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345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器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制动器壳与制动固定片之间的定位通常采用内、外齿配合的结构方式,这种方式加工非常复杂,制动器壳的散热面积少,散热功能很差,使其内部温度很高,需要另配外置散热器,增加的车辆的成本,对车辆的性能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该制动器采用圆柱销定位的方式实现制动器壳与制动固定片之间的定位,增加了制动器的散热功能,加强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壳、制动固定片、制动摩擦片、制动活塞、制动器盖、弹簧,其特征在于制动固定片与制动器壳之间的固定是通过至少三个柱销固定的,至少三个柱销均匀分布在固定片的外廓圆周上。
在制动器壳上与柱销位置对应处,设有沉孔,沉孔内径与柱销的外径过盈配合。
在制动固定片的外廓圆周面上与柱销位置对应处,设有槽口,该槽口内侧与柱销局部外廓的形状匹配,大小过渡配合。
该槽口断面呈半圆形,其圆心位于制动固定片的外廓圆周上。
所述的柱销数量为六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减少了制造时的加工工作量,同时也减轻了毛坯的重量,而且还增加了散热功能,加强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弹簧制动、液压释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液压制动、弹簧释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动器壳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3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5所示,标号1-11分别表示制动器壳1、挡圈2、定位柱销的安装位置3、制动固定片4、制动活塞5、制动器盖6、螺柱7、弹簧8、进油口9、制动摩擦片10、沉孔11。
实施例一(弹簧制动、液压释放型)本实施例包括制动器壳1、制动固定片4、制动摩擦片10、制动活塞5、制动器盖6、压紧弹簧8以及六个定位柱销,制动器壳1与制动器盖6紧固连接,置于其中的制动活塞5与制动器盖6之间设置至少三个压紧弹簧8,数个制动固定片4与数个制动摩擦片10依次相间的安装在制动器壳1中,摩擦片10与轮毂通过内外齿固定配合,固定片4与制动器壳1通过定位柱销固定,柱销的安装位置3的中心均匀分布在固定片4的外廓圆周上,即柱销的圆柱中心位于固定片4的外廓圆周上。活塞5的密封件位于其左侧。
在制动器壳1上与柱销位置对应处,设有沉孔11,沉孔11内径与柱销的外径过盈配合。在制动固定片4的外廓圆周面上与柱销位置对应处,设有槽口,该槽口内侧与柱销局部外廓的形状匹配,大小过渡配合,槽口断面呈半圆形,其圆心位于制动固定片4的外廓圆周上。柱销与槽口和沉孔11配合,以实现固定片4与制动器壳1之间的定位。
实施例二(液压制动、弹簧释放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弹簧8为回位弹簧,其位置位于定位柱销的中心孔中(见图2中的虚线示意),该中心孔呈阶梯状,弹簧8的一端顶在孔中的台阶上。
与实施例一相比在总体结构上,改变的是活塞5的密封位置与弹簧8的规格。活塞5的密封件位于其右侧。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壳、制动固定片、制动摩擦片、制动活塞、制动器盖、弹簧,其特征在于制动固定片与制动器壳之间的固定是通过至少三个柱销固定的,至少三个柱销均匀分布在固定片的外廓圆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制动器壳上与柱销位置对应处,设有沉孔,沉孔内径与柱销的外径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制动固定片的外廓圆周面上与柱销位置对应处,设有槽口,该槽口内侧与柱销局部外廓的形状匹配,大小过渡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该槽口断面呈半圆形,其圆心位于制动固定片的外廓圆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销数量为六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器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车用液压湿式多片全封闭制动器,该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壳、制动固定片、制动摩擦片、制动活塞、制动器盖、弹簧,其特征在于制动固定片与制动器壳之间的固定是通过至少三个柱销固定的,至少三个柱销均匀分布在固定片的外廓圆周上,其优点是,减少了制造时的加工工作量,同时也减轻了毛坯的重量,而且还增加了散热功能,加强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F16D65/16GK2837605SQ200520045809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1日
发明者朱宏敏 申请人:上海昂丰矿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