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复合型制动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173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复合型制动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复合型制动毂。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制动毂一般都是由铸造一次成型,为了兼顾制动毂所需的其它特殊性能,铸件材料一般韧性较差,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裂,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破裂、耐用、使用寿命长的汽车复合型制动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复合型制动毂,其包括有制动毂,其特征在于在该制动毂的外表面装有高强度的圆筒形外铸铁,在制动毂的内表面装有若干个弧度与所述圆筒形外铸铁的弧度相配合的半弧形内铸铁,所述制动毂、圆筒形外铸铁、半弧形内铸铁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在所述制动毂上开有多个通孔,在所述圆筒形外铸铁、半弧形内铸铁上都开有与所述制动毂上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螺丝是穿过上述相应的制动毂、圆筒形外铸铁、半弧形内铸铁的通孔后固定连接制动毂、圆筒形外铸铁、半弧形内铸铁。
所述圆筒形外铸铁的通孔内开有用于装防松垫片的圆槽。
所述的圆筒形外铸铁的外表面是波纹状。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通过在制动毂外表面装上一层高强度的圆筒形外铸铁,故本实用新型不容易破裂,同时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形外铸铁表面为波纹状,增加了散热面积,故避免了制动毂由于承受太高的温度而影响刹车效果和寿命,此外在该制动毂内表面装有多片半弧形内铸铁,厚度较薄,开式结构,从而减少了由内应力和热疲劳造成的网状裂纹,另外,制动毂、圆筒形外铸铁、半弧形内铸铁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由于是采用螺丝连接,故方便于更换损坏的半弧形内铸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经济安全,易形成批量生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复合型制动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复合型制动毂的通孔部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复合型制动毂的半弧形内铸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汽车复合型制动毂,其包括有制动毂1,在该制动毂1的外表面装有高强度的圆筒形外铸铁2,在制动毂1的内表面装有若干个弧度与所述圆筒形外铸铁2的弧度相配合的半弧形内铸铁6,见图3,它是半弧形内铸铁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制动毂1上开有多个通孔3,例如8个,在所述圆筒形外铸铁2、半弧形内铸铁6上都开有与所述制动毂1上的通孔3相配合的通孔3,所述螺丝5是穿过上述相应的制动毂1、圆筒形外铸铁2、半弧形内铸铁6的通孔3后固定连接制动毂1、圆筒形外铸铁2、半弧形内铸铁6。所述圆筒形外铸铁2的通孔3内开有用于装防松垫片的圆槽4,见图2。此外,圆筒形外铸铁2的外表面是波纹状21,其散热面积大,以避免制动毂1由于承受温度太高而影响刹车效果和寿命。
总之,本实用新型虽然例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因此,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复合型制动毂,其包括有制动毂(1),其特征在于在该制动毂(1)的外表面装有高强度的圆筒形外铸铁(2),在制动毂(1)的内表面装有若干个弧度与所述圆筒形外铸铁(2)的弧度相配合的半弧形内铸铁(6),所述制动毂(1)、圆筒形外铸铁(2)、半弧形内铸铁(6)是通过螺丝(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制动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毂(1)上开有多个通孔(3),在所述圆筒形外铸铁(2)、半弧形内铸铁(6)上都开有与所述制动毂(1)上的通孔(3)相配合的通孔(3),所述螺丝(5)是穿过上述相应的制动毂(1)、圆筒形外铸铁(2)、半弧形内铸铁(6)的通孔(3)后固定连接所述制动毂(1)、圆筒形外铸铁(2)、半弧形内铸铁(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制动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外铸铁(2)的通孔(3)内开有用于装防松垫片的圆槽(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制动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形外铸铁(2)的外表面是波纹状(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复合型制动毂,其包括有制动毂,在该制动毂的外表面装有高强度的圆筒形外铸铁,故本实用新型不易破裂,同时由于外铸铁的外表面为波纹状,故其散热面积增大,不容易发热,在制动毂的内表面装有若干个弧度与所述圆筒形外铸铁的弧度相配合的半弧形内铸铁,其厚度较薄,因此能够减少内应力和热疲劳造成的网状裂纹,极大提供本实用新型制动毂的使用寿命,此外,制动毂、圆筒形外铸铁、半弧形内铸铁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由于是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故其方便更换易损件,即方便更换损坏的半弧形内铸铁,故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易破裂、耐用、使用寿命长、安全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D65/02GK2937635SQ200720048959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8日
发明者黄耀葵 申请人:黄耀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