35内的压力与油路32内的控制压相同。
在供给控制口31e的控制压大于供给控制口31d的控制压的场合,切换阀31从中立位置31c移动到位置31b一侧。这时,油路33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这时的油路35内的压力与油路33内的控制压相同。
下面对操作杆装置5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把对应左履带53的操作杆6向后退方向倾斜时,活塞1被按下。
活塞1的行程具有与操作杆6的倾斜量对应的大小。当活塞1被按下时,对应该行程,设置在减压阀11中的弹簧的弹力增大,对应该弹力把控制压输出到控制油路15。所以,从控制油路15输出的控制压的大小与操作杆6的想后退方向的倾斜量相对应。这样,从控制油路15输出表示向左后退方向倾斜量的操作信号P1。在操作杆6位于中立位置时,控制油路15内的压力为上述的油箱内的压力T,操作信号P1不能通过油路15输出。
同样,当把操作杆6向前进方向倾斜时,活塞2被按下,从控制油路16输出的控制压具有与操作杆6向前进方向倾斜量相应的大小。这样,从控制油路16输出表示向左前进方向的倾斜量的操作信号P2。
同样,在对对应右履带54的操作杆7进行操作时,当把操作杆7向后退方向倾斜时,活塞3被按下,从控制油路17输出表示向右后退方向的倾斜量的操作信号P3。另外,当把操作杆7向前进方向倾斜时,活塞4被按下,从控制油路18输出表示向右前进方向的倾斜量的操作信号P4。
所以,只要对操作杆6进行操作,就会有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左前进操作信号P2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的输出。另外,只要对操作杆7进行操作,就会有右后退操作信号P3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的输出。
当操作信号P1、P2、P3、P4从操作杆装置5被输出后,通过未图示的油压泵对左右的油压马达51、52进行驱动。即,当输出左后退操作信号P1时,向左油压马达51的入口51MB供给对应该控制压的流量的压力油,使左履带53进行对应操作量的驱动量的向后退方向的转动。同样,当输出左前进操作信号P1时,向左油压马达51的入口51MA供给对应该控制压的流量的压力油,使左履带53进行对应操作量的驱动量的向前进方向的转动。
至于右履带54也是一样,当输出右后退操作信号P3时,向右油压马达52的入口52MB供给对应该控制压的流量的压力油,使右履带54进行对应操作量的驱动量的向后退方向的转动。同样,当输出右前进操作信号P4时,向右油压马达52的入口52MA供给对应该控制压的流量的压力油,使左履带54进行对应操作量的驱动量的向前进方向的转动。
这样,通过操作操作杆6、7,可使车辆进行直线或转向的运动。
从图1的操作杆装置5的操作杆6、7的中立位置输出表示车辆行驶的行驶信号P5。
即,左前进操作信号P2和右后退操作信号P3通过油路20、21被输入到梭形滑阀23。这样,通过梭形滑阀23,从油路25只输出左前进操作信号P2和右后退操作信号P3中的控制压大的操作信号。与此同样,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通过油路19、22被输入到梭形滑阀24。这样,通过梭形滑阀24,从油路26只输出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中的控制压大的操作信号。
操作信号P2、P3的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和操作信号P1、P4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通过油路25、26被输入到梭形滑阀29。这样,通过梭形滑阀29,从油路30只输出作为行驶信号5的在操作信号P1、P2、P3、P4中控制压最高的操作信号。另外,当操作杆6、7都位于中立位置时,油路30内的压力与上述的油箱内的油箱压力T相同,所以不能输出行驶信号P5。
行驶信号P5是作为例如使设置在车辆中的自动降低带速机构不工作的控制信号所使用。
在未输出行驶信号P5时,也就是在操作杆6、7位于中立位置时,自动降低带速机构工作,使发动机的转速下降来减小噪音。而在输出行驶信号P5时,也就是在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时,由于在这时,对驱动车辆行驶的发动机加载了负荷,所以自动降低带速机构处于不工作的状态。
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车辆安装了直线行驶补偿控制装置。从图1的操作杆装置5输出表示正在进行使车辆转向行驶的操作杆6、7的操作的控制信号P6。控制信号P6被使用作为使直线行驶补偿控制不工作的控制信号。
