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153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摩托车悬挂装置中最关键的部件,液力阻尼式减震器是目前摩托车使用最为普遍的实用型前减震器,其机理是利用流体通过阻尼孔相对震动方向产生阻尼力。前减震器上部固定在上下联板上,下部通过轮轴、轮毂等与车轮连接在一起。前减震器的内管通过活塞杆与外管套接在一起,外管端口内嵌装上导向套。外管与内管在行驶过程中作往复相对运动,由于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前轮受到来自路面的冲击,相对作用在前减震器上产生非轴向力,上导向套不足以克服这种非轴向冲击力而使内外管壁之间往复运动产生摩擦,其摩擦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前减震器的阻尼性能,进而影响到摩托车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为降低摩擦阻力,势必对内管的表面粗糙度、直线度、外管内孔的圆度和光洁度、各孔的同轴度及活塞杆的端面垂直度等都提出了极高的精度要求,增加了零件加工的难度和成本,产品一致性也难以保证。由于前减震器摩擦阻力大,一致性差等缺陷,造成前减震器性能的劣化,使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差,影响摩托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由于内外管壁之间的相对非轴向摩擦容易使内管表面划伤而导致减震器漏油,缩短了减震器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不改变相关零件现有加工精度的条件下,提供一种降低摩擦阻力,同时保证摩擦阻力的一致性、延长减震器使用寿命的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一种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包括通过活塞杆与外管套接在一起的内管,外管端口内嵌装上导向套,其特征在于下导向套套在内管上并轴向固定,上导向套和下导向套分别与内管、外管构成相对滑动结构,内管和外管之间具有间隔。
上述下导向套套在内管上并轴向固定可由内管的下端制有环槽并嵌装下导向套构成。
上述下导向套高度为15-30mm,其外径比内管外径大0.5-2mm,相应地外管内径加大0.5-2mm;较适宜的,下导向套高度为18-20mm,其外径比内管外径大1-1.5mm,相应地外管内径加大1-1.5mm。
上述下导向套为复合耐磨材料制成,其外表面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上导向套也可由复合耐磨材料制成,其外表面也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本实用新型在外管端口内嵌装上导向套的基础上,在内管下端增加了轴向固定的下导向套,并使内管和外管之间具有间隔,两者之间不直接接触,仅由上导向套和下导向套分别与内管、外管构成相对滑动结构,下导向套外表面喷涂有极低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自润滑性能的聚四氟乙烯涂层,摩擦阻力降低,改善了前减震器的阻尼性能,提高了前减震器的舒适性、平顺性,从而使减震器的各零件的加工精度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其一致性容易得到保证,降低了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也有效提高减震器的密封性能,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对于减少维修费用,节约成本都十分有利。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D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K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螺栓1、0型密封圈2、减震弹簧3、活塞环4、活塞杆5、缓冲弹簧6、内管7、防尘圈8、钢丝挡圈9、油封组件10、油封垫圈11、上导向套12、缓冲锥14、外管15、垫圈16、螺钉17组成,所不同的是在内管7下端增加了轴向固定的下导向套13,其结构为内管7的下端制有环槽并嵌装下导向套13。下导向套13的高度为18-20mm,其外径比内管7外径大1-1.5mm,相应地外管15的内径加大1-1.5mm,从而使内管7和外管15之间具有间隔,在减震器全行程范围内,两者并不直接摩擦。下导向套13采用SF-1型复合材料制成,其外表面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31,该涂层具有极低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自润滑性能的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前减震器的摩擦阻力。当然,上导向套12也可采用与下导向套13相同的构成,效果更佳。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包括通过活塞杆(5)与外管(15)套接在一起的内管(7),外管(15)端口内嵌装上导向套(12),其特征在于下导向套(13)套在内管(7)上并轴向固定,上导向套(12)和下导向套(13)分别与内管(7)、外管(15)构成相对滑动结构,内管(7)和外管(15)之间具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导向套(13)高度为15-30mm,其外径比内管(7)外径大0.5-2mm,相应地外管(15)内径加大0.5-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导向套(13)高度为18-20mm,其外径比内管(7)外径大1-1.5mm,相应地外管(15)内径加大1-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导向套(13)为复合耐磨材料制成,其外表面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导向套(12)为复合耐磨材料制成,其外表面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管(7)的下端制有环槽并嵌装下导向套(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减震器的双导向结构,包括通过活塞杆(5)与外管(15)套接在一起的内管(7),外管(15)端口内嵌装上导向套(12),其特征在于下导向套(13)套在内管(7)上并轴向固定,上导向套(12)和下导向套(13)分别与内管(7)、外管(15)构成相对滑动结构,内管(7)和外管(15)之间具有间隔。本实用新型改善了前减震器的阻尼性能,提高了前减震器的舒适性、平顺性,使减震器的各零件的加工精度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其一致性容易得到保证,降低了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也有效提高减震器的密封性能,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F9/36GK2924164SQ20062010574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5日
发明者程福才 申请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