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开盖泵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8493发布日期:2018-08-31 21:2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前后开盖泵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输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等。

离心泵是水泵中的一种,离心泵是指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由于传统的离心泵泵体与轴承体为两个独立的,一体成型的部件,在拆卸检修过程中其拆卸步骤较为繁琐。在离心泵需要实现正/反转状态切换下,无法通过改变离心泵的安装方式达到上述目的,从而加大了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开盖泵体结构,其能满足顺转结构和逆转结构的安装,提高了零件通用性,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前后开盖泵体结构,包括泵体组件和轴承体;所述泵体组件与所述轴承体连接;所述轴承体内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沿所述轴承体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转轴一端延伸穿出所述轴承体,另一端穿设所述泵体组件并位于所述泵体组件内同轴连接有叶轮;所述泵体组件包括主体、前泵盖和后泵盖;所述后泵盖设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轴承体之间;所述前泵盖、所述后泵盖与所述主体围设形成供水流通过的泵腔;所述主体的两侧设有镜像对称的环状的卡槽,用于与所述前泵盖或所述后泵盖定位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泵盖开设有与所述泵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主体开设有漩涡状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延长线与所述出水口的延长线位于所述主体的轴向方向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进水口的延长线与所述出水口的延长线相交呈90°。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两侧的所述卡槽分别包括沿所述主体内周面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台和第二卡台;两所述第一卡台之间的距离少于两所述第二卡台之间的距离;两所述第一卡台高度均高于两所述第二卡台,以使所述第一卡台与所述第二卡台之间形成用于抵顶所述前泵盖和所述后泵盖的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前泵盖用于与所述主体联接的一侧沿其外周面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台和所述第二卡台匹配卡接的第一凸台;所述后泵盖用于与所述主体联接的一侧沿其外周面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台匹配卡接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卡台。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体沿其内周面延伸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卡台一同抵顶卡接所述第二凸台的凹台。

进一步地,所述前泵盖与所述第二卡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凹台与所述第二卡台通过螺栓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泵体组件分成前泵盖、后泵盖和主体三部分,并将主体用于与前泵盖和后泵盖连接的两侧设置成镜像对称的环状的卡槽,以实现前泵盖和后泵盖可相对于主体位置互换的效果,达到满足顺转结构和逆转结构两种安装状态的效果,避免改变叶轮转向后需要重新安装新的水泵的情况,操作人员仅需将前泵盖、后泵盖连同轴承体相对互换位置,就能实现不同转向的水泵结构,节省了产品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了零部件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后开盖泵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视图。

图中:10、泵体组件;20、轴承体;30、转轴;40、叶轮;11、主体;12、前泵盖;13、后泵盖;14、泵腔;111、出水口;121、进水口;112、第一卡台; 113、第二卡台;122、第一凸台;131、第二凸台;21、凹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为了使水泵既满足顺转结构的安装方式,也满足逆转结构的安装方式,提高零部件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后开盖泵体结构,该结构包括泵体组件10和轴承体20;泵体组件10与轴承体20连接;轴承体20 内穿设有转轴30;转轴30的两端分别沿轴承体20轴向方向延伸;转轴30一端延伸穿出轴承体20,另一端穿设泵体组件10并位于泵体组件10内同轴连接有叶轮40;泵体组件10包括主体11、前泵盖12和后泵盖13;后泵盖13设置在主体11与轴承体20之间;前泵盖12、后泵盖13与主体11围设形成供水流通过的泵腔14;主体11的两侧设有镜像对称的环状的卡槽,用于与前泵盖12或后泵盖13定位卡接。

两卡槽呈镜像对称设计,使用于与主体11联接的前泵盖12和后泵盖13的结构尺寸相互匹配卡接,其结构尺寸与两卡槽也完全相同,能保证主体11任意一侧都能与前泵盖12或后泵盖13联接,使前泵盖12和后泵盖13能相互置换方位,实现叶轮40顺转和逆转的结构。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除叶轮40需按照顺转或逆转的要求配专用零件外,其余零件不管是顺转还是逆转都是通用的,由此节省了产品的开发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也提高了零部件的利用率。

具体的,前泵盖12开设有与泵腔14连通的进水口121;主体11开设有漩涡状的出水口111;进水口121的延长线与出水口111的延长线位于主体11的轴向方向处于同一竖直平面;进水口121的延长线与出水口111的延长线相交呈90°。在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叶轮40高速运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从进水口121进入,经叶轮流道获得能量后被压入泵腔14,再从出水口111 排出,叶轮40入口形成真空,外部水池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力下沿进水口121被吸入,或在外部水池正压水作用下直接灌入叶轮40,补充了该叶轮流道空间,继而吸入的水又被叶轮40甩出经漩涡状的出水口111排出,由此可见,若叶轮 40不断旋转,则可连续吸水、压水。

为了使前泵盖12、后泵盖13和主体11之间能实现精确的定位以及密封固定,主体11两侧的卡槽分别包括沿主体11内周面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台112和第二卡台113;两第一卡台112之间的距离少于两第二卡台113之间的距离;两第一卡台112高度均高于两第二卡台113,以使第一卡台112与第二卡台113之间形成用于抵顶前泵盖12和后泵盖13的台阶。

前泵盖12用于与主体11联接的一侧沿其外周面延伸设置有与第一卡台112 和第二卡台113匹配卡接的第一凸台122;后泵盖13用于与主体11联接的一侧沿其外周面延伸设置有与第一卡台112匹配卡接的第二凸台131,第二凸台131 轴向长度大于第一卡台112。

轴承体20沿其内周面延伸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卡台113一同抵顶卡接第二凸台131的凹台21。由于第二凸台131轴向长度大于第一卡台112,即,第二凸台131突出于第一卡台112,以使突出部分可与凹台21相匹配,增加后泵盖13 的稳固性。

前泵盖12与第二卡台113通过螺栓连接;凹台21与第二卡台113通过螺栓连接。

当本实用新型需要更换前泵盖12和后泵盖13的位置时,首先需要拆除前泵盖12和一侧第二卡台113、凹台21与另一侧第二卡台113之间的螺栓卸除,随后将轴承体20、后泵盖13和前泵盖12一同拆除,将原本的后泵盖13盖设在原前泵盖12的位置,再将轴承体20安装在后泵盖13的后方,与主体11一同抵顶后泵盖13使其定位,再锁上螺栓完成固定,将前泵盖12盖设在原后泵盖 13所在位置,锁上螺栓,完成叶轮40反转结构的更换。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