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2174发布日期:2020-04-17 17:1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小风扇作为一种便携的乘凉工具,深受学生、上班族的喜欢。

市面上大多数小风扇不具备保护盖,保护小风扇内部结构在不使用时不会沾染到污渍、水渍,即便设置有风叶罩也无法避免小风扇在不使用时被污染的情况;一些小风扇的出风角度与把手部分的延伸方向一致,用户需手持小风扇并将小风扇转动较大角度才能使小风扇产生的风吹到用户,导致用户在一段时间的握持后手腕酸疼,降低用户的体验。

因此,如何解决小风扇在不使用时易被污染到以及用户在手持小风扇一段时间手腕酸疼的问题,便成了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风扇,其包括主体与盖子,所述主体的一端与盖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出风部与回弹部,所述主体部通过回弹部与出风部连接,当所述盖子盖合在所述主体之上时,所述出风部位于盖子内且回弹部被压缩,当盖子与主体分离时,所述回弹部会恢复原状进行回弹并带动出风部旋转至与所述主体部呈一定角度。

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回弹部一端容置于第一容置槽中,所述回弹部的另一端容置于第二容置槽中,在所述第一容置槽所处的壳体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在第二容置槽中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连接以防止出风部与主体部分离。

优选地,在所述外壳的第一容置槽与所述出风部转动方向对应的槽口上设有一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设置在回弹部的回弹路径上,用以限制所述出风部的转动角度。

优选地,所述回弹部为扭簧,所述扭簧一端抵持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出风部。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电源组件及调节开关,所述电源组件分别与出风部及调节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组件固定设置在外壳中,所述调节开关外露于外壳并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所述电源组件向所述出风部提供电能源的功率。

优选地,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电路板、电芯、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所述电路板分别与调节开关、电芯、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及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电芯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输入端口部分外露于所述外壳表面,所述输入端口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给电芯充电,所述输出端口部分外露于所述外壳表面,所述输出端口用于与外接电子产品连接以给外接电子产品充电。

优选地,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固定设置在外壳中并显露在外壳表面,所述指示灯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用于对电源组件的充放电状态作指示。

优选地,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电机与风扇头,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中,所述电机包括输出端,所述风扇头与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在运行时可带动风扇头转动。

优选地,所述风扇头包括固定座及至少两片扇叶,所述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所述固定座与输出端固定连接,在电机未运行时,所述扇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扇叶旋转并张开。

优选地,在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盖子插入插接槽以与插接槽插接连接以增加主体的尺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具有如下优点:

1、在主体与盖子连接时,出风部位于盖子内,即在风扇不使用时,出风部被收纳在盖子中,盖子可有效防止出风部被污染;回弹部的设置,有利于在盖子取下后自动带动出风部旋转与主体呈一定角度,如此设置,用户在握住主体部后其手腕无需扭转较大角度即可实现出风部对着吹风,体验性较好。

2、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设置,通过回弹部的回弹作用以及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对出风部与主体部的限制作用,可实现回弹部回弹出风部,使得风扇在使用时出风部与主体部可呈一定角度设置且出风部与主体部不会分离。

3、风扇通过电源组件给出风部提供电源并可对出风部的出风速度进行调控;输入端口便于电芯在没电时的充电,增加了风扇用电的可持续性。

4、电源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口,输出端口的设置使得风扇充电移动电源的功能,用户在身边没家用电源及移动电源时通过输出端口给电子产品充电,解决用户的电子产品急需充电的技术问题。

5、指示灯的设置可明确地提示用户电源组件的工作状态。

6、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与固定座枢接的扇叶便于在收纳时占据较少的空间,也相应减少了盖子所占的空间,利于风扇朝小型化方向设计,增加了风扇的便携性。

7、插接槽的设置,增加了外壳的尺寸,在外壳原有尺寸较小不适合用户握住时,增加的尺寸即可符合用户握住的尺寸;且盖子在取下后通过插入插接槽的方式也可减少盖子被遗忘丢失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主体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出风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主体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出风部、回弹部及盖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主体的部分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盖体与调节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风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风扇;11、主体;12、盖子;111、主体部;112、出风部;113、回弹部;1121、电机;1122、壳体;1123、风扇头;1124、输出端;1125、固定座;1126、扇叶;1111、外壳;1112、电源组件;1113、盖体;1114、筒体;1115、调节开关;1116、电路板;1117、电芯;1118、输入端口;1119、输出端口;1120、指示灯;11141、插接槽;1127、第一容置槽;11131、第二容置槽;1128、第一限位部;11132、第二限位部;11151、凸起部;11133、缺口;11134、阻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和图1b,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10,包括主体11与盖子12,主体11的一端与盖子12可拆卸式连接,在盖子12与主体11分离后,主体11可产生风以提供给用户乘凉。

