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632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等的起动装置,具体涉及通 过冷却油冷却在起动时等情况下进行滑动控制的多片式离合器的起动 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在搭栽自动变速器等且将内燃机作为驱动源的车辆中, 由于在起动时,驱动车轮的旋转(自动变速机构的旋转)处于停止状态, 且发动机处于旋转状态,因而需要吸收所述旋转的不同的旋转并传递驱 动力的起动装置。作为这种起动装置,主流是利用了液力变矩器等流体 传动装置的结构,近年来,随着上述自动变速器的紧凑化的要求等,提
出了下述起动装置利用多片式起动离合器,通过油压控制来控制分离 状态、滑动状态、配合状态,从而吸收上述差旋转,并能传递驱动力(例 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4-308894号公报)。
但是,这种起动离合器,特别是在起动时、进车库时等保持低速状 态时,有时强制进行长时间的滑动控制,由此在摩擦片上产生较大发热, 为了防止摩擦片的烧灼等,要求进行有效的冷却。因此,在上述专利文 献1的起动装置中,以使起动离合器的摩擦片中粘贴有摩擦件的部分突 出的方式,在相邻的摩擦片之间形成缺口部,通过将该缺口部作为冷却 油的通道,促进冷却油的循环,实现摩擦片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l的起动离合器那样,在摩擦片上设置多个 缺口部时,应力集中在支承粘贴有摩擦件的部分的支承部分上,可能导 致强度不足,因而需要增加摩擦片的厚度来确保强度,即轴方向尺寸延 伸,存在起动离合器在轴方向上大型化的问题。并且,如在摩擦片上设 置多个缺口部,则引起上述支撑部分的刚性不足,使摩擦片的平面度变 差,可能导致滑动控制的控制性变差,并且热量集中在上述支撑部分上, 有可能导致所谓过热点的产生,从而使耐久性变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动装置,能提高摩擦片的冷却 性能,但不会导致轴方向的大型化、控制性变差、耐久性变差等。
本发明(例如参照图1至图4)的起动装置(1),可通过介于驱动 源的输入轴和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之间的多片式离合器(21)的配合 控制,进行车辆的起动控制,并且通过在内装该多片式离合器(21)的 机壳(15)内供给并排出冷却油,冷却该多片式离合器(21),其特征 在于,
上述多片式离合器(21)具有交替地配置的外摩擦片(21a)及内摩 擦片(21a)、和以分别介于所述外摩擦片(21a)及内摩擦片(21b)之 间的方式粘贴在该外摩擦片(21a)和该内摩擦片(21b)中一方上的摩 擦件(50),
上述起动装置(1)包括
鼓轮部件(22),其与上述驱动源的输出轴及上述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 轴中的一方相连接,与上述外摩擦片(21a)花键配合;
毂部件(29),其与上述驱动源的输出轴及上述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 中的另一方相连接,与上述内摩擦片(21b)花键配合;
第一油空间(Sl),其形成于上述鼓轮部件(22)的外周侧,填充供给 上述冷却油;和
第二油空间(S2),其形成于上述毂部件(29)的内周侧,填充供给上 述冷却油,
在上述鼓轮部件(22)和上述毂部件(29)上,分别具有连通上述第一 油空间(Sl)和上述多片式离合器(21)之间、上述第二油空间(S2) 和上述多片式离合器(21)之间的贯通油孔(22a、 29a),
在上述摩擦件(50)上,形成具有相对于从上述多片式离合器(21)的 中心放射的放射方向(XD )朝向旋转方向(co 1 )前侧倾斜的前倾槽(50a、的槽形状,上述第一油空间(Sl)和上述第二油空间(S2)的冷却油经 上述贯通油孔(22a、 29a )由上述前倾槽(50a、 50c )和上述后倾槽(50b) 接住。
由此,特别是在多片式离合器处于滑动配合或配合的状态下,以通 过该多片式离合器的方式,可以从第一油空间向第二油空间流入冷却 油,并从第二油空间向第一油空间流入冷却油。由此,不在外摩擦片、 内摩擦片上设置缺口部等,也能使冷却油向摩擦件的流动变得良好,即, 不导致轴方向的大型化、控制性变差、耐久性变差等,就可提高起动装 置的冷却性能。
更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2和图4),将上述摩擦件(50)的槽形状 形成为格子状。
由此,通过仅将多个平行的直线槽形成在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的 简单的结构,就可得到具有前倾槽和后倾槽的摩擦件的槽形状,可使冷 却油向摩擦件的流动变得良好。
更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具有旁通油路(A1、 A2),该旁通油 路(A1、 A2)迂回上述多片式离合器(21)而连通上述第一油空间(SI) 和上述第二油空间(S2),将供给到上述第一油空间(SI)和上述第二 油空间(S2)中一方的冷却油引导至另一方。
由此,可对供给到多片式离合器的外周侧及内周侧两方的冷却油进 行引导。由此,与仅向第一油空间及第二油空间中的一方供给冷却油的 情况相比,可降低内外周两侧的冷却油的温度,能进一步提高起动装置 的冷却性能。
更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具有油压促动器(20),其能够通过 活塞部件(23 )沿轴方向按压上述多片式离合器(21)的外摩擦片(21a ) 和内摩擦片(21b),
上述活塞部件(23)具有构成上述旁通油路(Al)的贯通孔(23a)。
由此,通过仅在活塞部件上形成贯通孔的简单的结构,就可构成旁 通油路。更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上述毂部件(29)具有构成上述旁通 油路(A2)的贯通孔(29b)。
