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007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装设屏幕,并使该屏幕可相对应于其底座做任意空间位置调整的支撑架结构。
背景技术
按,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及技术的精进,以往昂贵的液晶屏幕渐渐为大众购买所使用,而一般的液晶屏幕除了配备有底座可以置放在桌面上使用来外,由于液晶屏幕其重量轻巧及体积轻薄,故往往会利用支撑架做为支撑工具。
传统的支撑架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0九0二一四二六0号,一种「显示器的支撑臂构造」的专利案,其主要由一底座、顶座、悬臂、连杆及一弹簧等元件所构成;顶座提供于液晶显示器固定组设;该悬臂藉由一第一轴心组设在底座的两侧壁上,使悬臂下端与底座以第一轴心形成一可转动的关节;而悬臂的上端亦藉由一第二轴心而与顶座组设,同样可以第二轴心形成一可转动的关节;另在悬臂两侧上端设有相对应的槽孔,并由一第三轴心穿置在顶座两侧壁上;该连杆的两侧壁下端设有相对应的轴孔,可藉由一第四轴心组设在底座的两侧壁上,而令连杆下端与底座以第四轴心形成一可转动的关节,另在连杆的下端两侧侧壁各设有相对应的槽孔,则可供第一轴心所穿越者;连杆两侧壁上端亦藉由第三轴心轴设在顶座两侧壁上,一卷绕式弹簧套设在第一轴心上,以令连杆具有一适当的向上作用力;另在底座两侧壁设有一止档杆。由此使得当连杆不动作时,连杆会受液晶显示器的重量而呈下垂状态,同时由于此时连杆的轴孔圆心至圆弧边的距离大于第四轴心圆心至圆弧边的距离,故连杆两侧壁下端后缘所设的圆弧边将会与止挡杆产生卡抵作用,而令悬臂得到一支撑力,进而可用来支撑装设在顶座的衔接座上的液晶显示器者。
由于传统的支撑架仅考虑到加强悬臂的支撑力,藉以防止所设液晶屏幕或悬臂不会因过重下移而失去支撑力,但随着市面上液晶显示器的尺寸愈来愈大,且其重量亦将愈来愈重,传统的支撑架当使用者欲调整所设液晶显示器或其他固定物的空间位置时,尤其是将悬臂由下方往上方抬举时,往往会因为所设的液晶显示器或其他固定物重量过重,而使悬臂必须施以较大力量方可抬举起来;反之,当使用者欲将悬臂由上方往下方移动时,则又会受到止档杆或弹簧的卡掣,而需以较大的施力方可操作。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传统的支撑架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传统的支撑架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支撑架结构,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传统的支撑架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支撑架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传统的支撑架,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传统的支撑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支撑架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支撑架结构,使得使用者在向上或向下方操作移动该支撑架上所设的固定物的空间位置时,可以较为省力的施力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架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支撑架结构,可依据所设固定物的重量大小,调整支撑臂间枢接的松紧程度,以达较佳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主要包括有一底座、一第一支撑臂、一第二支撑臂及一固定板。该第一支撑臂下端及上端处分别具有一第一轴部及一第二轴部,该第一轴部呈一中空的圆形套筒,该第二轴部具有一第一轴部的一侧,具有一轴套部及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固设在该底座表面,该轴套部表面则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固定槽孔及一第二固定槽孔,并在该轴套部一侧延伸设有一套接部彼可套设在该第一轴部的轴孔内,该套接部中央设有一固定孔,一轴柱轴设在该第一轴部的轴孔内,该轴柱一端具有一固定端,可固定在该套接部的固定孔内。