即,在对操作杆6、7分别向前进方向以相同倾斜量进行倾斜操作的场合,相同控制压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被输出到控制油路16、18。这样,通过梭形滑阀23、24,相同控制压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分别被输出到油路25、26。由于对切换阀31的各个控制口31d、31e输入压力相同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所以,切换阀31位于中立位置31c的位置。当切换阀31位于中立位置31c时,油路34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这时,油路35内的压力与油路34内的油箱压力T相同,构成不能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
在从操作杆装置5输出相同压力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时,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的入口51MA、52MA供给相同供给量的压力油。由于其结果使左右履带53、54向相同的前进方向以相同的转动量转动,所以,车辆向前方直线行驶。由于此时是处于没有控制信号P6的输出的状态,所以直线行驶补偿控制装置工作。执行使左右履带53、54转动量相同,使车辆直线行驶的直线行驶补偿控制。
在向后退的方向以相同倾斜量对操作杆6、7进行倾斜操作的场合也是同样,向切换阀31的各个控制口31d、31e输入相同压力的后退操作信号P1、P3。这时,切换阀31位于中立位置31c,控制信号P6不能输出到油路35。所以车辆在向后退方向行驶时,直线补偿控制装置工作。
下面是,使向切换阀31的控制口31d供给的控制压大于向控制口31e供给的控制压地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的情况。
在进行这样操作的场合下,有如下的1)~5)的5种情况。
1)只对操作杆6进行前进方向的操作,从而只有左前进操作信号P2的输出。
2)只对操作杆7进行后退方向的操作,从而只有右后退操作信号P3的输出。
3)同时进行对操作杆6的前进方向操作和对操作杆7的后退方向操作,从而有左前进操作信号P2和右后退操作信号P3的输出。
4)同时对操作杆6、7进行前进方向的操作,但对操作杆6的倾斜操作量大于对操作杆7的倾斜操作量,输出的左前进操作信号P2的控制压高于右前进操作信号P4的控制压。
5)同时对操作杆6、7进行后退方向的操作,但对操作杆7的倾斜操作量大于对操作杆6的倾斜操作量,输出的右后退操作信号P3的控制压高于左后退操作信号P1的控制压。
在上述的1)~3)的场合,操作信号P2或P3只通过梭形滑阀23、24中的梭形滑阀23被输出到油路25。另外,在上述的4)的场合,由梭形滑阀23、24双方把左前进操作信号P2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输出到油路25、26,但油路25内的操作信号P2的控制压高于油路26内的操作信号P4的控制压。另外,上述的5)的场合是由梭形滑阀23、24双方把右后退操作信号P3和左后退操作信号P1输出到油路25、26,但油路25内的操作信号P3的控制压高于油路26内的操作信号P1的控制压。
由于在任何场合下都是供给到切换阀31的控制口31d的控制压大于供给到控制口31e的控制压,所以,切换阀31从中立位置31c被切换到位置31a。当切换阀31处于位置31a时,油路32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这时,油路35内的压力与油路32内的操作信号P2或P3的控制压相同,从而油路35内的操作信号P2或P3作为控制信号P6被输出。
下面是,使向切换阀31的控制口31e供给的控制压大于向控制口31d供给的控制压地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的情况。
在进行这样操作的场合下,有如下的6)~10)的5种情况。
6)只对操作杆6进行后退方向的操作,从而只有左后退操作信号P1的输出。
7)只对操作杆7进行前进方向的操作,从而只有右前进操作信号P4的输出。
8)同时进行对操作杆6的后退方向操作和对操作杆7的前进方向操作,从而有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的输出。
9)同时对操作杆6、7进行前进方向的操作,但对操作杆7的倾斜操作量大于对操作杆6的倾斜操作量,输出的右前进操作信号P4的控制压高于左前进操作信号P2的控制压。
10)同时对操作杆6、7进行后退方向的操作,但对操作杆6的倾斜操作量大于对操作杆7的倾斜操作量,输出的左后退操作信号P1的控制压高于右后退操作信号P1的控制压。
在上述的6)~8)的场合,操作信号P1或P4只通过梭形滑阀23、24中的梭形滑阀24被输出到油路26。另外,在上述的9)的场合,由梭形滑阀23、24双方把左前进操作信号P2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输出到油路25、26,但油路26内的操作信号P4的控制压高于油路25内的操作信号P2的控制压。另外,上述的10)的场合是由梭形滑阀23、24双方把右后退操作信号P3和左后退操作信号P1输出到油路25、26,但油路26内的操作信号P1的控制压高于油路25内的操作信号P3的控制压。
