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封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716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封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液封防振装置,特别是涉 及能够有效地降低因气蚀现象产生的异响的液封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液封防振装置中,存在着在输入大载荷时,主液室内瞬间 成为负压的情况,因为此时产生工作液的一部分气化的气蚀现象,与 之相伴产生异响,所以,提出了各种能够防止该异响的传递的各种方 案。
作为其中之一,是若主液室成为负压,则使主液室和孔通路短路, 使工作液泄漏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提出的方案是,将弹性膜配置设于分隔部件的贯通孔内, 使其外周部对贯通孔的内面接触离开自由,在输入了大振幅时,使弹
性膜的外周部变形,向副液室内突出,据此,形成用于使大量的工作
液泄漏的间隙(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l:特开2003-1485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132615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短路构造的结构是,构成孔通路的壁部的一 部分由弹性体的盖部形成,在主液室负压时,使盖部弹性变形,将孔 通路和主液室短路。因此,存在由于泄压时的工作液的移动在空通路 的副压室侧的连通口被节流,所以,不一定能够在瞬间得到足够的泄 压量的情况。另外,因为盖部与作为防振主体的隔振体一体形成,所 以,若在泄压时以外,盖部也与隔振体一起一体变形,则有可能对孔 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希望是不使孔通路参与的泄压构造。
另外,专利文献2的利用弹性膜的构造虽然与孔通路无关,是利
4用泄漏通路形成,但是因为弹性膜本身是以通过液室的内压变动反复 进行弹性变形为目的而设置的,所以,由于即使输入微小振幅的振动, 弹性膜也弹性变形,外周部的密封不完全,存在在加压时也产生泄漏 的情况,若产生这样的泄漏,则使衰减性能降低。因此,还要求抑制 气蚀现象的产生,同时不会产生微小振动造成的泄漏地将衰减性能的 降低遏止在最小限度。
但是,在为利用弹性膜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即使输入微小振幅 的振动,弹性膜也弹性变形,外周部的密封不完全,存在在加压时也 产生泄漏的情况,若产生这样的泄漏,则使衰减性能降低。因此,本
周侧设置泄压阀的方案。
但是,判明若使用这样的可动膜,则由于大振幅振动连续地输入, 可动膜转动,若泄压阀和泄漏通路的位置偏离,则对阻止气蚀现象产 生影响,要求阻止可动膜的转动。
本申请是实现这样的要求的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液封防振装置的第一发明具备向一对安 装对象的一个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向另一个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件、 将这些第 一 以及第二安装部件之间防振连结的隔振体、
将该隔振体作为壁部的一部分封入有工作液体的主液室、
经由分隔部件通过孔通路与该主液室连通,并且至少壁部的一部 分由隔膜形成的副液室,
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部件具备用于使工作液从副液室向主液室 泄漏的泄漏孔,将为了停止或者允许工作液通过该泄漏孔从副液室向 主液室泄漏而开闭的泄压阀设置在上述分隔部件。
第二发明是在上述第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部件具备 吸收主液室的内压变动的弹性膜和框部,所述框部设置有约束该弹性 膜的外周部的固定部,在该框部的上述固定部外周侧,设置上述泄漏孔,并且以开闭自由地覆盖该泄漏孔的方式,夹着上述固定部与上述 弹性膜一体地设置上述泄压阀。
第三发明是在上述第二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泄压阀在开阀 时以外,总是与包围上述泄漏孔的上述框部接触。
第四发明是在上述第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泄压阀中,将 上述副液室侧的面作成朝向主液室侧倾斜地向径向外方伸出的斜面 状。
第五发明是在上述第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泄压阀在周方 向具有向上述主液室侧开放的凹部。