一该第二固定支架枢接在第一轴部的另一侧,该第二固定支架具有一轴套部及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固设在底座表面,该轴套部一端延伸设有一套轴,且在该套轴末端延伸一套接部,该套接部可套置在第一轴部的轴孔内,另在该套接部轴中央处设有一轴孔,使得轴柱一端穿设在第一轴部后可固定在该轴孔内,另设有一弹性元件可套置在套轴上,藉以提供第一支撑臂相对应于底座转动时的弹性力。一第三固定支架设置在该第一固定轴套上,具有一固定座、一第一套轴及一第二套轴,该固定座用来固定在该第二支撑臂一端的表面,该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分别设有一轴孔及一穿孔,且同具有相同的轴心,该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间具有一间槽可套置在该第一固定轴套上。另在第一套轴外侧设有一固定轴,该固定轴具有一轴头部及一轴杆,该轴头部表面开设有一第一固定槽孔及第二固定槽孔,该轴杆则分别具有一第一轴杆、一第二轴部及一第三轴杆,其中该第一轴杆套设有一轴心套筒;该第二轴杆依序套设一单勾定位垫圈、第一套轴、第二套轴及一垫圈组,并设有一螺帽螺固在该第二轴部所设的螺纹部,藉以使垫圈组定位在第二套轴的外侧表面;而该第三轴杆则穿设在第二固定轴套内部。一第四固定支架设置在第二固定轴套上,具有一固定座及一套轴部,该固定座用来将该第四固定支架固定在该第二支撑臂一端的表面,该套轴部则设有一固定端可套置在该第二固定轴套内,而该固定端中央设有一轴孔彼可套固在固定轴的第三轴杆,另在该轴孔内设置有一管簧,且同时套置在该第三轴杆上,该管簧一端则可定位在该固定端上所设的嵌槽内,以提供第二支撑臂相对应于第一支撑臂转动时具有轴摩擦力。另设有二连杆,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及固定轴的第一固定槽孔及第二固定槽孔轴固。而上述该固定板枢接在第二支撑臂一端的表面,该固定板呈一扁平板状体,其表面可用来固设任一固定体。
藉以使得第一支撑臂的第二轴部所设置的管簧,以及第一支撑臂的第一轴部所设置的弹性元件及管簧间的配合,使得当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底座间,做相对应的转动时,可以提供适当的紧掣力及向上方弹升的力量,尤其当固定板装设有较重的固定物时,固定物向下方重压的力量,可以分别藉由管簧及弹性元件在被束紧及被压缩的状态下,提供向上支撑的力量,防止固定板、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被固定物下压而位移,而当使用者欲向上方位移调整固定物的位置时,则因管簧及弹性元件是在被松放及解除压缩的状态下,故可同时藉由其所蓄积的恢复力,向旋动的方向提供助力,达到使用者可以使用较为省力的方式向上方抬移固定物的功效。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使得使用者在向上或向下方操作移动该支撑架上所设的固定物的空间位置时,可以较为省力的施力进行操作。
2、本实用新型可依据所设固定物的重量大小,调整支撑臂间枢接的松紧程度,以达较佳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支撑架结构,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传统的支撑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组合后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组合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100底座200第一支撑臂220第一轴部222轴孔224嵌槽240第二轴部242第一固定轴套244第二固定轴套300第二支撑臂 320定位孔400第一固定支架420轴套部422第一固定槽孔424第二固定槽孔426套接部 4262固定孔427管簧428轴柱4282固定端 440固定座500第二固定支架520轴套部522套轴524套接部5242轴孔 540固定座560弹性元件600第三固定支架610螺帽620固定座640第一套轴642轴孔650间槽660第二套轴662穿孔670连杆672第一固定端 674第二固定端676第一定位螺丝梢(第一定位元件)678.第二定位螺丝梢(第二定位元件)680固定轴 682轴头部6822第一固定槽孔 6824第二固定槽孔684轴杆6842第一轴杆
