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2837发布日期:2018-11-09 18:1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涡旋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型压缩机,具有相互啮合的定涡盘和动涡盘,并对流入两个涡盘之间的空间的制冷剂等流体进行压缩。

背景技术

这种涡旋型压缩机包括涡盘单元,上述涡盘单元具有相互啮合的定涡盘和动涡盘,这种涡旋型压缩机例如被装入到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用于对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上述涡盘单元构成为因动涡盘经由驱动轴而绕定涡盘的轴心公转回旋运动,使得两个涡盘之间的密闭空间的容积逐渐减少,在密闭空间内对流入到吸入室的制冷剂气体等流体进行压缩,并经由排出室将上述压缩流体排出。

作为这种涡旋型压缩机,例如,一般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涡旋型压缩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涡旋型压缩机在动涡盘与轴承保持部之间具有背压室,其中,上述轴承保持部将驱动轴的动涡盘侧端部支承成能转动。上述背压室与排出室和吸入室连通。在使背压室与吸入室连通的通路中途设有背压调节阀,通过上述背压调节阀将背压室的压力调节成处于吸入室的压力与排出室的压力中间的压力。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涡旋型压缩机中,为了背压室内的驱动轴等滑动部位的润滑,将润滑油供给至背压室内。接着,被供给至上述背压室内的润滑油经由使背压室与吸入室连通的通路以及设于该通路中途的背压调节阀,直接排出到吸入室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383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这种涡旋型压缩机中,润滑油并不局限于背压室内的驱动轴等滑动部位,在涡盘单元内的滑动部位处也需要润滑油。从吸入室供给至涡盘单元的制冷剂气体中可能包含有微量的润滑油,但以微量的润滑油,存在涡盘单元内的滑动部位的润滑不充分的情况。

关于这一点,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涡旋型压缩机中,由于润滑油仅被供给至背压室,因此,存在涡盘单元内的滑动部位的润滑不充分的可能性。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型压缩机,不仅进行背压室内的滑动部位的润滑,还能适当地进行涡盘单元内的滑动部位的润滑。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涡旋型压缩机包括:外壳,上述外壳在内部具有流体的吸入室和排出室;涡盘单元,上述涡盘单元设于上述外壳内,具有彼此啮合的定涡盘和动涡盘,通过使上述动涡盘经由驱动轴绕上述定涡盘的轴心公转回旋运动,从而在两个涡盘之间的密闭空间内对流入到上述吸入室的流体进行压缩,并经由上述排出室排出上述压缩流体;轴承保持部,上述轴承保持部设于所述外壳内,对将上述驱动轴的动涡盘侧端部支承成能转动的轴承部进行保持,并且在上述轴承保持部与上述动涡盘之间形成背压室;以及上述背压室内的压力调节用的背压调节阀,其中,包括:流体导入通路,上述流体导入通路由上述外壳的周壁部的内周面与上述轴承保持部的外周面共同形成,并使上述吸入室与上述涡盘单元的外周部附近的空间连通;压力供给通路,上述压力供给通路使上述排出室与上述背压室连通;以及释压通路,上述释压通路使上述背压室与上述流体导入通路连通,上述背压调节阀设于上述释压通路的流体导入通路侧开口端。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一个方面的涡旋型压缩机,能经由流体导入通路将吸入室内的流体引导至涡盘单元的外周部附近的空间,能经由压力供给通路将排出室内的流体引导至背压室,能经由释压通路和背压调节阀将背压室内的流体引导至流体入通路的中途,并且跟着流体导入通路内的流动返回至涡盘单元侧。由此,即使从吸入室流至流体导入通路的流体中的润滑油微量,也能使润滑油经由释压通路和背压调节阀返回至流体导入通路的中途,将来自上述背压室的润滑油与来自吸入室的润滑油一起供给至涡盘单元。

如此,可提供一种能适当地进行涡盘单元的滑动部位的润滑的涡旋型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型压缩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用于对述涡旋型压缩机的轴承保持部的紧固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用于对述涡旋型压缩机的制冷剂流动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4是表示述涡旋型压缩机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是表示述涡旋型压缩机的轴承保持部和定涡盘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型压缩机的示意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型压缩机100是例如被装入到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并将从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的制冷剂(流体)压缩后排出的构件。