第六发明是在上述第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泄压阀在周方 向具有刚性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液封防振装置的第七发明具备向一对安 装对象的一个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向另一个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件、 将这些第 一 以及第二安装部件之间防振连结的隔振体、
将该隔振体作为壁部的一部分封入有工作液体的主液室、
经由分隔部件通过孔通路与该主液室连通,并且至少壁部的一部 分由隔膜形成的副液室,
上述分隔部件具备吸收主液室的内压变动的圆形的弹性膜和
支撑该弹性膜的外周部的框部件,
在该框部件的支撑上述弹性膜的部分的外周侧设置将主液室和副 液室连通的泄漏孔,
并且,将开闭该泄漏孔的泄压阀一体地设置在上述弹性膜的外周
部,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泄压阀附近,并且是上述弹性膜的外周部设 置厚壁部,通过用上述框部件支撑该厚壁部,对上述可动膜进行止动。
第八发明是在上述第七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可动膜外周 部的薄壁部分形成上述泄压阀,在周方向交互地形成将至少一部分用 于上述止动的上述厚壁部和上述泄压阀,在上述可动膜的外周部向上 述泄压阀和上述厚壁部之间付与刚性差。第九发明是在上述第八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上述厚壁 部,进行上述止动的厚壁部比其它的厚壁部刚性高。
第十发明是在上述第八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进行上述止动的 厚壁部设置与上述框部件密封性接触的密封唇。
第十一发明是在上述第七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从上述厚 壁部突出的突部嵌合于在上述框部件上设置的孔来进行上述止动。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因为在分隔部件设置泄漏孔,通过泄压阀使它开 闭自由,所以,若主液室成为规定的负压,则泄压阀打开,使大量的 工作液从副液室向主液室迅速泄漏,抑制气蚀现象的产生。此时,由 于泄漏孔设置在分隔部件,所以,能够增大开口面积,能够确保足够 的泄压量。而且,因为与孔通路无关地进行动作,所以,能够将孔性 能维持在一定。
另外,由于泄压阀的开闭没有受到弹性膜等其它的部件的弹性变 形的影响,所以,不存在因微小振动输入而泄漏的情况,能够将衰减 性的降低遏止在最小限度。
根据第二发明,因为与弹性膜一体地设置泄压阀,并且是一体地 设置在约束弹性膜的外周部的固定部的外周,所以,泄压阀的形成容 易,并且能够省空间地配置,能够提高空间效率。
而且,因为通过固定部与作为为了吸收内压变动而弹性变形的部
分的弹性膜的主体部功能地分离,所以,泄压阀的设定容易,同时, 由于泄压阀的开闭不受弹性膜的主体部的弹性变形的影响,所以,不
存在因微小振动输入造成泄漏的情况,能够将衰减性的降低遏止在最
小限度。
根据第三发明,因为泄压阀进行了在开阀时以外总是与包围泄漏 孔的上述框部接触的初期设定,所以,能够更切实地阻止微小振动输 入造成的泄漏。
根据第四发明,因为泄压阀将副液室侧的面作成朝向主液室侧倾 斜地向径向外方伸出的斜面状,所以,能够使泄压时的工作液的泄漏更切实地产生。
根据第五发明,因为泄压阀在周方向具有向主液室侧开放的凹部, 所以,在主液室的加压时,通过主液室的液压膨出变形,能够更提高 紧贴。
根据第六发明,因为泄压阀在周方向具有刚性差,所以,能够使 工作液向刚性低的部分集中,先行打开,能够提高泄压阀的动作精度, 切实地泄漏。
根据第七发明,在泄压阀附近,并且是弹性膜的外周部设置厚壁 部,能够通过用框部件支撑该厚壁部,对可动膜进行止动。因此,因 为在将泄压阀设置在与固定部相比的外周侧的可动膜中,即使在反复
输入大振幅振动的严酷的使用条件下,也能够阻止可动膜的转动,将 泄压阀和泄漏通路的位置关系维持在一定,所以,能够有效地阻止气
蚀现象的产生。
根据第八发明,因为在可动膜的外周部,薄壁的泄压阀和厚壁部 在周方向交互地形成,所以,能够付与泄压阀大的刚性差,能够通过 该刚性差提高泄压阀的动作性。另外,还能够将用于付与刚性差的厚 壁部用于止动。
根据第九发明,因为将多个厚壁部中的刚性更高的厚壁部用于止 动,所以,能够实现更切实地止动构造。
根据第十发明,因为在进行止动的厚壁部设置与框部件密封性接 触的密封唇,所以,能够有效地阻止液体泄漏。
根据第十一发明,因为通过将从厚壁部突出的突部嵌合于在框部 件上设置的孔来进行止动,所以,不必特别设置刚性高的厚壁部,能 够实现止动构造。


图l是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
图2是构成各部的分解图。 图3是上板的俯视图。图4是弹性膜的俯视图。
