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682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包括泵站和插装阀结构,其中泵站包括电机和油泵,两者通过联轴器连接,油泵的入口端通过油管与油箱连通,在油管上设有入口过滤器和温度传感器,油泵的出口端连接插装阀结构;该插装阀结构上插装有换向阀,该换向阀的入口油管通过单向阀与连接油泵的管路连接,该换向阀的输出为双向油路,其上均设有高压驱动接口,两个高压驱动接口间连接负载,且两个高压驱动接口均通过油路回路接口与油箱连通,在换向阀的上下各设置电磁铁心,电磁铁心的通电线圈通过继电器与外加控制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推液压站使用插装阀,可显著减小液压站的尺寸和重量,使得液压站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专利说明】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侧推液压站,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

【背景技术】
[0002]侧推器在船的首部或尾部横贯船体的圆筒内置有螺旋桨产生侧向推力,用于在零速或低速下操纵船舶的装置,主要在于船舶在狭水道中航行、靠离码头或者调头时,通过传统的舵设备操作困难或无法操作时的优良工具,也常用于恶劣环境中的船舶操作。如:水上排雷,铺设电缆等。船舶在靠离码头时依靠侧推器可以完全独立操作,不用拖轮协助。传统的侧推液压站采用叠加阀,由于叠加阀一般只能实现简单系统,导致体积较大,同时引起的振动噪声大,在大流量、高压力应用时存在不足;插装阀为另一类液压控制阀,其基本核心元件是一种液控型、单控制口的装于油路主级中的两通液阻单元,将一个或若干个插入元件进行不同的组合,并配以相应的先导控制级,可以组成插装阀的各种控制功能单元,如方向控制功能单元、压力控制单元、流量控制单元、复合控制功能单元等。插装阀具有内阻小,适宜大流量工作;阀口多数采用锥面密封,因而泄漏小,因此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对于大流量、高压力、较复杂的液压系统可以显著的减小尺寸和重量,特别是锥面密封还降低了液压站的噪声,因此采用插状阀结构的液压站特别适合船用侧推器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侧推液压站采用叠加阀,由于叠加阀一般只能实现简单系统,导致体积较大,同时引起的振动噪声大,在大流量、高压力应用时存在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包括泵站和插装阀结构,其中泵站包括电机和油泵,两者通过联轴器连接,油泵的入口端通过油管与油箱连通,在油管上设有入口过滤器和温度传感器,油泵的出口端连接插装阀结构;
[0006]该插装阀结构上插装有换向阀,该换向阀的入口油管通过单向阀与连接油泵的管路连接,该换向阀的输出为双向油路,其上均设有高压驱动接口,两个高压驱动接口间连接负载,且两个高压驱动接口均通过油路回路接口与油箱连通,在换向阀的上下各设置电磁铁心,电磁铁心的通电线圈通过继电器与外加控制信号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推液压站中,该插装阀结构上还插装有插装式溢流阀,其入口端与连接油泵的所述管路连通,该溢流阀的油路回路接口与油箱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推液压站中,换向阀的双向油路上还各设有一个旁路,旁路上设有测压排气接头,其通过测压软管与电压表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推液压站中,所述管路的上下游分别设有一支路,该支路上设有液压锁,其通过测压软管与压力开关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推液压站中,所述管路的下游支路上还设有检测阀,与压力开关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推液压站使用插装阀,可显著减小液压站的尺寸和重量,使得液压站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的结构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中液压连接图;
[0015]图中标记说明:
[0016]1—电机,2—联轴器,3—油栗,4—油栗的入口端,5—油管,6—过滤器,7—温度传感器,8—油管,9 一液压站回路油管,10—测压软管,11 一油压表,12—液压锁,13—管路,14—溢流阀,15—液压锁,16—测压软管,17—压力开关,18—检测阀,19—单向阀,20—换向阀的入口油管,21—换向阀,22—油管,23—叠加式液控单向阀,24—测压排气接头,25—测压软管,26—压力表,27—液压阀控制油路,28—液压阀控制油路,29—油管,30—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1—测压排气接头,32—测压软管,33—压力表,34—插装阀结构,35—基座,S—油箱,R—油路回路接口,D —回流接口,A1—高压驱动接口,A2—高压驱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主要包括泵站和插装阀结构34,其中泵站包括电机1 (即油泵电机)和油泵3 (即液压伺服油泵),电机1和油泵3两者通过联轴器2连接,油泵的入口端4通过油管5与油箱S连通,在油管5上设有入口过滤器6和温度传感器7,油泵的出口端连接插装阀结构34 ;温度传感器7用于采集入口油温。
