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935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家庭都会在客厅有一台空气净化器及风扇,其中,空气净化器一般只会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冬季使用,夏秋两季继续摆在客厅则显得累赘,而夏季使用的风扇,到了冬季却不得不被收起来,因此造成客厅可使用面积过小,杂乱无章。

相关技术中,市场上存在将空气净化器与风扇合二为一的产品,但受制于射流技术的瓶颈,高转速的涡轮风机,依然无法输出足够的风量和低噪音,不符合空气净化器的国家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扇,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组件上;罩体,可拆卸地设置于风机组件上,与风机组件形成安装腔;净化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腔内。

本发明提供的风扇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罩体及净化装置,其中,将风机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组件上,从而实现多角度的送风;进一步地,罩体可拆卸地设置于风机组件上,与风机组件共同形成有安装腔,避免风机组件裸露而存在安全隐患,且在该安装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净化装置,在风机组件送风的同时可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将传统风扇与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合二为一,减少客厅摆放电器的数量,扩大用户的使用活动范围;进一步地,净化装置及罩体均为可拆卸式的连接,即,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对净化装置进行清洗或更换,保证净化装置的有效性及洁净程度,从而保证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风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扇还包括:进风格栅,设置于罩体远离底座组件的一端;出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周侧;其中,净化装置设置于出风格栅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进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端面,将出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周侧,即,当风机组件工作时,室内空气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由远离底座的一端进入到安装腔内,通过净化装置的过滤净化后,通过周侧排出,从而实现四面出风,环形无死角的空气扰动,避免了以往轴流风扇单方向出风的弊端,加快而高效地扰动整个居室内的空气流动,满足房间内所有区域人的使用要求;进一步地,将净化装置设置于出风格栅处,贴合于出风格栅,即,通过出风格栅的空气都必须要经过净化装置的过滤净化,从而保证净化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机组件包括:底板,底板的一端与底座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罩体相连接;风机,设置于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位于安装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包括:底板及风机,其中,底板的一端与底座组件相连接,另一端用于安装风机,且,风机位于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避免风机高速旋转时与罩体侧壁相互干扰,从而保证风扇的正常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底座本体相连接,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及连接杆,其中,底座本体的横截面相对较大,保证足够的支撑面,确保风扇的稳定摆放;连接杆的一端与底座本体相连接,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接,连接杆的横截面相对较小,从而在支撑风机组件及罩体的同时简化结构,减少加工用料及提升外观美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朝向连接杆一侧凸出形成第一连接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朝向连接杆一侧外凸形成第一连接部,底板与连接杆之间通过此第一连接部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杆与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底板与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连接杆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适配,底板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可以朝向两侧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级旋转结构,扩大进风方向,加快而高效地扰动整个居室内的空气流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杆与底座本体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连接杆与底座本体通过第三连接部可旋转地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连接部实现连接杆与底座本体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形成第二级旋转结构,且连接杆的周向旋转方向与风机组件的摆动方向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双极螺旋运动结构,实现风机组件360°的甩动,进风格栅可以朝向室内的任意方向,保证室内不存在过滤死角,确保对空气的全方位扰动及过滤,保证空气净化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净化装置为以下滤网之一或其组合:前置滤网、活性炭滤网、集尘滤网。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保证空气净化效果的前提下,选用前置滤网、活性炭滤网、集尘滤网之一或其组合,上述滤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均可满足对空气的净化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过滤装置,只要是能够实现对空气的过滤净化,都是可以实现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机为后倾式离心风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选用后倾式离心风机,一方面,后倾式离心风机有利于于简化结构,可以实现环形出风而无需蜗壳,同时满足风量大、噪声低、效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后倾式离心风机便于维修保养,不易粘连灰尘,降低清洗维修次数,节省用户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扇还包括:控制装置,设置于罩体上,与风机组件相连接;显示组件,设置于罩体上,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罩体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显示组件,其中,通过控制装置对风扇进行控制,具体地,可以为通过人机互换按钮对风机的转速、转向或工作时间等进行控制,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程度;进一步地,通过显示组件显示风扇的运行状态及周围的空气质量等参数信息,便于用户实时了解风扇及周围空气质量,以做相应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风扇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罩体及净化装置,其中,将净化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由风机组件及罩体所组成的安装腔内,将传统风扇与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合二为一,在吹风的过程中对于空气进行净化,进而减少客厅摆放电器的数量,扩大用户的使用活动范围,且,净化装置及罩体均为可拆卸式的连接,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对净化装置进行清洗或更换,保证净化装置的有效性及洁净程度;进一步地,将进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端面,将出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周侧,从而实现四面出风,环形无死角的空气扰动,避免了以往轴流风扇单方向出风的弊端,加快而高效地扰动整个居室内的空气流动,满足房间内所有区域人的使用要求,与此同时,底板与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可以朝向两侧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级旋转结构,连接杆与底座本体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可旋转连接,形成第二级旋转结构,进而共同形成双极螺旋运动结构,实现风机组件360°的甩动,进风格栅可以朝向室内的任意方向,保证室内不存在过滤死角,确保对空气的全方位扰动及过滤,保证空气净化效率;更进一步地,采用后倾式离心风机,一方面,简化结构,可以实现环形出风而无需蜗壳,同时满足风量大、噪声低、效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后倾式离心风机便于维修保养,不易粘连灰尘,降低清洗维修次数,节省用户时间;更进一步地,在罩体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显示组件,通过控制装置对风扇进行控制,通过显示组件显示风扇的运行状态及周围的空气质量等参数信息,便于用户实时了解风扇的工作情况及周围空气质量,以做相应调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风扇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风扇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风扇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风扇沿b-b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风扇,12底座组件,122底座本体,124连接杆,14风机组件,142底板,144风机,16罩体,162进风格栅,164出风格栅,18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扇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扇1,包括:底座组件12;风机组件14,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组件12上;罩体16,可拆卸地设置于风机组件14上,与风机组件14形成安装腔;净化装置18,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腔内。

