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油管排液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486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油管排液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田开发应用的井下工具,尤其是连接在连续油管的底部,通过地面泵注动力液,进行排采使用的连续油管排液泵。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井的举升工艺包括有杆抽油泵、电泵、螺杆泵、水力泵、气举、泡沫排液、抽汲等方式,对于高含水气井,多数使用泡沫排液,但是当地层含水高时效果不理想,使用气举排液费用高,且对地层产生回压高,排液效果不理想,使用其他泵需要压井起出油管,存在作业周期长,对地层有污染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油管排液泵,针对气举排液,无法下入有杆泵、电泵等方式的井低成本排液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油管排液泵,包括排液泵本体,在本体内部有内径变化的通孔,通孔构成了泵注动力液的高压腔、喉管和低压腔,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通过喉管连接,高压腔和低压腔的直径大于喉管的直径,本体上端是与连续油管的底部连接的上接头和高压腔,下端是与封隔器连接的下接头和低压腔,丝堵通过丝扣与低压腔连接并密封低压腔下端的出口,在本体下端侧面设置与低压腔相通的出液孔,出液孔上设置有通过丝扣连接的挡板,在本体的下段内部,位于低压腔旁边设置了与本体下端外部相通的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低压腔通过吸液孔连通。所述吸液孔位于喉管和低压腔连接过渡的位置,出液孔在低压腔底部靠近下接头的位置,进液通道与低压腔的中心轴平行,且其直径大于吸液孔的直径。所述挡板为可降解的材料。所述挡板为镁铝合金、锌镁合金、铜镁合金、聚己内酯、聚丙烯、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乙烯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是气井排液的新工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续油管排液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续油管排液泵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油管排液泵,包括排液泵本体10,在本体10内部有内径变化的通孔,通孔构成了泵注动力液的高压腔2、喉管3和低压腔4,高压腔2和低压腔4之间通过喉管3连接,高压腔2和低压腔4的直径大于喉管3的直径,本体上端是与连续油管的底部连接的上接头1和高压腔2,下端是与封隔器连接的下接头6和低压腔4,丝堵9通过丝扣与低压腔4连接并密封低压腔4下端的出口,在本体10下端侧面设置与低压腔4相通的出液孔5,出液孔5上设置有通过丝扣连接的挡板11,在本体10的下段内部,位于低压腔4旁边设置了与本体下端外部相通的进液通道7,进液通道7与低压腔4通过吸液孔8连通。所述吸液孔8位于喉管3和低压腔4连接过渡的位置,出液孔5在低压腔4底部靠近下接头6的位置,进液通道7与低压腔4的中心轴平行,且其直径大于吸液孔8的直径。所述挡板11为可降解的材料,为镁铝合金、锌镁合金、铜镁合金、聚己内酯、聚丙烯、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乙烯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油管排液泵,使用时通过上接头连接在连续油管的底部,工具下入井底后,挡板11在井底的地层液体中逐渐降解,使得出液孔5畅通。从连续油管内泵注动力液,当动力液从高压腔2经过喉管3进入低压腔4时,会在吸液孔8处产生负压,地层的液体就会沿着进液通道7和吸液孔8进入低压腔4,和动力液混合后经过出液孔5排出。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泵连接在连续油管12底部,泵的底部连接封隔器13,利用连续油管12下入到井底需要排液的位置,工作前先坐封封隔器13,利用封隔器13封隔连续油管12和套管14的环形空间,挡板11在井底的地层液体中逐渐降解,使得出液孔5畅通。从地面泵通过连续油管12注入动力液,当动力液从高压腔2经过喉管3进入低压腔4时,会在吸液孔8处产生负压,地层的液体就会沿着进液通道7和吸液孔8进入低压腔4,和动力液混合后经过出液孔5排出到连续油管12和套管14的环形空间,最后到达地面,完成排液过程。通过连续油管底带排液泵和封隔器,先坐封封隔器,然后用地面泵在连续油管内注入液体,利用泵的把井底的液体排出到油管和连续油管的环空,或者套管和连续油管的环空,再和动力液一起返排到地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同领域内的有识之士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可以轻易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