上述涡旋型压缩机100包括:涡盘单元1;外壳10,上述外壳10在内部具有制冷剂的吸入室h1和排出室h2;作为驱动涡盘单元1的驱动部的电动马达20;轴承保持部30,上述轴承保持部30用于将电动马达20的驱动轴21的一个端部(在图1中为上端部)支承成能转动;以及电动马达20的驱动控制用的逆变器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co2制冷剂作为上述制冷剂。此外,涡旋型压缩机100列举所谓的逆变器一体型的压缩机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说明。上述涡盘单元1具有相互啮合的定涡盘2和动涡盘3。定涡盘2在圆盘状的底板2a上一体形成有涡卷缠绕件2b。动涡盘3在圆盘状的底板3a上一体形成有涡卷缠绕件3b。此外,定涡盘2的底板2a具有比动涡盘3的底板3a大的直径。

两个涡盘2、3配置成使定涡盘2的涡卷缠绕件2b与动涡盘3的涡卷缠绕件3b啮合。详细而言,两个涡盘2、3配置成,使定涡盘2的涡卷缠绕件2b的突出侧的端缘与动涡盘3的底板3a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并使动涡盘3的涡卷缠绕件3b的突出侧的端缘与定涡盘2的底板2a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在压缩运转中会变动的上述间隙在压缩运转中被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后述的密闭空间(压缩室)s的气密性得到适当地维持。

此外,两个涡盘2、3配置成在两个涡卷缠绕件2b、3b的周向角度相互错开的状态下使两个涡卷缠绕件2b、3b的侧壁彼此局部接触。由此,在两个涡卷缠绕件2b、3b之间形成新月状的密闭空间(压缩室)s。

定涡盘2固定于外壳10的后述的后外壳12,并且在上述定涡盘2的径向中央部具有朝后外壳12侧开口的槽部2a1。详细而言,上述槽部2a1形成于底板2a的背面(即,与动涡盘3相反一侧的端面)。

动涡盘3构成为在动涡盘3的自转受到阻止的状态下,能经由驱动轴21而绕定涡盘2的轴心公转回旋运动。由此,涡盘单元1使形成于两个涡盘2、3之间、详细而言两个涡卷缠绕件2b、3b之间的密闭空间s朝中央部移动,以使上述密闭空间的容积逐渐减少。其结果是,涡盘单元1在密闭空间s内对从涡卷缠绕件2b、3b的外端部侧流入到密闭空间s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如图1所示,上述外壳10主要具有前外壳11,上述前外壳11将涡盘单元1、电动马达20、轴承保持部30以及逆变器40收容于其内侧;后外壳12;以及逆变器罩13。此外,通过螺栓14等紧固单元将这些构件(11、12、13)紧固成一体,从而构成涡旋型压缩机100的外壳10。

上述前外壳11具有大致圆环状的周壁部11a和分隔壁部11b。前外壳11的内部空间被分隔壁部11b分隔成主要用于对涡盘单元1、电动马达20和轴承保持部30进行收容的收容空间和用于对逆变器40进行收容的收容空间。周壁部11a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上侧)的开口被后外壳12封闭。此外,周壁部11a的另一端侧(在图1中为下侧)的开口被逆变器罩13封闭。在分隔壁部11b的径向中央部朝向周壁部11a的一端侧突出设置有筒状的支承部11b1,上述支承部11b1对轴承15进行保持,上述轴承15对驱动轴21的另一个端部(在图1中为下端部)进行支承。

此外,在周壁部11a形成有制冷剂的吸入端口p1。来自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经由上述吸入端口p1被吸入到前外壳11内。因此,前外壳11内的空间作为吸入室h1发挥作用。另外,构成为通过制冷剂在吸入室h1内在电动马达20周围等流通,从而对电动马达20进行冷却。此外,在图1中,电动马达20上侧的空间与电动马达20下侧的空间连通,并与电动马达20下侧的空间一起构成一个吸入室h1。此外,在吸入室h1中,制冷剂作为与微量的润滑油混合的混合流体而流动。

