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力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091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倍力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倍力增压缸。
背景技术
一般气压床或CNC加工中心机,其主轴所需要的轴向输出力较大,所以需要搭配倍力增压缸,才能提升最后的输出压力,进而达到增压的效果。通常采用油压方式的倍力增压缸容易产生油液的泄漏现象,以至时常发生污染主轴、机台的事情,所以一般采用气压方式的倍力增压缸,以免油液污染。现在采用的一般气压方式的倍力增压缸因设计问题具有以下所述的缺点:(I)螺丝易断裂,造成定位件的密封固定效果降低:由于每一活塞与定位件的截面积都非常大,制作精度较难提升,一旦承受过大压力推动位移时,活塞与定位件便有很大机率产生倾斜,以至于将两者固定的螺丝会因倾斜幅度过大而容易变形断裂,造成定位件脱离,降低其密封固定效果,各个缸体便容易因为气体外泄而无法产生良好的增压效果,不易达到多数倍推力的目的。(2)排气单元上的开关与触动件之间容易产生接触磨损:—般气压方式的倍力增压缸上的气压元件会有两个开关,两个开关是采用触动方式运作,因此长时间使用后,开关与触动件之间便容易产生磨损现象,导致两个开关不易控制气压元件的排气状态,如此,该倍力气压缸就不易正常工作。(3)吹气功能过于复杂由于一般气压方式的倍力增压缸是接入外部吹起并且用外部控制阀控制吹气开关,因此该吹气装置不仅安装复杂,而且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件的密封固定效果好、可以达到增压效果的倍力型气动增压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倍力增压缸,包括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上下两端设置有前缸盖、后缸盖,所述后缸盖上端设置有排气单元,所述容置腔体内设置有多数个上下依次排列的气缸单元,所述活塞杆贯穿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活塞杆后端设置有感应单元,所述相邻的气缸单元之间夹设有隔板,所述倍力增压缸还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单向节流阀,所述单向节流阀设置于活塞杆后端。作为优选,所述气缸单元包括形状呈筒状且两端开放的缸体、可活动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定位件,所述活塞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定位件安置于容置槽内,所述定位件通过弹性螺丝与活塞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气缸单元还包括夹环,所述活塞开设有数个用于安置夹环第一夹槽,所述活塞杆开设有数个用于安置夹环第二夹槽,所述第一夹槽与所述第二夹槽相抵形成一个容腔,所述夹环设置于容腔内。[0014]作为优选,所述前缸盖设置于气缸单元的缸体下端,所述前缸盖设置有前盖进气孔,所述后缸盖设置于气缸单元的缸体上端,所述后缸盖设置有后盖进气孔。作为优选,所述活塞杆包括套体与杆体,所述套体与杆体同时贯穿于所述前缸盖、后缸盖、定位件,所述套体表面设置有数个不同高度的气孔,所述活塞杆两端分别伸出于前缸盖、后缸盖外侧,所述杆体连接有沿垂直于杆体方向延伸的限位板。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单元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后缸盖上端,所述电磁阀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后盖进气孔连通,所述电磁阀还设置有用于与前盖进气孔连通的前端通道。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单元包括固定板、感应机构,所述固定板设置于后缸盖上端并与后缸盖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开设有沿轴线向方向延伸且供限位板穿过的长槽,所述感应机构包括支架与感应件,所述支架设置于限位板上端并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感应件与支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排气单元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活塞杆安装有多段、多数气压缸,当电磁阀控制气体只导入后盖进气孔内时,气体同时经活塞杆的套体表面气孔而进入每一隔层的缸体内,并向下推抵各自活塞,以达到多数倍推力的效果,其中,由于气缸单元内的定位件与活塞是通过高强度弹性螺丝固定连接的,所以可以有效的防止脱落现象发生,以至进一步提高定位件的密封效果,定位件不易从容置槽内脱落,各个缸体就不易产生气体泄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多数倍推力的效果;电磁阀与缸体结合为一体的结构原理取代了电磁阀与缸体分离的复杂结构,从而达到简便、快捷、节约时间、提高倍力增压速度的效果,当电磁阀改变气体送出状态,因为杆体为空心的,当缸体向下运动,产生倍力的同时,气体通过单向节流阀进入杆体,单向节流阀用来控制气体进入杆体内部流量的大小,以达到提高活塞杆的稳定性及杆体中间增压吹气效果。

