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压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65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扩压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室外机配套轴流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扩压筒。



背景技术:

随着中央空调的普及,中央空调室外机装配逐渐增多,居民对中央空调室外机的噪声指标越来越关注。

中央空调室外机压缩机噪声处理可以在机组本体上进行隔声罩选配,噪声处理相对简单。但是,当中央空调室外机压缩机噪声降噪处理后,风机的噪声就会越发突出。

现有技术是采用阻抗复合消声器与金属扩压筒两种方式进行降噪。阻抗复合消声器造价成本高,而且会带来中央空调室外机提供冷量降低、能耗增加等问题。金属扩压筒较重,安装不便,筒体还需要为网罩上的固定部留出开口,气流会从该开口流出,导致隔音降噪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压筒,隔音降噪效果好,能耗低,有效的解决了中央空调室外机的噪音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扩压筒,设于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环形导流板、固定在所述环形导流板上的网罩,所述网罩通过设于其外侧周部的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环形导流板上,所述扩压筒套设于所述网罩上,所述扩压筒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外侧周部的用于包覆所述固定部的凸起部、用于将所述凸起部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固定件,所述筒体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逐渐呈扩口分布。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筒体上的延伸件,所述延伸件的另一端沿靠近所述安装板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筒体,所述凸起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筒体和所述延伸件之间的连接件、设于所述延伸件的另一端的用于配合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包覆件,所述包覆件整体包覆在所述固定部上。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筒体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呈锥形扩口分布。

优选地,所述筒体由多个相同大小的分体依次环接形成。

优选地,所述扩压筒由塑料材料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扩压筒,通过在筒体上设置凸起部,用于整体包覆住网罩上的固定部,使得气流只能从扩压筒远离安装板的一端流出,扩压筒有效的起到了能量回收作用,提高风机整机效率;利用扩压筒扩压原理,扩大出风口面积,降低出风口动压和流速,有效的降低了整机出口动压耗散,提高了气动性能,降低了出口噪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扩压筒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安装板;2、环形导流板;3、网罩;4、固定部;5、筒体;6、凸起部;61、延伸件;62、连接件;63、包覆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3所示,上述一种扩压筒,设于安装板1上,用于为风机降噪。

该安装板1上设有环形导流板2、固定在该环形导流板2上的网罩3。该网罩3通过设于其外侧周部的固定部4固定在该环形导流板2上,该网罩3用于罩设风机叶片。该扩压筒套设于网罩3上。该扩压筒包括筒体5、设于该筒体5外侧周部的用于包覆该固定部4的凸起部6、用于将该凸起部6固定在该固定部4上的固定件(图中未示出),该固定件可以是固定螺栓等。该凸起部6位于该筒体5靠近安装板1的一端。

该筒体5沿远离安装板1的方向逐渐呈扩口分布。在本实施例中,该筒体5呈锥形扩口分布。

通过在筒体5上设置凸起部6,用于整体包覆住网罩3上的固定部4,使得气流只能从扩压筒远离安装板1的一端流出,扩压筒有效的起到了能量回收作用,提高风机整机效率;利用扩压筒扩压原理,扩大出风口面积,降低出风口动压和流速,有效的降低了整机出口动压耗散,提高了气动性能,降低了出口噪声。

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起部6包括一端连接在筒体5上的延伸件61,该延伸件61的另一端沿靠近安装板1的方向逐渐远离筒体5。该凸起部6还包括连接在筒体5和延伸件61之间的连接件62,通过设置该延伸件61和该连接件62,该延伸件61、该连接件62和筒体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固定部4的腔体。

该凸起部6还包括设于延伸件61的另一端的用于配合固定件固定在该固定部4上的包覆件63,该包覆件63整体包覆在固定部4上。通过这个设置,使得气流无法从固定部4处流出,只能从扩压筒远离安装板1的一端流出,扩压筒有效的起到了能量回收作用,提高风机整机效率。

扩压筒较小一端圆环直径为D1,扩压筒较大一端圆环直径为D2,扩压筒筒高为H。其中D2/D1在1.07~1.11之间,H/D1在0.326~0.386之间,H/D2在0.307~0.347之间。

该扩压筒由塑料材料制成,具体的可以是哈夫塑料件等材料。该筒体5由多个相同大小的分体依次环接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4有四个,对应的,该分体有四个,每个分体上均具有一个凸起部6。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