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液压装置用液压油箱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1206发布日期:2019-12-13 17:4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液压装置用液压油箱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液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液压装置用液压油箱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液压装置,是指船舶上用于驱动液压锚机、舵机、起货机、舱盖板和可调螺旋桨等设备的液压装置的总称,通常由动力部分一油泵、执行部分--液动机(油缸、油马达)、控制部分--各种压力、流量、方向等的控制阀件和辅助部分一油箱、管路等组成。

现有的船舶液压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液压油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温度会急剧上升,传统的液压油箱仅通过风扇进行外部风冷散热,且只设置有单个储油箱,部分液压油在储油箱内停留的时间过短,因此这种散热方式散热效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液压装置用液压油箱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船舶液压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液压油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温度会急剧上升,传统的液压油箱仅通过风扇进行外部风冷散热,且只设置有单个储油箱,部分液压油在储油箱内停留的时间过短,因此这种散热方式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液压装置用液压油箱冷却装置,包括底座和排风扇,所述底座内部左侧设置有水泵,且水泵右端与吸水管相连接,同时吸水管贯穿底座前侧,所述水泵左端与进水管相连接,且进水管贯穿底座左侧与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冷仓左侧下端,且水冷仓设置在底座顶部左侧,所述水冷仓后侧上端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排水管相连接,所述水冷仓内设置有冷却管,且冷却管右侧上端与第一接头相连接,同时冷却管右侧下端与第二接头相连接,所述水冷仓外侧中间包裹有固定架,且固定架右侧与外壳左侧相连接,所述外壳设置在底座顶部右侧,且外壳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内部下侧设置有储油罐,且储油罐右侧与出油口相连接,同时出油口贯穿外壳右侧下端,所述储油罐左侧通过第二接头与冷却管右侧下端相连接,且储油罐顶部设置有支架,同时支架顶部固定有回油罐,所述回油罐右端与进油口相连接,且回油罐左侧通过第一接头与冷却管右侧上端相连接,同时进油口贯穿外壳右侧上端,所述排风扇设置在外壳顶部。

优选的,所述水冷仓上段的横截面积等于水冷仓下段的横截面积,且水冷仓下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水冷仓中段的横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设置有2个,且冷却管、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关于水冷仓的中轴线相对称,同时冷却管呈螺旋状。

优选的,所述储油罐的横截面积等于回油罐的横截面积,且回油罐的横截面积小于外壳的横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中心点、储油罐的中心点和回油罐的中心点均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支架的顶部和底部均呈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排风扇和进风口均设置有2个,且排风扇和进风口均关于外壳的中心点相对称,同时进风口的表面呈网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船舶液压装置用液压油箱冷却装置,

(1)设置有外壳、进风口、储油罐、出油口、支架、回油罐、进油口和排风扇,当液压装置间歇性使用或短时间使用时,液压油温度较低时,可通过排风扇带动空气穿过进风口进入到外壳内部,对储油罐和回油罐进行风冷散热,同时储油罐、支架和回油罐可避免温度较高的回油将温度过快地传递给储油罐内储存的液压油,提高散热效率;

(2)设置有水泵、吸水管、进水管、进水口、水冷仓、出水口、排水管,和冷却管,当液压装置长时间运行后,液压油温度急剧升高时,通过水泵使用吸水管和进水管将河水抽入水冷仓内,当液压油进入到冷却管内时,螺旋状的冷却管使液压油与水冷仓内的水充分接触,将液压油的热量迅速地传递到水冷仓内储存的河水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水泵,3、吸水管,4、进水管,5、进水口,6、水冷仓,7、出水口,8、排水管,9、冷却管,10、第一接头,11、第二接头,12、固定架,13、外壳,14、进风口,15、储油罐,16、出油口,17、支架,18、回油罐,19、进油口,20、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舶液压装置用液压油箱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底座1内部左侧设置有水泵2,且水泵2右端与吸水管3相连接,同时吸水管3贯穿底座1前侧,水泵2左端与进水管4相连接,且进水管4贯穿底座1左侧与进水口5相连接,进水口5设置在水冷仓6左侧下端,且水冷仓6设置在底座1顶部左侧,水冷仓6上段的横截面积等于水冷仓6下段的横截面积,且水冷仓6下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水冷仓6中段的横截面积,水冷仓6的竖截面呈“8”字形,确保水冷仓6与固定架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2所示,水冷仓6后侧上端开设有出水口7,且出水口7与排水管8相连接,水冷仓6内设置有冷却管9,且冷却管9右侧上端与第一接头10相连接,同时冷却管9右侧下端与第二接头11相连接,冷却管9、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11均设置有2个,且冷却管9、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11均关于水冷仓6的中轴线相对称,同时冷却管9呈螺旋状,通过螺旋状的冷却管9提高液压油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散热效率,水冷仓6外侧中间包裹有固定架12,且固定架12右侧与外壳13左侧相连接,外壳13设置在底座1顶部右侧,且外壳13底部开设有进风口14,外壳13内部下侧设置有储油罐15,且储油罐15右侧与出油口16相连接,同时出油口16贯穿外壳13右侧下端,储油罐15的横截面积等于回油罐18的横截面积,且回油罐18的横截面积小于外壳13的横截面积,确保储油罐15、回油罐18与外壳13内壁之间存在缝隙,便于空气可以顺利穿过外壳13。

如图1和图3所示,储油罐15左侧通过第二接头11与冷却管9右侧下端相连接,且储油罐15顶部设置有支架17,同时支架17顶部固定有回油罐18,支架17的中心点、储油罐15的中心点和回油罐18的中心点均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支架17的顶部和底部均呈弧形结构,通过支架17避免储油罐15与回油罐18相接触,确保回油的热量不会快速传递给存油,同时支架17顶部和底部的弧形结构便于支架17可以更好的贴合储油罐15和回油罐18的表面,提高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回油罐18右端与进油口19相连接,且回油罐18左侧通过第一接头10与冷却管9右侧上端相连接,同时进油口19贯穿外壳13右侧上端,排风扇20设置在外壳13顶部,排风扇20和进风口14均设置有2个,且排风扇20和进风口14均关于外壳13的中心点相对称,同时进风口14的表面呈网孔结构,通过排风扇20带动气流穿过外壳13内部,通过空气的流动带走储油罐15和回油罐18的热量进行辅助散热。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船舶液压装置用液压油箱冷却装置时,首先将进油口19与船舶液压装置回油管相连接,将进油口19与船舶液压装置进油管相连接,将吸水管3与外部水源相连接,将排水管8与外部排水管相连接,在进行使用时,接通外部电源,启动水泵2,通过吸水管3将河水通过进水管4吸入水冷仓6内,当水冷仓6内的水位到达出水口7时,河水自然通过出水口7进入到排水管8内并排出,当船舶液压装置回油进入到回油罐18内部时,通过第一接头10进入到冷却管9内,回油在冷却管9内流动的过程中与水冷仓6内储存的河水充分接触,使回油中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储存的河水中,降温后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接头11流入储油罐15内进行储存,并通过出油口16排出进行循环使用,启动排风扇20,带动空气从进风口14进入到外壳13内部,并在外壳13内部垂直向上移动最后通过排风扇20排出,在此过程中空气携带回油罐18和储油罐15的热量排出,提供辅助散热功能,这就完成整个工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