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643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装煤车在焦炉炉顶的装煤车轨道上运行,其作用是首先从煤塔取煤,再经煤塔的电子秤称量,然后按作业计划将煤装入炭化室内,同时在装煤过程中,对装煤孔溢出的烟气进行收集并混入适量的空气导入到固定的集尘干管中,最后在装煤地面除尘站进行除尘。

现有的装煤车液压系统中只采用由一个定量叶片泵加一个比例溢流阀的供油方式来控制装煤车上各个执行机构的动作,比如对上升管装置打开和复位的控制,对内导套竖直及水平移动等活动的控制,对闸板打开和关闭动作的控制等,所以当此泵出现故障或者此装煤车液压系统中任意元件损坏,都将会导致整个装煤车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无法保证装煤车上各个执行机构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装煤车无法完成正常的工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提供应急系统,保障装煤车液压系统主线路上元件损坏时,装煤车上各个执行机构能够正常运行,保证装煤车的正常工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包括油缸,所述油缸连接有至少一个液压泵,每个液压泵上连接有单向阀和电磁溢流阀,所述单向阀的出油端连接有输入油路,所述电磁溢流阀的出油端回流至所述油缸内,所述输入油路连接有上升管油路,所述上升管油路还连接在输出油路上,所述输出油路回流至油缸中;所述油缸还连接有应急系统,所述应急系统中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有至少一个蓄能器,所述蓄能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油缸上,所述蓄能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在所述输入油路上。

作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液压泵为双联叶片泵。

作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双联叶片泵的组数为二,每一组双联叶片泵包括高压泵和低压泵,所述高压泵连接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一电磁溢流阀,所述低压泵连接有第三单向阀和第二电磁溢流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油端通过油路连接在输入油路上,所述第一电磁溢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溢流阀的出油端连接在油缸上,所述输入油路与所述输出油路之间还并列设置有竖直内导套油路、水平内导套油路及闸板油路。

作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升管油路上依次安装有第二电磁换向阀、两个并列的第四单向阀、两个并列的第一单向节流调速阀和上升装置油缸;

所述竖直内导套油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三电磁换向阀、两个并列的第五单向阀、两个并列的第二单向节流调速阀和竖直内导套油缸;

所述水平内导套油路上依次设置有第四电磁换向阀、两个并列的第六单向阀、两个并列的第三单向节流调速阀和水平内导套油缸;

所述闸板油路上依次安装有第五电磁换向阀、两个并列的第七单向阀、两个并列的第四单向节流调速阀和闸板油缸。

作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高压泵一侧设置有高压泵电机,所述输出油路与所述油缸间依次设置有第八单向阀和回油过滤器。

作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压力表。

作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为插装式单向阀。

作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单向阀为液控单向阀。

作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蓄能器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还设置有压力继电器。

作为一种装煤车液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蓄能器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还设置有补油油路,所述补油油路包括补油泵,所述补油泵的出油口分三路分别连接有补油压力表、第九单向阀和第三电磁溢流阀,所述第九单向阀的出油端连接在所述蓄能器和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间的油路上,所述第三电磁溢流阀连接在所述油缸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煤车液压系统,通过设置有应急系统,并且此应急系统也连接在油缸中,可以保证当高压大流量泵出现故障或者此装煤车液压系统中任意元件损坏时,可以供后备储能动力,保障整个装煤车液压系统的工作,保障装煤车上各个执行机构的正常运行,使得装煤车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煤车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上升管油路、竖直内导套油路、水平内导套油路及闸板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补油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油缸;11-输入油路;12-电加热器;13-上升管油路;14-输出油路;15-补油泵电机;16-蓄能器;17-第一电磁换向阀;18-第一单向阀;19-双联叶片泵;20-高压泵电机;21-第二单向阀;22-第一电磁溢流阀;23-第三单向阀;24-第二电磁溢流阀;25-竖直内导套油路;26-水平内导套油路;27-闸板油路;28-第八单向阀;29-回油过滤器;30-第一压力表;31-第二压力表;32-第三压力表;33-压力继电器;34-补油油路;

130-第二电磁换向阀;131-第四单向阀;132-第一单向节流调速阀;133-上升装置油缸;

190-高压泵;191-低压泵;

250-第三电磁换向阀;251-第五单向阀;252-第二单向节流调速阀;253-竖直内导套油缸;

260-第四电磁换向阀;261-第六单向阀;262-第三单向节流调速阀;263-水平内导套油缸;

270-第五电磁换向阀;271-第七单向阀;272-第四单向节流调速阀;273-闸板油缸;

340-补油泵;341-补油压力表;342-第九单向阀;343-第三电磁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优选的装煤车液压系统,包括油缸10,油缸10连接有至少一个液压泵,每个液压泵上连接有单向阀和电磁溢流阀,单向阀的出油端连接有输入油路11,电磁溢流阀的出油端回流至油缸10内,输入油路11连接有上升管油路13,上升管油路13还连接在输出油路14上,输出油路14回流至油缸10中;油缸10还连接有应急系统,应急系统中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连接有至少一个蓄能器16,蓄能器16的一端连接在油缸10上,蓄能器16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电磁换向阀17,第一电磁换向阀17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8,第一单向阀18连接在输入油路11上。

本实施方式中液压泵为双联叶片泵19,且并列设置有两组双联叶片泵19,两套双联叶片泵19互为各自的备用泵,当一套双联叶片泵19出现故障之后,另一套双联叶片泵19还能够维持整个装煤车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每一套双联叶片泵19包括一个高压泵190还有一个低压泵191,高压泵190可以提供大流量的动力源,低压泵191提供小流量的动力源。

