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466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所述的缓冲套的外圆表面有多个微凹槽,所述微凹槽的槽口长轴A为1-200um,短轴B为1-200um,深度为1-50um;缓冲套表面开槽面积之比为:缓冲套表面开槽面积之比=,其中的范围为0.1-0.9;其优点是由于缓冲套表面带微凹槽,当缓冲套与缓冲腔存在偏心时,使得缓冲套一侧与缓冲腔的间隙大,一侧与缓冲腔的间隙小,而因为缓冲套表面的微凹槽在缓冲过程中会产生动压效益,使得间隙小的一侧产生大的动压效应,即大的径向力,间隙大的一侧产生小的动压效应,即小的径向力,两力相互作用,最终会使得缓冲套与缓冲腔达到同心,达到浮动缓冲的目的。
【专利说明】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油缸,特别涉及一种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

【背景技术】
[0002] 液压油缸在快速运动过程中,会在行程终端产生强烈的冲击、噪声甚至是机械碰 撞,尤其是在高压的情况下,该种影响更为明显,严重的影响了油缸的使用寿命,因而必须 在结束运动前进行适当的制动和缓冲,W保证系统和油缸的使用寿命,一般常用的缓冲方 法有液压缸内缓冲和液压缸外缓冲,然而,液压缸外缓冲会增加整个液压系统的复杂性,增 加整个系统的成本。液压缸内缓冲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不需要额外增加任何流量控制阀 等液压元件,因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缓冲方式。
[0003] 现有的缓冲缸内缓冲结构简单,一般是在活塞杆上加一个圆柱形缓冲套,该种结 构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缓冲过程由于缓冲套和缓冲腔加工之间的误差,缓冲套与缓冲腔之间 存在着偏也,由于缓冲套的外圆是光滑的,当缓冲套与缓冲腔存在偏也时,使得缓冲套一侧 与缓冲腔的间隙大,一侧与缓冲腔的间隙小,该不仅造成缓冲套与缓冲腔内壁之间存在着 磨损,而且会影响缓冲效果,甚至会丧失缓冲效果,产生很大的振动和噪声,油缸瞬间冲击 过大而极大缩小油缸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缓冲套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动压效应,使得缓冲套与 缓冲腔达到同也的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
[0005]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该样的: 一种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包括缸体组件、活塞杆组件,缸体组件包括缸盖和缸 体,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和活塞,缸体组件内腔设有缓冲腔,活塞杆上设有与缓冲腔 相匹配的浮动缓冲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套外圆表面有多个微凹槽,所述微凹槽 槽口长轴A为l-200um,短轴B为l-200um,深度为l-50um ;缓冲套表面开槽面积之比 化为;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包括缸体组件、活塞杆组件,缸体组件内腔设有缓冲 腔,活塞杆上设有与缓冲腔相匹配的浮动缓冲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套外圆表面有多 个微凹槽,所述微凹槽槽口长轴A为l-200um,短轴B为l-200um,深度为l-50um;缓冲套或 者小缓冲套表面开槽面积之比α为:
其中α的范围为〇· 1-0.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包括位于 所述缸体组件内腔后端的后缓冲腔,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和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活 塞,所述缓冲套包括位于所述活塞后端的后缓冲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包括位于 所述缸体组件内腔前端的前缓冲腔,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和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活 塞,所述缓冲套包括位于所述活塞前端的前缓冲套。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槽 为沿轴向均匀分布在缓冲套的外圆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槽 为沿径向均匀分布在缓冲套的外圆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其特征在于:缓冲套轴向 长度比活塞杆上缓冲套安装位置长度短〇. 〇5-l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凹槽 的形状为圆柱型或者球形或者椭球型或者锥型之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浮动缓冲结构的油缸,其特征在于:缓冲套与活 塞杆上的缓冲套安装位置为间隙配合,其径向配合间隙为〇. 〇l_5mm。
【文档编号】F15B15/22GK104389850SQ201410560827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1日
【发明者】刘彤, 周魁荣, 祝晓丽, 蒋拓, 磨秋莹, 李瑞生, 王足生, 赵永霞, 李君君 申请人:柳州柳工液压件有限公司,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