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屏蔽泵汽蚀性能的进口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95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屏蔽泵汽蚀性能的进口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屏蔽泵汽蚀性能的进口导流装置,属于流体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屏蔽泵是一种无泄漏的离心泵。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众多领域因其具有无泄漏、结构紧凑、可靠性好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内循环冷却是屏蔽泵电机、轴承冷却润滑的主要方式之一。内部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必须由循环冷却液带走。同时,支持转子的径向导轴承和限制轴向窜动、承受轴向力的推力轴承也需在必要的循环冷却回路中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循环冷却回路是保证屏蔽泵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内循环冷却通过屏蔽泵自身实现,冷却液即为泵内的运行介质。常规循环回路冷却液的出流孔位于叶轮螺母头部,高速流出的冷却液形成射流冲击叶轮进口低压区,严重影响了叶轮入流速度的均匀性,导致叶轮进口极易产生汽蚀现象。汽蚀使泵的扬程下降,效率降低,振动与噪声明显提高,对泵及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严重危害。

目前提高屏蔽泵汽蚀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水力设计、改变循环结构、在泵进口增加诱导轮等方面。王达仁(《屏蔽泵的汽蚀与结构设计》)研究了循环结构对泵汽蚀的影响,提出了逆向循环结构,把循环液从电机前部引入,先后经过前轴承、屏蔽套间隙、后轴承等部件;曲平(《适用于低装置汽蚀余量的屏蔽泵》)等研究了低装置汽蚀余量的屏蔽泵,提出了将屏蔽泵的叶轮部分放置于沉于地下的压力容器,人为增加泵扬程,从而降低泵的汽蚀余量;韩元平(《用于屏蔽泵的变螺距锥形高抗汽蚀的诱导轮》)等提出在泵进口加装变螺距锥形的诱导轮,在工作液体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过流面积使液体的流速逐渐降低,使液体增压的过程更为合理。由上可知,在提高屏蔽泵汽蚀性能上目前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成本较高,普适性不强。本文提出的创新结构在不改变泵内其他主要部件的前提下,加装进口导流装置,普适性强,简单高效,具有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泵的汽蚀性能,本发明基于常规的屏蔽泵内循环冷却回路系统,提出泵吸入室内换装叶轮螺母与导流体共同作用的进口导流装置,其中叶轮螺母内部穿孔;导流体为新增部件,包含导流管与固定导叶。

叶轮螺母由螺柱和螺帽两部分组成,内部穿孔孔径与电机的空心轴内孔径相同,螺帽外轮廓为流面,安装后与叶轮后盖板流面光滑过度;导流管为空心圆柱,内孔径d与空心轴内孔径相同,导流管长l根据泵吸入室纵深定,使其出口位置尽量伸至泵进口,导流管前缘、尾缘两端采用流线型设计;固定导叶截面为平板或翼型形状,叶片数2~4片,导叶宽度n为泵进口直径h的0.2~0.5倍。

叶轮螺母的螺柱与电机的空心轴螺纹联接,螺柱螺纹旋向与空心轴旋转方向相反,以锁紧方式固定叶轮;固定导叶、导流管与泵体同时铸造完成或后期通过焊接方式与泵体吸入室联接;叶轮螺母出口与导流管尾缘之间的间隙m根据转子轴向窜动最大允许量定,安装后保证间隙m为5%~10%d;固定导叶与泵体联接位置尽可能靠近叶轮,以使得导流管出口位于固定导叶上游。

本发明优点:本发明在不改变泵内其他主要部件的前提下,仅更换叶轮螺母、加装固定导叶、导流管,将内循环冷却液引流至远离叶轮吸入口较远处,改变了高速出流对叶轮吸入口低压区的直接冲击,有效改善了入流条件,提高了屏蔽泵的汽蚀性能,简单、方便、高效、成本低,且普适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屏蔽泵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叶轮螺母与导流体安装于屏蔽泵内位置图。

图3是本发明叶轮螺母与导流体相对位置图。

图4是本发明叶轮螺母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二叶片式导流体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三叶片式导流体结构图。

泵吸入室1;泵进口11;固定导叶2;固定导叶与泵体联接位置;导流管3;导流管出口31;导流管前缘32;导流管尾缘33;叶轮螺母4;螺柱41;螺帽42;叶轮螺母出口43;叶轮5;叶轮吸入口51;空心轴6;电机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不改变屏蔽泵其他主要部件的前提下,仅更换叶轮螺母(4),加装由导流管3、固定导叶2组成的导流体,叶轮螺母4与导流体共同作用,提高屏蔽泵汽蚀性能。内循环冷却液经由空心叶轮螺母4的空心螺柱41及空心螺帽42流入导流管3,被引流至远离叶轮吸入口51较远处,与进口主流交汇,避免了冷却形成的射流对叶轮吸入口51低压区的直接冲击。固定导叶2再对冷却液与主流进行整流,防止了预旋;入口流体经叶轮螺母4的螺帽42流面由轴向平稳转向径向流入叶轮5,加之导流管前缘32、尾缘33两端流线型设计,减小了对进口流动的扰动,可显著提高叶轮5进口流动的均匀性,有效改善叶轮5入流条件,从而实现大幅提升泵汽蚀性能的目的,同时提高了泵的水力效率。实验中,未采用本发明设计时,必需汽蚀余量npshr为2.5m,采用本发明后,npshr为1.15m,水力效率提高了2%。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屏蔽泵汽蚀性能的进口导流装置,属于流体机械领域。在不改变泵内其他主要部件的前提下,仅更换叶轮螺母(4)、加装固定导叶(2)、导流管(3),将内循环冷却液引流至远离叶轮吸入口(51)较远处,改变了高速出流对叶轮吸入口(51)低压区的直接冲击,有效改善了入流条件,提高了屏蔽泵的汽蚀性能,简单、方便、高效、成本低,且普适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高波;郭鹏明;张宁;杨敏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8.07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