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专用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63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防化专用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化通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化专用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离心风机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叶轮,外壳大多为平面制成,运行时风会直接冲姐外壳内壁,长期使用很容易使外壳发生变形,减少使用寿命,且大多只有一个出风口,出风方向固定,当需要多个不同方位送风时,需要增设多台,用于防化通风时,由于空间限时无法满足,影响使用,送风效率也低。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防化专用离心风机,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多方位送风、调节送风量、增加使用寿命的防化专用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化专用离心风机,包括外壳和叶轮,外壳轴向设置进风口,周壁上设置多个出风口,外壳内可转动设置出风调节装置,出风调节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开口部的调节板和控制开口部的转动装置,外壳内壁和外壁上均设置缓冲凸起,缓冲凸起背向外壳中心方向呈外凸设置;叶轮设置在外壳内,叶轮一侧安装与叶轮连通的集流器,另一侧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主轴,主轴一端连接叶轮,另一端与皮带轮连接,电机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

进一步地,集流器外侧设有调节挡板,集流器中设有挡风圈。

进一步地,叶轮为前向多翼窄型腔叶,包括基盘和中空的前盘,在基盘和前盘之间沿周向安设窄型叶片,叶片呈圆弧形。

进一步地,缓冲凸起呈半球形设置。

进一步地,转动装置包括调节电机、齿轮和与齿轮啮合的齿圈,齿轮转动安装在调节电机上,齿圈可转动的安装在调节板上,调节板沿平行于齿圈轴线的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外壳设置在支架上,支架连接有脚踏机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化专用离心风机能够降低外壳表面受到的风压,增加外壳的使用寿命,还能实现能多方位送风,同时调节出风口的送风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化专用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防化专用离心风机,包括外壳1和叶轮2。

外壳1轴向设置进风口,周壁上设置多个出风口,外壳1内可转动设置出风调节装置3,出风调节装置3包括具有多个开口部31的调节板32和控制开口部31的转动装置,开口部31大小与出风口对应设置。当需要开闭出风口或调节出风口风量时,通过旋转调节板32对出风口进行遮蔽或打开。外壳1内壁和外壁上均设置缓冲凸起11,缓冲凸起11背向外壳1中心方向呈外凸设置,缓冲凸起11呈半球形设置,当风从进风口进入冲击外壳1壁面的时候,利用缓冲凸起11进行缓冲,降低风力对外壳1的冲击,保护外壳1。

叶轮2设置在外壳1内,叶轮2一侧安装与叶轮2连通的集流器4,另一侧连接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和主轴51,主轴51一端连接叶轮2,另一端与皮带轮52连接,电机通过皮带53与皮带轮52连接。

集流器4外侧设有调节挡板41,以调节进风状况。集流器4中设有挡风圈,以减少涡流并控制倒流,确保集流效果。

叶轮2为前向多翼窄型腔叶,包括基盘和中空的前盘,前盘呈中空环形,外径与基盘外径相同,中间开设进风孔,在基盘和前盘之间沿周向安设窄型叶片,叶片呈圆弧形,且弧度较大。整个叶轮2采用铝合金整体铸造而成,气动性能好、噪声低、重量轻且结构强度高。

转动装置包括调节电机33、齿轮34和与齿轮34啮合的齿圈35,齿轮34转动安装在调节电机33上,齿圈35可转动的安装在调节板32上,调节板32沿平行于齿圈35轴线的方向延伸设置。利用调节电机33控制齿轮34转动来带动齿圈35转动,以此控制调节板32调节出风口的启闭和出风面积。

外壳1设置在支架12上,支架12连接有脚踏机构13和储电电池,在无电情况下实现人力发电储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化专用离心风机能够降低外壳表面受到的风压,增加外壳的使用寿命,还能实现能多方位送风,同时调节出风口的送风量,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