图5是弹性膜的直径方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非泄漏时的泄压阀附近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与图6相同的部位的泄漏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振动传递特性的图表。
图9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分隔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10-O-10线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11-O-10线剖视图。
图12是可动膜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13-0-13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14-0-13线剖视图。
图15是下保持器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的16-0-16线剖视图。
图17是图15的17-0-16线剖视图。
图18是将可动膜收容在下保持器内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有关第三实施例的可动膜的俯视图。
图20是将可动膜收容在下保持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1是图20的21-0-21线剖视图。
图22是有关第四实施例的可动膜的俯视图。
图23是有关第五实施例的处于组装状态的分隔部件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的24-0-24线剖视图。
图25是仅将图24的可动膜分离来表示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作为汽车用发动机支架构成的一个实施例。 图l是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图2是将构成各部分解的图。图l也 是沿主要振动的输入方向Z切割的剖面。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上 下左右等各方向以作为说明对象的图中的图示状态为基准。
在这些图中,该发动机支架具备向作为振动源的发动机(省略图示)
9侧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1、向作为受振动侧的车身(同上)安装的第
二安装部件2以及连结它们之间的隔振体3。隔振体3由橡胶等公知 的防振用弹性部件构成,是成为针对振动的防振主体部件的弹性体, 从Z方向向第一安装部件1输入的振动首先通过隔振体3的弹性变形 来吸收。
隔振体3为大致圆锥台形剖面,在内侧具备拱顶状部4,通过该 拱顶状部4形成向图的下方开放的凹部,
在该凹部内封入非压缩性的工作液,成为主液室5。
主液室5由分隔部件6与副液室7分开,通过从Z方向看被形成 为圆弧状的孔通路8与分隔部件6的外周部内连通(孔通路8的两端 的与各液室的连通口在本图中看不到)。孔通路8被设定成相对于由 10 ~ 11Hz左右的抖动振动等构成的低频的振动共振。
副液室7形成在隔膜10和分隔部件6之间,隔膜10作为壁部的 一部分。
第二安装部件2具备圆筒形的外筒配件11,根据需要,将该外筒 配件ll嵌合于保持器2a (参照图1),或者通过托架安装在车身侧。 外筒配件11成为第二安装部件2的一部分。
在外筒配件ll的内侧,隔振体3的延长部12被一体化,延长部 12以与分隔部件6的高度相同的程度向下方延伸, 一体地覆盖外筒配 件11的内面。在延长部12和分隔部件6的外周部之间形成若干个间 隙13。在延长部12的上部,面临主液室5的部分成为厚壁部的高低 差14,在这里,对分隔部件6的外周端部进行定位。
分隔部件6是中空的框状体,具备在上下分离的上板15和下保持 器16。上板15和下保持器16分别具有刚性,由轻金属、硬质树脂等 恰当的材料构成。
上板15是圆板状,中央成为低一级的中央阶梯部17,在这里形 成与主液室5连通的中央上开口 18。
在下保持器16在外周部形成用于形成孔通路8的向上方开放的圆 弧状槽22,夹着成为其内侧壁的环状隔壁23形成向上方开放的中央凹部24。
底部25其中央侧高一级,在该高低差部26附近并且是外周侧形 成环状槽27。另外,在底部25的中央部形成与副液室7连通的中央 下开口 28。
在作为由环状壁23包围的空间的中夹凹部24内,收容弹性膜30。 弹性膜30由橡胶等恰当的弹性体构成,是用于通过弹性变形吸收主液 室5的内压变动的部件,具有中央薄壁部31和固定部32以及一体形 成在固定部32的外周侧的泄压阀33。