本发明提供的风扇1包括:底座组件12、风机组件14、罩体16及净化装置18,其中,将风机组件14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组件12上,从而实现多角度的送风;进一步地,罩体16可拆卸地设置于风机组件14上,与风机组件14共同形成有安装腔,避免风机组件14裸露而存在安全隐患,且在该安装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净化装置18,在风机组件14送风的同时可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将传统风扇1与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合二为一,减少客厅摆放电器的数量,扩大用户的使用活动范围;进一步地,净化装置18及罩体16均为可拆卸式的连接,即,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对净化装置18进行清洗或更换,保证净化装置18的有效性及洁净程度,从而保证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风扇1还包括:进风格栅162,设置于罩体16远离底座组件12的一端;出风格栅164,设置于罩体16的周侧;其中,净化装置18设置于出风格栅164处。

在该实施例中,将进风格栅162设置于罩体16的端面,将出风格栅164设置于罩体16的周侧,即,当风机组件14工作时,室内空气在风机组件14的作用下由远离底座的一端进入到安装腔内,通过净化装置18的过滤净化后,通过周侧排出,从而实现四面出风,环形无死角的空气扰动,避免了以往轴流风扇1单方向出风的弊端,加快而高效地扰动整个居室内的空气流动,满足房间内所有区域人的使用要求;进一步地,将净化装置18设置于出风格栅164处,贴合于出风格栅164,即,通过出风格栅164的空气都必须要经过净化装置18的过滤净化,从而保证净化效果,具体地,进风格栅162可以采用多个圆孔均匀分布的形式,出风格栅164可以采用多个矩形缺口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只要是能够实现进风及出风,都是可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风机组件14包括:底板142,底板142的一端与底座组件12相连接,另一端与罩体16相连接;风机144,设置于底板142的几何中心位置,位于安装腔内。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组件14包括:底板142及风机144,其中,底板142的一端与底座组件12相连接,另一端用于安装风机144,且,风机144位于底板142的几何中心位置,避免风机144高速旋转时与罩体16侧壁相互干扰,从而保证风扇1的正常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底座组件12包括:底座本体122;连接杆124,连接杆124的一端与底座本体122相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4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底座组件12包括:底座本体122及连接杆124,其中,底座本体122的横截面相对较大,保证足够的支撑面,确保风扇1的稳定摆放;连接杆124的一端与底座本体122相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42相连接,连接杆124的横截面相对较小,从而在支撑风机组件14及罩体16的同时简化结构,减少加工用料及提升外观美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底板142的几何中心位置朝向连接杆124一侧凸出形成第一连接部。

