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412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普通空气源热泵系统蒸发温度降低,在冷凝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机压缩比增大,压缩机吸气比容增大,输气系数减小,造成压缩效率急速降低。当环境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而蒸发温度过低时,压缩机压缩比增大会引起排气温度升高,并超过压缩机允许的工作范围,致使压缩机频繁起停,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导致压缩机烧毁。为了解决这种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时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急剧上升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通过向压缩腔内喷入温度相对较低的液体和气体来达到降低排气温度的目的。在现有的增焓涡旋压缩机中,一般采用两个以上的增焓通道孔同时向压缩腔补气。现有技术在通过设置增焓通道对压缩腔补气,造成当压缩机不需要进行增焓补气工作时,由于连通两个压缩腔的增焓通道之间是直接连通的,对于非对称性的涡旋压缩机结构,这种增焓通道会使得一腔的高压气体会通过该增焓通道膨胀到另外一腔,造成压缩腔压力内泄漏。如此使得压缩机无法在不增焓的情况下工作,严重影响压缩机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增焓通道结构影响压缩机在不进行增焓工况下正常使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静涡旋盘,设置在壳体内;动涡旋盘,可活动地设置在静涡旋盘内,静涡旋盘侧壁和动涡旋盘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增焓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进气通道设置在静涡旋盘上,出气通道设置在动涡旋盘上,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分别独立地与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连通,进气通道交替不间断地向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喷射制冷剂。进一步地,增焓通道包括:静盘增焓通道,设置在静涡旋盘上;第一动盘增焓通道,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一动盘增焓通道的一端与静盘增焓通道的出口端间歇地连通,第一动盘增焓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缩腔连通;第二动盘增焓通道,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二动盘增焓通道的一端与静盘增焓通道间歇地连通,第二动盘增焓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压缩腔连通。进一步地,静盘增焓通道包括:第一径向通道,设置在静涡旋盘上,第一径向通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径向通道的第一端用于通入制冷剂;第一轴向通道,设置在静涡旋盘上,第一轴向通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轴向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径向通道的第二端连通,第一轴向通道的第二端交替与第一动盘增焓通道或第二动盘增焓通道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动盘增焓通道包括:第一连通孔,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二连通孔,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二径向通道,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二径向通道通过第一连通孔与第一压缩腔连通,第二径向通道通过第二连通孔与第一轴向通道间歇地连通。进一步地,第二动盘增焓通道包括:第三连通孔,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四连通孔,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三径向通道,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三径向通道通过第三连通孔与第二压缩腔连通,第三径向通道通过第四连通孔与第一轴向通道间歇地连通。进一步地,在动涡旋盘运动时,静盘增焓通道配置为具有与第一动盘增焓通道连通的第一工作状态和与第二动盘增焓通道连通的第二工作状态。进一步地,静盘增焓通道还包括:连通槽,连通槽设置在静盘增焓通道上且位于与第一动盘增焓通道或第二动盘增焓通道连通的一端,连通槽的流通面积大于静盘增焓通道的流通面积,连通槽任一时刻只与第一动盘增焓通道或第二动盘增焓通道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动盘增焓通道与第二动盘增焓通道各自单独地设置在动涡旋盘上。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压缩机内设置增焓通道,具体地,将增焓通道的出气通道设置为相互独立地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并使第一出气通道与第一压缩腔连通,第二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腔连通。在进行增焓补气时,通过增焓通道的进气通道交替向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喷射制冷剂,如此能够实现该通道的增焓补气功能;并且,在压缩机不需要增焓补气时,由于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相互独立,使得第一压缩腔与第二压缩腔不连通,如此能够保证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之间的压力差,进而保证该涡旋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同时,由于增焓通道交替不间断地向压缩腔内补气增焓,能够实现涡旋压缩交替增焓结构下最大的补气增焓量,有益于压缩机的超低温制冷。