上述后外壳12形成为圆盘状,上述圆盘状具有与前外壳11的周壁部11a的外径相适的外径。此外,上述后外壳12的周缘部通过适当根数的螺栓14等紧固单元而被紧固于周壁部11a的一端侧端部(在图1中为上端部),以将前外壳11的一端侧的开口封闭。

此外,在上述后外壳12的一个端面抵接有定涡盘2的底板2a的背面中的周缘部(换言之,包围槽部2a1的部位)抵接。由上述后外壳12的一个端面与底板2a的槽部2a1,区划出制冷剂的排出室h2。在底板2a的中心部形成有压缩制冷剂的排出通路l2。此外,上述排出室h2以将排出通路l2的开口覆盖的方式设置有单向阀(对从排出室h2向涡盘单元1一侧的流动进行限制的止回阀)16。在排出室h2内,在形成于两个涡卷缠绕件2b、3b之间的密闭空间s内被压缩的制冷剂经由排出通路l2和单向阀16而被排出。此外,在后外壳12形成有排出端口p2,上述排出端口p2使排出室h2与外部(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连通。排出室h2内的压缩制冷剂经由上述排出端口p2朝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排出。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例如在排出端口p2内设有适当的油分离器,上述油分离器用于使润滑油从流入到排出端口p2的压缩制冷剂中分离出。被上述油分离器分离出润滑油后的制冷剂(包括残留有微量的润滑油的制冷剂)经由排出端口p2而朝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排出。另一方面,被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润滑油被向后述的压力供给通路l3引导。

上述电动马达20以包括驱动轴21、转子22和配置于转子22的径向外侧的定子铁芯单元23的方式构成,并且上述电动马达20适用例如三相交流马达。例如,来自车辆的蓄电池(省略图示)的直流电流通过逆变器40而被转换为交流电流,并向电动马达20供电。

上述驱动轴21经由曲柄机构连接于动涡盘3,并将电动马达20的旋转力传递至动涡盘3。驱动轴21的一个端部(也就是,动涡盘3侧端部)插通形成于轴承保持部30的通孔,并被轴承17支承成能转动,驱动轴21的另一个端部(逆变器40侧端部)被与支承部11b1嵌合的轴承15支承成能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轴承17相对于本发明的“轴承部”。

上述转子22经由嵌合(例如压入)于在转子22的径向中心处形成的轴孔的驱动轴21,而在定子铁芯单元23的径向内侧被支承成能旋转。当因来自逆变器40的供电而在定子铁芯单元23上产生磁场时,旋转力会作用在转子22上,以驱动驱动轴21旋转。

上述轴承保持部30是设置在前外壳11内并对轴承17进行保持的构件,其中,上述轴承17作为将驱动轴21的动涡盘3侧端部支承成能转动的轴承部。轴承保持部30例如形成为具有与定涡盘2的底板2a的外径相适的外径的有底筒状,具有圆筒部30a和底壁部30b,上述底壁部30b位于圆筒部30a的一端侧。圆筒部30a以使圆筒部30a的开口侧的内径比底壁部30b侧的内径大的方式扩径,并且具有将圆筒部30a的大径部位30a1与小径部位30a2之间连接的肩部30a3。在由大径部位30a1和肩部30a3区划出的空间内收容有动涡盘3。圆筒部30a的开口侧端部与底板2a的动涡盘3侧端面中的周缘部抵接。因此,轴承保持部30的开口被定涡盘2封闭。此外,在圆筒部30a的小径部位30a2嵌合有轴承17。此外,在底壁部30b的径向中央部开设有通孔,上述通孔用于供驱动轴21的动涡盘3侧端部插通。在轴承17与底壁部30b之间设有适当的密封构件18a,以确保后述的背压室h3的气密性。

在轴承保持部30的肩部30a3与动涡盘3的底板3a之间配置有环状的推力板19。肩部30a3经由推力板19接受来自动涡盘3的推力。在肩部30a3和底板3a的、与推力板19抵接的部位分别配置有密封构件18b。

