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叶轮和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5630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导叶轮和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导叶轮和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家用吸尘器,通常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风机旋转,然后在密封的壳体内形成负压将尘屑吸入集尘装置中从而达到清洁的作用。在吸尘器的相关技术中,风机主要由动叶轮和导叶轮组成,对叶轮性能不断优化提升至关重要,能将直接影响着整个风机系统的效率。

通常动叶轮对流体所做的功的超过50%以动能的形式进入导叶轮,导叶轮的作用是最大程度地将流体的动能转化成静压,且控制流体的出口气流流动角,这对驱动装置的连接或散热有很重要的影响。而现有技术中的导叶轮的体积小,扩压性能受限,导致工作过程中气流冲击大,性能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叶轮,该导叶轮具有扩压能力强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叶轮,包括轮盘以及连接于所述轮盘的盘面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叶片,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形成气流流道,该气流流道的底部的所述盘面部分形成有由内至外倾斜向下的倾斜导流面。

优选地,所述倾斜导流面为平面斜坡面,所述平面斜坡面的向下倾斜角β满足:50°≤β≤80°。

优选地,所述倾斜导流面为弧面斜坡面。

优选地,所述轮盘的盘面的外环面形成为径向向外的向下倾斜环面,多个所述叶片沿周向等间隔布置在所述外环面上。

优选地,沿所述气流流道的由内至外的流动方向,所述气流流道的底部的所述盘面部分包括位于上游端的水平导流面和位于下游端的所述倾斜导流面。

优选地,所述轮盘的外周壁形成有位于任意相邻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的切削部,所述切削部包括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所述第一切削面从所述第一叶片的后缘面向内延伸至所述第二叶片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切削面从所述第二叶片的外壁面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叶片为弧形叶片并包括外弧壁面和内弧壁面,各个所述叶片的所述外弧壁面的各自圆心呈外同心圆分布,各个所述叶片的所述内弧壁面的各自圆心呈内同心圆分布,所述外同心圆、内同心圆和所述轮盘同心。

优选地,所述叶片数量为M,15≤M≤25个,所述叶片的叶片包角为α,25°≤α≤60°。

优选地,各个所述叶片前缘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1,各个所述叶片后缘的外切圆的半径为R2,20≤R1≤26,26≤R2≤40。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导叶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导叶轮中,当气流等流体从支撑部的中心孔向外流出,在流经轮盘的气流流道时,由于在轮盘的盘面增设了所述倾斜导流面,使得气流流道朝向电机风道逐渐扩大,从而增大了导叶轮的气流流出的出口段的扩压能力,减小了出口气流的冲击力,进而提高了导叶轮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导叶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半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部分参数展示图;

图5为图1中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轮盘 2 叶片

3 气流流道 4 倾斜导流面

5 切削部 6 支撑部

7 中心孔

21 第一叶片 22 第二叶片

23 叶片前缘 24 叶片后缘

201 外弧壁面 202 内弧壁面

211 第一叶片的后缘面

221 第二叶片的外壁面

51 第一切削面 52 第二切削面

h1 气流流道入口处的叶片高度

h2 气流流道出口处的叶片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风机主要由动叶轮和导叶轮组成,导叶轮的作用是将风机动压转变为静压,使速度降低、压力提高。针对现有技术中风机的导叶轮存在扩压能力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导叶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导叶轮包括轮盘1以及连接于轮盘1的盘面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叶片2,相邻两个叶片2之间形成气流流道3,该气流流道3的底部的盘面部分形成有由内至外倾斜向下的倾斜导流面4。一般地,如图1所示,在导叶轮中,轮盘1中还包括形成有中心孔7的支撑部6,支撑部1与轮盘1为一体成型。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导叶轮中,当气流等流体从支撑部6的中心孔7向外流出,在流经轮盘1的气流流道3时,由于在轮盘1的盘面增设了所述倾斜导流面4,使得气流流道3朝向风机风道(未示出)逐渐扩大,从而增大了导叶轮的气流流出的出口段的扩压能力,减小了出口气流的冲击力,进而提高了导叶轮的工作性能。

所述倾斜导流面4的形式可以为多种,只要满足由内至外倾斜向下的特性,以实现导叶轮气流流道3逐渐扩大并能起到扩压的作用即可,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加工方便等因素来选择倾斜导流面4:

一种优选方式为平面斜坡面,如图2所示,所述平面斜坡面的向下倾斜角β满足:50°≤β≤80°。

另一种优选方式,倾斜导流面4为弧面斜坡面,比如凹面或凸面的倾斜导流面4。

其中,倾斜导流面4既可以形成在轮盘1的盘面的整个外环面上,有可以为一部分的外环面,具体地:

一种优选方式,当轮盘1的盘面的外环面形成为径向向外的向下倾斜环面,即轮盘1的盘面的整个外环面为上述所述倾斜导流面4,多个叶片2沿周向等间隔布置在外环面上。这样,如图2所示,叶片2在气流流道3入口处的叶片高度小于出口处的叶片高度,且叶片高度由倾斜导流面4从起始位置到出口逐渐增高。

另一种优选方式,当倾斜导流面4仅为轮盘1的盘面的一部分结构时,气流流道3的底部的盘面部分包括位于上游端的水平导流面和位于下游端的倾斜导流面4。即气流等流体首先流经上游端有水平导流面的气流流道3,再从下游端的设有倾斜导流面4的气流流道3流出。优选地,倾斜导流面4的起始位置至少是从叶片前缘23起的盘面部分的1/5~1/2处并向外延伸。

为进一步增强导叶轮的扩压能力,轮盘1的外周壁形成有位于任意相邻的第一叶片21与第二叶片22之间的切削部5。如图5所示,切削部包括第一切削面51和第二切削面52,第一切削面51从第一叶片21的后缘面211向内延伸至第二叶片22的外壁面221,第二切削面52从第二叶片22的外壁面221向下延伸。这样,由于轮盘1上形成有切削部5,使得轮盘的外周缘形成有锯齿形部,叶片2一一对应地从锯齿部的外周缘相切并向内延伸,因此锯齿的数量与叶片2的数量相同,同时切削部5使得轮盘1的气流通道3的在出口处还形成为台阶式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导叶轮的扩压能力。

通常,叶片2为弧形叶片并包括外弧壁面201和内弧壁面202,各个叶片2的外弧壁面201的各自圆心呈外同心圆分布,各个叶片2的内弧壁面202的各自圆心呈内同心圆分布,外同心圆、内同心圆和轮盘1同心。因此导叶轮的结构更为合理。且所述外同心圆和内同心圆的直径D变化范围为:20~25mm。

如图4所示,叶片2数量为M,满足:15≤M≤25个,叶片2的叶片包角为α,25°≤α≤60°。

各个叶片前缘23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1,各个叶片后缘24的外切圆的半径为R2,满足:20≤R1≤26,26≤R2≤40。且叶片2的叶片前缘23和叶片后缘24还可以形成有倒圆角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R弧面对应直径为0.2~1,优选值为0.42。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如吸尘器等,所述家用电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导叶轮。因此也包括上述导叶轮的优点,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