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滚轮型柔性传动补偿式滚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825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滚轮型柔性传动补偿式滚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挂小车式传动装置,具体地是其中的滚轮装置。
背景技术
悬挂小车式传动装置常称之为BF型或固定滚轮型柔性传动,其结构特点是 每个末级传动啮合都是一个由滚轮(车轮)和末级传动小齿轮组成的小车,小车 通过四个滚轮悬挂在大齿轮内侧轮缘上,末级大小齿轮的传动侧隙由在大小齿轮 轮缘上另设凸缘予以保证。滚轮由盘轴带动。滚轮的轴心与盘轴的轴心为同心的。 由于悬挂小车使得小齿轮始终伴随着大齿轮的轴向移动而移动,齿面载荷均勾, 齿面接触率大为提高,大大地改善了啮合条件,齿轮宽度上的可增加性,还可以 实现多点啮合。配合柔性支撑构件"缓冲"或"软化"冲击性或阻塞性动载荷, 从而减小啮合传动中的刚性冲击,能吸收振动,使运动平稳,达到提高功率利用 效率,降低传动噪音,延长齿轮使用寿命的目的。由于在基础上只安装柔性支承 构件和高速传动部分,没有大转矩承力构件,基础受载小且结构简单,因此基础 投资相对减小。大部分部件都是整体化,因此安装方便,容易实现通用化、系列 化和标准化。
筒类回转设备的传统传动系统常采用电动机、减速机、开式大小齿轮副。其 中大齿轮安装在筒体上,小齿轮安装在厂房基础上,由于筒体是靠转动的托轮支 承,运行时无一固定的回转中心,受筒体制造误差,热变形,基础下沉,托轮中 心线安装不平行,大小齿轮安装误差和运行磨损等原因影响,使大小齿轮啮合状 况变化大,大小齿轮的中心距时大时小,因而导致筒体转动时振动大、噪音大、 齿轮磨损快,寿命短、筒体联接螺栓容易松动、断裂等不少问题。为了解决上述 问题,本申请人在八十年代末期在国内首次开发了BF型柔性传动装置,并成功 应用在工程设计上。
BF型传动装置在工程应用中已得到推广应用。但是,由于不同的工况,结 构设计位置不同,发现悬挂小车的四个滚轮受力不同,然而引起滚轮的磨损程度 不一,直接影响齿轮的啮合状况,增加生产成本和维修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悬挂小车的四个滚轮受力不同,引起滚轮的磨损 程度不一的情况,提供一种能调整小车中滚轮位置的滚轮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滚轮的轴心相对于盘轴的轴心为偏心结构,在盘轴上开有 若干个螺孔,而在悬挂小车的外壳上也开有螺 L,螺栓穿过盘轴上的部分螺孔和 外壳上的螺孔将两者固定。
随着大齿圈的圆周运动,滚轮外圆面磨损后,滚轮外表面与大齿圈内滚道的 间隙逐渐增大,导致齿轮副间隙增加,齿轮的承载能力下降,通过调整偏心滚轮 的固定套与悬挂小车上的螺栓位置,能够使滚轮与大齿圈始终保持接触,维持正 常的啮合状况,从而保持了齿轮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滚轮型柔性传动补偿式滚轮装置能减少检修时间,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率。


图1是小车的滚轮位置的剖视图; 图2是盘轴左视图3是悬挂小车的外壳上与滚轮位置对应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2、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滚轮型柔性传动补偿式滚轮装 置包括滚轮l、带动滚轮转动的盘轴2,以及小车外壳3。盘轴的轴心与滚轮
的轴心不同心。偏心距为S,最大为20mm。在盘轴2上开设有螺孔4,螺 孔4排布在圆周上。在小车外壳3与盘轴对应的位置上也开设有螺孔5。螺 孔4的数目大于螺孔5的数目。螺栓6穿过盘轴上的部分螺孔和外壳上的螺 孔将两者固定。
权利要求1、固定滚轮型柔性传动补偿式滚轮装置,包括滚轮(1)、带动滚轮转动的盘轴(2),以及小车外壳(3);其特征在于盘轴的轴心与滚轮的轴心不同心;在盘轴(2)上开设有螺孔(4),在小车外壳(3)与盘轴对应的位置上也开设有螺孔(5);外壳(3)上的螺孔(5)的数目大于盘轴(2)上的螺孔(4)的数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滚轮型柔性传动补偿式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滚 轮的偏心距最大为2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滚轮型柔性传动补偿式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盘 轴(2)上开设有螺孔(4)排布在圆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挂小车式传动装置,具体地是其中的滚轮装置。滚轮的轴心相对于盘轴的轴心为偏心结构,在盘轴上开有若干个螺孔,而在悬挂小车的外壳上也开有螺孔,螺栓穿过盘轴上的部分螺孔和外壳上的螺孔将两者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滚轮型柔性传动补偿式滚轮装置能减少检修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率。
文档编号F16H55/18GK201141430SQ20072006563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
发明者刘金庭, 袁学敏, 钟晓宁, 陈雨田 申请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