此外,通过密封构件18a、18b在底板3a与小径部位30a2之间区划出背压室h3。也就是说,在轴承保持部30与动涡盘3之间形成背压室h3。此外,在前外壳11的周壁部11a的内周面与轴承保持部30的圆筒部30a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流体导入通路l1,上述流体导入通路l1用于使吸入室h1与涡盘单元1的两个涡卷缠绕件2b、3b的外周部附近的空间h4之间连通,并将制冷剂(详细而言,制冷剂与微量的润滑油混合的混合流体)从吸入室h1向空间h4导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吸入室h1与空间h4连通的流体导入通路l1由前外壳11的周壁部11a的内周面与轴承保持部30的圆筒部30a的外周面共同形成。因此,空间h4内的压力与吸入室h1内的压力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曲柄机构包括:圆筒状的轴套部24,上述轴套部24突出形成于底板3a的背面(背压室h3侧端面);偏心衬套26,上述偏心衬套26以偏心状态安装于在驱动轴21的动涡盘3侧端部处设置的曲柄25;以及滑动轴承27,上述滑动轴承27与轴套部24嵌合。偏心衬套26在轴套部24内经由滑动轴承27被支承成能旋转。另外,在驱动轴21的动涡盘3侧端部安装有与动涡盘3动作时的离心力相对的平衡配重28。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能适当设置对动涡盘3的自转进行阻止的自转阻止机构。由此,动涡盘3构成为在动涡盘3的自转受到阻止的状态下,能经由上述曲柄机构绕定涡盘2的轴心公转回旋运动。

图2是用于对轴承保持部30的紧固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剖视图,其在轴承保持部30的包括紧固用的螺栓14的截面位置处示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轴承保持部30以与后外壳12之间夹持定涡盘2的状态,通过紧固用的螺栓14而与定涡盘2及后外壳12紧固为一体。

具体而言,定涡盘2使底板2a的背面中的周缘部与后外壳12的一个端面抵接,并且使底板2a的动涡盘3一侧的端面中的周缘部与轴承保持部30的圆筒部30a的开口侧端部抵接,以被夹持在后外壳12与轴承保持部30之间。轴承保持部30和定涡盘2具有通孔14a,上述通孔14a是在轴承部保持部30和定涡盘2的周缘部(详细而言,圆筒部30a和底板2a的周缘部)的周向上分开的多处以沿驱动轴2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孔的通孔,上述通孔14a供用于将定涡盘2与后外壳12紧固的螺栓14插通。此外,与上述通孔的开口位置对应地,阴螺纹部形成在后外壳12的一端面侧。螺栓14插通在圆筒部30a和底板2a的通孔14a中,并与后外壳12的阴螺纹部螺合。如此,轴承保持部30与定涡盘2及后外壳12紧固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导入通路l1沿凹部30c(参照图1和后述的图4)延伸,上述凹部30c在轴承保持部30的周缘部(也就是,圆筒部30a)中的通孔14a的形成部位之间沿驱动轴2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流体导入通路l1主要被在圆筒部30a中的避开通孔14a的形成部位的部分处为了轻量化而适当地向驱动轴21一侧凹陷的部位(凹部30c)和与该部位相对的周壁部11a内周面的对应部位区划出。此外,流体导入通路l1的一个端部开口于吸入室h1,流体导入通路l1的另一个端部贯穿圆筒部30a的端部并开口于空间h4。

图3是用于对涡旋型压缩机100的制冷剂流动进行说明的框图。

来自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经由吸入端口p1而被导入到吸入室h1,随后,经由流体导入通路l1而被引导至涡盘单元1外端部附近的空间h4。接着,空间h4内的制冷剂被吸入到涡卷缠绕件2b与涡卷缠绕件3b之间的密闭空间s内,并在上述密闭空间s内被压缩。上述压缩后的制冷剂经由排出通路l2和单向阀16而被排出至排出室h2,随后,从排出室h2经由排出端口p2而朝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排出。这样,构成有涡盘单元1,上述涡盘单元1在密闭空间s内对流入到吸入室h1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经由排出室h2将上述压缩制冷剂排出。

在此,返回至图1,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型压缩机100还包括用于调节背压室h3内的压力的背压调节阀50。