由于在任何场合下都是供给到切换阀31的控制口31e的控制压大于供给到控制口31d的控制压,所以,切换阀31从中立位置31c被切换到位置31b。当切换阀31处于位置31b时,油路33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这时,油路35内的压力与油路33内的操作信号P1或P4的控制压相同,从而油路35内的操作信号P1或P4作为控制信号P6被输出。
当对操作杆6、7进行上述1)~10)的操作时,左右履带53、54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或不同转动量的转动。所以车辆形成转向行驶。由于此时没有控制信号P6的输出,所以直线行驶补偿控制装置处于不工作的状态。这样,当操作者欲使车辆转向地进行操作时,不会执行直线行驶补偿控制,可顺利地进行转向。
对于上述的实施例1可以有各种的变形。
在实施例1操作杆装置5中具有2个操作杆6、7,也可以构成通过单一的操作杆来实现2个操作杆6、7的机能。
另外,在实施例1中,是把控制信号P6使用作为使直线行驶补偿控制不起作用的控制信号。也可以赋予控制信号P6其他任意用途。
另外,在实施例1中,具有输出行驶信号P5和控制信号P6双方的构成。也可以构成只输出控制信号P6而不输出行驶信号P5。
图2是表示这个实施例2油压回路图。
与图1的油压回路图比较,省略了油路27、28、30及梭形滑阀29。所以,在对操作杆6、7进行操作使车辆转向行驶时,只输出控制信号P6而不输出行驶信号P5。
另外,在第1、实施例2中,构成把从梭形滑阀23、24输出的操作信号P1~P4供给到切换阀31的控制口31d、31e。但也可以构成不通过梭形滑阀23、24而把操作信号P1~P4直接供给到切换阀31的控制口。图3是表示实施例3的油压回路图。实施例3与图2的实施例2同样,不输出行驶信号P5而只输出控制信号P6。以下,对与图2的油压回路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控制油路15、16、17、18上分别形成油路15a、16a、17a、18a的分支油路。油路16a、17a与梭形滑阀36的入口连接。梭形滑阀36的出口通过油路32与切换阀31的入口连通。同样,油路15a、18a与梭形滑阀37的入口连接。梭形滑阀37的出口通过油路33与切换阀31的入口连通。
油路15a、16a、17a、18a又分别形成15b、16b、17b、18b的分支油路。
油路16b、17b与切换阀31一端的各个控制口31f、31g连通。油路15b、18b与切换阀31另一端的各个控制口31h、31k连通。
在供给控制口31f、31g的控制压与供给控制口31h、31k的控制压相同的场合,切换阀31位于中立位置31c。这时,油路34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油路35中没有控制信号P6的输出。
在供给控制口31f、31g的控制压大于供给控制口31h、31k的控制压的场合,切换阀31从中立位置31c移动到位置31a。这时,油路32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从油路35输出作为控制信号P6的操作信号P2或P3。
在供给控制口31h、31k的控制压大于供给控制口31f、31g的控制压的场合,切换阀31从中立位置31c移动到位置31b。这时,油路33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从油路35输出作为控制信号P6的操作信号P1或P4。
把切换阀31的动作作为着重点,对图3的操作杆装置5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对操作杆6、7分别向前进方向以相同倾斜量进行倾斜操作的场合,相同控制压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被输出到控制油路16、18。这时,前进操作信号P2通过油路16a、16b输出到切换阀31异端的控制口31f。另外,与前进操作信号P2同压的前进操作信号P4通过油路18a、18b被输出到切换阀31另一端的控制口31k。由于对切换阀31的两端输入压力相同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所以,切换阀31位于中立位置31c的位置。当切换阀31位于中立位置31c时,油路34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形成不能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
在对操作杆6、7分别向后退方向以相同倾斜量进行倾斜操作的场合,也是一样,对切换阀31的两端输入压力相同的前进操作信号P3、P1,形成不能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
