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呼吸机风机及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84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呼吸机风机及呼吸机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机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呼吸机风机及呼吸机。



背景技术:

呼吸机能够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是心肺呼吸病患者的首选。

现有呼吸机的风机通常包括电机和蜗壳,电机在工作的过程会产生热量。为了对电机进行冷却,需要引导进入风机的气流吹过电机,以带走热量。

如图1所示,现有的呼吸机风机包括外壳1′、电机2′、蜗壳3′、进风口4′、出风口5′和挡风板6′。进风口4′位于呼吸机风机的上部,蜗壳3′与出风口5′相连通,出风口5′位于蜗壳3′的下部。蜗壳3′相较于电机2′远离进风口4′。

如图中箭头所示,气流自进风口4′进入外壳1′。在挡风板6′的作用下进入外壳1′的全部气流流向电机2′。气流环绕电机2′后再流向蜗壳3′,自蜗壳3′的入风口进入,接着自出风口5′流出。挡风板6′阻挡自进风口4′流入的气流流向蜗壳3′,从而自进风口4′进入的气流全部流向电机2′。

当呼吸机的出气量较低时,电机2′的发量热低。此时电机2′能自行散热,而不需要自进风口4′进入呼吸机风机的气流带走热量。但在挡风板6′的作用下,自进风口4′进入的气流全部吹向电机2′,环绕电机2′后再流向蜗壳3′。这使得气流在呼吸机风机内的流动行程长,导致电机的工作效率降低,风机的出风效率大大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呼吸机风机的散热方式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呼吸机风机散热的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该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固定部和导流部,其中,所述固定部被设置为用于将所述导流板固定在呼吸机风机的外壳内;所述导流部被设置为用于引导所述呼吸机风机的进入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导流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导流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至少部分所述进入气流流向所述呼吸机风机的蜗壳;以及当所述导流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至少部分所述进入气流流向所述呼吸机风机的电机。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电机的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包括上板和下板,其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叠合设置;以及

所述上板的温度系数与所述下板的温度系数不相等,以使得温度变化时所述导流板发生形变,其中,所述导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可选地,所述上板的温度系数大于所述下板的温度系数;以及所述上板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板与所述电机的壳体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吸机风机。该呼吸机风机包括进风口和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

可选地,当所述导流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流部的自由端与所述进风口远离所述蜗壳的端点搭接,以引导全部所述进入气流流向所述蜗壳。

可选地,当所述导流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导流部的自由端与所述进风口邻近所述蜗壳的端点搭接,以引导全部所述进入气流流向所述电机。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吸机。该呼吸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确实存在呼吸机风机的散热方式不佳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导流部位置的改变可改变呼吸机风机的进入气流的流向。

当电机的发热量较低时,导流部处于第一位置。导流部引导至少部分进入气流流向呼吸机风机的蜗壳。进入气流自蜗壳的入风口进入,再自出风口流出。这部分自进风口直接流向蜗壳的气流的流动行程短,有利于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增大呼吸机风机的出风效率。

当电机的发热量增大时,导流部自第一位置转换为第二位置。导流部引导至少部分进入气流流向呼吸机风机的电机。随着导流部的位置的转换,更多的进入气流流向电机。进入气流环绕电机后流向蜗壳,自蜗壳的入风口进入,接着自出风口流出。更多的进入气流流向电机有利于快速地将电机的热量带走。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现有的呼吸机风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和呼吸机风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和呼吸机风机实施例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和呼吸机风机实施例的导流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和呼吸机风机实施例的导流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外壳-1′,电机-2′,蜗壳-3′,进风口-4′,出风口-5′,挡风板-6′,导流板-1,固定部-11,导流部-12,上板-13,下板-14,外壳-2,蜗壳-3,入风口-31,电机-4,进风口-5,出风口-6。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改进现有的呼吸机风机的散热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如图2至图5所示,该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包括导流板1。

导流板1包括固定部11和导流部12。其中,固定部11被设置为用于将导流板1固定在呼吸机风机的外壳2内。

固定部11的固定方式和固定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例如,固定部11固定在呼吸机风机的电机4上。或者,固定部11固定在呼吸机风机的进风口5上。或者,在呼吸机风机的外壳2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部11的支架。或者,固定部11固定在呼吸机风机的外壳2的内壁上。

固定部11的固定方式可为螺栓固定。或者,将固定部11焊接在电机4的壳体或者进风口5上。或者,将固定部11胶粘在电机4的壳体上。

导流部12被设置为用于引导呼吸机风机的进入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述进入气流是指自呼吸机风机的进风口5进入呼吸机风机的外壳2内的气流。根据不同需求,导流部12可引导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或蜗壳3,以提升电机4的工作效率。

导流部1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导流部12处于第一位置时,至少部分进入气流流向呼吸机风机的蜗壳3。此时,导流部12引导进入气流,使得至少部分进入气流流向蜗壳3。这部分进入气流未流向电机4。