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压调节阀50是压差动作式的止回阀,在背压室h3内的压力与吸入室h1内的压力的压差大于规定压差的情况下,朝开阀方向动作,在上述压差为上述规定压差以下的情况下,朝关阀方向动作,并将背压室h3内的压力调节成处于排出室h2内的压力(高压)与吸入室h1内的压力(低压)之间的中间的规定压力(中压)。关于上述背压调节阀50的配置位置、结构和背压调节动作将在后文中详细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涡旋型压缩机100除了流体导入通路l1和排出通路l2之外,包括压力供给通路l3和释压通路l4。

上述压力供给通路l3是用于使排出室h2与背压室h3连通的通路。通过油分离器(省略图示)从排出端口p2内的压缩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润滑油会经由压力供给通路l3被向背压室h3内引导,以用于背压室h3内的各滑动部位的润滑。此外,通过经由压力供给通路l3使排出室h2与背压室h3连通,从而使背压室h3内的压力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来说,压力供给通路l3构成为包括:形成于后外壳12的通路,其一端经由排出端口p2开口于排出室h2而另一端开口于与底板2a的抵接部位;与上述通路连接并且贯穿底板2a的通路;以及与贯穿上述底板2a的通路连接并且贯穿圆筒部30a且开口于背压室h3的通路。在压力供给通路l3的中途设有孔口ol。因此,从排出室h2内的压缩制冷剂分离出的润滑油等被孔口ol适当地减压,并经由压力供给通路l3供给至背压室h3内。

上述释压通路l4是用于使背压室h3与吸入室h1之间连通的通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来说,释压通路l4贯穿圆筒部30a中的小径部位30a2,并沿与驱动轴21正交的方向延伸。此外,释压通路l4的一个端部开口于背压室h3,释压通路l4的另一个端部开口于流体导入通路l1。

接着,参照图1和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背压调节阀50的配置位置和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图4是包括背压调节阀50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其表示开阀状态。

背压调节阀50包括阀外壳51、阀座外壳52、阀芯53和施力元件54,并且上述背压调节阀50设于释压通路l4的流体导入通路l1侧开口端,构成释压通路l4的一部分。

上述阀外壳51具有圆筒部51a和底壁部51b,上述底壁部51b将圆筒部51a的一端封闭,上述阀外壳51整体形成为有底筒状,并在内部具有阀室51c。

在圆筒部51a和底壁部51b分别形成有出口孔55,上述出口孔55开口于流体导入通路l1。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口孔55在圆筒部51a上开设有两个,在底壁部51b上开设有一个。出口孔55使流体导入通路l1内的空间与阀外壳51内的阀室51c连通。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出口孔55中的开设于圆筒部51a的两个圆筒部出口孔55a各自的一部分位于流体导入通路l1内。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出口孔55中的开设于底壁部51b的一个底壁部出口孔55b整体位于流体导入通路l1内。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压调节阀50配置成,出口孔5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流体导入通路l1内。也就是说,多个出口孔55中的至少一个(底壁部出口孔55b)整体位于流体导入通路l1内,关于圆筒部出口孔55a,则局部地位于流体导入通路l1内。

更具体而言,背压调节阀50配置成圆筒部出口孔55a在流体导入通路l1内的靠近释压通路l4一侧的位置处开口。详细而言,圆筒部出口孔55a以跨及流体导入通路l1与释压通路l4的边界的方式定位。

此外,当圆筒部出口孔55a在圆筒部51a的开口端侧(阀座外壳52一侧)处向与流体导入通路l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换言之,与图4中用空心箭头表示的、在流体导入通路l1内流通的制冷剂流动平行的方向)开口。另一方面,底壁部出口孔55b向与流体导入通路l1正交的方向开口。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出口孔55中的至少一部分(圆筒部出口孔55a)向与流体导入通路l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开口。

上述阀座外壳52构成背压调节阀50的一个端部,并与释压通路l4的流体导入通路l1侧的开口端部嵌合等。阀座外壳52例如形成为具有与释压通路l4的内径相适应的外径的有底筒状,并具有圆筒部52a和位于圆筒部52a一端侧的底壁部52b,圆筒部52a的另一端侧固定在阀外壳51的开口端侧。在圆筒部52a的底壁部52b一侧的部位形成有阀座部52c,上述阀座部52c与阀芯53接触、分离,并具有圆锥状的面。阀座外壳52具有入口孔52d,上述入口孔52d贯穿阀座外壳52的底壁部52b而形成,并朝释压通路l4的背压室h3一侧开口。入口孔52d的一个端部开口于阀座部52c,另一端部朝释压通路l4的背压室h3侧的空间开口。