6844第二轴杆6846第三轴杆6848螺纹部 686轴心套筒688单勾定位垫圈 690垫圈组691双勾角度定位垫圈 692凸点定位垫圈693弹性定位垫圈 694单勾定位垫圈700第四固定支架 720固定座740套轴部 742固定端7422轴孔744嵌槽760管簧 800固定板820方形轴孔 840固定轴杆842螺帽 851双勾垫圈852凸点定位垫圈 853角度定位垫圈861双勾垫圈 862弹性垫圈863定位垫圈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撑架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如该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主要包括一底座100、一第一支撑臂200、一第二支撑臂300及一固定板800,其中该底座100是由一平面金属板所构成,可提供该第一支撑臂200组设其表面。
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一支撑臂200为一扁长形体,其下端及上端处分别具有一第一轴部220及一第二轴部240。该第一轴部220呈一中空的圆形套筒,并在该第一轴部220两端各枢接一第一固定支架400及一第二固定支架500。
第一固定支架400具有一轴套部420及一固定座440,使得该第一固定支架400可以藉由固定座440固设在底座100表面。该轴套部420表面开设有一第一固定槽孔422及一第二固定槽孔424,并在轴套部420一侧延伸设有一套接部426彼此可套设在第一轴部220的轴孔222内,且该套接部426中央设有一固定孔4262。一轴柱428轴设在第一轴部220的轴孔222内,该轴柱428一端具有一固定端4282,可固定在套接部426的固定孔4262内,该轴柱428的另一端则供第二固定支架500所轴设者。另在第一轴部220与第一固定支架400的轴套部420相接表面设有一嵌槽224,使得一管簧427套置在轴柱428后,其一端可嵌固在嵌槽224内。该管簧427主要提供第一支撑臂200相对应于底座100转动时的轴摩擦力,使得当第一支撑臂200相对应于底座100接近而转动时,该管簧427会同时束紧在轴柱428表面,以增加第一支撑臂200相对应于底座100转动时的轴摩擦力。相反地,当第一支撑臂200相对应于底座100远离而转动时,该管簧427则会同时松放在轴柱428表面,以降低第一支撑臂200相对应于底座100转动时的轴摩擦力。
又,第二固定支架500具有一轴套部520及一固定座540,使得第二固定支架500可以藉由固定座540固设在底座100表面。轴套部520一端延伸设有一套轴522,且在该套轴522末端延伸一套接部524,使得该套接部524可套置在第一轴部220的轴孔222内。另在套接部524轴中央处设有一轴孔5242,使得轴柱428一端穿设在第一轴部220后可固定在该轴孔5242内。另设有一弹性元件560可套置在套轴522上,藉以提供第一支撑臂200相对应于底座100转动时的弹性力,使得当第一支撑臂200相对应于底座100接近而转动时,该弹性元件560会同时蓄积弹力;反之,当第一支撑臂200相对应于底座100远离而转动时,该弹性元件560则会同时释放弹力。
第一支撑臂200的第二轴部240具有同轴心而不同轴径大小的第一固定轴套242套及第二固定轴套244。其中第一固定轴套242设置有一第三固定支架600,该第三固定支架600具有一固定座620、一第一套轴640及第二套轴660。固定座620用来固定在第二支撑臂300一端的表面,第一套轴640及第二套轴660分别设有一轴孔642及一穿孔662,且具有相同的轴心。第一套轴640及第二套轴660间具有一间槽650可套置在第一固定轴套242上,另在第一套轴640外侧设有一固定轴680,该固定轴680具有一轴头部682及一轴杆684。该轴头部682表面则开设有一第一固定槽孔6822及第二固定槽孔6824。上述该轴杆684则分别具有一第一轴杆6842、一第二轴杆6844及一第三轴杆6846,其中第一轴杆6842套设有一轴心套筒686;第二轴杆6844依序套设一单勾定位垫圈688、第一套轴640、第二套轴660及一垫圈组690,并设有一螺帽610螺固在第二轴杆6844的螺纹部6848,藉以使垫圈组690定位在第二套轴660的外侧表面;而该第三轴杆6846则穿设在第二固定轴套244内部。