请一并参阅图1c和图1d,主体11包括主体部111与出风部112,主体部111与出风部112连接,主体部111用于相对固定住出风部112并控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出风部112可产生风供用户乘凉,所述主体部111与盖子12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体11还包括回弹部113,主体部111通过回弹部113与出风部112连接。当盖子12盖合在主体11之上时,出风部112位于盖子12内且回弹部113因被主体部111与盖子12约束而被压缩,当盖子12与主体部111分离时,回弹部113会因恢复原状进行回弹,回弹部113带动出风部112自动倾斜旋转至一定角度。此时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呈一定角度,用户在握住主体部111时手腕无需扭转即可实现出风部112对着吹风。可选地,回弹部113为扭簧,所述扭簧一端抵持于主体部111,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出风部112。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主体部111与出风部112固定连接,用户在将盖子12分离于主体部111时,用户可通过握住主体部111实现握持。

请继续参阅图1d,在主体部111上设置有阻挡部11134,所述阻挡部11134设置在回弹部113的回弹路径上,并可在回弹部113带动出风部112转动一定角度时抵住出风部112,防止回弹部113过度倾转且因出风部112的压力使得回弹部113损坏丧失回弹功能。具体阻挡部11134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的回弹角度来进行设置。可选地,出风部112靠近主体部111的一端呈弧度设置,有利于出风部112在被回弹部113带动转动时不会与主体部111发生刮蹭以至阻碍到出风部112的正常转动。

可以理解,回弹部113带动出风部112转动的角度由回弹部113的回弹幅度及阻挡部11134共同限制的。可选地,在回弹部113带动出风部112旋转角度为a后,出风部112被阻挡部11134抵住,其中a为30°-90°,a具体可为30°、45°、60°或90°。

请参阅图2,出风部112包括电机1121、壳体1122与风扇头1123,所述电机1121设置在壳体1122中,电机1121包括输出端1124,所述输出端1124从壳体1122中伸出并与风扇头1123固定连接,电机1121在运行时通过输出端1124带动风扇头1123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2,风扇头1123还包括固定座1125及至少两片扇叶1126,固定座1125与扇叶1126枢接,固定座1125与输出端1124固定连接。在电机1121未运行时,扇叶1126自然下垂,在电机1121运行时,输出端1124带动扇叶1126旋转,扇叶112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直至扇叶1126张开到在旋转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最大的情形。可选地,风扇头1123包括两片或三片扇叶1126,本实用新型风扇10作为手持型的风扇10在功率上较小,两片到三片扇叶1126的风扇头1123既不会因叶片数较多给电机1121带来较大负荷,也不会因叶片数较少而减慢了出风速度降低用户的体验。

可以理解,出风部112也可包括无叶风扇(图未示)(无叶风扇—也叫空气增倍机,它能在不借助叶片的情况下产生自然持续的凉风,其中,所述无叶风扇的原理为:无叶风扇基座中带有40瓦电力马达每秒钟将33升的空气吸入风扇基座内部,经由气旋加速器加速后,空气流通速度最大被增大16倍左右,经由无叶风扇扇头环形内唇环绕,其环绕力带动扇头附近的空气随之进入扇头,并以高速度向外吹出),因所述出风部112不需要叶片,所以不会沾覆灰尘及伤到用户,包括但不限于此,只要满足出风部112可产生风使用户乘凉即可。

请参阅图3,主体部111包括外壳1111与电源组件1112与调节开关1115,电源组件1112设置在外壳1111中,具体地,外壳1111包括盖体1113与筒体1114,盖体1113与筒体1114固定连接,盖体1113与筒体1114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电源组件1112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调节开关1115设置与电源组件1112与所述出风部112之间并与所述电源组件1112电性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电源组件1112向所述出风部112提供电能源的功率。

请继续参阅图3,电源组件1112进一步包括电路板1116、电芯1117、输入端口1118与输出端口1119,电路板1116分别与电芯1117、输入端口1118与输出端口1119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1116还与出风部112之电机1121电性连接,用以对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进行调控,所述电芯1117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输入端口1118部分外露于筒体1114表面用以与外接电源连接给电芯1117充电,所述输出端口1119部分外露于筒体1114表面用以与外接电子产品连接给外接电子产品充电。

所述调节开关1115与电路板1116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1115在筒体1114的表面显露;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指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即为电机1121的旋转速度,当电机1121的旋转速度快,出风速度快,当电机1121的旋转速度慢,出风速度慢;本实用新型的风扇10在具备良好的出风性能的同时还能为电子产品应急充电,充当移动电源的作用,丰富了风扇10的功能。

可选地,电源组件1112还包括指示灯1120,指示灯1120与电路板1116电性连接,指示灯1120固定设置在外壳1111中并显露在外壳1111表面,指示灯1120用于对电源组件1112的充放电状态作指示。用户可根据指示灯1120来明确电芯1117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源组件1112还可为与直流电或交流电连接的电连接结构,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1112还可包括干电池储能设备。

请继续参阅图3,外壳1111一端与盖子12可拆卸式连接,外壳1111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槽11141,盖子12插入插接槽11141以与插接槽11141插接连接以增加外壳1111的尺寸。当外壳1111的尺寸较小不适合用户握持的时候,盖子12在增加了外壳1111一部分尺寸后便可适合用户的握持;且盖子12在取下后通过插入插接槽11141的方式也可减少盖子12被遗忘丢失的概率,有利于保持风扇10的完整性。

