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底部进气式铁路客车空气弹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列车用减震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釆用底部进气结构的、 安装在列车转向架上的空气弹簧。
背景技术:
空气弹簧是一种在柔性的橡胶囊中充入压縮空气,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来实现弹性作 用的非金属弹簧。但是空气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安装空间、转向架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限 制,衡量空气弹簧的质量的因素也就很多,针对不同的转向架以及使用的需要,也需要对空 气弹簧的结够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横向和纵向刚度要求、和安装空间。现有的空气弹簧 都是采用上端进气的结构,但是对于某些特定转向架的构造,以及较为狭小的安装空间,就 不能够满足需要。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铁路列车用空气弹簧不能适应列车转向架使用需要的 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底部进气式空气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底部进气式铁路客车空气弹簧,包括上盖组成、橡胶堆 以及胶囊,所述的橡胶堆硫化在一个锥台状金属座的侧表面,金属座的内部开有进气通道, 在橡胶堆的侧表面设置有一个金属承台,金属承台的腰部设置有一个支承台,金属承台的上 方安装有支承座,支承座上表面的边缘又安装有摩擦板,在支承座的中央开有通气孔,上盖 组成的下表面的边缘设置有圆环形的扣环,胶囊的上下子曰分别嵌装在金属承台的支承台上, 以及扣环的卡口内。优选的是,所述的金属承台的上沿要高于橡胶堆的上表面,令支承座与橡胶堆之间存在 缓冲空间。优选的是,所述的上盖组成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定位销以及安装接头。优选的是,所述的金属座的进气通道的内壁设置有o形密封圈。优选的是,所述的橡胶堆内部设置有纵向的金属加强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空气弹簧采用底部进气的结构, 一方面保证了空气弹簧在 使用方面与顶部进气式空气弹簧相同的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特定结构的转向架 的使用需要,而且无论是垂向刚度还是横向刚度,也都符合实际工作的使用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一种底部进气式铁路客车空气弹簧,包括上盖组成l、橡胶堆组成4以及胶囊3,所述的橡胶堆4的硫化在一个锥台状金属座7的侧表面, 橡胶堆4内部设置有纵向的金属加强片13。金属座7的内部开有进气通道8,而且进气通道 8的内壁设置有O形密封圈10。在橡胶堆4的侧表面设置有一个金属承台11,金属承台11 的腰部设置有一个支承台,金属承台的上方安装有支承座5,支承座5上表面的边缘又安装 有摩擦板6,在支承座5的中央开有通气孔12,所述的金属承台11的上沿要高于橡胶堆的上 表面,令支承座5与橡胶堆4之间存在缓冲空间。所述的上盖组成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定位 销9以及安装接头,上盖组成1的下表面的边缘设置有圆环形的扣环,胶囊3的上下子口分 别嵌装在金属承台11的支承台上,以及扣环2的卡曰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底部进气式铁路客车空气弹簧,包括上盖组成(1)、橡胶堆(4)以及胶囊(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堆(4)硫化在一个锥台状金属座(7)的侧表面,金属座(7)的内部开有进气通道(8),在橡胶堆(4)的侧表面设置有一个金属承台(11),金属承台(11)的腰部设置有一个支承台,金属承台的上方安装有支承座(5),支承座(5)上表面的边缘又安装有摩擦板(6),在支承座(5)的中央开有通气孔(12),上盖组成(1)的下表面的边缘设置有圆环形的扣环,胶囊(3)的上下子口分别嵌装在金属承台(11)的支承台上,以及扣环(2)的卡口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进气式铁路客车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承台(11) 的上沿要高于橡胶堆的上表面,令支承座(5)与橡胶堆(4)之间存在缓冲空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进气式铁路客车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组成(1) 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定位销(9)以及安装接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进气式铁路客车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座(7) 的进气通道(8)的内壁设置有O形密封圈(10)。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进气式铁路客车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堆(4) 内部设置有纵向的金属加强片(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部进气式铁路客车空气弹簧,包括上盖组成、橡胶堆以及胶囊,所述的橡胶堆硫化在一个锥台状金属座的侧表面,金属座的内部开有进气通道,在橡胶堆的侧表面设置有一个金属承台,金属承台的腰部设置有一个支承台,金属承台的上方安装有支承座,支承座上表面的边缘又安装有摩擦板,在支承座的中央开有通气孔,上盖组成的下表面的边缘设置有圆环形的扣环,胶囊的上下子口分别嵌装在金属承台的支承台上,以及扣环的卡口内。采用底部进气的结构,保证了空气弹簧在使用方面与顶部进气式空气弹簧相同的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特定结构的转向架的使用需要,而且无论是垂向刚度还是横向刚度,也都符合实际工作的使用要求。
文档编号F16F13/10GK201326680SQ200820199069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广泉, 王付胜, 王国栋, 王黎明, 程海涛, 范文佩, 黄晓红 申请人: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