高压泵190连接有第二单向阀21和第一电磁溢流阀22,第二单向阀21为插装式单向阀,此插装式单向阀上设置有弹簧,将插装式单向阀设置在泵的出口处,可以防止系统的压力突然升高而损坏油泵,起到止回的作用。第二单向阀21的出油端通过油路连接在输入油路11上,第一电磁溢流阀22的出油端连接在油缸10上,在此装煤车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时,且需要使用大流量动力时,第一电磁溢流阀22得电,使得高压泵190增压吸油。输入油路11与输出油路14之间依次连接有上升管油路13、竖直内导套油路25、水平内导套油路26及闸板油路27。此处,输入油路11与输出油路14之间也不局限于设置上述四种油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的油路。高压泵190增压吸油时,且第三电磁换向阀250和第四电磁换向阀260两者中至少一个得电,实现装煤车液压系统大流量动力运行。第三换向电磁阀250得电,则竖直内导套油路25导通:当第三换向电磁阀250左侧得电,实现内导套做竖直向上的运动;当第三换向电磁阀250右侧得电,实现内导套做竖直向下的运动。第四换向电磁阀260得电,实现水平内导套油路26导通:当第四换向电磁阀260左侧得电,实现内导套做水平向左的运动;当第四换向电磁阀260右侧得电,实现内导套做水平向右的运动。从输出油路14流出的液压油通过第八单向阀28及回油过滤器29流回至油缸10。回油过滤器29主要安装在液压系统的回油管路上,各类液压元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磨粒等各种污物可以通过设置回油过滤器29而被拦截,避免再次回到油箱、再次被液压泵吸入。回油过滤器29的许可压差,根据不同压力级别,范围在0.3~0.5MPa,精度根据油液污染度要求具体确定。回油过滤器29的设置要考虑的因素要更多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液压冲击,尤其是上游有液压缸和比例阀的情况下,在高压下液压缸的换向和比例阀的突然掉电,都会产生很大的瞬间流量冲击,对回油过滤器29的滤芯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设计回油过滤器29时在结构上予以加强。

低压泵191连接有第三单向阀23和第二电磁溢流阀24,第三单向阀23也为插装式单向阀。第三单向阀23的出油端通过油路连接在输入油路11上,第二电磁溢流阀24的出油端连接在油缸10上,在此装煤车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时,且需要使用小流量动力时,第二电磁溢流阀24得电,使得低压泵191增压吸油,第二电磁换向阀130和第五电磁换向阀270两者中至少一个得电,实现装煤车液压系统小流量动力运行。第二换向电磁阀130得电,则上升管油路13导通:当第二换向电磁阀130左侧得电,实现上升管装置打开;当第二换向电磁阀130右侧得电,实现上升管装置复位。第五换向电磁阀270得电,则闸板油路27导通:当第五换向电磁阀270左侧得电,则闸板打开;当第五换向电磁阀270右侧得电,则闸板关闭。从输出油路14流出的液压油通过第八单向阀28及回油过滤器29流回至油缸10。

通过设置有双联叶片泵19,从而实现了装煤车在进行上升管装置及闸板装置的控制时,选用小排量泵,在进行竖直内导套和水平内导套的控制时,选用大排量泵,从而保证了各个控制动作选用相适合的泵排量,节省了电机功率,防止了不必要的溢流损失,节约能源,此外还能够减少油液发热的现象,减少该装煤车液压系统出现故障的次数,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此外,第二单向阀21的进油口设置有第一压力表30,第三单向阀23的进油口设置有第二压力表31,第二单向阀21和第三单向阀23的出油口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压力表32,可以随时检测各个单向阀上液压油的压力,尤其当此装煤车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各个压力表上的压力值,快速分析排查出现故障的元件,节约维修此装煤车液压系统的时间和人力。

该装煤车液压系统的第一单向阀18为液控单向阀。当发生双联叶片泵19处的电机无法正常工作时,设置在应急系统中的蓄电池将会启动,从而使得第一电磁换向阀17得电,控制第一单向阀18打开,从而实现应急系统对于上升管油路13、竖直内导套油路25、水平内导套油路26及闸板油路27动力的供应,蓄能器16中的液压油可以提供动力,拖动装煤车的托煤板返回到安全位置,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此外,蓄能器16还可作为应急装煤动力源,在停电时间段内,保障装煤车继续正常工作,通过设置有应急系统,并且此应急系统也连接在油缸10中,可以保证当泵出现故障或者此装煤车液压系统中任意元件损坏时,可以供后备储能动力,保障整个装煤车液压系统的工作,保障装煤车上各个执行机构的正常运行,使得装煤车正常工作。

蓄能器16与第一电磁换向阀17之间还设置有补油油路34,补油油路34包括补油泵340,补油泵340的一侧设置有补油泵电机15,补油泵340的出油口分三路分别连接有补油压力表341、第九单向阀342和第三电磁溢流阀343,第九单向阀342的出油端连接在蓄能器16和第一电磁换向阀17间的油路上,第三电磁溢流阀343连接在油缸10上,蓄能器16与第一电磁换向阀17还设置有压力继电器33。当第三电磁溢流阀343得电,可以使补油泵340增压,液压油通过补油泵340传递到第九单向阀342,将液压油补充到蓄能器16中,以备停电之后作为动力源使用。压力继电器33设定了高低两个点,当液压油到达低点时,补油泵340开始增压,吸取油缸10中的液压油;当液压油到达高点时,补油泵340停止增压,停止补油动作。

油缸10上还设置有电加热器12,电加热器12也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测到的油温低于规定温度时,电加热器12开始启动;当温度传感器测到的油温到达规定温度后,电加热器12停止运行。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