中央薄壁部31收容在中央阶梯部17以及底部25之间,是因主液 室5的内压变动而弹性变形的部分,能够通过从中央上开口 18以及中 央下开口 28出入的工作液来弹性变形。固定部32是形成在中央薄壁 部31的外周侧的刚性的环状壁,上部在上板15的中央阶梯部17外周 部的高低差部15a被定位,下部与环状槽27嵌合被定位,据此,成为 被上板15和下保持器16从上下夹着固定的约束部,成为中央薄壁部 31的环状支撑部。
泄压阀33 —体形成在固定部32的外周侧,副液室7侧朝向径向 成为斜上的斜面34,使工作液容易从副液室7侧向主液室5侧流动。 在泄压阀33的主液室5侧形成向主液室5开放的凹部35。
泄压阀33在上板15以及下保持器16的各外周部,将形成于圆弧 状槽22的内侧的泄漏孔19以及29连通,使工作液从副液室7向主液 室5泄漏。
隔膜10具备薄壁的主体部36和一体形成在其外周部的厚壁部 37,固定用环38插入厚壁部37被一体化。从固定用环38的外周面开 始,作为厚壁部37的一部分的密封部39向径向外方突出。固定用环 38经由密封部39压入外筒配件11的内侧。固定用环38的上下各端 面露出,上端面抵接下保持器16的底部外周。下端面被形成在外筒配 件11的下端部的折曲部lla铆接固定。
为了组装该发动机支架,如图2所示,首先制作第一安装部件l、 第二安装部件2以及隔振体3—体化的小组装体,使它与图l的状态
ii上下反转,将分隔部件6放入外筒配件11的内侧,由高低差14定位, 接着,压入隔膜10的固定用环38,与分隔部件6的图示状态上面相 接,将外筒配件11的前端向内侧折曲,作为折曲部lla,压接固定用 环38的图示状态的上端面,据此,将整体组装一体化。
图3是上板15的俯视图。中央上开口 18设置在中央阶梯部17, 由变形限制框18a四等分。泄漏孔19与被划分的各中央上开口 18对 应,在各自的外周侧呈圆弧状地形成,泄压时,与经由孔通路8相比 能够从各泄漏孔19泄漏大量的工作液。符号20是孔通路8的主液室 5侧开口,与孔通路8连通。
图4是弹性膜30的俯视图,图5是沿弹性膜30的直径的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在中央薄壁部31同心圆状地一体形成多个突起31a 以及突条31b, 31c,在中央薄壁部31弹性变形时,相对于上板15以 及下保持器16以小的接触面积初期接触。另外,弹性膜30并非一定 为圆形,例如可以是多角形等各种形状。另外,泄压阀33的形状也可 以是与弹性膜30的形状相应的各种形状。
泄压阀33沿中央薄壁部31的外周形成为环状,在其因截面大致 呈三角形而成为薄壁的前端部被来自副液室7侧的工作液推压时容易 变形。但是,前端部在通常状态下,成为与环状隔壁23的内面密封性 接触,隔断泄漏孔19以及29之间的连通的闭阀状态,在主液室5的 内压达到了接近负压的规定的水平时,前端部离开环状隔壁23,成为 将泄漏孔19以及29之间连通的开阀状态。成为该开阀时的基准的主 液室5的内压水平可通过泄压阀33的硬度自由调整。若考虑气蚀现象 的产生因主液室5内的负压而产生这样的情况,则好的是将无限接近 负压的值设定为规定水平,例如设定以在O.latm左右时打开。
凹部35在周方向等间隔地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以90°间隔共四个) 形成在泄压阀33的一部分上。凹部35呈周方向长的圆弧状,以大约 45。宽度形成。相邻的凹部35、 35之间成为实心的大致三角形状截面 (参照图5)的厚壁部33a。凹部35设置一个以上,好的是设置多个。 通过该凹部35,泄压阀33在周方向形成刚性差。即,凹部35的形成部分为薄壁部,柔软,其它的部分成为厚壁部,坚硬。因为通过该刚
性差,泄漏时的工作液向容易变形的凹部35集中,从凹部35切实地 开始泄漏,所以,泄压阀33的打开正确。但是,设置刚性差的程度可 以自由设定,能够通过凹部35的数量、形成宽度、壁厚等调节凹部 35的硬度。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图6是表示非泄漏时的泄压阀33 附近部的剖视图,图7是泄漏时的同样的图。
首先,若从图1的Z方向向第一安装部件1输入大的振动,则压 缩主液室5,将工作液向副液室7侧送出。此时,主液室5的工作液 被加压,如图6箭头所示,向下方的副液室7侧推泄压阀33的上面。
但是,因为泄压阀33的外周部预先被推向环状隔壁23的内周, 所以,紧贴环状隔壁23,提高了密封性。而且,因为薄壁且容易变形 的凹部35因工作液压而向下方膨出变形,所以,外周部更强,进一步 提高了紧贴度,不会产生从泄漏孔19向泄漏孔29侧的泄漏。
象这样,通过在主液室5加压时阻止泄漏,工作液压通过中央薄 壁部31的弹性变形以及孔通路8产生的液柱共振更好地被衰减。
此后,虽然因为若振动方向反转,则隔振体3弹性变形,复原, 所以,主液室5的容积返回到压缩前的状态,但是,因为工作液经由 孔通路8移动,所以,返回迟緩,主液室5的内部瞬间地接近负压状 态。图7表示该状态,泄压阀33从主液室5侧被拉拽,并且因为副液 室7侧的工作液强烈推压液压阀33,而且被斜面34引导,上推泄压 阀33的前端,所以,泄压阀33欲以从前端侧逐渐被翻开的方式变形, 若不久主液室5和副液室7的液压差产生的压力强过泄压阀33的刚 性,则离开环状隔壁23,开阀,使副液室7侧的工作液按照副液室7— 泄漏孔29—泄漏孔19—主液室5泄漏。