[0019]该插装阀结构34上插装有换向阀21 (即电液换向阀),换向阀的入口油管20通过单向阀19与管路13的上游部分连接,该管路13与油泵3连接。该换向阀21还通过液压站回路油管9与油路回路接口 R连接,该油路回路接口 R与油箱S连接。
[0020]该换向阀21的输出为双向油路,其上均设有高压驱动接口,两个高压驱动接口 A1和A2之间连接负载,且两个高压驱动接口均通过油路回路接口 R与油箱S连通,在换向阀21的上下各设置电磁铁心,电磁铁心的通电线圈通过继电器与外加控制信号连接。外加控制信号主要控制换向阀21的电磁阀,引导阀芯滑动,切换油路。无负载时,高压油路直接连接输出油路9,与油箱S连接;
[0021]连接有负载时,若电磁阀引导阀芯向下滑动,高压油路的输出至油路22,高压油路22与液压阀控制油路28相连,控制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0为进出油口接通的工作状态,油路9为输出低压油路,与液压阀控制油路27相连,控制叠加式液控单向阀23为单向工作状态,压力油只从进油口流向出油口至A2,负载的方向为A2-负载-A1 ;若电磁阀引导阀芯向上滑动,高压油路的输出至油路29,高压油路29与液压阀控制油路27相连,控制叠加式液控单向阀23为进出油口接通的工作状态,油路9为输出低压油路,与液压阀控制油路28相连,控制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0为单向工作状态,压力油只从进油口流向出油口至A1,负载的方向为A1-负载-A2,由此提供不同方向的动力。
[0022]如图2所示,该插装阀结构上还插装有插装式溢流阀14,为安全阀,可确保油压在设定的范围内。溢流阀14入口端通过管路13的下游部分与油泵3连接,该溢流阀14的回流接口 D与油箱S连接。
[0023]换向阀的双向油路上还各设有一个旁路,其中一个旁路上设有测压排气接头24,其通过测压软管25与电压表26连接。另一个旁路上设有测压排气接头31,其通过测压软管32与电压表33连接。压力表用于指示油泵输出的油压。测压排气接头24、31为单向阀,其方向受换向阀21的控制,换向阀21的油压大小控制输出油路上的测压排气接头24、31,实现双向驱动负载。
[0024]以与换向阀21的连接点为界,如图2所示,管路13的上游部分设有一支路,该支路上设有液压锁12,其通过测压软管10与压力开关11连接,并由压力开关11提供油压超限报警信号。管路13的下游部分也设有一个支路,该支路上设有液压锁15和压力开关17,两者通过测压软管16连接,该支路上还设有检测阀18,与压力开关17连接,可方便外接压力测试设备。
[0025]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插装阀结构的侧推液压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站和插装阀结构,其中泵站包括电机和油泵,两者通过联轴器连接,油泵的入口端通过油管与油箱连通,在油管上设有入口过滤器和温度传感器,油泵的出口端连接插装阀结构; 该插装阀结构上插装有换向阀,该换向阀的入口油管通过单向阀与连接油泵的管路连接,该换向阀的输出为双向油路,其上均设有高压驱动接口,两个高压驱动接口间连接负载,且两个高压驱动接口均通过油路回路接口与油箱连通,在换向阀的上下各设置电磁铁心,电磁铁心的通电线圈通过继电器与外加控制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推液压站,其特征在于,该插装阀结构上还插装有插装式溢流阀,其入口端与连接油泵的所述管路连通,该溢流阀的回流接口与油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推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换向阀的双向油路上还各设有一个旁路,旁路上设有测压排气接头,其通过测压软管与电压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推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的上下游分别设有一支路,该支路上设有液压锁,其通过测压软管与压力开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推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的下游支路上还设有检测阀,与压力开关连接。
【文档编号】F15B11/00GK204253470SQ201420589857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3日
【发明者】张文斌, 谈宏华, 张勇, 熊俊俏 申请人:武汉华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川崎船用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