请一并参阅图4a、图4b和图4c,壳体11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27,盖体1113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11131,所述回弹部113一端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127中,回弹部113的另一端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1131中。

可选地,在第一容置槽1127的所述壳体112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128,在第二容置槽11131中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1132,第一限位部1128与第二限位部11132配合连接以防止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分离。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28与第二限位部11132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实现配合连接以防止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分离;通过轴孔配合,使得回弹部113可绕轴的轴线进行回弹旋转。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28为轴,第二限位部11132为孔,包括但不限于此,第一限位部1128也可为孔,第二限位部11132也可为轴,只要满足第一限位部1128与第二限位部11132配合连接防止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分离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限位部1128与第二限位部11132两者轴孔配合对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起到的的限制作用,可实现回弹部113在回弹出风部112时防止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分离开;可选地,所述阻挡部11134设置在盖体1113之第二容置槽11131的槽口处并位于回弹部113的回弹路径上。

请结合图1c、图5a和图5b,可选地,调节开关1115为滑动开关并可向靠近盖子12或远离盖子12的方向滑动,且当所述调节开关1115在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滑动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增加,可最终达到最大出风速度,当所述调节开关1115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滑动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逐渐减少,最终出风速度可为0此时即为断电状态;可选地,对调节开关1115的具体滑动方向不做限定,只要满足调节开关1115在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移动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增加,在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移动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减少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5a和图5b,在调节开关1115靠近盖子12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11151,外壳1111上设置有一与盖子12卡接固定的缺口11133,具体地,所述缺口11133设置在盖体1113上。缺口11133的开口方向朝向凸起部11151,凸起部11151在调节开关1115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运动时向缺口11133底部运动。在盖子12与主体11连接时,在本实用新型中,盖子12通过与盖体1113连接以与主体11连接,盖子12的边缘部分挡住缺口11133的开口,凸起部11151与固定在缺口11133中的盖子12相抵持,使得凸起部11151无法继续向缺口11133底部运动。可选地,筒体1114上还设有开口11142,调节开关1115可沿所述开口11142的方向滑动,当凸起部11151伸入所述缺口11133中时,凸起部11151的长度l大于调节开关1115在开口11142内的滑动距离d。

可以理解,当调节开关1115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运动时,凸起部11151也同步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运动;当调节开关1115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运动时,凸起部11151也同步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用户在将盖子12与主体11连接前,为防止出风部112继续旋转对用户的操作干扰,一般会将调节开关1115向远离的盖子12方向滑动并使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为0;在将盖子12与主体11连接时,盖子12可拆卸连接于主体11,此时盖子12的边缘部分会挡住缺口11133,凸起部11151在盖子12未与主体11分离时无法继续向缺口11133的底部运动,即在出风部112全部位于盖子12中时,调节开关1115无法增加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电机1121无法带动风扇头1123旋转。阻止了风扇头1123在盖子12内的旋转,防止电机1121在卡死状态工作时间过长进而导致电机1121烧坏,避免了出风部112被损坏的可能,增加了风扇10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用户也可在不使用风扇10时通过将盖子12与主体部111连接,此时可通过扳动盖子12使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将盖子12与主体部111盖合,在盖子12盖合到主体部111上时盖子12的边缘部分会挡住缺口11133并使调节开关1115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滑动至停止对电机1121的控制,可实现通过盖合盖子12而进一步关闭电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具有如下优点:

1、在主体与盖子连接时,出风部位于盖子内,即在风扇不使用时,出风部被收纳在盖子中,盖子可有效防止出风部被污染;回弹部的设置,有利于在盖子取下后自动带动出风部旋转与主体呈一定角度,如此设置,用户在握住主体部后其手腕无需扭转较大角度即可实现出风部对着吹风,体验性较好。

2、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设置,通过回弹部的回弹作用以及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对出风部与主体部的限制作用,可实现回弹部回弹出风部,使得风扇在使用时出风部与主体部可呈一定角度设置且出风部与主体部不会分离。

3、风扇通过电源组件给出风部提供电源并可对出风部的出风速度进行调控;输入端口便于电芯在没电时的充电,增加了风扇用电的可持续性。

4、电源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口,输出端口的设置使得风扇充电移动电源的功能,用户在身边没家用电源及移动电源时通过输出端口给电子产品充电,解决用户的电子产品急需充电的技术问题。

5、指示灯的设置可明确地提示用户电源组件的工作状态。

6、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与固定座枢接的扇叶便于在收纳时占据较少的空间,也相应减少了盖子所占的空间,利于风扇朝小型化方向设计,增加了风扇的便携性。

7、插接槽的设置,增加了外壳的尺寸,在外壳原有尺寸较小不适合用户握住时,增加的尺寸即可符合用户握住的尺寸;且盖子在取下后通过插入插接槽的方式也可减少盖子被遗忘丢失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