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盘增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动盘增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动盘增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静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动盘增焓通道与静盘增焓通道连通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焓通道的连通状态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焓效果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20、静涡旋盘;30、动涡旋盘;41、第一压缩腔;41a、第一压缩腔的增焓补气转角范围;42、第二压缩腔;42a、第二压缩腔的增焓补气转角范围;50、增焓通道;51、静盘增焓通道;51a、第一径向通道;51b、第一轴向通道;51c、连通槽;52、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a、第一连通孔;52b、第二连通孔;52c、第二径向通道;53、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a、第三连通孔;53b、第四连通孔;53c、第三径向通道;60、密封塞;A、第二连通孔的运动轨迹;B、第四连通孔的运动轨迹。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如图1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10、静涡旋盘20、动涡旋盘30和增焓通道50。其中,静涡旋盘20设置在壳体10内。动涡旋盘30可活动地设置在静涡旋盘20内,静涡旋盘20侧壁和动涡旋盘30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压缩腔41和第二压缩腔42。增焓通道50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其中,进气通道设置在静涡旋盘20上,出气通道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分别独立地与第一压缩腔41和第二压缩腔42连通,在进行增焓补气时,进气通道交替不间断地向第一压缩腔41和第二压缩腔42喷射制冷剂。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是在压缩机内设置增焓通道50,具体地,将增焓通道50的出气通道设置为相互独立地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并使第一出气通道与第一压缩腔41连通,第二出气通道与第二压缩腔42连通。在进行增焓补气时,通过增焓通道50的进气通道交替向第一压缩腔41和第二压缩腔42喷射制冷剂,如此能够实现该通道的增焓补气功能;并且,在压缩机不需要增焓补气时,由于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相互独立,使得第一压缩腔41与第二压缩腔42不连通,如此能够保证第一压缩腔41和第二压缩腔42之间的压力差,进而保证该涡旋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同时,由于增焓通道50交替不间断地向压缩腔内补气增焓,能够实现涡旋压缩交替增焓结构下最大的补气增焓量,有益于压缩机的超低温制冷。在本实施例中,该增焓通道50包括:静盘增焓通道51、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和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其中,静盘增焓通道51设置在静涡旋盘20上;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且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的一端与静盘增焓通道51的出口端间歇地连通,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缩腔41连通;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的一端与静盘增焓通道51间歇地连通,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的另一端与第二压缩腔42连通。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静盘增焓通道51包括:第一径向通道51a和第一轴向通道51b。其中,第一径向通道51a设置在静涡旋盘20上,且第一径向通道51a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径向通道51a的第一端用于通入制冷剂;第一轴向通道51b设置在静涡旋盘20上,第一轴向通道51b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轴向通道51b的第一端与第一径向通道51a的第二端连通,第一轴向通道51b的第二端交替与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或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连通。此外,静盘增焓通道51还包括连通槽51c。连通槽51c设置在静盘增焓通道51上且位于与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或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连通的一端,连通槽51c的连通面积大于静盘增焓通道51的连通面积,连通槽51c任一时刻只与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或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连通。静盘增焓通道51包括第一径向通道51a和第一轴向通道51b,虽然为组合通道,但是该类通道在加工时十分方便,并不会增加加工此类通道的加工难度和成本。在静盘增焓通道51的第一轴向通道51b的开口端设计连通槽51c,一方面能储存一部分外部增焓制冷剂,另一方面能够利用连通槽51c结构特点配合动涡旋盘30的回转运动与动涡旋盘30上的第二连通孔52b或第四连通孔53b连通和闭合,即通过连通槽51c控制第一压缩腔41和第二压缩腔42与增焓通道50连通或关闭。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包括:第一连通孔52a、第二连通孔52b和第二径向通道52c。其中,第一连通孔52a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第二连通孔52b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第二径向通道52c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且第二径向通道52c通过第一连通孔52a与第一压缩腔41连通,第二径向通道52c通过第二连通孔52b与第一轴向通道51b间歇地连通。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包括:第三连通孔53a、第四连通孔53b以及第三径向通道53c。