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管接头及具有该管接头的管道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692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管接头及具有该管接头的管道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管接头,主要适用于排水、供气、化工、热力等系统的金属与塑料复合管的管道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与塑料复合管的管道连接方式一般是螺纹卡套式或单一金属外层粘接式,这些连接方式的管件成本高、连接强度和可靠性差、施工强度大、效率低、工艺较为复杂,很难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取代螺纹卡套式连接和单一金属外层粘接连接的金属与塑料复合管的接头及具有该管接头的管道连接装置,它制造成本低、连接可靠、安装简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管接头,它包括主要由金属外层和塑料内衬组成的管件本体和至少一个塑料内管套,所述塑料内管套的一端与所述塑料内衬相配合,另一端则从所述塑料内衬中伸出一定距离,所述金属外层的长度大于所述塑料内衬的长度,其长出的部分与所述塑料内管套的伸出端重叠适当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料内管套伸出端的外径大于其与所述塑料内衬相配合一端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金属外层长出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金属外层与所述塑料内衬相配合部分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所述金属外层和所述塑料内衬之间设有橡胶层。
在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改进时,可将所述管件本体设为直管、45°弯管或90°弯管,所述塑料内管套为2个。此时所述管件本体一端的直径可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也可将所述管件本体设为直管或90°弯管,其一端为外螺纹接头或内螺纹接头。
亦可将所述管件本体设为直管,其一端装有带连接法兰盘的塑料内管套。
还可将所述管件本体设为三通或四通分歧管,所述塑料内管套相应地为三个或四个。
此外,还可将所述管件本体设为三通分歧管,其中一通的接头为外螺纹或内螺纹接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它包括如上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和与其配合使用的被连接的复合管,所述复合管的外径与所述管件本体的金属外层长出部分的内径相配合,并且所述复合管的内径与所述塑料内套管伸出端的外径相配合。
在与各种金属与塑料复合管进行管道连接时,先将塑料内管套与复合管连接的一端和复合管的一端用专用热熔工具将塑料加热,熔接后,再将刚熔接好的塑料内管套的另一端和管件的一端再用专用热熔工具将塑料加热,再将上述复合管刚熔好塑料内管套的一端插入管件,使其塑料内衬熔接在一起;并使用胶粘或扦焊的方式使管件金属外层内壁与复合管接口部位的金属外层复合在一起(也可不用胶粘或扦焊的方式,直接呈自由态),从而形成持久、牢固、密封的连接,达到取代螺纹卡套式连接和单一金属外层粘接连接的效果。
或者,先将塑料内管套与管件连接的一端涂胶后,插入管件一端,再将复合管一端的内壁适当涂胶,然后插入刚插好塑料内管套的管件一端,并使用胶粘或扦焊的方式使管件金属外层内壁与复合管接口部位的金属外层复合在一起(也可不用胶粘或扦焊的方式,直接呈自由态),从而形成持久、牢固、密封的连接,达到取代螺纹卡套式连接和单一金属外层粘接连接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图3和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管件本体1主要由金属外层3和塑料内衬2构成,根据压力等级不同,可在金属外层3与塑料内衬2之间加橡胶层或不加橡胶层。该管件本体1与独立的塑料内管套6共同构成了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接头5,其中塑料内管套6的一端与管件本体1的塑料内衬2相配合,另一端则从塑料内衬2中伸出一段距离,并且塑料内管套6伸出端的外径大于其与塑料内衬2相配合一端的外径。同时,管件本体1的金属外层3的端部设有超出塑料内衬2一定长度的扩径或不扩径台阶4,该台阶4与塑料内管套6的伸出端重叠适当的距离。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管接头5在进行连接安装时,管件本体1端部的金属外层台阶4的内壁与复合管10的金属外层12粘接或扦焊在一起(或呈自由态),管件本体1端部的塑料内衬2与复合管的塑料内衬11通过塑料内管套6热熔或胶粘在一起,致使管件本体1与复合管10形成牢固的连接。
如图5、6、7所示,管件本体1的两端均为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接头结构的端部5。其中,该管件本体1为直管、45°弯管或90°弯管。
如图8所示,管件本体1为减压变径型,其小端亦为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接头结构的端部5。
如图9、10、11、12、13所示,管件本体1的一端为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接头结构的端部5,另一端为内螺纹7或外螺纹8或法兰9。其中,该管件本体1为直管或90°弯管。当然,也可能为45°弯管。

图14、15、16、17所示,管件本体1为三通或四通分歧管,或者是等径或变径三通,或者是等径或变径四通。管件本体三通或四通分歧管的管口或者都为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接头结构的端部5,或者是其中一通的管口为内螺纹7或外螺纹8。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管接头可以使整个管路的金属外层和塑料内衬全部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了复合管道双层材料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脱层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管接头形状简单、易加工、金属外层壁薄、塑料所占比例大、节省材料、成本低。复合管插入管件后,使金属外层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外观整洁、美观。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管接头,它包括主要由金属外层和塑料内衬组成的管件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塑料内管套,所述塑料内管套的一端与所述塑料内衬相配合,另一端则从所述塑料内衬中伸出一定距离,所述金属外层的长度大于所述塑料内衬的长度,其长出的部分与所述塑料内管套的伸出端重叠适当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内管套伸出端的外径大于其与所述塑料内衬相配合一端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层长出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金属外层与所述塑料内衬相配合部分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层和所述塑料内衬之间设有橡胶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层和所述塑料内衬之间设有橡胶层。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直管、45°弯管或90°弯管,所述塑料内管套为2个。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直管、45°弯管或90°弯管,所述塑料内管套为2个。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直管或90°弯管,其一端为外螺纹接头或内螺纹接头。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直管或90°弯管,其一端为外螺纹接头或内螺纹接头。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直管,其一端装有带连接法兰盘的塑料内管套。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直管,其一端装有带连接法兰盘的塑料内管套。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三通或四通分歧管,所述塑料内管套相应地为三个或四个。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三通或四通分歧管,所述塑料内管套相应地为三个或四个。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三通分歧管,其中一通的接头为外螺纹或内螺纹接头。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本体为三通分歧管,其中一通的接头为外螺纹或内螺纹接头。
18.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管接头和与其配合使用的被连接的复合管,所述复合管的外径与所述管件本体的金属外层长出部分的内径相配合,并且所述复合管的内径与所述塑料内套管伸出端的外径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管接头,它包括主要由金属外层和塑料内衬组成的管件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塑料内管套,所述塑料内管套的一端与所述塑料内衬相配合,另一端则从所述塑料内衬中伸出一定距离,所述金属外层的长度大于所述塑料内衬的长度,其长出的部分与所述塑料内管套的伸出端重叠适当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取代了金属与塑料复合管常用的螺纹卡套式连接或单一金属外层粘接式连接,适用于各种金属与塑料复合管管道。
文档编号F16L47/02GK2567427SQ02233550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9日
发明者李国民 申请人:国世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