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变排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2154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电动变排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尤其是一种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电机作为动力源的电动变排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斜盘式压缩机输出功率大且能实现变排量输出,节能效果明显,因此,在大部分高档轿车和重载车辆及大型客车上普遍使用斜盘式压缩机作为制冷制热用压缩机。现有的斜盘式压缩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主轴驱动需要通过带轮12和离合器获得动能,离合器吸合和带轮的高速旋转会带来较大的噪声,而且离合器和带轮的结构复杂,安装维修不便,成本很高,很难在普通轿车上推广应用。这极大地限制了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斜盘式压缩机存在的传动噪声大、驱动结构复杂,安装维修复杂,制造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种直接利用车载电源作为动力的电动变排量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变排量压缩机,它包括主轴1,缸体组件2、斜盘3和活塞4,斜盘3插入活塞4伸出活塞缸外的活塞杆上并通过半球5实现滑动连接,主轴1的一端穿过缸体组件2与斜盘3相连并带动斜盘3作转动,斜盘3在主轴1上的安装角度受控于斜盘3安装腔内的压力PC与吸气腔压力PS之差,安装腔内的压力PC受控于连接排气腔的压力控制阀的开口大小,当压力控制阀打开连接排气腔的阀口时,排气腔内的高压PD进入安装腔内的,使得压力PC增大,斜盘角度变小(排量变大,而与轴线夹角是变大),反之角度变大直至恢复原始状态;其特征是所述的主轴1的另一端伸入电机6中并与电机转子7相连,电机6恒速转动,电机功率随制冷或制热负荷的增减而增减,电机6由车载电源供电。

所述的电机6为变频电机,它受控于温度控制器。

所述的主轴1插入缸体组件2中的一端上安装有与斜盘相抵使之保持调节角度的前弹簧8,它的尾部与后弹簧9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的主轴驱动方式,创造生地将电动驱动技术应用到传统技术改造中,不仅大大简化了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的结构,而且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使得变排量压缩机在普通轿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同时,采用电动驱动可以实现在车辆熄火状态下的制冷/热。可省去现有大型车辆上安装两台压缩机中的发动机驱动的压缩机,仅使用一台电动驱动变排量压缩机即可满足发动机工作和熄火两种状态下的制冷需求,有利于降低车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维修成本低,同时有利降低整车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发动机带轮驱动的变排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变排量斜盘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排量工作原理图。

图中:11为进排气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3所示。

一种电动变排量压缩机,它包括主轴1,缸体组件2、斜盘3和活塞4,斜盘3插入活塞4伸出活塞缸外的活塞杆上并通过半球5实现滑动连接,主轴1的一端穿过缸体组件2与斜盘3相连并带动斜盘3作转动,所述的主轴1插入缸体组件2中的一端上安装有与斜盘相抵使之保持调节角度的前弹簧8,它的尾部与后弹簧9相抵。斜盘3在主轴1上的安装角度受控于斜盘3安装腔内的压力PC与吸气腔压力PS之差,安装腔内的压力PC受控于连接排气腔的压力控制阀的开口大小,当压力控制阀10打开连接排气腔的阀口时,排气腔内的高压PD进入安装腔内的,使得压力PC增大,斜盘角度变小,反之角度变大直至恢复原始状态,如图3所示;其特征是所述的主轴1的另一端伸入电机6中并与电机转子7相连,电机6采用恒速转动,电机功率随制冷或制热负荷的增减而自动增减,电机6由车载电源供电,具体实施时,电机还可采用变频电机,实现变速转动以节约电能,延长电池非充电状态下的供电时间,变频电机的频率受控于温度控制器或外界温度变化,当制冷/热量下降时,电机转速可下降,耗电量也下降,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变排量原理如图3所示。在变排量压缩机中,控制阀随电流大小,控制Pd通往Pc的阀口开度;而压缩机阀板上自带一个固定的小孔,使Pc与Ps间保持畅通,当控制阀电流固定时,阀口开口面积(连通Pd的S1与连接Pc的S2大小是固定的,Pc与Ps间的压力差便是固定的值,即斜盘角度是固定的;当控制阀的电流(受控于车内的温度控制器)变化时,Pd与Pc之间阀口大小发生变化,Pd的高压气体会流向Pc,即增大了Pc压力,从而使Pc与Ps间压力差增大,从而迫使斜盘角度发生变化,达到变排量功能。

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变排量压缩机安装在重型车辆上时可减少一台由发动机通过带轮驱动的变排量斜盘压缩机,而仅仅安装一台本实用新型的变排量压缩机即可实现原先需两台压缩机实现的功能,确保行车和熄火状态下的正常制冷/热。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