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3567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箱,尤其是涉及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油箱。



背景技术:

油箱作为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箱除了具有储油功能外,还承担着散热、分离气泡、沉淀油液杂质的作用,因此油箱设计维护的好坏直接关系掘进机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转。目前,大多油箱采用中间一道隔板(高度一般为油箱总高度的2/3~3/4),将吸油腔和回油腔隔开,油液进入回油腔后通过隔板底部圆孔流入吸油腔。由于油箱体积受限,油液回流的通道很短,油液未能及时冷却沉淀便进入吸油腔,长时间使用杂质易通过吸油管路进入液压系统造成元件损坏。

同时掘进机油箱大多采用封闭结构,为了便于油箱的清理,均在油箱侧壁设置了清洗窗。现主要采用圆形清洗窗,简单美观。但这种设计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圆形结构限制,开口位置一般较高,对于底部的清洗带来不便;(2)圆形开口可清洗的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油箱,其延长了油液循环的路径,增加了油液和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置方形清洗窗,可更为便捷清洗油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箱体,所述油箱箱体内设置有隔板和斜板,所述隔板竖直安装在油箱箱体的底部,所述斜板倾斜设置,所述斜板的上端与隔板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斜板的下端与油箱箱体的后侧壁密封连接,所述油箱箱体的内部被隔板及斜板分成吸油腔和回油腔,所述斜板上设置有过油窗口,所述油箱箱体的底部和后侧壁上均设置有方形清洗窗。

上述的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清洗窗处设置有方形清洗窗法兰,所述方形清洗窗法兰与油箱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清洗窗法兰上安装有方形清洗窗盖板,所述方形清洗窗盖板与方形清洗窗法兰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上述的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清洗窗盖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方形清洗窗法兰上。

上述的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箱体底部设置的所述方形清洗窗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于实现。

2、本实用新型油箱通过隔板加斜板设计,相对于单一隔板设计增加了油液循环路径,使得油液自然冷却和杂质沉淀的效果显著增加,增加了油液和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方形清洗窗设计更加合理,有效解决了圆形清洗窗清洗油箱底部不便的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隔板; 2—斜板; 3—方形清洗窗法兰;

4—方形清洗窗盖板; 5—橡胶密封圈; 6—紧固螺栓;

7—油箱箱体; 8—吸油腔; 9—回油腔;

10—过油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箱箱体7,所述油箱箱体7内设置有隔板1和斜板2,所述隔板1竖直安装在油箱箱体7的底部,所述斜板2倾斜设置,所述斜板2的上端与隔板1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斜板2的下端与油箱箱体7的后侧壁密封连接,所述油箱箱体7的内部被隔板1及斜板2分成吸油腔8和回油腔9,所述斜板2上设置有过油窗口10,所述油箱箱体7的底部和后侧壁上均设置有方形清洗窗。

本实用新型悬臂式掘进机油箱,为了增加油液液流循环的路径,采用隔板加斜板的设计,这样相对于单一隔板设计方案,在同等油箱尺寸条件下,明显增加了油液液流循环路径,使得杂质沉淀更为充分;通过与油箱壁更大面积的接触,油液冷却的效果也得到提升。

为了便于清洁油箱,采用了方形清洗窗设计,相对于圆形开口窗设计其开口范围更大,并且更接近于油箱底部,方便了油箱的清理。

如图1所示,所述方形清洗窗处设置有方形清洗窗法兰3,所述方形清洗窗法兰3与油箱箱体7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清洗窗法兰3上安装有方形清洗窗盖板4,所述方形清洗窗盖板4与方形清洗窗法兰3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5。

如图1所示,所述方形清洗窗盖板4通过紧固螺栓6固定安装在方形清洗窗法兰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箱箱体7底部设置的所述方形清洗窗的数量为两个。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