此时,从泄漏孔19顺畅地泄漏大量的工作液,能够切实地防止主 液室5内的气蚀现象的产生。
而且,因为泄漏是在泄压阀33的外周部整体产生,并且泄压阀 33在环状隔壁23的外周部具有长的周长,所以,开放面积大,因此,从这点看也能够瞬间使大量的工作液泄漏,能够切实防止气蚀现象的 产生。
在此基础上,因为泄压阀33通过凹部35设置刚性差,所以,对 泄压阀33有影响的工作液压不均匀,工作液容易向刚性小的凹部35 集中,因此,从这里开始泄漏,能够确保确实的开阀。因此,能够进 一步提高泄压阀33的动作精度。通过该刚性差构造,即使输入土10mm 以上的大振幅振动,也能够充分对应。
另外,泄压阀33的刚性差并非一定是通过凹部35形成,也可以 是单纯地通过壁厚的变化、肋的形成等其它手段形成。
另外,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设置刚性差,而成为同样物品。 再有,斜面34不仅仅是直线,可以为曲线状等任意形状。 另外,因为泄压阀33 —体地设置在作为约束部的固定部32的外 周,所以,形成容易,并且能够省空间地配置,能够提高空间效率。 而且,由于通过固定部32与中央薄壁部31功能地分离,所以,泄压 阀33的设定容易。
再有,由于在主液室5加压时,泄压阀33的前端通过主液室5 侧的液压紧贴环状隔壁23的内面,若主液室5达到接近负压的规定水 平,则主动地开放,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气蚀现象的产生,同时能 够将衰减性能的降低遏止在最小限度。此时,因为泄压阀33在开阀时 以外,初期设定成紧贴环状隔壁23,所以,能够促进上述有关衰减性 能的效果。
图8是表示振动传递特性的图表,横轴用对数刻度表示对传递振 动进行了频率分析的结构频率(Hz),纵轴用对数刻度表示作为振动 从第一安装部件1向第二安装部件2传递的大小的传递力(N)。
在该例中,针对分别以13Hz加振有关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支架以 及构造相同不具备泄压阀的以往例时的传递振动进行频率分析,表示 扩大范围的频区中的成分振动的传递状况,显示出传递力越小其频率 的振动越难以传递。
发现在该图中,在不具备本申请的泄压阀的以往例和本实施例中,
14相对于200Hz以上的振动,传递力明显不同,判断在传递力降低的实 施例中,该传递力被降低的频区中的振动成分的产生得到抑制。
即,存在作为200Hz以上的振动,由于气蚀现象产生例如700Hz ~ 数千Hz的不特定多个的振动成分的情况,从这样的振动成分的产生 得到抑制的图表上的事实判断,气蚀现象的产生被有效地阻止。
另外,由于实施例和以往例的构造上的不同仅仅是泄压阀33的有 无,所以,很明显在实施例中,能够阻止气蚀现象的产生的理由是因 泄压阀33的泄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作为汽车用发动机支架构成的第二实施例。 另外,与上述实施例共通的部分使用共通符号,尽量省略重复部分的 说明(下面的各实施例也同样)。图9是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图 10是将构成各部分解的图。图9也是沿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Z切割 的剖面。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方向以图1的各图示状态为基 准,左右方向以图9中的各图示状态为基准。
分隔部件6通过在上下分离的上板15和下保持器16,将弹性膜 30夹持在中央部,在弹性膜30的径向外方设置孔通路8(参照图9)。 另外,在弹性膜30的外周部设置泄压阀33,开闭将主液室侧的泄漏 孔19以及副液室侧的泄漏孔29连通的泄漏通路,在打开时,使工作 液从副液室7侧向主液室5侧泄漏。再有,弹性膜30通过上板15的 中央上开口 18以及下保持器16的中央下开口 28,面临主液室5以及 副液室7,通过主液室5的液压变动弹性变形,吸收内压变动。
图9是分隔部件6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9的10-O-10线剖视图, 图ll是沿该11-O-10线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分隔部件6是俯视时 为圆形的中空的框状体,上板15和下保持器16分别具有刚性,由轻 金属、硬质树脂等恰当的材料构成。上板15为圆板状,中央成为低一 级的中央阶梯部17,在这里形成与主液室5连通的中央上开口 18,由 十字状的变形限制框18a划分。在中央阶梯部17的外周侧,呈圆弧状 的长孔的泄漏孔19以90。间隔在同一圆周上共配置四个。
符号20是孔通路8的主液室侧开口。 21是定位突起,从下保持器16突出,通过与形成在上板15的小孔21a嵌合,上板15和下保持 器16被定位, 一体化。
在下保持器16,在外周部形成用于形成孔通路8的向上方开放的 圆弧状槽22,在由成为该内侧壁的环状隔壁23包围的内侧的空间内, 收容弹性膜30。在下保持器16的底部25中央部,形成与副液室连通 的中央下开口28。 28a是变形限制框。