上述阀芯53是将入口孔52d打开、关闭的构件,形成为滚珠状,并被施力元件54朝阀座部52c方向施力。

上述施力元件54具有:螺旋弹簧54a,上述螺旋弹簧54a的一个端部与阀外壳51的底壁部51b抵接;以及施力杆54b,上述施力杆54b与螺旋弹簧54a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并将阀芯53朝关阀方向施力,上述施力元件54配置于阀外壳51的阀室51c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压调节阀5构成为具有:阀外壳51;阀座外壳52;入口孔52d,上述入口孔52d朝释压通路l4的背压室h3一侧开口;阀芯53,上述阀芯53将入口孔52d打开、关闭;施力元件54;以及出口孔55(55a、55b),上述出口孔55朝流体导入通路l1开口,在背压室h3内的压力与吸入室h1内的压力的压差大于规定压差的情况下,使阀芯53朝开阀方向移动,在上述压差为上述规定压差以下的情况下,使阀芯53朝关阀方向移动。

接着,对涡旋型压缩机100中的上述结构的背压调节阀50所实现的背压室内压力的调节动作进行示意说明。另外,以下,对背压调节阀50处于关阀状态并且背压室h3经由压力供给通路l3以及孔口ol而与排出室h2连通,背压室h3内的压力通过润滑油等不断变大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背压调节阀50通过施力元件54将阀芯53按压于阀座部52c,以将入口孔52d封闭。此时,在阀芯53上作用有由施力元件54的螺旋弹簧54a施加的作用力和经由流体导入通路l1和出口孔55传递的吸入室h1内的压力。在上述状态下,背压室h3内的压力逐渐变高,当背压室h3内的压力与吸入室h1内的压力的压差大于根据施力元件54的作用力确定的规定压差时,阀芯53克服施力元件54的作用力而朝开阀方向移动。由此,背压调节阀50使背压室h3内的压力减小。经由背压调节阀50被引导至流体导入通路l1中途的润滑油等跟着流体导入通路l1内的流动,返回至涡盘单元1侧(空间h4侧)。此外,当上述压差小于上述规定压差时,阀芯53在施力元件54的作用力下朝关阀方向移动。由此,背压调节阀50使背压室h3内的压力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型压缩机100,能经由流体导入通路l1将吸入室h1内的制冷剂引导至涡盘单元1的外周部附近的空间h4中,并经由压力供给通路l3主要将排出室h2内的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引导至背压室h3,并经由释压通路l4和背压调节阀50将背压室h3内的润滑油等引导至流体导入通路l1中途,并使其跟着流体导入通路l1内的流动返回至涡盘单元1侧。由此,即使从吸入室h1流至流体导入通路l1的制冷剂中的润滑油微量,也能使润滑油等经由释压通路l4和背压调节阀50返回至流体导入通路l1的中途,并使来自上述背压室h3的润滑油等与包括来自吸入室h1的包含微量的润滑油的制冷剂一起供给至涡盘单元1。

如此,可提供一种能适当地进行涡盘单元1的滑动部位的润滑的涡旋型压缩机10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导入通路l1构成为由前外壳11的周壁部11a的内周面与轴承保持部30的外周面(详细而言,凹部30c的内表面)共同形成。由此,能容易地形成流体导入通路l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压调节阀50采用所谓的压差动作式的止回阀,上述止回阀具有:入口孔52d,上述入口孔52d朝释压通路l4的背压室h3侧开口;阀芯53,上述阀芯53将入口孔52d打开、关闭;以及出口孔55,上述出口孔55朝流体导入通路l1开口,在背压室h3内的压力与吸入室h1内的压力的压差大于规定压差的情况下,使阀芯53朝开阀方向移动,在上述压差为上述规定压差以下的情况下,使阀芯53朝关阀方向移动。由此,能提供无需用电,只要感知压差就能自律地调节背压室h3内的压力的背压调节阀50。