当导流部12处于第二位置时,至少部分进入气流流向呼吸机风机的电机4。此时,导流部12引导进入气流,使得至少部分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以对电机4进行冷却。通常,导流部12处于第二位置时,流向电机4的进入气流比流向蜗壳3的进入气流更多。

导流部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导流板1为由热致变形材料制成的板。受温度的影响,导流板1可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导流部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这种结构的固定部11和导流部12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又例如,导流部12与固定部11转动连接。导流部12可由驱动机构驱动,以相对于固定部11转动,从而使得导流部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这种结构的固定部11和导流部12可通过枢接的方式转动连接在一起。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电机4的发热量的不同,由驱动机构驱动导流部12相对于固定部11转动,从而调整导流部12的位置,以增加或减少流向电机4的进入气流的量。

如图4所示,当电机4的发热量较低时,导流部12处于第一位置。导流部12引导至少部分进入气流流向呼吸机风机的蜗壳3,从而避免全部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进入气流自蜗壳3的入风口31进入,再自呼吸机风机的出风口6流出(如图中箭头所示)。这部分自进风口5直接流向蜗壳3的进入气流的流动行程短,有利于减小电机4做的功,提高电机4的工作效率,增大呼吸机风机的出风效率。电机4的发热量较低的时候可例如为呼吸机的出气量较低时,或者电机4刚开始工作时。

如图5所示,当电机4的发热量增大时,导流部12自第一位置转换为第二位置。导流部12引导至少部分进入气流流向呼吸机风机的电机4。随着导流部12的位置的转换,大量的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进入气流环绕电机4后流向蜗壳3,自蜗壳3的入风口31进入,接着自出风口6流出(如图中箭头所示)。大量的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有利于快速地将电机4的热量带走。电机4的发热量增大的时候可例如为呼吸机的出气量较高时,或者在电机4工作一段时间后。

随着导流部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流向蜗壳3和电机4的进入气流的比例可发生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11与电机4的壳体固定连接。固定部11与电机4的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

可选地,固定部11和电机4与进风口5相对的壳体表面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1包括上板13和下板14。其中,上板13和下板14叠合设置。上述术语“叠合”是指上板13和下板14相重叠,两者相连接,从而形成导流板1。

可选地,固定部11和导流部12均由上板13和下板14构成。可选地,仅导流部12为这种上板13和下板14形成的结构。

上板13的温度系数与下板14的温度系数不相等,以使得温度变化时导流板1发生形变,导流部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系数大的板变形速率大于温度系数小的板变形速率,从而导流板1发生形变,导流部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这种结构的导流板1随着电机4温度的变化发生变形。随着导流部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流向蜗壳3和电机4的进入气流的比例发生变化。

可选地,上板13的温度系数大于下板14的温度系数。

上板13与电机4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将上板13固定在电机4上有利于加快热传导速率,更灵敏地对电机4温度的变化做出反应。

当温度上升时,上板13和下板14膨胀,上板13的变形速率大于下板14的变形速率。从而导流板1向下弯曲,引导更多的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上述术语“向下”是指朝向蜗壳3的方向。

当温度降低时,上板13和下板14收缩,上板13的变形速率大于下板14的变形速率。从而导流板1向上弯曲,引导更多的进入气流流向蜗壳3。上述术语“向上”是指朝向电机4的方向。

为了更方便地将导流板1固定在电机4上,上板13与电机4的壳体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此外,将上板13固定在电机4的壳体上有利于加快热传导速率,使得导流板1更灵敏地对电机4温度的变化做出反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呼吸机风机。该呼吸机风机包括进风口5和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风机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风机可根据电机的散热量的多少调整流向蜗壳3和电机4的进入气流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和风机的出风效率。

为了在电机4的发热量较低时,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机4的工作效率,增大呼吸机风机的出风效率,当导流部12处于第一位置时,全部进入气流流向蜗壳3。此时全部进入气流的流动行程短。全部进入气流流向蜗壳3,自蜗壳3的入风口31进入后,自出风口6流出。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将导流部12设置为,当导流部12处于第一位置时,导流部12的自由端与进风口5远离蜗壳3的端点搭接,以引导全部进入气流流向蜗壳3。此时导流部12限制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上述搭接是指导流部12的自由端与进风口5远离蜗壳3的端点相接触,从而限制进气气流流向电机4。

为了在电机4的发热量较大时,更有效地冷却电机4,当导流部12处于第二位置时,全部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此时全部进入气流环绕电机4后再流向蜗壳3。进入气流流动行程长,可高效地将电机4的散发出的热量带走。全部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环绕电机4后,自蜗壳3的入风口31进入,再自出风口6流出。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将导流部12设置为,当导流部12处于第二位置时,导流部12的自由端与进风口5邻近蜗壳3的端点搭接,以引导全部进入气流流向电机4。上述搭接是指导流部12的自由端与进风口5邻近蜗壳3的端点相接触,从而限制进气气流流向蜗壳3。

可选地,进风口5朝向电机4。这种设置有利于进入气流更高效地将电机4散发的热量带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呼吸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风机。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