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泄漏的旋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9200发布日期:2020-03-31 16:5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减少泄漏的旋涡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涡泵,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泄漏的旋涡泵。



背景技术:

现有旋涡泵包括泵体、联接件及叶轮,泵体和联接件配合形成叶轮装配腔,泵体和联接件与叶轮的轮面对应的配合部位(本文分别定义为泵体端面、联接件端面)整体凹陷形成近似“6”字形的流道,叶轮与泵体上的流道表面光滑,并与叶轮轮面间隙配合。旋涡泵工作时,容易产生泄露,使泵能量损失,影响泵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减少泄漏的旋涡泵,在泵体端面和/或联接件端面设置防泄露小孔,防泄露小孔与叶轮轮面形成梳齿密封(梳齿密封的原理:分别在泵体和/或联接件上与叶轮配合的面上布置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小孔,当被输送介质通过这些间隙时,因间隙的突变效果增加介质通过阻力,实现逐级减压的过程,减少泄露),减少泄露,减少泵能量损失,进而提升泵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减少泄漏的旋涡泵,包括泵体,与泵体配合的联接件,所述泵体和联接件配合中部形成叶轮腔室,所述泵体上设有与一面的叶轮轮面配合的泵体端面,所述联接件上设有与另一面的叶轮轮面配合的联接件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端面和/或联接件端面上分别均匀的设置防泄露小孔,所述防泄露小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叶轮轮面配合。

在泵体端面和/或联接件端面设置防泄露小孔,防泄露小孔与叶轮轮面形成梳齿密封(梳齿密封的原理:分别在泵体和/或联接件上与叶轮配合的面上布置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小孔,当被输送介质通过这些间隙时,因间隙的突变效果增加介质通过阻力,实现逐级减压的过程,减少泄露),减少泄露,减少泵能量损失,进而提升泵性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为避免与叶轮轮面发生摩擦或碰撞,所述叶轮轮面分别与所述泵体端面和所述联接件端面间隙配合。

所述泵体端面包括泵体环形部和设置在泵体环形部外部并与泵体环形部连为一体的泵体隔离部,所述泵体端面的外围设置第一凹陷流道,所述第一凹陷流道为具有第一缺口的环形结构,所述泵体隔离部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设置。第一凹陷流道为凹陷方式体现的阴文的“6”字形结构,而泵体环形部与泵体隔离部的配合为凸出结构,为阳文的“6”字形结构。使得泵体端面为凹凸结构,而非平面结构。

所述泵体环形部和所述泵体隔离部的表面均设置所述防泄露小孔。泵体端面既具有流道的作用,又具有密封的作用,在保证泵正常抽取介质和压出介质的工作,又能够减少泄露,而提升泵性能。

所述联接件端面包括联接件环形部和设置在联接件环形部外部并与联接件环形部连为一体的联接件隔离部,所述联接件端面的外围设置第二凹陷流道,所述第二凹陷流道为具有第二缺口的环形结构,所述联接件隔离部对应所述第二缺口设置。同理,联接件端面为凹凸结构,而非平面结构。联接件端面既具有流道的作用,又具有密封的作用,在保证泵正常抽取介质和压出介质的工作,又能够减少泄露,而提升泵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泄漏的效果,所述联接件环形部和所述联接件隔离部的表面均设置所述防泄露小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在泵体端面和/或联接件端面设置防泄露小孔,防泄露小孔与叶轮轮面形成梳齿密封(梳齿密封的原理:分别在泵体和/或联接件上与叶轮配合的面上布置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小孔,当被输送介质通过这些间隙时,因间隙的突变效果增加介质通过阻力,实现逐级减压的过程,减少泄露),减少泄露,减少泵能量损失,进而提升泵性能。2、泵体端面和联接件端面均为凹凸结构,而非平面结构,泵体端面和联接件端面都既具有流道的作用,又具有密封的作用,在保证泵正常抽取介质和压出介质的工作,又能够减少泄露,而提升泵性能。3、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泄漏的效果,所述联接件环形部和所述联接件隔离部的表面均设置所述防泄露小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联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减少泄漏的旋涡泵,包括泵体1,与泵体配合的联接件2,所述泵体1和联接件2配合中部形成叶轮腔室,所述泵体上设有与一面的叶轮轮面配合的泵体端面11,所述联接件2上设有与另一面的叶轮轮面配合的联接件端面21,所述泵体端面和/或联接件端面上分别均匀的设置防泄露小孔3,所述防泄露小孔3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叶轮轮面配合。防泄露小孔3为盲孔,非通孔。

在泵体端面和/或联接件端面设置防泄露小孔,防泄露小孔与叶轮轮面形成梳齿密封(梳齿密封的原理:分别在泵体和/或联接件上与叶轮配合的面上布置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小孔,当被输送介质通过这些间隙时,因间隙的突变效果增加介质通过阻力,实现逐级减压的过程,减少泄露),减少泄露,减少泵能量损失,进而提升泵性能。

为避免与叶轮轮面发生摩擦或碰撞,所述叶轮轮面分别与所述泵体端面11和所述联接件端面21间隙配合。

所述泵体端面11包括泵体环形部11-1和设置在泵体环形部外部并与泵体环形部连为一体的泵体隔离部11-2,所述泵体端面的外围设置第一凹陷流道11-3,所述第一凹陷流道11-3为具有第一缺口的环形结构,所述泵体隔离部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设置。第一凹陷流道为凹陷方式体现的阴文的“6”字形结构,而泵体环形部与泵体隔离部的配合为凸出结构,为阳文的“6”字形结构。使得泵体端面为凹凸结构,而非平面结构。

所述泵体环形部和所述泵体隔离部的表面均设置所述防泄露小孔。泵体端面既具有流道的作用,又具有密封的作用,在保证泵正常抽取介质和压出介质的工作,又能够减少泄露,而提升泵性能。

所述联接件端面21包括联接件环形部21-1和设置在联接件环形部外部并与联接件环形部连为一体的联接件隔离部21-2,所述联接件端面的外围设置第二凹陷流道21-3,所述第二凹陷流道为具有第二缺口的环形结构,所述联接件隔离部对应所述第二缺口设置。同理,联接件端面为凹凸结构,而非平面结构。联接件端面既具有流道的作用,又具有密封的作用,在保证泵正常抽取介质和压出介质的工作,又能够减少泄露,而提升泵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泄漏的效果,所述联接件环形部和所述联接件隔离部的表面均设置所述防泄露小孔。

防泄露小孔可以通过在铸铁零部件上打孔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压铸的方式直接获得。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孔径和分布位置。

经过三次测试:第一次测试:泵体和联接件上均未打孔(原样机)的泵进行性能测试;第二次测试:只将泵体打孔进行性能测试;第三次测试:再将联接件打孔,与泵体上打孔一起组装,进行性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得出:

1.最高扬程:

(1)泵体打孔测试结果比原样机增长13.08%;

(2)泵体和联接件都打孔测试结果比原样机增长28.92%。

2.额定流量点(0.5m3/h)扬程:

(1)泵体打孔测试结果比原样机增长17.32%;

(2)泵体和联接件都打孔测试结果比原样机增长17.89%。

3.额定流量点(0.5m3/h)效率:

(1)泵体打孔测试结果比原装泵体增长10%;

(2)泵体和联接件都打孔测试结果比原装泵体和联接件增长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