在该实施例中,底板142的几何中心位置朝向连接杆124一侧外凸形成第一连接部,底板142与连接杆124之间通过此第一连接部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杆124与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底板142与连接杆124通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连接杆124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适配,底板142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可以朝向两侧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级旋转结构,扩大进风方向,加快而高效地扰动整个居室内的空气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杆124与底座本体122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连接杆124与底座本体122通过第三连接部可旋转地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三连接部实现连接杆124与底座本体122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形成第二级旋转结构,且连接杆124的周向旋转方向与风机组件14的摆动方向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双极螺旋运动结构,实现风机组件14的360°甩动,进风格栅162可以朝向室内的任意方向,保证室内不存在过滤死角,确保对空气的全方位扰动及过滤,保证空气净化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净化装置18为以下滤网之一或其组合:前置滤网、活性炭滤网、集尘滤网。

在该实施例中,在保证空气净化效果的前提下,选用前置滤网、活性炭滤网、集尘滤网之一或其组合,上述滤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均可满足对空气的净化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过滤装置,只要是能够实现对空气的过滤净化,都是可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风机144为后倾式离心风机。

在该实施例中,选用后倾式离心风机,一方面,后倾式离心风机有利于于简化结构,可以实现环形出风而无需蜗壳,同时满足风量大、噪声低、效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后倾式离心风机便于维修保养,不易粘连灰尘,降低清洗维修次数,节省用户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风扇1还包括:控制装置,设置于罩体16上,与风机组件14相连接;显示组件,设置于罩体16上,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罩体16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显示组件,其中,通过控制装置对风扇1进行控制,具体地,可以为通过人机互换按钮对风机144的转速、转向或工作时间等进行控制,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程度;进一步地,通过显示组件显示风扇1的运行状态及周围的空气质量等参数信息,便于用户实时了解风扇1及周围空气质量,以做相应调整。

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风扇1包括:底座组件12、风机组件14、罩体16及净化装置18,其中,将净化装置18可拆卸地设置于由风机组件14及罩体16所组成的安装腔内,将传统风扇1与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合二为一,在吹风的过程中对于空气进行净化,进而减少客厅摆放电器的数量,扩大用户的使用活动范围,且,净化装置18及罩体16均为可拆卸式的连接,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对净化装置18进行清洗或更换,保证净化装置18的有效性及洁净程度;进一步地,将进风格栅162设置于罩体16的端面,将出风格栅164设置于罩体16的周侧,从而实现四面出风,环形无死角的空气扰动,避免了以往轴流风扇1单方向出风的弊端,加快而高效地扰动整个居室内的空气流动,满足房间内所有区域人的使用要求,与此同时,底板142与连接杆12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可以朝向两侧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级旋转结构,连接杆124与底座本体122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可旋转连接,形成第二级旋转结构,进而共同形成双极螺旋运动结构,实现风机144组件14360°的甩动,进风格栅162可以朝向室内的任意方向,保证室内不存在过滤死角,确保对空气的全方位扰动及过滤,保证空气净化效率;更进一步地,采用后倾式离心风机,一方面,简化结构,可以实现环形出风而无需蜗壳,同时满足风量大、噪声低、效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后倾式离心风机便于维修保养,不易粘连灰尘,降低清洗维修次数,节省用户时间;更进一步地,在罩体16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显示组件,通过控制装置对风扇1进行控制,通过显示组件显示风扇1的运行状态及周围的空气质量等参数信息,便于用户实时了解风扇1的工作情况及周围空气质量,以做相应调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