图1为视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塞与活塞杆向下运动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塞与活塞杆向上运动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包括:I 一气缸单兀 11 一缸体12—活塞 13—定位件14 一夹环15—弹性螺丝2—隔板3—前缸盖31 一如盖气孔4 一后缸盖 41 一后盖气孔 5—排气单兀 51—电磁阀511—前端通道 6—活塞杆 61—套体 611—气孔 62—杆体621 —限位板 7—感应单元 71 —固定板 711—长槽 72—感应机构721—支架722—感应件 8—节流装置81—单向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上下两端设置有前缸盖3、后缸盖4,所述后缸盖4上端设置有排气单元5,所述容置腔体内设置有多数个上下依次排列的气缸单元I,所述活塞杆6贯穿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活塞杆6后端设置有感应单元7,所述相邻的气缸单元I之间夹设有隔板2,所述倍力增压缸还设置有节流装置8,所述节流装置8包括单向节流阀81,所述单向节流阀81设置于活塞杆6后端。本实施例在活塞杆6后端设置单向节流阀81,既可以解决吹气功能过于复杂的问题,又能提高活塞杆的稳定性及中间吹气效果,当活塞杆6向下运动时,活塞杆6后端还留有气体,气体送出状态改变后,活塞杆6向上运动,单向节流阀81用来控制气体进入活塞杆6内部流量的大小,以达到提高活塞杆6的稳定性及中间增压吹气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单元I包括形状呈筒状且两端开放的缸体11、可活动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12、定位件13,所述活塞12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定位件13安置于容置槽内,所述定位件13通过弹性螺丝15与活塞12固定连接,由于气缸单元I内的定位件13与活塞12是通过弹性螺丝15固定连接的,所以可以有效的防止脱落现象发生,以至进一步提高定位件13的密封效果,定位件13不易从容置槽内脱落,各个缸体11就不易产生气体泄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多数倍推力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单元I还包括夹环14,所述活塞12开设有数个用于安置夹环14第一夹槽,所述活塞杆开设有数个用于安置夹环14第二夹槽,所述第一夹槽与所述第二夹槽相抵形成一个容腔,所述夹环14设置于容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缸盖3设置于气缸单元I的缸体11下端,所述前缸盖3设置有前盖进气孔31,所述后缸盖4设置于气缸单元I的缸体11上端,所述后缸盖4设置有后盖进气孔41,当缸体11向下运动时,推动活塞12向下运动的气体是从后盖进气孔41进入,当气体流动状态改变后,气缸单元I向上运动,此时推动活塞12运动的气体不是从后盖进气孔41进入,而是从前盖进气孔31进入。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6包括套体61与杆体62,所述套体61与杆体62同时贯穿于所述前缸盖3、后缸盖4、定位件13,所述套体61表面设置有数个不同高度的气孔611,所述活塞杆6两端分别伸出于前缸盖3、后缸盖4外侧,所述杆体62连接有沿垂直于杆体62方向延伸的限位板621,活塞杆6开设不同高度气孔611,气体可以从气孔611进入活塞杆6内,然后进入每一个活塞12,以达到增强多倍力增压效果,然后气体通过单向节流阀81进入杆体62内,以达到提高活塞杆6的稳定性及中间增压吹气效果。本实施例中,所所述排气单兀5包括电磁阀51,所述电磁阀51设置于后缸盖4上端,所述电磁阀51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后盖进气孔41连通,所述电磁阀51还设置有用于与前盖进气孔31连通的前端通道511,当气缸11向下运动时,推动活塞12向下运动的气体是从后盖进气孔41进入,当活塞杆6改变工作状态时,活塞12向上运动,此时推动活塞12运动的气体不是从后盖进气孔41进入,而是通过前端通道511从前盖进气孔31进入。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7包括固定板71、感应机构72,所述固定板71设置于后缸盖4上端并与后缸盖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1开设有沿轴线向方向延伸且供限位板621穿过的长槽711,所述感应机构72包括支架721与感应件722,所述支架721设置于限位板621上端并与限位板621固定连接,所述感应件722与支架721连接,当气体从后盖气孔41进入缸体11内,推动最上层活塞12,使活塞杆6向下移动,直到感应件722完全未被屏蔽时,电磁阀51就会改变气体送出状态,气体通过前端通道511从前盖进气孔31进入,向上推动最低层的活塞12,所以活塞杆6会向上移动,当感应件722完全屏蔽时,电磁阀51就会改变气体送出状态,气体又重新从后盖气孔41进入,这样使活塞12与活塞杆6反复的上下循环工作。