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吊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2642发布日期:2020-09-18 19:4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吊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吊扇,属于机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吊扇能最有效率的推动大量的空气运动,产生超大风量,使空间形成运动、循环气流场,能有效调控工业生产车间的空气流通问题,比起传统的空调和小型的高速风机,工业吊扇有着无可比拟的应用优势。工业吊扇在工作过程中,交变电流在铁芯和磁轭中产生涡流损耗,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使得电机工作时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工业吊扇的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关于工业吊扇除了采用电机散热片的常规方式进行降温,缺乏更好的散热结构,散热效果较差,对电机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吊扇,能够更好的实现工业吊扇工作时的散热,保证工业吊扇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业吊扇,包括驱动电机、呈环形均匀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上端面边缘的多个安装座、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扇叶和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端面中部的固定吊杆;

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轴机座、穿插设置于所述转轴机座的固定转轴、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轴机座上的内定子和设置于所述固定转轴上并绕所述内定子相对转动的外转子;

所述外转子包括驱动所述扇叶旋转的外转子机壳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外转子机壳内侧表面的外转子磁钢;所述内定子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轴机座上的内定子机壳和固定环设于所述内定子机壳外侧面的内定子冲片;

所述内定子机壳底部固定设置有圆环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部设置于所述内定子机壳内部;所述圆环散热片下部延伸至所述内定子冲片和所述外转子磁钢下方处;所述圆环散热片的内侧面和下表面环设有散热凸起;所述外转子机壳顶端和侧面封闭;所述散热片下方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外转子机壳侧面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内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外转子机壳表面且外端伸出所述外转子机壳端面边缘,所述安装座的外端上设置有供所述扇叶嵌入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外端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圈。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包括中空的壳体和扫风扇脚;所述扫风扇脚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固定吊杆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竖直梁将所述壳体内部分割成多个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扫风扇脚侧面设置有多个不同直径的空心圆柱体插销;所述插销与竖直梁或插销与弧形壳体之间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转轴伸出所述外转子机壳顶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吊杆固定连接的连接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转子驱动扇叶旋转,扇叶上设置的扫风扇脚增大扫风面积,提高风速。

2、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结构简单轻巧,在保证基本工作要求的情况下节省了材料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散热风扇设置在外转子外壳上跟随外转子外壳的转动一方面提高了散热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机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机工作时内部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与驱动电机和固定圈的连接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扇叶剖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驱动电机;11、转轴机座;12、固定转轴;13、内定子;131、内定子机壳;132、内定子冲片;14、外转子;141、外转子机壳;142、外转子磁钢;2、扇叶;21、壳体;22、扫风扇脚;221、插销;23、竖直梁;3、安装座;31、卡槽;4、固定吊杆;5、散热片;51、散热凸起;6、固定圈;7、连接座;8、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工业吊扇,包括驱动电机1、呈环形均匀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1上端面边缘的多个安装座3、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上的扇叶2和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1端面中部的固定吊杆4;

所述驱动电机1包括转轴机座11、穿插设置于所述转轴机座11的固定转轴12、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轴机座11上的内定子13和设置于所述固定转轴12上并绕所述内定子13相对转动的外转子14;

所述外转子14包括驱动所述扇叶2旋转的外转子机壳14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外转子机壳141内侧表面的外转子磁钢142;

所述内定子13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轴机座11上的内定子机壳131和固定环设于所述内定子机壳131外侧面的内定子冲片132;

所述内定子机壳131底部固定设置有圆环散热片5;所述散热片5上部设置于所述内定子机壳131内部;所述圆环散热片5下部延伸至所述内定子冲片132和所述外转子磁钢142下方处;所述圆环散热片5的内侧面和下表面环设有散热凸起51;

所述外转子机壳141顶端和侧面封闭;所述散热片5下方设置有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风扇8与所述外转子机壳141侧面底端固定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散热片5设置在所述内定子13和所述外转子14在工作时产生热量的下方,所述散热片5上设置的散热凸起51与所述驱动电机1的内部空气接触面积大,利于散热;如图2箭头方向所示,所述散热风扇8巧妙地设置在所述散热片5下方不仅可以使得所述外转子14和内定子13处产生的热量得到及时散发,还能将所述内定子13内部空间的热量散发。

其中,所述安装座3内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外转子机壳141表面且外端伸出所述外转子机壳141端面边缘,所述安装座3的外端上设置有供所述扇叶2嵌入的卡槽31。

由上述描述可知,多个所述安装座3环设于所述驱动电机1上连接所述扇叶2,使得所述扇叶2呈一定角度均匀排列;所述扇叶2固定嵌入所述卡槽31不仅节省了空间还减轻了自身重量。

其中,所述安装座3外端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圈6。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固定圈6的设置能够起到限定各所述扇叶2之间相对位置不变,防止各所述扇叶2因固定不稳而出现相对角度变化而发生接触的现象。

其中,所述扇叶2包括中空的壳体21和扫风扇脚22;所述扫风扇脚22设置于所述壳体21远离固定吊杆4的一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壳体21位中空结构在保证扫风面积足够的同时还减轻了自身重量,所述扫风扇脚22的设置增大了扫风面积,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壳体21内部设置有多个竖直梁23将所述壳体21内部分割成多个腔体。

其中,所述扫风扇脚22侧面设置有多个不同直径的空心圆柱体插销221;所述插销221与竖直梁23或插销221与弧形壳体21之间过盈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竖直梁23支撑所述壳体21内部,避免所述壳体21发生变形,所述扫风扇脚22与所述壳体21之间的固定配合在保证牢固的基础上还避免因增加其他零件的麻烦。

其中,所述固定转轴12伸出所述外转子机壳141顶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吊杆4固定连接的连接座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一种工业吊扇,包括驱动电机1、呈环形均匀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1上端面边缘的多个安装座3、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上的扇叶2和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1端面中部的固定吊杆4;

所述驱动电机1的外转子14外壳上固定设置有所述扇叶2,所述固定吊杆4将所述驱动电机1吊起;当所述驱动电机1工作时,所述内定子13固定不动,所述外转子14外壳带动所述扇叶2相对于所述固定转轴12转动,所述扇叶2上设置有扫风扇脚22可以增大扫风面积;安装在所述内定子机壳131底部的散热片5通过吸收所述外转子14与所述内定子13之间产生的热量达到散热的目的,所述散热片5上方嵌设在所述内定子13的内部,以增大散热片5与驱动电机1发热部分的接触面积,其中,所述散热片5表面设置有散热凸起51,进一步的加大了散热片5与驱动电机1内部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进行散热;散热片5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风扇8固定在所述外转子机壳141上,当外转子14外壳转动时散热风扇8也开始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