在对操作杆6、7进行以上那样的使车辆直线行驶的操作的场合,操作杆装置5不输出控制信号P6。
而在不是以同方向同倾斜量地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的场合,也就是在使车辆转向行驶地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的场合,被输出到切换阀31两端的控制压的压力不同。
在供给切换阀31一端的控制口31f、31g的操作信号P2、P3的控制压大于供给切换阀31另一端的控制口31h、31k的操作信号P1、P4的控制压的场合,切换阀31被切换到位置31a,油路32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这时,通过油路16a、17a、梭形滑阀36操作信号P2或P3被输出到油路32。并且把这个操作信号P2或P3作为控制信号P6输出到油路35。
同样,在供给切换阀31另一端的控制口31h、31k的操作信号P1、P4的控制压大于供给切换阀31一端的控制口31f、31g的操作信号P2、P3的控制压的场合,切换阀31被切换到位置31b,油路33通过切换阀31与油路35连通。这时,通过油路15a、18a、梭形滑阀37操作信号P1或P4被输出到油路33。并且把这个操作信号P1或P4作为控制信号P6输出到油路35。
在对操作杆6、7进行以上那样的使车辆转向行驶的操作的场合,操作杆装置5输出控制信号P6。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2、3中,当对操作杆6、7进行使车辆直线行驶的操作时,油路35内的压力为低压状态,即,油箱压的不能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当对操作杆6、7进行使车辆转向行驶的操作时,油路35内的压力为高压状态,即,为操作信号P1~P4的控制压的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
但也可以构成在油路35为高位压时形成不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在油路35为低位压时形成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
图4是表示实施例4的油压回路图。本实施例如图4所示,构成用2个切换阀41、42来取代实施例1-3中的1个切换阀31。以下,对与实施例1-3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油路15、16、17、18分别形成油路19、20、21、22的分支油路。
油路19、21与梭形滑阀38的入口连接。梭形滑阀38的出口与油路43连接。
油路43与切换阀41的入口连接。切换阀41的出口与油路35连接。
同样,油路20、22与梭形滑阀39的入口连接。梭形滑阀39的出口与油路40连接。
油路40与切换阀42的入口连接。切换阀42的出口与油路35连接。
油路15、16、17、18分别形成油路15c、16c、17c、18c的分支油路。
油路15c、17c与切换阀41两端的各个控制口41d、41e连通。切换阀41具有切换位置41a、41b、41c、41d。
同样,油路16c、18c与切换阀42两端的各个控制口42d、42e连通。切换阀42具有切换位置42a、42b、42c、42d。
当输出到切换阀41的各个控制口41d、41e的后退操作信号P1、P3的控制压相同时,切换阀41处于中立位置41c,油路43通过切换阀41与油路35连通。这时,后退操作信号P1、P3通过梭形滑阀38与油路43连通。并且,后退操作信号P1、P3通过切换阀41被输出到油路35。即,形成油路35为高压的不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
同样,当输出到切换阀42的各个控制口42d、42e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的控制压相同时,切换阀42处于中立位置42c,油路40通过切换阀42与油路35连通。这时,前进操作信号P2、P4通过梭形滑阀39与油路40连通。并且,前进操作信号P2、P4通过切换阀42被输出到油路35。即,形成油路35为高压的不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
在其他场合,油路35为低压,形成有控制信号P6输出的状态。
即,在后退操作信号P1或P3被输出到切换阀41的各个控制口41d、41e中的一方的控制口的场合,或者在把不同控制压的后退操作信号P1、P3同时输出到切换阀41的各个控制口41d、41e的场合,切换阀41被切换到位置41a或41b。这时,切换阀41阻断油路43到油路35的通路。因此,通过油路9、油路34使油路35形成与油箱压T相同的低压,形成有控制信号P6的输出的状态。
