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性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337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挠性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设置在需要具有可挠性的地方,特别是在空调室内机的内部和自动售货机内部限制的空间,引导输送气体和液体(果汁等饮料和水或者泥水等)等流体的可挠性软管。另外,上述可挠性软管也可以引导输送颗粒体和粉体等。
背景技术
优选上述可挠性软管不仅需要重量轻而又能保持形状,而且具有可挠性。作为一个例子,有在软管主体的外表面将截面形状的大致半圆形的加强体卷绕成螺旋状,构成可挠性软管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2-39451号公报发明内容上述专利文献1的软管尽管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挠性,但是在例如弯曲超过90度那样大的角度,特别是弯曲180度而使用时,则有软管因发生死弯而无法使用。
另外,在将这种可挠性软管折弯180度成为大致呈U字形状时,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由于与可挠性软管1两端的一对软管部的左右宽度W1相比,折弯的弯曲部分的左右宽度W2超过需要而向左右方向扩大,在这样的状态下不能收纳在狭窄的空间内,所以例如必须使用引导部件等挤压,在处理上有困难。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弯曲大于90度那样大的角度也不会发生死弯,而且可以按照预定收纳在狭窄的空间内的可挠性软管。
本发明的可挠性软管的特征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的大致圆筒形的软管主体、和被螺旋状地缠绕固定在该软管主体外表面的硬质合成树脂制成的加强芯构成的可挠性软管中,上述软管主体的壁厚设定在0.2mm~0.7mm的范围内,上述加强芯的节距设定为上述软管主体内径尺寸的0.5倍~0.9倍的大小。
即使将上述构成的可挠性软管弯曲到大于90度的角度,也不会发生死弯,可以很好地使用。另外,即使在将上述构成的可挠性软管大致弯曲到180度的U字形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由于根据在弯曲部的加强芯之间的软管主体1A的部分上向内侧大幅地凹进(根据情况也可以向外侧突出)而发生的多个大的皱褶1S,可以在弯曲部将弯曲半径抑制得小,所以弯曲部不会相对于可挠性软管1的两端侧平行的一对直线部的左右宽度向左右大幅增加。对此,例如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加强芯之间的节距小时,在具有大致均匀地向外侧鼓起的部分1K的状态的软管(如图6所示),和具有大致均匀地向内侧小幅凹进的多个皱褶1S的状态的软管(如图7所示)上,弯曲部的弯曲半径变大,弯曲部的左右宽度W2相对于可挠性软管1的两端的左右宽度W1变大。将上述加强芯的节距设定为上述软管主体内径尺寸的0.5~0.9倍,是由于如果小于0.5倍则不发生大幅的皱褶,在弯曲部不能将弯曲半径抑制得小。另外,如果大于0.9,则皱褶过大而软管内部被皱褶闭塞,对于流体的流动造成很大的阻碍。
可以将软管构成为当所述可挠性软管的一端与流体排出部连接,而且该可挠性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以与该流体排出部的连接方向大致相同的状态并列设置的流体引导部时,构成为由大致弯曲180度的弯曲部和从该弯曲部的两端朝向该流体排出部以及该流体引导部的大致平行的一对直线部构成的大致U字形状。
可以将软管构成为所述一对直线部的相互相对的位置一侧成为无间隙状态的大致U字形状。
在使上述软管主体的内径尺寸为30mm以下时特别有效。
也可以是以下构成的软管将用于排出流体的流体排出部、和用于接收来自该流体排出部的流体并将其引导至规定的地方的流体引导部在它们的开口处于相同方向的状态下并列设置,当所述流体排出部与流体引导部连接时,由大致弯曲180度的弯曲部与从该弯曲部的两端朝向该流体排出部以及该流体引导部的大致平行的一对直线部构成的大致U字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软管构成为所述一对直线部的相互相对的位置一侧成为无间隙状态的大致U字形状。
通过将软管主体的壁厚在0.2mm~0.7mm的范围内,设定加强芯的节距比软管主体内径的一半大,即使弯曲到大于90度的角度,由此不会发生死弯,可以良好地使用。另外,由于将弯曲半径抑制得小,所以不需要使用引导部件等,即可以将软管以例如大致折弯180度的大致U字形状的状态收纳在目前无法收纳的空间内,在处理上有利。
通过将可挠性软管构成为上述那样,由于即使构成大致弯曲180度而在位于一对直线部的相互相对一侧成为无间隙状态的U字形状,也不会发生死弯,而是发生一定程度的皱褶,所以软管内的流体通路不会发生大的闭塞。所以,可以使收纳空间的宽度为两根软管的外径尺寸,而能平稳地引导流体,可以实现最小限度的收纳空间。


