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后轴上的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2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行车后轴上的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向自由行程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之前的自行车飞轮其结构与性能是众所周知,国内外的飞轮均采用棘爪与弹簧等元件组成,这种结构的飞轮最少齿数为18牙。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阻力小、噪音低的16牙飞轮。
一种自行车后轴上的离合装置由链轮、轴套、挡盖、滚柱、滚珠组成(见图一)。外圆表面制有轮齿,内孔表面制有锯齿的链轮套装在外圆表面制有棘齿的轴套上,内锯齿与轴套的棘齿之间装有滚柱(见图二)。轴套的两端装有挡盖把链轮夹在其中,挡盖的内侧的外沿开有半圆槽,链轮中间部位的端面与台阶孔的表面成圆角,半圆槽与圆角构成滑道,滑道内装有滚珠(见图一)。其要点在于各滚柱(6)安置在16牙链轮的各内锯齿(7)的空间(见图二),内锯齿的深度大致是滚柱的直径。轴套的圆柱面上有牙数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棘齿(8),棘齿的斜面为圆弧面,能减缓当链轮逆时针转动时处于上半部(水平面中心线以上部分)位置各滚柱的跳动,在链轮顺时针旋转时上半部的滚柱易被内锯齿的斜面推压至棘齿的直面,棘齿的深度大致是滚柱的半径,当该装置静止时,在上半部各内锯齿间的滚柱与棘齿接触(见图二),当链轮在外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时,各滚柱沿圆轨迹作顺时针移动,此时上半部的滚柱其中有一个处于锯齿的斜面和棘齿的直面最近的位置,该滚柱先于其它滚柱被内锯齿的斜面推压至棘齿的直面。(见6-a)此时滚柱被卡住,链轮旋转的外力通过滚柱(6-a)传递至轴套,使其转动。当链轮作逆时针旋转时,各内锯齿间的滚柱均被各所在的内锯齿的直面推动,上半部的各滚柱均沿着棘齿的园弧面跳滚着滑越棘齿的顶部,下半部的各滚柱不与棘齿接触,此时各滚柱均处于游离状态,使链轮旋转的外力不能通过滚柱传递至轴套,轴套静止不动。
图中所示内锯齿齿数为14牙,棘齿齿数为8牙,内锯齿和棘齿的齿数越多空越角度越小,但齿数过多空转时阻力会增大,滚柱的直径会越小,容易发生滑脱现象,飞轮的寿命也大为下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下优优点一、现有20″自行车的链轮齿数为52牙,飞轮牙齿为18牙,链轮每转一圈其行进距离为52÷18×20×25.4×π=4610mm。
现有28″自行车速比为2.3链轮,每转一圈其行进距离为2.3×28×25.4×π=5139mm。
如20″自行车飞轮为16牙其行进距离为52÷16×20×25.4×π=5187mm。
车速比28″自行车还高。
二、本装置与中轴变速器(带负荷变速的转动装置见专利G·K86101553)配套,能使变速器的直径缩小25mm。
三、本装置用于普通自行车能使链轮的直径缩小36mm,链轮及链盒的直径大为缩小,使整车外形更合理,更美观,链盒也不容易撞坏,同时还降低了车重及生产成本。
四、本装置因无千斤棘爪与弹簧,所以不会发生现有飞轮常见的千斤不起的故障。
五、本装置的离合性能优于现有飞轮,空载阻力小,无塔塔的噪音,空越角度为6度25分比现有的飞轮小2度9分。
六、本装置的结构简单,易加工,生产成本低于目前的飞轮。
第一图为飞轮的侧剖面图。
第二图为飞轮的正剖面图。
图中1……十六牙链轮 2……后挡盖3……前反扣挡盖 4……轴套5……滚珠 6……滚柱7……内锯齿 8……棘齿
权利要求
1.一种装在自行车后轴上的离合装置,包括一个链轮,链轮的外圆表面制有轮齿,链轮的中间开有圆孔,孔内装有轴套,链轮孔两侧开有直径相同的台阶孔,台阶孔内表面与中间部位的端面相交处成圆角,两台阶孔内分别装有挡盖,挡盖外径表面与内端面相交处开有半圆槽,半圆糟与台阶孔的圆角构成滑道,滑道内装有滚珠,其特征在于;轴套的外圆表面上制有棘齿,链轮孔中部内表面制有锯齿,链轮的内锯齿与轴套的棘齿之间装有滚柱。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棘齿的斜面为圆弧面。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单向自由行程离合器。本实用新型在链轮与轴套之间装有滚柱,替代了以往离合器所必须的棘爪和弹簧,使该装置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阻力小,噪音低等特点。它对解决小轮自行车及中轴变速器存在速比小的问题是个突破。用于普通自行车能缩小链轮、链盒的体积和链条的长度,对减轻自行车的重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有明显效益。
文档编号F16D41/00GK87202976SQ87202976
公开日1987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12日
发明者张志强 申请人:张志强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