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7与所述排气单元5信号连接,当感应件722被遮挡时,感应件722会发出信号,指示灯会亮,表示已经完成活塞12与活塞杆6已经完成向下移动的动作,如果指示灯未亮则表明动作未完成。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之一,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他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倍力增压缸,包括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上下两端设置有前缸盖(3)、后缸盖(4),所述后缸盖(4)上端设置有排气单元(5),所述容置腔体内设置有多数个上下依次排列的气缸单元(1),所述活塞杆(6)贯穿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活塞杆(6)后端设置有感应单元(7),所述相邻的气缸单元(I)之间夹设有隔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力增压缸还设置有节流装置(8 ),所述节流装置(8 )包括单向节流阀(81 ),所述单向节流阀(81)设置于活塞杆(6)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单元(I)包括形状呈筒状且两端开放的缸体(11)、可活动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12)、定位件(13),所述活塞(12)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定位件(13)安置于容置槽内,所述定位件(13)通过弹性螺丝(15)与活塞(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倍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单元(I)还包括夹环(14),所述活塞(12)开设有数个用于安置夹环(14)第一夹槽,所述活塞杆开设有数个用于安置夹环(14)第二夹槽,所述第一夹槽与所述第二夹槽相抵形成一个容腔,所述夹环(14)设置于容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盖(3)设置于气缸单元(I)的缸体(11)下端,所述前缸盖(3 )设置有前盖进气孔(31),所述后缸盖(4 )设置于气缸单元(I)的缸体(11)上端,所述后缸盖(4 )设置有后盖进气孔(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6)包括套体(61)与杆体(62),所述套体(61)与杆体(62)同时贯穿于所述前缸盖(3)、后缸盖(4)、定位件(13),所述套体(61)表面设置有数个不同高度的气孔(611),所述活塞杆(6)两端分别伸出于前缸盖(3)、后缸盖(4)外侧,所述杆体(62)连接有沿垂直于杆体(62)方向延伸的限位板(6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单元(5)包括电磁阀(51),所述电磁阀(51)设置于后缸盖(4)上端,所述电磁阀(51)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后盖进气孔(41)连通,所述电磁阀(51)还设置有用于与前盖进气孔(31)连通的前端通道(5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7)包括固定板(71)、感应机构(72),所述固定板(71)设置于后缸盖(4)上端并与后缸盖(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1)开设有沿轴线向方向延伸且供限位板(621)穿过的长槽(711),所述感应机构(72)包括支架(721)与感应件(722),所述支架(721)设置于限位板(621)上端并与限位板(621)固定连接,所述感应件(722)与支架(72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力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7)与所述排气单元(5)信号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倍力增压缸,包括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上下两端设置有前缸盖、后缸盖,所述后缸盖上端设置有排气单元,所述容置腔体内设置有多数个上下依次排列的气缸单元,所述活塞杆贯穿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活塞杆后端设置有感应单元,所述相邻的气缸单元之间夹设有隔板,所述倍力增压缸还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单向节流阀,所述单向节流阀设置于活塞杆后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一般气动型倍力增压缸螺丝易断裂,造成定位件的密封固定效果降低、排气单元上的开关与触动件之间容易产生接触磨损、吹气功能过于复杂等问题,极为实用。
文档编号F15B3/00GK202991679SQ2012205667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胡泉 申请人:胡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