图1是将软管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折弯180度而形成U字形状的平面图。
图2(a)是切断图1的软管的一部分的端面图,(b)是(a)的放大截面图。
图3(a)是切断使带材(tape)的卷取状态不同的一部分软管的端面图,(b)是(a)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表示将折弯成180度的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流体排出部以及流体引导部上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将软管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折弯180度而形成在一对直线部之间无间隙状态的U字形状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将现有的软管折弯180度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将另一个现有的软管折弯180度的状态的平面图。
符号的说明1 软管1a 带材1A 软管主体1C 内表面1B 外表面
1S 皱褶1T 端面1K 部分2 加强芯3 流体排出部4 流体引导部5A 法兰5 插入部6A 法兰6 插入部D 内径d 壁厚P 节距W、W1、W2、w 左右宽度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a)中表示用于引导空气、水(泥水)和果汁等的食用液体(有时为颗粒体或者粉体等)的可挠性软管(以下,简称为软管)1。该软管1由外表面1B以及内表面1C平坦的(也可以是有些向内表面侧或者外表面侧弯曲的)软管主体1A、和被螺旋状地缠绕在该软管1A的外表面并被熔融连接的圆弧形(半球形)的加强芯2构成。上述加强芯2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四角形或者圆形等的任意形状。该软管1是,需要轻的重量且保持形状的同时,在也需要可挠性的情况下,可以特别有效地使用的软管。
上述软管1虽然没有图示,但是由软管成形装置制造,该软管成形装置具备作为被驱动转动的驱动转动体的引导头(homer)、将截面形状大致为圆弧形(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或者矩形等)的上述加强芯2以熔融的状态向该引导头压出的压出机、以比上述加强芯2更大的宽度(在图中具有图2(a)中的加强芯2的大致一个节距大小的宽度)而在将愈靠近软管轴芯方向两端侧厚度愈薄的带状(虽然在图中是大致平行四边形,但是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带材1a以熔融的状态压出的压出机。所以,通过压出机将带材1a沿与软管轴芯方向交叉的方向压出而螺旋状地缠绕在引导头上,相邻的带材1a、1a的软管轴芯方向的各个端面1T、1T接合,通过熔融接合(也可以用粘接剂固定)而形成圆筒形(也可以是椭圆形)的软管主体1A,在该软管主体1A的外表面上,通过压出机沿与软管轴芯交叉的方向压出熔融状态的加强芯2,将二者熔融接合,可以构成内表面大致平坦的圆筒形软管。
在图2(a)、(b)中,虽然通过将在软管轴芯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带材1a、1a的端面1T、1T之间(虽然实际上带材1a是1片,但是由于将该1片带材1a螺旋状地抽出,所以在图的截面图上可以看到存在两片带材1a)接合,表示了在软管的径向上接合有2片带材1a、1a的情况,但是如图3(a)、(b)所示,在软管的径向将3片(根据软管的壁厚,也可以是4片以上,而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带材1a是1片,但是由于将该1片带材1a螺旋状地抽出,所以在图的截面图上可以看作存在3片带材1a)带材1a、1a、1a的端面1T、1T接合,可以提高对于拉力的强度。
虽然通过由苯乙烯类弹性体构成上述带材1a,能够作成可以认识软管内部的半透明结构,可以容易地从外部把握被污染的带材,有利于维护,但是只要是软质合成树脂的话,任何材料都可以,也可以是在软质合成树脂中添加其他材料。另外,除了由聚丙烯构成之外,也可以由硬质合成树脂构成上述加强芯2,或者在硬质合成树脂中加入其他的不同材料而调节硬度。
在上述带材1a由软质合成树脂(硬度优选为JIS A中规定的50~75的范围内)构成,上述加强芯2的材料由硬质合成树脂构成的同时,通过将上述软管主体1A的壁厚d设定在0.2mm~0.7mm的范围内,加强芯2的节距P设定为软管主体1A的内径尺寸D的0.5倍~0.9倍的大小,如图1所示,折弯到180度时,由于通过在弯曲部的加强芯2、2之间的软管主体1A的部分向内侧大幅凹进(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向外侧突出)而产生的多个大的皱褶1S,在弯曲部上可以将弯曲半径抑制得小,所以相对于可挠性软管1的两端侧平行的一对直线部的左右宽度W在弯曲部上不会大幅增加,可以收纳在目前无法收纳的狭小空间内。另外,上述皱褶1S愈靠近折弯部的中心愈深。优选将上述加强芯2的软管轴芯方向的宽度设定为软管主体1的内径尺寸D的0.15倍~0.18倍的大小。例如在内径尺寸D为17mm的软管的情况下,使加强芯2的宽度为2.55mm~3.06mm。
