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水泵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64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增压装置,属于流体增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水泵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循环泵系统在工业生活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诸如集中供热的二次网循环系统,中央空调的冷热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生活热水二次换热的循环系统等。在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政策下,如何节能在循环水泵系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循环泵选型是按系统所供冷或热面积进行计算,循环泵具体参数包括电机的功率、扬程、流量,由管网阻力进行配置,流量与供冷、供热相关面积,扬程越高功率越大,循环泵所配的电机功率很高,消耗了大量的电能,另一方面给用户带来高额的运行成本;因此需要在满足系统扬程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增压装置,减小配置电动机的功率,提高电机的使用效率;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1520040990.X的使用新型专利已经公开了一种水泵流体增压装置,然而该装置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工艺繁琐,导致生产难度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且其内部的的维修清理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维护便捷的流体水泵增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水泵增压装置,它包括水泵出水口、主管道、第一增压管、第二增压管以及系统管网进液口,所述的主管道的左端与水泵出水口相连,主管道的右端与系统管网进液口相连;所述的第一增压管设置于主管道与水泵出水口之间,第一增压管包括锥形管段以及射流管段,所述的锥形管段的管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射流孔;所述的第二增压管设置于主管道与系统管网进液口之间,第二增压管包括管体,所述的管体的左端设置有锥形口,管体的中部设置有射流口,所述的锥形口与所述的射流口连通,管体右端设置有喇叭口,所述的喇叭口与射流口连通,管体的管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开设还有第二射流孔,所述的第二射流孔连通锥形口与喇叭口。

所述的主管道的两端、第一增压管的左端以及第二增压管的右端均设置有法兰片。

所述的锥形管段与射流管段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射流口的直径不大于射流管段的内直径。

所述的第二射流孔的孔径不大于第一射流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经过第一增压管以及第二增压管对水泵出水口的流体进行二级加压,从最初的水泵出水口的低压流体得到最终的高压流体;本实用新型组装时,首先依次将第一增压管套以及第二增压套接入主管道内,然后将主管道的左端与水泵出水口固定相连,将主管道的右端与系统管网的进液口固定相连;在对流体增压时,流体经过水泵出水口进入第一增压管的锥形管段,进入锥形管段的流体一部分通过第一射流孔作为高速流体射流进入主管道,一部分通过射流管段作为高速流体进入主管道,两股高速流体混合后通过第二增压管增压,进入第二增压管的流体首先进入第二增压管的管体的锥形口,进入锥形口的高速流体一部分通过第二射流孔作为高压流体喷射入系统管网进液口,另一部分高速流体通过与锥形口相同的射流口增压后通过与射流口相同的喇叭口喷射入系统管网进液口,从而形成最终的高压流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维护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流体水泵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泵出水口 2、主管道 3、系统管网进液口 4、锥形管段 5、射流管段 6、第一射流孔 7、管体 8、锥形口 9、射流口 10、喇叭口 11、第二射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流体水泵增压装置,它包括水泵出水口1、主管道2、第一增压管、第二增压管以及系统管网进液口3,所述的主管道2的左端与水泵出水口1相连,主管道2的右端与系统管网进液口3相连;所述的第一增压管设置于主管道2与水泵出水口1之间,第一增压管包括锥形管段4以及射流管段5,所述的锥形管段4的管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射流孔6;所述的第二增压管设置于主管道2与系统管网进液口3之间,第二增压管包括管体7,所述的管体7的左端设置有锥形口8,管体7的中部设置有射流口9,所述的锥形口8与所述的射流口9连通,管体7右端设置有喇叭口10,所述的喇叭口10与射流口9连通,管体7的管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开设还有第二射流孔11,所述的第二射流孔11连通锥形口8与喇叭口9。

本实用新型经过第一增压管以及第二增压管对水泵出水口的流体进行二级加压,从最初的水泵出水口的低压流体得到最终的高压流体;本实用新型组装时,首先依次将第一增压管套以及第二增压套接入主管道内,然后将主管道的左端与水泵出水口固定相连,将主管道的右端与系统管网的进液口固定相连;在对流体增压时,流体经过水泵出水口进入第一增压管的锥形管段,进入锥形管段的流体一部分通过第一射流孔作为高速流体射流进入主管道,一部分通过射流管段作为高速流体进入主管道,两股高速流体混合后通过第二增压管增压,进入第二增压管的流体首先进入第二增压管的管体的锥形口,进入锥形口的高速流体一部分通过第二射流孔作为高压流体喷射入系统管网进液口,另一部分高速流体通过与锥形口相同的射流口增压后通过与射流口相同的喇叭口喷射入系统管网进液口,从而形成最终的高压流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维护便捷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流体水泵增压装置,它包括水泵出水口1、主管道2、第一增压管、第二增压管以及系统管网进液口3,所述的主管道2的左端与水泵出水口1相连,主管道2的右端与系统管网进液口3相连;所述的第一增压管设置于主管道2与水泵出水口1之间,第一增压管包括锥形管段4以及射流管段5,所述的锥形管段4的管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射流孔6;所述的第二增压管设置于主管道2与系统管网进液口3之间,第二增压管包括管体7,所述的管体7的左端设置有锥形口8,管体7的中部设置有射流口9,所述的锥形口8与所述的射流口9连通,管体7右端设置有喇叭口10,所述的喇叭口10与射流口9连通,管体7的管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开设还有第二射流孔11,所述的第二射流孔11连通锥形口8与喇叭口9;所述的主管道2的两端、第一增压管的左端以及第二增压管的右端均设置有法兰片;所述的锥形管段4与射流管段5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射流口9的直径不大于射流管段5的内直径;所述的第二射流孔11的孔径不大于第一射流孔6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经过第一增压管以及第二增压管对水泵出水口的流体进行二级加压,从最初的水泵出水口的低压流体得到最终的高压流体;本实用新型组装时,首先依次将第一增压管套以及第二增压套接入主管道内,然后将主管道的左端与水泵出水口固定相连,将主管道的右端与系统管网的进液口固定相连;在对流体增压时,流体经过水泵出水口进入第一增压管的锥形管段,进入锥形管段的流体一部分通过第一射流孔作为高速流体射流进入主管道,一部分通过射流管段作为高速流体进入主管道,两股高速流体混合后通过第二增压管增压,进入第二增压管的流体首先进入第二增压管的管体的锥形口,进入锥形口的高速流体一部分通过第二射流孔作为高压流体喷射入系统管网进液口,另一部分高速流体通过与锥形口相同的射流口增压后通过与射流口相同的喇叭口喷射入系统管网进液口,从而形成最终的高压流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维护便捷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