上述该第一支撑臂200的第二轴部另设有一第四固定支架700,该第四固定支架700具有一固定座720及一套轴部740。该固定座720是用来将第四固定支架700固定在第二支撑臂300一端的表面,该套轴部740则设有一固定端742可套置在第二固定轴套244内,且该固定端742中央设有一轴孔7422可套固在固定轴680的第三轴杆6846。另在该轴孔7422内设置有一管簧760,且同时套置在第三轴杆6846上。管簧760一端则可定位在固定端742上所设的嵌槽744内,以提供第二支撑臂300相对应于第一支撑臂200转动时具有轴摩擦力。使得当第二支撑臂300相对应于第一支撑臂200接近而转动时,该管簧760会同时束紧在第三轴杆6846表面,以增加第二支撑臂300相对应于第一支撑臂200转动时的轴摩擦力;相反地,当第二支撑臂300相对应于第一支撑臂200远离而转动时,该管簧760则会同时松放在第三轴杆6846表面,以降低第二支撑臂300相对应于第一支撑臂200转动时的轴摩擦力。再者,上述该垫圈组690分别具有一双勾角度定位垫圈391、一凸点定位垫圈692、二弹性垫圈693及一单勾定位垫圈694,并分别依序套置在第二轴杆6844表面,并藉由螺帽610螺固在第二轴杆6944的锁紧大小,藉以达到调整垫圈组690的松紧程度,使得第二支撑臂300相对应于第一支撑臂200转动时具有一适当的紧度,以提供第二支撑臂300活动时定位的功效。
另设置有二连杆670,连杆670两端各弯设有第一固定端672及第二固定端674。该等第一固定端672及第二固定端674,分别以第一定位元件例如第一定位螺丝梢676及第二定位元件例如第二定位螺丝梢678,而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400及固定轴680的第一固定槽孔422、6822及第二固定槽孔424、6824相互轴固。使得当第一支撑臂200相对应于底座100转动时,第二支撑臂300亦可同时受到连杆670的带动而作同方向同角度的连动,如此,当第一支撑臂200及第二支撑臂300在空间中做任何位置方向的移动时,仍可使得定位在固定板800上的固定物保持一定的仰角,尤其当固定物为需要保持一定水平角度的显示屏幕时,才不致使得其所需要的观视角度受到第一支撑臂200及第二支撑臂300相对的转动而产生偏离。又,上述以第一定位螺丝梢676及第二定位螺丝梢678,用来定位结合该二连杆670及该第一固定支架400以及该固定轴680,可增进其装配上的便利性及快速性。
上述该固定板800呈一扁平片状体,其表面可用来固设任一固定物。该固定板表面穿设有一方形轴孔820,可藉由一固定轴杆840枢接在第二支撑臂300一端所设的定位孔320,以一螺帽842所螺固,藉以相对应于第二支撑臂300的表面,以固定轴杆840轴心方向做旋动。上述该位在固定板800及第二支撑臂300间的固定轴杆840依序穿设有一双勾垫圈851、一凸点定位垫圈852及一角度定位垫圈853,藉以使得固定板800可相对应于第二支撑臂300的表面,做固定角度的转动。又,位于第二支撑臂300及螺帽842间的固定轴杆840依序套设有一双勾垫圈861、一弹性垫圈862及一定位垫圈863,使得当固定板800枢接在第二支撑臂300时,可以用来调整在第二支撑臂300上旋动时的松紧程度。
另请同时参考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结构主要藉由在第一支撑臂200的第二轴部240所设置的管簧760,以及第一支撑臂200的第一轴部220所设置的弹性元件560及管簧427间的配合,使得当第一支撑臂200、第二支撑臂300及底座100间,做相对应的转动时,可以提供适当的紧掣力及向上方弹升的力量。尤其当固定板800装设有较重的固定物时,固定物向下方重压的力量,可以分别藉由管簧760、427及弹性元件560在被束紧及被压缩的状态下,提供向上支撑的力量,防止固定板800、第一支撑臂200及第二支撑臂300被固定物下压而位移。而当使用者欲向上方位移调整固定物的位置时,则因管簧760、427及弹性元件560是在被松放及解除压缩的状态下,故可同时藉由其所蓄积的恢复力,向旋动的方向提供助力,达到使用者可以用较为省力的方式向上方抬移固定物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架结构包括有一底座,是由一平面板体所构成;一第一支撑臂,该第一支撑臂下端及上端处分别具有一第一轴部及一第二轴部,该第一轴部呈一中空的圆形套筒,该第二轴部具有一第一固定轴套及一第二固定轴套;一第二支撑臂,供固定下述该第三固定架及第四固定架,以及供枢接下述该固定板;一第一固定支架,枢接在该第一轴部的一侧,具有一轴套部及一固定座,藉由该固定座固设在该底座表面,该轴套部表面则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固定槽孔及一第二固定槽孔,并在该轴套部一侧延伸设有一套接部彼可套设在该第一轴部的轴孔内,该套接部中央设有一固定孔,设有一轴柱轴设在该第一轴部的轴孔内,该轴柱一端具有一固定端,可固定在该套接部的固定孔内;一第二固定