在此,在背压调节阀50为压差动作式的情况下,当妨碍从出口孔55流出的流体流动的阻碍物靠近出口孔55附近时,阀芯53下游侧的压力损失会变得过大。此时,存在背压调节阀50变得无法正常动作的可能性。

针对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口孔55中的圆筒部出口孔55a在流体导入通路l1内的靠近释压通路l4一侧的位置处开口。也就是说,背压调节阀50配置成使圆筒部出口孔55a(出口孔的至少一部分)在流体导入通路l1内的靠近释压通路l4一侧的位置处开口。由此,能使出口孔55中的至少一部分(55a)开口于没有妨碍物的较大的空间。其结果是,能减小阀芯53下游侧的压力损失,并能使背压调节阀50适当地动作。因而,能提供一种背压调节阀50,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采用co2制冷剂作为制冷剂,即使在背压室h3内的压力与吸入室h1内的压力的压差大于现有的压差,对背压调节阀50要求高控制性的情况下,也能根据规定压差适当地工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出口孔55中的至少一部分(圆筒部出口孔55a)向与流体导入通路l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开口。由此,能使经由释压通路l4和背压调节阀50引导至流体导入通路l1中途的润滑油等可靠地跟着流体导入通路l1的流动,因此,能更可靠地使润滑油等返回至涡盘单元1一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流体导入通路l1在轴承保持部30的周缘部(也就是,圆筒部30a)中的供紧固用的螺栓14插通的通孔14a的形成部位之间,沿着在驱动轴2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凹部30c延伸。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凹部30c形成流体导入通路l1,而上述凹部30c是为了前外壳11的轻量化而凹陷的部位。由此,能实现前外壳11的轻量化,同时容易地形成流体导入通路l1。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及改变。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动涡盘3收容于轴承保持部30(详细而言,大径部位30a1)内,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如图5所示采用收容于定涡盘2内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定涡盘2的底板2a的周缘部形成朝轴承保持部30一侧突出设置的大径部位2a3,并将动涡盘3收容于上述定涡盘2的大径部位2a3。此外,只要轴承保持部30在其圆筒部30a设有供轴承17嵌合的小径部位30a2即可。此外,在上述变形例的情况下,流体导入通路l1由前外壳11的周壁部11a的内表面、轴承保持部30的外周面(凹部30c的内表面)以及定涡盘2的外周面(与凹部30c连通延伸的凹部2c的内表面)共同形成。

此外,能适当地设定背压调节阀50的出口孔55的个数、开口位置、开口方向和流体导入通路l1的形成位置。

例如,出口孔55设为三个,但既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为四个以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圆筒部出口孔55a以跨及流体导入通路l1与释压通路l4的边界的方式定位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圆筒部出口孔55a整体位于流体导入通路l1内只要圆筒部出口孔55a在流体导入通路l1内的靠近释压通路l1一侧的位置处开口,则能有效地减小阀芯53下游侧的压力损失,并能使背压调节阀50适当地动作。此外,只要背压调节阀50设置在释压通路l4的流体导入通路侧开口端,则能经由流体导入通路l1使背压室h3内的润滑油等返回至涡盘单元1的滑动部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涡旋型压缩机100是所谓的逆变器一体型的压缩机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涡旋型压缩机100也可以与逆变器40分体。此时,只要外壳10包括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采用co2制冷剂,但并不局限于此,能适用适当的制冷剂。

(符号说明)

1……涡盘单元;

2……定涡盘;

3……动涡盘;

10……外壳;

11a……周壁部;

14……螺栓;

14a……通孔;

17……轴承(轴承部);

21……驱动轴;

30……轴承保持部;

30a……圆筒部(周缘部);

30c……凹部;

50……背压调节阀;

52d……入口孔;

55……出口孔;

53……阀芯;

55a……圆筒部出口孔(出口孔);

55b……底壁部出口孔(出口孔);

100……涡旋型压缩机;

h1……吸入室;

h2……排出室;

h3……背压室;

h4……空间;

l1……流体导入通路;

l3……压力供给通路;

l4……释压通路;

s……密闭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