同样,在前进操作信号P2或P4被输出到切换阀42的各个控制口42d、42e中的一方的控制口的场合,或,在把不同控制压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同时输出到切换阀42的各个控制口42d、42e的场合,切换阀42被切换到位置42a或42b。这时,切换阀42阻断油路40到油路35的通路。因此,通过油路9、油路34使油路35形成低压,形成有控制信号P6的输出的状态。
把切换阀41、42的动作作为着重点对图4所示的操作杆装置5进行说明。
在对操作杆6、7分别向前进方向以相同倾斜量进行倾斜操作的场合,相同控制压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被输出到控制油路16、18。这时,同压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通过油路16c、18c被输出到切换阀42两端的控制口42d、42e。所以,切换阀42位于中立位置42c的位置。当切换阀42位于中立位置42c时,油路40通过切换阀42与油路35连通。这样,前进操作信号P2、P4从梭形滑阀39被输出到油路40,在通过切换阀42,前进操作信号P2、P4被输出到油路35。结果使油路35形成高压,形成不能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
在对操作杆6、7分别向后退方向以相同倾斜量进行倾斜操作的场合,也是一样,对切换阀41的两端输入压力相同的后退操作信号P1、P3,形成不能输出控制信号P6的状态。
在对操作杆6、7进行以上那样的使车辆直线行驶的操作的场合,操作杆装置5不输出控制信号P6。
下面,对不是以同方向同倾斜量地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的场合,也就是使车辆转向行驶地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的场合的动作进行说明。
所谓使车辆转向行驶地进行操作杆6、7的操作的场合,就是后退操作信号P1或P3被输出到切换阀41的各个控制口41d、41e中的一方的控制口的场合,或不同控制压的后退操作信号P1、P3被同时输出到切换阀41的各个控制口41d、41e的场合,前进操作信号P2或P4被输出到切换阀42的各个控制口42d、42e中的一方的控制口的场合,或不同控制压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被同时输出到切换阀42的各个控制口42d、42e的场合的任意场合。
在后退操作信号P1或P3被输出到切换阀41的各个控制口41d、41e中的一方的控制口的场合,或不同控制压的后退操作信号P1、P3被同时输出到切换阀41的各个控制口41d、41e的场合下,切换阀41被切换到位置41a或位置41b。这时,切换阀41阻断油路43到油路35的通路。所以,通过油路9和油路34使油路35形成低压,从而形成有控制信号P6输出的状态。
同样,在前进操作信号P2或P4被输出到切换阀42的各个控制口42d、42e中的一方的控制口的场合,或不同控制压的前进操作信号P2、P4被同时输出到切换阀42的各个控制口42d、42e的场合下,切换阀42被切换到位置42a或位置42b。这时,切换阀42阻断油路40到油路35的通路。所以,通过油路9和油路34使油路35形成低压,从而形成有控制信号P6输出的状态。
在对操作杆6、7进行以上那样的使车辆转向行驶的操作的场合,操作杆装置5输出控制信号P6。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对把设想为油压式操作杆装置5的油压信号作为操作信号来输出的场合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把电气信号作为操作信号来输出的电气式操作杆装置。
在这个场合下,把通过电气式的左右操作杆输出的操作信号P1~P4进行比较,可在如下的场合11)、12)、13)、14)、15)、16)输出控制信号P6。
11)有左操作信号P1、P2任意一方的输出,没有右操作信号P3、P4的输出的场合。
12)有右操作信号P3、P4任意一方的输出,没有左操作信号P1、P2的输出的场合。
13)有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输出的场合。
14)有左前进操作信号P2和右后退操作信号P3输出的场合。
15)左右后退操作信号P1、P3的信号大小不同的场合。
16)左右前进操作信号P2、P4的信号大小不同的场合。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是被认定为通过驱动2个油压马达51、52使车辆的左右履带53、54转动的场合。但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可以适用于在向不同的驱动方向或以不同的驱动量对2个转动装置进行操作的场合需要输出信号的所有装置。例如,本发明可应用在驱动左右卷扬机的场合。
