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三联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0533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三联齿轮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三联齿轮泵。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中小排量多级齿轮泵其齿轮轴的强度普遍较低,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加工精度不够,另一面是由于设计缺陷。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高精度加工中心已经能满足高精度的零件加工要求,故需要进行改进设计,通过优化多级齿轮泵的结构来提升整体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结构强度高的高强度三联齿轮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三联齿轮泵包括沿轴向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前端盖、第一泵体、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二泵体、第三连接体、第三泵体和后端盖,还包括位于内部的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第一齿轮轴包括由前至后顺次连接的第一齿轮组件、第二齿轮组件和第三齿轮组件,第二齿轮轴包括由前至后顺次连接的第四齿轮组件、第五齿轮组件和第六齿轮组件;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在其前端设有第一齿轮前轴、后端设有第一齿轮后轴,在第一齿轮前轴的前端设有输出轴,在第一齿轮后轴的后端设有第一齿轮后花键轴;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轮,在其前端设有第二齿轮前轴、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二齿轮后轴套,在第二齿轮前轴的前端设有第二齿轮前花键轴,第二齿轮前花键轴与第一齿轮后花键轴通过内壁带有键槽的连接套对接连接;第三齿轮组件包括第三齿轮,在其前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三齿轮前轴套、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三齿轮后轴套,第二齿轮后轴套与第三齿轮前轴套两者采用第一连接轴对接连接,第一连接轴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轴前花键轴并插装在第二齿轮后轴套内、后端设有第一连接轴后花键轴并插装在第三齿轮前轴套内;第四齿轮组件包括第四齿轮,在其前端设有第四齿轮前轴套、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四齿轮后轴套;第五齿轮组件包括第五齿轮,在其前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五齿轮前轴套、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五齿轮后轴套,第四齿轮后轴套与第五齿轮前轴套两者采用第二连接轴对接连接,第二连接轴的前端设有第二连接轴前花键轴并插装在第四齿轮后轴套内、后端设有第二连接轴后花键轴并插装在第五齿轮前轴套内;第六齿轮组件包括第六齿轮,在其前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六齿轮前轴套、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六齿轮后轴套,第五齿轮后轴套与第六齿轮前轴套两者采用第三连接轴对接连接,第三连接轴的前端设有第三连接轴前花键轴并插装在第五齿轮后轴套内、后端设有第三连接轴后花键轴并插装在第六齿轮前轴套内;第一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并位于第一泵体内,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并位于第二泵体内,第三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并位于第三泵体内;第一齿轮前轴位于前端盖中部的贯通轴孔内,第四齿轮前轴套位于前端盖内壁上的未贯通轴孔内,第三齿轮后轴套和第六齿轮后轴套两者位于后端盖内壁上的未贯通轴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紧凑合理的高强度三联齿轮泵,与现有的多级齿轮泵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优化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具体结构形式并对相邻两个齿轮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优化,提升了整体组装的便捷性并直接提升了结构强度。

优选地:第一齿轮后轴和第四齿轮后轴套位于第一连接体上贯通轴孔的前部,连接套和第二连接轴位于第一连接体上贯通轴孔的后部;第二齿轮前轴和第四齿轮前轴套位于第二连接体上的贯通轴孔内;第二齿轮后轴套和第四齿轮后轴套位于第三连接体上贯通轴孔的前部,第三齿轮前轴套和第六齿轮前轴套位于第三连接体上贯通轴孔的后部。

优选地:第一齿轮后花键轴、第二齿轮前花键轴、第一连接轴前花键轴、第一连接轴后花键轴、第二连接轴前花键轴、第二连接轴后花键轴、第三连接轴前花键轴、第三连接轴后花键轴上的花键类型均为渐开线花键。

优选地:前端盖、第一泵体、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二泵体、第三连接体、第三泵体和后端盖采用多个周向分布的多个轴向延伸的长连接杆串接连接,长连接杆的前端设有螺纹部并旋紧在前端盖内壁上的螺纹孔内,长连接杆的后端设有螺纹部并由后端盖上的连接孔穿出并采用螺母锁紧。

优选地:在前端盖、第一泵体和第一连接体之间设有第一定位销,在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设有第二定位销,在第二连接体、第二泵体与第三连接体之间设有第三定位销,在第三连接体、第三泵体与后端盖之间设有第四定位销。

优选地:在第一齿轮前轴的外壁与前端盖上的轴孔之间设有采用压圈压持固定的油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齿轮轴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齿轮轴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封;2、压圈;3、前端盖;4、第一泵体;5、第一连接体;6、长连接杆;7、第二连接体;8、第二泵体;9、第三连接体;10、第三泵体;11、第一齿轮轴;11-1、输出轴;11-2、第一齿轮前轴;11-3、第一齿轮;11-4、第一齿轮后轴;11-5、第一齿轮后花键轴;11-6、连接套;11-7、第二齿轮前花键轴;11-8、第二齿轮前轴;11-9、第二齿轮;11-10、第二齿轮后轴套;11-11、第一连接轴前花键轴;11-12、第一连接轴;11-13、第一连接轴后花键轴;11-14、第三齿轮前轴套;11-15、第三齿轮;11-16、第三齿轮后轴套;12、螺母;13、后端盖;14、第二齿轮轴;14-1、第四齿轮前轴套;14-2、第四齿轮;14-3、第四齿轮后轴套;14-4、第二连接轴前花键轴;14-5、第二连接轴;14-6、第二连接轴后花键轴;14-7、第五齿轮前轴套;14-8、第五齿轮;14-9、第五齿轮后轴套;14-10、第三连接轴前花键轴;14-11、第三连接轴;14-12、第三连接轴后花键轴;14-13、第六齿轮前轴套;14-14、第六齿轮;14-15、第六齿轮后连接轴;15、第四定位销;16、第三定位销;17、第二定位销;18、第一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三联齿轮泵包括沿轴向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前端盖3、第一泵体4、第一连接体5、第二连接体7、第二泵体8、第三连接体9、第三泵体10和后端盖13,还包括位于内部的第一齿轮轴11和第二齿轮轴14;第一齿轮轴11包括由前至后顺次连接的第一齿轮组件、第二齿轮组件和第三齿轮组件,第二齿轮轴14包括由前至后顺次连接的第四齿轮组件、第五齿轮组件和第六齿轮组件。