另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一对直线部的相互相对位置一侧形成无间隙状态的U字形状。通过这样,可以使收纳空间为两根软管1、1的外径w,可以实现最小限度的收纳空间。另外,在图5中,虽然表示了加强芯2、2之间接触的状态,但是只要是一个直线部的加强芯2与另一个直线部的软管主体1A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就可以使加强芯2的软管径方向的尺寸比上述w更小。
在图4中,将上述折弯180度的软管1的一端通过带有法兰5A的插入部分5内嵌在流体排出部3中(通过螺母或粘接剂)并连接,将另一端通过带有法兰6A的插入部6内嵌在流体引导部4中(通过螺母或粘接剂)并连接。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在弯曲部将弯曲半径抑制得小,相对于可挠性软管1的两端侧平行的一对直线部分的左右宽度W不会在弯曲部大幅地增加。虽然上述流体排出部3以及流体引导部4在相同连接方向的位置、并且从与连接方向正交的方向看位于错开的位置上相互大致平行的状态下设置,但是也可以在以相同连接方向的位置、并且从与连接方向正交的方向看位于重复的位置上设置。
在图4所示的软管1的连接状态中,可以将流体排出部3以及流体引导部4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可以向软管连接方向自由移动而实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移动流体排出部3或者流体引导部4或者这两者,仅仅在软管连接方向上移动弯曲部的位置,可以使上述弯曲部的左右宽度W维持该状态,具有可以构成为弯曲部的一部分不会伴随流体排出部3或者流体引导部4或者这两者的移动而增大,与其他物品接触而损伤软管1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挠性软管,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的大致圆筒形的软管主体、和被螺旋状地缠绕固定在该软管主体外表面的硬质合成树脂制成的加强芯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壁厚设定在0.2mm~0.7mm的范围内,所述加强芯的节距设定为所述软管主体内径尺寸的0.5倍~0.9倍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挠性软管的一端与流体排出部连接,而且该可挠性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以与该流体排出部的连接方向大致相同的状态并列设置的流体引导部时,构成为由大致弯曲180度的弯曲部和从该弯曲部的两端朝向该流体排出部以及该流体引导部的大致平行的一对直线部构成的大致U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所述一对直线部的相互相对的位置一侧成为无间隙状态的大致U字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内径尺寸在30mm以下。
5.一种可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将用于排出流体的流体排出部、和用于接收来自该流体排出部的流体并将其引导至规定的地方的流体引导部在它们的开口处于相同方向的状态下并列设置,当所述流体排出部与流体引导部连接时,由大致弯曲180度的弯曲部与从该弯曲部的两端朝向该流体排出部以及该流体引导部的大致平行的一对直线部构成的大致U字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弯曲大于90度的大角度也不会发生死弯,而且可以按照预定收纳在狭窄的空间内的可挠性软管。在由软质合成树脂制成的大致圆筒形的软管主体(1A)、和被螺旋状地缠绕固定在该软管主体(1A)外表面的硬质合成树脂制成的加强芯(2)构成的可挠性软管中,所述软管主体(1A)的壁厚(d)设定在0.2mm~0.7mm的范围内,所述加强芯(2)的节距设定为所述软管主体(1A)内径尺寸(D)的0.5倍~0.9倍的大小,从而构成可挠性软管。
文档编号F16L11/12GK1926371SQ20058000686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4日
发明者金尾茂树 申请人:客纳福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