分别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通过操作杆6、7输出表示驱动方向及驱动量的第1操作信号(左操作信号P1或P2),和第2操作信号(右操作信号P3或P4)。
切换阀31把操作装置6、7输出的第1及第2操作信号进行比较。即,判断出有第1及第2操作信号中的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输出的场合(有左操作信号P1或P2的输出而没有右操作信号P3、P4的输出的场合、有右操作信号P3或P4的输出而没有左操作信号P1、P2的输出的场合),或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方向互相不同的场合(有左后退操作信号P1和右前进操作信号P4输出的场合、左前进操作信号P2和右后退操作信号P3输出的场合),或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量的大小相互不同的场合(左右后退操作信号P1、P3的信号大小不同的场合、左右前进操作信号P2、P4的信号大小不同的场合),输出表示判断结果的信号P6。
所以,如果有信号P6输出,则可判断为操作杆6、7正在进行将左右油压马达51、52向不同的驱动方向或以不同驱动量驱动的操作。在应用在车辆行驶的场合,根据信号P6可判断为正在进行使车辆转向行驶的操作。另外,在应用在左右卷扬机的起重的场合,根据信号P6可判断为对卷扬机用操作杆正在进行使左右缆绳不同步的操作。
图6表示应用在起重机中的一例。
如图6所示,在车辆60中装配有左右卷扬机61、62。左右卷扬机61、62由未图示的传动装置驱动。通过左右卷扬机61、62的正方向的转动,来卷起左右缆绳71、72,另外,通过左右卷扬机61、62的反方向的转动来放下左右缆绳71、72。
在进行在铁塔80上架设2条高压电线的架线作业时,必须牵引力均匀地牵引左右的电线71、72。假设左右的电线71、72的牵引力不均匀,将会对铁塔80产生扭曲力。所以,在进行这个架线作业时,进行使左右卷扬机61、62向同一方向以相同转动量转动的使卷扬机同步转动的同步控制。
而在架线作业以外的一般性作业时,则不需要左右卷扬机61、62的同步控制。
所以,分别把“左右履带53、54”置换成“左右卷扬机61、62”,把“左前进方向”置换成左卷扬机61的“卷起方向”,把“左后退方向”置换成“左卷扬机61的放下方向”,把“右前进方向”置换成“右卷扬机62的卷起方向”,把“右后退方向”置换成“右卷扬机62的放下方向”,应用图1~图4所示的油压回路,可在架线作业时输出相当控制信号P6的操作信号,可在架线作业以外的一般性作业时形成不输出该操作信号的状态。
即,在进行使左右卷扬机61、62向同一方向以相同转动量转动的操作的场合,形成不输出操作信号的状态,可使卷扬机的同步控制工作。而在进行使左右的卷扬机61、62向不同的转动方向或以不同的转动量转动的场合,输出操作信号,从而使卷扬机的同步控制不工作。另外,左右卷扬机61、62即可由电动传动装置驱动也可由油压传动装置驱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装置,具有可向正反2驱动方向驱动的第1及第2传动装置、分别向上述第1及第2传动装置输出表示驱动方向及驱动量的第1及第2操作信号的操作机构,并且对应从上述操作机构输出的第1及第2操作信号驱动上述第1及第2传动装置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把由上述操作机构输出的第1及第2操作信号进行比较,判断有无第1及第2操作信号中的任意一方的操作信号输出,或是否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方向互相不同,或是否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量的大小相互不同并且输出表示判断结果的信号输出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操作装置,由操作杆6、7分别向左右油压马达51、52输出表示驱动方向及驱动量的第1操作信号(操作信号P1或P2)和第2操作信号(操作信号P3或P4)。通过切换阀31把由操作装置6、7输出的第1及第2操作信号进行比较。判断出有第1及第2操作信号中的任一的操作信号输出(有操作信号P1或P2的输出而没有操作信号P3、P4的输出、有操作信号P3或P4的输出而没有操作信号P1、P2的输出),或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方向互相不同的场合(有操作信号P1和操作信号P4输出、操作信号P2和操作信号P3输出),或第1及第2操作信号所表示的驱动量的大小相互不同的场合(操作信号P1、P3的信号大小不同、操作信号P2、P4的信号大小不同),输出表示判断结果的信号P6。
文档编号F15B13/06GK1336494SQ0112067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8日
发明者川端圭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