前端盖3、第一泵体4、第一连接体5、第二连接体7、第二泵体8、第三连接体9、第三泵体10和后端盖13采用多个周向分布的多个轴向延伸的长连接杆6串接连接,长连接杆6的前端设有螺纹部并旋紧在前端盖3内壁上的螺纹孔内,长连接杆6的后端设有螺纹部并由后端盖13上的连接孔穿出并采用螺母12锁紧。

在前端盖3、第一泵体4和第一连接体5之间设有第一定位销18,在第一连接体5与第二连接体7之间设有第二定位销17,在第二连接体7、第二泵体8与第三连接体9之间设有第三定位销16,在第三连接体9、第三泵体10与后端盖13之间设有第四定位销15。

图2是第一齿轮轴11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11-3,在其前端设有第一齿轮前轴11-2、后端设有第一齿轮后轴11-4,在第一齿轮前轴11-2的前端设有输出轴11-1,在第一齿轮后轴11-4的后端设有第一齿轮后花键轴11-5。

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轮11-9,在其前端设有第二齿轮前轴11-8、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二齿轮后轴套11-10,在第二齿轮前轴11-8的前端设有第二齿轮前花键轴11-7,第二齿轮前花键轴11-7与第一齿轮后花键轴11-5通过内壁带有键槽的连接套11-6对接连接。

第三齿轮组件包括第三齿轮11-15,在其前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三齿轮前轴套11-14、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三齿轮后轴套11-16,第二齿轮后轴套11-10与第三齿轮前轴套11-14两者采用第一连接轴11-12对接连接,第一连接轴11-12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轴前花键轴11-11并插装在第二齿轮后轴套11-10内、后端设有第一连接轴后花键轴11-13并插装在第三齿轮前轴套11-14内。

图3是第二齿轮轴14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第四齿轮组件包括第四齿轮14-2,在其前端设有第四齿轮前轴套14-1、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四齿轮后轴套14-3。

第五齿轮组件包括第五齿轮14-8,在其前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五齿轮前轴套14-7、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五齿轮后轴套14-9,第四齿轮后轴套14-3与第五齿轮前轴套14-7两者采用第二连接轴14-5对接连接,第二连接轴14-5的前端设有第二连接轴前花键轴14-4并插装在第四齿轮后轴套14-3内、后端设有第二连接轴后花键轴14-6并插装在第五齿轮前轴套14-7内。

第六齿轮组件包括第六齿轮14-14,在其前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六齿轮前轴套14-13、后端设有内壁带有键槽的第六齿轮后轴套14-15,第五齿轮后轴套14-9与第六齿轮前轴套14-13两者采用第三连接轴14-11对接连接,第三连接轴14-11的前端设有第三连接轴前花键轴14-10并插装在第五齿轮后轴套14-9内、后端设有第三连接轴后花键轴14-12并插装在第六齿轮前轴套14-13内。

第一齿轮11-3与第四齿轮14-2啮合并位于第一泵体4内,第二齿轮11-9与第五齿轮14-8啮合并位于第二泵体8内,第三齿轮11-15与第六齿轮14-14啮合并位于第三泵体10内;第一齿轮前轴11-2位于前端盖3中部的贯通轴孔内,第四齿轮前轴套14-1位于前端盖3内壁上的未贯通轴孔内,第三齿轮后轴套11-16和第六齿轮后轴套14-15两者位于后端盖13内壁上的未贯通轴孔内。

第一齿轮后轴11-4和第四齿轮后轴套14-3位于第一连接体5上贯通轴孔的前部,连接套6和第二连接轴14-5位于第一连接体5上贯通轴孔的后部;第二齿轮前轴11-8和第四齿轮前轴套14-7位于第二连接体7上的贯通轴孔内;第二齿轮后轴套11-10和第四齿轮后轴套14-9位于第三连接体9上贯通轴孔的前部,第三齿轮前轴套11-14和第六齿轮前轴套14-13位于第三连接体9上贯通轴孔的后部。

在第一齿轮前轴11-2的外壁与前端盖3上的轴孔之间设有采用压圈2压持固定的油封1。为了便于连接,在输出轴11-1上设有渐开线花键。

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后花键轴11-5、第二齿轮前花键轴11-7、第一连接轴前花键轴11-11、第一连接轴后花键轴11-13、第二连接轴前花键轴14-4、第二连接轴后花键轴14-6、第三连接轴前花键轴14-10、第三连接轴后花键轴14-15上的花键类型均为渐开线花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