弹性膜30具有中央薄壁部31和固定部32以及一体地形成在固定 部32的外周侧的泄压阀33。中央薄壁部31面临中央上开口 18以及 中央下开口28,通过从这些开口出入的工作液弹性变形,通过十字状 的变形限制框18a以及28a限制过大变形。
如图IO所示,固定部32中的一部分成为壁厚最厚刚性最高的超 厚壁部40,将它嵌合在形成于下保持器16上的收容凹部41,由上板 15和下保持器16从上下夹持,据此,进行可动膜30的止动。另外, 在下部32a附近,也形成与形成在收容凹部41上的呈阶梯状的壁部的 卡合部42 (参照图13),在这里也进行止动。
虽然如图ll所示,在超厚壁部40的附近部也成为厚壁部43,但 是,该厚壁部43是呈具有将超厚壁部40的下部侧倾斜地切下那样的 斜面44的大致三角形状截面,被收容在与收容凹部41相邻的其它的 收容凹部45 (参照图17)。
图6、 7说明泄压阀的动作,图6是表示非泄压时的泄压阀33附 近部的剖视图,图7是泄漏时的同样的图。
泄压阀33具有与相对于厚壁部43在上方侧形成凹部35,使斜面 44部分为薄壁的物体相当的斜面34,通过该部分变形来开闭,以凹部 35面临泄漏孔19,斜面34面临泄漏孔29的方式配置。将泄漏孔19 以及29连通,泄漏通路39a形成在可动膜30的外周部和环状隔壁23 之间。泄漏通路39a构成贯通分隔部件6的工作液的流路,由泄压阀 33开闭。
图12是弹性膜30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的13-0-13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14-0-13线剖视图。在这些图中,弹性膜30由橡胶等恰当的弹性体构成,是用于通过弹性变形吸收主液室5的内压变动的 部件,在外周部设置成为环状壁的固定部32,使厚壁部43在同心圆 上与之相比进一步向径向外方伸出,同时,在该厚壁部43的一部分设 置俯视时呈圆弧状在周方向长的凹部35,以90。间隔形成薄壁化的泄 压阀33。其结果为,虽然厚壁部43和泄压阀33在周方向交互地形成, 但是在四个厚壁部43中的三个上一体形成超厚壁部40。
超厚壁部40具备与厚壁部43的前端43a相比进一步向径向外方 突出的延长突出部40a,并且在与左右的厚壁部43外周的接续部形成 吃入径向内方的弯曲的释放凹部46 (图12),通过可动膜30向箭头 所示A或者B方向转动,来緩和施加在超厚壁部40和厚壁部43之间 的应力。
虽然超厚壁部40的周方向的宽度是没有设置超厚壁部40的厚壁 部43 (位于图的左侧)的大致一半左右,但是如图13所示,由于超 厚壁部40在大致长方形截面向径向外方突出,所以,相对于图14所 示的厚壁部43那样的三角形状截面,为大约2倍的面积。而且,由于 截面积比厚壁部43进一步大出仅延长突出部40a部分,所以,体积比 厚壁部43大,刚性更高。
在中央薄壁部31同心圆状地一体形成多个突起31a以及突条 31b、 31c,在中央薄壁部31弹性变形时,相对于上板以及下保持器以 小的接触面积初期接触。
泄压阀33在其因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状而成为薄壁的前端部被来 自副液室7侧的工作液推压时,容易变形。
泄压阀33是将原本形成在全周的厚壁部的一部分去掉,成为凹部 35而形成的薄壁部,因此,薄壁的泄压阀33和厚壁部43交互地在周 方向形成,据此,通过弹性膜30的外周部,在厚壁部43和泄压阀33 之间形成刚性差。
即,泄压阀33为薄壁部,柔软,其它部分成为厚壁部43,坚硬。 因为通过该刚性差,泄漏时的工作液向容易变形的泄压阀33集中,从 泄压阀33的斜面34开始变形,切实地开始泄漏,所以,泄压阀33
17的打开正确。但是,设置刚性差的程度可以自由设定,能够通过凹部
35的数量、形成宽度、壁厚等调节凹部35的硬度。
图15是下保持器16的俯视图,图16是图15的16-0-16线剖视 图,图17是图15的17-0-16线剖视图。下保持器16是由树脂或者金 属构成的刚性部件,具有外周部的周壁16a以及底部25,是向上方开 放的呈容器状的部件,在周壁16a的内侧,形成用于形成孔通路8的 向上方开放的圆弧状槽22。圆弧状槽22环绕大致一周,与副液室侧 开口 47连通。在成为圆弧状槽22的内侧壁的环状隔壁23的内侧,形 成向上方开》文的中央凹部24。
底部25中央侧高一级,在该高低差部26附近并且是外周侧形成 环状槽27。另外,在底部25的中央部形成与副液室连通的中央下开 口 28,由十字状的变形限制框28a划分。
在底部25的环状隔壁23内侧,在周方向交互地形成泄漏孔29 和收容凹部45。这里,在四个收容凹部45中与设置了超厚壁部的厚 壁部对应的三个上, 一体地形成超厚壁部用的收容凹部41。收容凹部 41形成径向各大部41a,以便将径向外方部分深入环状隔壁23的厚壁 内,在这里,嵌合超厚壁部的延长突出部40a (参照图12)。
如图16所示,收容凹部41在环状隔壁23和环状槽27之间,形 成为大致阶梯状,在成为环状槽27的壁面的部分,构成卡合部42 (图 13)所卡合的卡合槽48。
如图20所示,面临收容凹部45的环状隔壁23的壁厚为仅没有设 置径向各大部41a(图16)量的厚壁。