其中,第三连通孔53a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第四连通孔53b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第三径向通道53c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第三径向通道53c通过第三连通孔53a与第二压缩腔42连通,第三径向通道53c通过第四连通孔53b与第一轴向通道51b间歇地连通。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焓通道50结构示意图,该增焓通道50包括静盘增焓通道51、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和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外部中压制冷剂气体依次通过静盘增焓通道51和动涡旋盘30内的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或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最终进入第一压缩腔41或第二压缩腔42实现增焓补气的作用。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和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的尾端利用可旋入式密封塞60进行密封。静盘增焓通道51随着动涡旋盘30的回转运动与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的第二连通孔52b或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的第四连通孔53b交替连通,从而实现在预设压力比下向压缩腔内补气增焓的目的。具体地,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与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在不降低动涡旋盘30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通道孔径可以设计的较大,以减小制冷剂流经此处的阻力损失。其中,第二径向通道52c朝向动涡旋盘30的内径方向向设计,以方便加工。该第二径向通道52c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压缩腔41连通的第一连通孔52a,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轴向通道51b连通的第二连通孔52b。第一连通孔52a和第二连通孔52b的孔径不限,且第一连通孔52a的位置可设计在距离涡卷齿壁0.15mm至0.2mm位置即可,如此能够在加工第一连通孔52a时刀具不会碰伤涡卷齿壁。该第二径向通道52c和第三径向通道53c在动涡旋盘30的外圆周方向为通孔,故需要密封,本发明采用可旋入的密封塞60设置在第二径向通道52c和第三径向通道53c的靠近外圆周的端部,并在装配时涂上螺纹胶即可实现此处的密封。制冷剂气体经过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或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后全部进入第一压缩腔41或第二压缩腔42内。本发明实施实例中的第一连通孔52a开设在动涡旋盘30的涡卷内壁处,从而将外部较低温制冷剂喷射增焓至动涡旋盘30内壁与静涡旋盘20外壁密封的第一压缩腔41内。此外,在动涡旋盘30内还设置有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第三连通孔53a开设在动涡旋盘30的涡卷壁外侧,实现将外部较低温制冷剂喷射增焓至动涡旋盘30外壁与静涡旋盘20内壁密封的第二压缩腔42内。在动涡旋盘30运动时,静盘增焓通道51配置为具有与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连通的第一工作状态和与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连通的第二工作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动涡旋盘30进行回转运动的任一时刻,增焓通道50都能与其中一个压缩腔进行连通,如图7所示,此时连通槽51c内储存的外部较低温制冷剂通过第二连通孔52b进入第二径向通道52c内,第二径向通道52c另一端的第一连通孔52a与第一压缩腔41连通,制冷气体最终进入第一压缩腔41中。而在此过程中,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与第一轴向通道51b一直处于闭合状态。通过该连通槽51c能够实现两压缩腔交替不间断地增焓补气。为了便于连通槽51c的设计,具体地,将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与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并排设置在动涡旋盘30上。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密封塞60,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的端口和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的端口上均设置有密封塞60。如此能够保证第一动盘增焓通道52的端口和第二动盘增焓通道53的密封性能。如图8所示,A表示第二连通孔52b在静涡旋盘20端面上的运动轨迹,B为第四连通孔53b在静涡旋盘20端面上的运动轨迹,第二连通孔52b、第四连通孔53b随动涡旋盘30一起做回转运动,所以A、B对应的轨迹半径一样,运动轨迹方向一样。此时,第二连通孔52b与连通槽51c处于刚连通时的对应位置,第四连通孔53b与连通槽51c处于刚分离时的对应位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通槽51c结构是实现不间断向两压缩腔内喷射增焓。即第二连通孔52b从与连通槽51c连通位置运动到分离位置时,第四连通孔53b从与连通槽51c分离位置运动到连通位置。使得外部较低温制冷剂始终只能通过第一连通孔52a进入第一压缩腔41内或通过第三连通孔53a进入第二压缩腔42内。该结构对于具有非对称型线的静涡旋盘20和动涡旋盘30构成的第一压缩腔41和第二压缩腔42,由于同一时刻两压缩腔内的压力不相等,在压缩腔不需要增焓补气工况下工作时,较高压力的压缩腔内的制冷剂也不会通过连通的增焓通道50泄露到较低压力的压缩腔内,造成制冷剂通过增焓通道的内泄漏,影响压缩机在不增焓时的工作性能。如图9所示,42a为本发明实施实例的第二压缩腔42增焓补气转角范围,41a为本发明实施实例的第一压缩腔41增焓补气转角范围,下面两条线为现有技术中的增焓补气转角范围,从图中可以发现现有增焓通道两压缩腔交替增焓补气之间存在间断转角范围。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增焓通道50结构能实现向压缩腔最大范围的补气,提高压缩机低温工况下补气增焓时的压缩机能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