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011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工程机械液压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电液比例多路阀。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液压多路阀在自动化、精度、响应速度方面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各种液压多路阀多属于传统的开中心节流阀,它的控制起点和调速范围与负载的变化有关,当两个及以上机构同时工作时,存在相互影响,即具有较高负载的机构速度可能变小甚至不动,同时操作方式主要为手动与液动控制两种,手动控制的方式是采用操纵杆通过连杆直接将操纵位移转换为控制阀杆的位移;液动控制的方式是采用液控先导手柄输出控制压力,通过油路系统传递压力至控制阀杆,进而阀杆受力不平衡产生位移;以上两种方式,控制信号向控制阀杆传递的线路长,使得多路阀的微动特性较差,输出流量与阀杆的行程变化无法形成匹配,操作性能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更具有微动性能的新型的电液比例多路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电液比例多路阀,包括进油阀片和回油阀片,所述进油阀片和 回油阀片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工作阀片一和工作阀片二;所述进油阀片、工作阀片一、工作阀片二和回油阀片均包括阀体、油道和补偿阀芯;所述工作阀片一的阀体两侧分别设置有端盖,工作阀片一的阀体内设置有阀杆,阀杆的两端延伸至端盖内,阀杆与端盖形成盖腔;所述工作阀片一的阀体上设置有比例电磁阀,比例电磁阀的阀芯上的先导油进油口与先导油回油口形成的压差引到盖腔内推动阀杆实现换向机能;所述工作阀片二为安装有过载补油阀的工作阀片一;所述工作阀片一和工作阀片二之间设有梭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阀片上设置有卸荷阀、泵进油口P、EF油道I、反馈口一以及回油道;所述EF油道I与工作阀片一、二相通,反馈口一与系统反馈油路相通,回油道与工作阀片一、二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阀片的阀体内设置有反馈腔,所述反馈口一位于所述反馈腔内,所述卸荷阀的阀芯穿过回油道和EF油道I并延伸至反馈腔内,所述反馈腔内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与反馈腔抵接,弹簧一的另一端与卸荷阀的阀芯抵接,使弹簧一形成预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油阀片上设置有EF油道II、弹簧二和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阀芯延伸至回油阀片的油道内,弹簧二的一端与EF油道II抵接,弹簧二的另一端与减压阀的阀芯抵接,使弹簧二形成预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阀片一的阀体上设置有工作油道、EF油道III和反馈口二,所述补偿阀芯穿过工作油道并延伸至EF油道III内,所述补偿阀芯的下端设置有弹簧三。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把电的快速性、灵活性等优点与液压传动力量大的优点结合起来,能连续地、按比例地 控制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运动的力、速度和方向,并采用负载敏感和压力补偿技术,简化了系统使其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性能,使得执行机构的速度与负载无关,当两个及以上执行机构同时动作时,互不影响,即使在流量饱和状态,仍然可以使各个机构得到的流量维持比例关系。多路阀的输出流量与其阀芯行程相匹配,具有良好的微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油阀片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阀片一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阀片二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回油阀片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

1-进油阀片;11-卸荷阀;12-EF油道I;13-反馈口一;14-回油道;

15-反馈腔;16-弹簧一;2-工作阀片一;21-工作油道;22-EF油道III;

23-弹簧三;24-反馈口二;3-工作阀片二;4-回油阀片;41-EF油道II;

42-弹簧二;43-减压阀的阀芯;44-减压阀的阀套;5-端盖;51-盖腔;

6-阀杆;7-比例电磁阀;71-先导油进油口;72-先导油回油口;

8-过载补油阀;9-梭阀;10-补偿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7所示,一种新型的电液比例多路阀,包括进油阀片1和回油阀片4,所述进油阀片1和回油阀片4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工作阀片一2和工作阀片二3;本实施例中的多路阀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为进油阀片1、工作阀片一2、工作阀片二3、工作阀片一2、工作阀片二3和回油阀片4;所述进油阀片1、工作阀片一2、工作阀片二3和回油阀片4均包括阀体、油道和补偿阀芯10;所述工作阀片一2的阀体两侧分别设置有端盖5,工作阀片一2的阀体内设置有阀杆6,阀杆6的两端延伸至端盖5内,阀杆6与端盖5形成盖腔51;所述工作阀片一2的阀体上设置有比例电磁阀7,比例电磁阀的阀芯上的先导油进油口71与先导油回油口72形成的压差引到盖腔51内推动阀杆6实现换向机能;所述工作阀片二3为安装有过载补油阀8的工作阀片一2;所述工作阀片一2和工作阀片二3之间设有梭阀9,当2个以上工作阀片同时工作时,梭阀9关闭压力低反馈口,反馈油路只反馈最高工作压力。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阀片1上设置有卸荷阀11、泵进油口P、EF油道I12、反馈口一13以及回油道14;所述EF油道I12与工作阀片一2、二相通,反馈口一13与系统反馈油路相通,回油道14与工作阀片一2、二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阀片1的阀体内设置有反馈腔15,所述反馈口一13位于所述反馈腔15内,所述卸荷阀11的阀芯穿过回油道14和EF油道I12并延伸至反馈腔15内,所述反馈腔15内设置有弹簧一16,所述弹簧一16的一端与反馈腔15抵接,弹簧一16的另一端与卸荷阀11的阀芯抵接,使弹簧一16形成预压力。

当泵进油口P口进油时,泵进油口P与EF油道I12连通,定量泵来油进入工作系统,同时液压力作用在卸荷阀11芯的下端,克服弹簧一16的预压力,使卸荷阀11芯向上移动,EF油道I12与回油道14形成一定的开口,两端的压差始终为反馈口一13压力加上弹簧一16的预压力;泵多余的油液由此进入回油道14。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油阀片4上设置有EF油道II41、弹簧二42和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阀芯43延伸至回油阀片4的油道内,弹簧二42的一端与EF油道II41抵接,弹簧二42的另一端与减压阀的阀芯43抵接,使弹簧二42形成预压力。

当EF油道II41的油液进入后作用在减压阀的阀芯43下端,克服弹簧二42的预压力,使减压阀的阀芯43向上移动,减压阀的阀芯43与减压阀的阀套44成一定的开口,使得比例电磁阀7的先导油道的最大压力为一个设定值。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阀片一2的阀体上设置有工作油道21、EF油道III22和反馈口二24,所述补偿阀芯10穿过工作油道21并延伸至EF油道III22内,所述补偿阀芯10的下端设置有弹簧三23。

当比例电磁铁有收到电信号时,比例电磁铁内的阀芯产生比例位移,先导油进油口71与先导油回油口72有一定开口并产生压差,压力引到盖腔51并推动阀杆6实现换向机能。当阀杆6处于换向位置时,油液从EF油道III22经由工作油道21进入工作口,工作口压力通过阀杆6内油道反馈到反馈口并与系统反馈油路相通;同时液压力作用在补偿阀芯10的下端,克服弹簧三23的预压力,使补偿阀芯10向上移动,EF油道III22与工作油道21形成一定的开口,两端的压差为一个定值,这就使得通过的流量与通流面积成比例关系。这样一来,通过的流量只与阀杆6的开口面积相关,与负载压力无关,使得执行机构的速度与行程 得到一一对应的关系,达到良好的微动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