图18是表示将可动膜30收容在下保持器16内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厚壁部43的外周缘部43a除超厚壁部40外,与环状隔 壁23的内面接触,仅超厚壁部40其延长突出部40a深入环状隔壁23 的壁厚内。另外,超厚壁部40以及厚壁部43的上方由上板15推压, 仅泄压阀33的上方面临泄漏孔19,据此,通过上板15推压并固定超 厚壁部40以及厚壁部43,泄压阀33能够通过液压开闭(参照图IO、 11)。另外,从图中可知,因为超厚壁部40在与泄压阀33相比的径向 外方位置被固定在环状隔壁23,所以,能够更切实地阻止泄压阀33 向周方向变形。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图6中,若各种振幅的振动向主 液室5输入,液压从泄漏孔19向泄压阀33施加,则在基于规定的大 振幅(PP3左右)的主液室5为负压时,泄压阀33打开,进行泄漏, 据此,阻止气蚀现象。但是,若以大振幅(PP10左右)连续加振,则 存在可动膜30在分隔部件6内转动,容易在与将泄压阀33和泄漏孔 19以及29连结,并贯通分隔部件6的泄漏通路39之间产生偏离的情 况。
若产生该偏离,则在一定以上的振幅(PP6左右)阻止气蚀现象 的能力降低。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周方向设置三个高刚性的超厚壁部 40,用上板15和下保持器16牢固地保持它,所以,即使泄压阀33 反复受到大的液压,也可将可动膜30定位保持,防止可动膜30的转 动,使泄压阀33和泄漏通路39a之间不会产生偏离。因此,即使是在 反复输入大振幅振动这样的严酷的使用环境下,也能够有效地阻止气 蚀现象的产生。
并且,由于将超厚壁部40嵌入收容凹部41,对可动膜30和下保 持器16进行定位,通过定位突起21对下保持器16和上板15进行定 位,所以,能够简单且正确地对上板15、可动膜30以及下保持器16 这三个部件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正确地定位泄压阀33和泄漏通路 39,进行组装。另外,因为能够通过超厚壁部40提高可动膜30的外 周部的刚性,所以,相对于输入振动的衰减值提高,特别是能够提高 大振幅振动(士lmm以上)的衰减值。
在此基础上,因为泄压阀22和其它的外周部的刚性差加大,所以, 能够进一步提高泄压阀33的动作性。
在此基础上,由于是将超厚壁部40设置在可动膜30的外周部, 仅仅是用上板15和下保持器16夹持它,所以,构造简单,组装也容
19易,能够廉价地制造。
另外,可以是替代上板15和下保持器16的夹持,将可动膜30 的外周部卡合在上板15或者下保持器16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者上等。
接着,通过图19~21,说明第三实施例。图19是可动膜的俯视 图,图20是将可动膜收容在下保持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1是图20 的21-0-21线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超 厚壁部40。如图21所示,在超厚壁部40的上面设置向周方向延伸的 凹槽50,确保由上板15固定时的过盈量。象这样,超厚壁部40的数 量只要是一片以上,就为任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维持与前面实施 例相同的效果。
图22是有关第四实施例的可动膜30的俯视图。在该例中,虽然 与第二实施例同样设置三个超厚壁部40,但是,在各超厚壁部40的 上面突出地形成沿超厚壁部40的上面周围的密封肋60。在固定部32 的表面也沿固定部32形成环状的密封肋61,同时,该密封肋61与超 厚壁部40的密封肋60连续。这样一来,提高了组装时与上板15的紧 贴性,能够有效地阻止液体泄漏。特别是通过延长突出部40a,该部 分的环状隔壁23的上面宽度狭窄,因此,有助于相对于延长突出部 40a附近的环状隔壁23的上面部分的密封性的提高。
图23~25是有关第五实施例,图23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分隔部件 的俯视图,图24是图23的24-0-24线剖视图,图25是仅将图24的 可动膜分离来表示的图。
如这些图所示,替代至此为止的超厚壁部,在厚壁部43设置从固 定部32向上方延长并一体地突出的上方延长部70,将它与设置在上 板15上的定位孔71嵌合。这样一来,即使不设置超厚壁部,通过将 上方延长部70嵌合在上板15的定位孔71,也能够阻止弹性膜30的 转动,厚壁部43只要一种即可,因此,构造更加简单。此时,若将作 为从固定部32的上面与上方延长部70接续的部分的上方延长部70 的周方向端部72作成锥状,则能够使向定位孔71的嵌合容易。
另外,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例,在发明的原理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例如,应用本申请发明的对象除发动机支 架以外,也可以是悬架支架等各种对象。