支架,分别具有一轴套部及一固定座,藉由该固定座固设在该底座表面,该轴套部一端延伸设有一套轴,且在该套轴末端延伸一套接部,该套接部可套置在该第一轴部的轴孔内,另在该套接部轴中央处设有一轴孔,使得该轴柱一端穿设在该第一轴部后可固定在该第二固定支架的轴孔内,另设有一弹性元件可套置在该套轴上,藉以提供该第一支撑臂相对应于该底座转动时的弹性力;一第三固定支架,设置在该第一固定轴套上,该第三固定支架具有一固定座、一第一套轴及一第二套轴,该固定座用来固定在该第二支撑臂一端的表面,该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分别设有一轴孔及一穿孔,且具有相同的轴心,该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间具有一间槽可套置在该第一固定轴套上;另在第一套轴外侧设有一固定轴,该固定轴具有一轴头部及一轴杆,该轴头部表面开设有一第一固定槽孔及第二固定槽孔,该轴杆则分别具有一第一轴杆、一第二轴部及一第三轴杆,其中该第一轴杆套设有一轴心套筒,该第二轴杆依序套设一单勾定位垫圈、第一套轴、第二套轴及一垫圈组,并设有一螺帽螺固定在该第二轴杆所设的螺纹部,藉以使垫圈组定位在该第二套轴的外侧表面,该第三轴杆则穿设在第二固定轴套内部;一第四固定支架,具有一固定座及一套轴部,该固定座用来将该第四固定支架固定在该第二支撑臂一端的表面,该套轴部设有一固定端可套置在该第二固定轴套内,而该固定端中央设有一轴孔可套固在该固定轴的第三轴杆,另在该轴孔内设置有一管簧,且同时套置在该第三轴杆上,该管簧一端则可定位在该固定端上所设的嵌槽内,以提供第二支撑臂相对应于第一支撑臂转动时具有轴摩擦力;二连杆,其两端各弯设有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该等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分别以一第一定位元件及一第二定位元件而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及固定轴的第一固定槽孔及第二固定槽孔相互轴固;以及一固定板,枢接在该第二支撑臂一端的表面,该固定板是呈一扁平板状体,其表面可用来固设任一固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固定轴套及该第二固定轴套呈同一轴心而不同轴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固定板表面穿设有一方形轴孔,藉由一固定轴杆枢接在该第二支撑臂一端所设的定位孔,并以一螺帽所螺固,俾使其可相对应于该第二支撑臂的表面,以轴杆轴心方向为轴心做旋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固定板及第二支撑臂间的固定轴杆上依序穿设有一双勾垫圈、一凸点定位垫圈及一角度定位垫圈,使得该固定板可相对应于第二支撑臂的表面,做固定角度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轴柱的一端是供该第二固定支架所轴设,另在该第一轴部与第一固定支架的轴套部相接表面设有一嵌槽,使一管簧可套置在该轴柱后,该管簧一端可嵌固在该嵌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定位元件包括第一定位螺丝梢,而该第二定位元件包括第二定位螺丝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支撑架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底座、一第一支撑臂、一第二支撑臂及一固定板;其主要在第一支撑臂的第二轴部设置有一管簧,以及在第一支撑臂的第一轴部所设置一弹性元件及一管簧的相互配合,使得当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底座间,做相对应的转动时,可以分别藉由管簧及弹性元件在被束紧及被压缩的状态下,提供适当的紧掣力及向上方弹升的力量,防止固定板、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被固定物下压而位移,且可达到使使用者可以使用较为省力的方式调整固定物的位置。
文档编号F16M11/00GK2826132SQ20052011440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6日
发明者林国泰 申请人:锠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