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4665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对称式锥齿轮轮间差速器,特别是用作机械的计数装置、车用差速装置、角速度微调差动机构及同步运动差动机构等。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差速器基本上沿用常规汽车差速器设计而成的,属于等扭矩输出差速器,适用于载荷比较平稳的的场合使用。结构上采用对称式即等扭矩式差速器,用作轮间差速器或有平衡悬架联系的两驱动桥之间的轴间差速器。现有对称式锥齿轮轮间差速器由圆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圆锥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等组成。结构上分体的左右差速器壳用螺栓固紧,主减速器的从动轮用铆钉或螺栓固定在差速器壳体左半部的凸缘上。装合时,十字形的行星轮轴的四个轴颈嵌在差速器壳两半平面上相应的凹槽所形成的孔内,差速器壳的剖分面通过行星齿轮轴颈的中心线。每个轴颈上浮套着一个圆锥行星齿轮,它们均与两个圆锥半轴齿轮啮合。而半轴齿轮的轴径分别支承在差速器壳相应的左右座孔中,并借花键与半轴相连。动力自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依次经差速器壳、十字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半轴输出以驱动车轮。行星齿轮的背面和差速器壳相应位置的内表面,均做成球面。该差速器存在着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新型差速器,它是针对于常作为机械的计数装置和汽车的车轮轴系统、角速度微调差动机构及同步运动差动机构等进行的创新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差速器主要由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行星齿轮、轴套、方轴、中心轮等组成,该从动齿轮与系杆合并使用;行星齿轮通过轴套、方轴安装在从动齿轮的幅板上,且与中心轮啮合,用转动副和平面移动副实现其转动和移动功能的;中心轮通过角向定位销和圆柱副或花键与左右两半轴(输出轴)连接,达到输出转矩的目的;选用基本构件浮动的均载机构中系杆和行星轮同时浮动的方式。
上述行星齿轮的背面为平面结构。
上述轴套是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滑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新型差速器,是针对传统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结构进行的创新设计。它采用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代替原有的差速器左右壳体及从动齿轮,将系杆和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合并使用,取消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改用方轴和轴套直接将行星轮安装在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的幅板上,有效地减少了差速器的零件数目,简化了结构、减轻了重量。用平面结构代替了行星齿轮背面的球面结构,采用行星齿轮与从动齿轮幅板的平面定位,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系数,简化了相关工艺。中心轮与左、右半轴的联接通过角向定位销和圆柱副或花键形式来实现的,故装配简单。该新型差速器以其简单的结构、低廉的价格实现了原有差速器的功能,具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用作机械的计数装置、车用差速装置、角速度微调差动机构及同步运动差动机构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该新型差速器主要由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3(H)、行星齿轮2、方轴5、轴套6、中心轮1等组成。系杆H和从动齿轮3是合并使用的,从动齿轮3的幅板上开有行星齿轮2的安装孔,安装孔的相对面上开有与方轴5配合的槽,行星齿轮2通过方轴5、轴套6安装在从动齿轮3的幅板安装孔内,且与中心轮1啮合,用平面移动副和转动副实现其移动和转动功能的,行星齿轮2的背面为平面结构,与从动齿轮3的幅板平面定位,所述轴套6是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滑动轴承。中心轮1通过角向定位销和圆柱副或花键4与左右两半轴(输出轴)7、8连接,达到输出转矩的目的。选用基本构件浮动的均载机构中系杆和行星轮同时浮动的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差速器,由原动机通过主动齿轮将源动力传递给从动齿轮3(H),并实现一级传动;同时由于从动齿轮3的幅板上安装着行星齿轮2,而行星齿轮2又与中心轮1相啮合,将运动传递给中心轮1,中心轮1将运动传递给差速器的左、右两半轴。当左、右两半轴所受阻力相等时,中心轮1带动左、右两半轴以同速转动;当两半轴所受力矩不相等时,实现差速功能。同样,此装置还可用作运动合成。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本申请人同日申请的另一项专利“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与该新型差速器结合起来将形成一种少齿数新型差速器。也就是说,将“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与“新型差速器”的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啮合,实现动力的传递,进而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种结合将会更有效地减小传动装置的体积、降低整机的重量,并使得一级传动比可达到19。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差速器,包括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3)、行星齿轮(2)、中心轮(1),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2)通过方轴(5)、轴套(6)安装在从动齿轮(3)的幅板上,且与中心轮(1)啮合,用平面移动副和转动副实现其移动和转动功能的;中心轮(1)通过角向定位销和圆柱副或花键(4)与左、右两半轴(7、8)连接,达到输出转矩的目的;选用基本构件浮动的均载机构中系杆和行星轮同时浮动的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从动齿轮(3)的幅板上开有行星齿轮(2)的安装孔,安装孔的相对面上开有与方轴(5)配合的槽,行星齿轮(2)通过方轴(5)、轴套(6)安装在从动齿轮(3)的幅板安装孔内,且与中心轮(1)啮合,用平面移动副和转动副实现其移动和转动功能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行星齿轮(2)的背面为平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轴套(6)是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滑动轴承。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差速器,包括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行星齿轮、中心轮等,行星齿轮通过方轴、轴套安装在从动齿轮的辐板上,且与中心轮啮合,用转动副和平面移动副实现其转动和移动功能的;中心轮通过角向定位销和圆柱副或花键与左右两半轴连接,达到输出转矩的目的;选用基本构件浮动的均载机构中行星架和行星轮同时浮动的方式。该差速器取消了原有的差速器左右壳体、行星齿轮轴等构件,改用方轴和轴套直接将行星轮安装在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的辐板上,有效地减少了差速器的零件数目,简化了结构、减轻了重量。行星齿轮背面改为平面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中心轮与左、右半轴的联接通过角向定位销和圆柱副或花键形式来实现的,故装配简单。该新型差速器以其简单的结构、低廉的价格实现了原有差速器的功能。
文档编号F16H48/06GK2654949SQ0320829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30日
发明者柳青松 申请人:柳青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