权利要求
1. 一种液封防振装置,所述液封防振装置具备向一对安装对象的一个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向另一个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件、将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安装部件之间防振连结的隔振体、将该隔振体作为壁部的一部分封入有工作液体的主液室、经由分隔部件通过孔通路与该主液室连通,并且至少壁部的一部分由隔膜形成的副液室,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部件具备用于使工作液从副液室向主液室泄漏的泄漏孔,将为了停止或者允许工作液通过该泄漏孔从副液室向主液室泄漏而开闭的泄压阀设置在上述分隔部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部 件具备吸收主液室的内压变动的弹性膜和框部,所述框部具有约束该 弹性膜的外周部的固定部,在该框部的上述固定部外周侧,设置上述 泄漏孔,并且以开闭自由地覆盖该泄漏孔的方式,夹着上述固定部与 上述弹性膜一体地设置上述泄压阀。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泄压阀 在开阀时以外,总是与包围上述泄漏孔的上述框部接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泄压阀 中,将上述副液室侧的面作成朝向主液室侧倾斜地向径向外方伸出的 斜面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泄压阀 在周方向具有向上述主液室侧开放的凹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泄压阀 在周方向具有刚性差。
7. —种液封防振装置,所述液封防振装置具备向一对安装对象的 一个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向另一个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件、将这些第 一以及第二安装部件之间防振连结的隔振体、将该隔振体作为壁部的一部分封入有工作液体的主液室、经由分隔部件通过孔通路与该主液室连通,并且至少壁部的一部 分由隔膜形成的副液室,上述分隔部件具备吸收主液室的内压变动的圆形的弹性膜和 支撑该弹性膜的外周部的框部件,在该框部件的支撑上述弹性膜的部分的外周侧设置将主液室和副 液室连通的泄漏孔,并且,将开闭该泄漏孔的泄压阀一体地设置在上述弹性膜的外周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泄压阀附近,并且是上述弹性膜的外周部设 置厚壁部,通过用上述框部件支撑该厚壁部,对上述可动膜进行止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可动膜外周部的薄壁部分形成上述泄压阀,在周方向交互地形成将至少一 部分用于上述止动的上述厚壁部和上述泄压阀,在上述可动膜的外周 部向上述泄压阀和上述厚壁部之间付与刚性差。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上 述厚壁部,进行上述止动的厚壁部比其它的厚壁部刚性高。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上 述止动的厚壁部设置与上述框部件密封性接触的密封唇。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从 厚壁部突出的突部嵌合于在上述框部件上设置的孔来进行上述止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阻止气蚀现象的产生的泄压阀作成简单且切实地进行动作的构造。本发明中,在分隔部件(6)内设置的弹性膜(30)上设置中央薄壁部(31)和固定部(32),将固定部(32)固定,同时,在固定部(32)的外周部一体地形成泄压阀(33)。泄压阀(33)在副液室(7)侧形成斜面(34),在主液室(5)侧形成开放的凹部(35),在周方向具有刚性差。若主液室(5)内成为负压,则打开泄压阀(33),副液室(7)的工作液向主液室(5)泄漏,阻止气蚀现象的产生。因为泄压阀(33)与弹性膜(30)一体形成,所以,制造容易,变化没有涉及以往的构成,组装以及调节容易,能够以低成本构成防止气蚀现象用泄压阀。另外,不会对孔通路的性能产生任何影响,能够将防振性能维持在一定。
文档编号F16F13/18GK101548115SQ20078004508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5日
发明者久保信夫, 柳濑浩, 西坂真朋, 齐藤淳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