由此,通过仅在毂部件上形成贯通孔的简单的结构,就可构成旁通 油路。
更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包括减振装置(30),其在上述第一 油空间(Sl)、上述多片式离合器(21)以及上述第二油空间(S2)的 轴方向侧方一侧并列设置,将从上述鼓轮部件(22 )经上述多片式离合 器(21)传递至上述毂部件(29)的上述驱动源的旋转,在吸收振动的 同时传递至上述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
上述冷却油,从上述第二油空间(S2)的内周侧被供给,并且从上述减 振装置(30)的与上述多片式离合器(21)在轴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内 周侧被排出。
即,可构成将冷却了摩擦片后的冷却油沿轴方向流动排出的流路。 由此,可防止冷却了多片式离合器后的冷却油滞留于第一油空间和第二 油空间,能降低第一油空间和第二油空间的冷却油的温度,从而提高起 动装置的冷却性能。
其中,上述括号内的标号与附图对应,为了使发明更容易理解,对 技术方案的构成没有任何影响。


图l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表示摩擦件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起动装置的冷却油的流动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摩擦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l及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是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表示摩擦件的后视图;图3是表示起动装置的冷却油的流动的侧面剖视图;图4是表示摩擦件的 放大图。其中,在图l所示的起动装置1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视为 例如在FR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类型的车辆中沿前后方向搭载,将图 中右侧作为"前侧",将左侧作为"后侧",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 如FF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类型的车辆那样沿左右方向搭载,即不限 定所搭载的车辆的驱动方式。
起动装置1,例如与省略图示的自动变速机构及油压控制装置一起 构成自动变速器,如图1所示,大致包括与发动机(未图示)的输出轴 (曲轴)相连接的输入部件11、与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未图示)相 连接的输出部件40,在外壳(壳体)15内的连接所述输入部件ll及输 出部件40的传递路径上具有起动离合器C及减振装置30。
输入部件11大致由配置于前侧的大致中心部分的凸缘部件12和固 定在该凸缘部件12的外周侧的前盖13构成。该凸缘部件12形成有与 发动机(未图示)的输出轴嵌合的中心环12a和在相比该中心环12a更 靠外的外周侧以凸缘状延伸设置的凸缘部12b,在该凸缘部12b的外缘 固定有前盖13。
该前盖13由以下部分构成与该凸缘部12b相连接并形成起动装 置1的前面侧的前方圆板部13a、在比该前方圆板部13a靠后方侧弯曲 形成而形成外周部分的外周圆筒部13b、和在相比该外周圆筒部13b更 靠外的外周侧弯曲形成并固定在后盖16上的连接部13c。另外,在前盖 13的前方圆板部13a的前面侧,例如在与发动机的种类等一致的位置上 固定有多个设置块(未图示),所述设置块用于调整与发动机输出轴的 凸缘状部分(飞轮)的安装,即,前盖13通过上述中心环12a进行轴 中心对准,并且经设置块而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固定在前盖13的连接部13c上的后盖16,在其内周侧固定有中空 套筒状的套筒部件17,该套筒部件17以相对于省略图示的自动变速机 构的变速器体可旋转的方式受到支承。即,构成为由凸缘部件12、前盖 13、后盖16以及套筒部件17构成内装有后文详细说明的起动离合器C 及减振装置30的外壳15 ,并且该外壳15整体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以与发动机的输出旋转相同的旋转进行旋转。在上述凸缘部件12及前盖13的前方圆板部13a的背面侧,在与前 盖13的外周圆筒部13b的内周侧沿轴方向重叠的位置上,配置有起动 离合器C。该起动离合器C大致由下述部件构成由外摩擦片21a及内 摩擦片21b构成的摩擦片(多片式离合器)21、与该外摩擦片21a花键 配合的鼓轮部件22、与该内摩擦片21b花键配合的毂部件29、和按压 该摩擦片21的油压促动器20。
上述鼓轮部件22是形成为鼓轮的部件,在其前侧固定于上述前盖 13的内侧面上。在该鼓轮部件2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外摩擦片 21a花键配合的花键22s。并且,在该鼓轮部件22的外周侧和前盖13 的外周圆筒部13b之间,形成有填充油(冷却油)的第一油空间Sl。并 且,在上述鼓轮部件22的花键22s的谷部,以连通该鼓轮部件22的外 周侧和内周侧的方式形成有贯通油孔22a。另外,上述前盖13的外周圆 筒部13b的直径尺寸,以使得第一油空间Sl的尺寸相对于鼓轮部件22 的直径尺寸成为适当尺寸的方式进行^:定。
与上述鼓轮部件22的花键22s配合的外摩擦片21a由多张摩擦片 构成,其与由多张摩擦片形成的内摩擦片21b交替地进行配置,由所述 外摩擦片21a和内摩擦片21b构成摩擦片21。在各内摩擦片21b的两侧 面上,以与位于两相邻侧的外摩擦片21a相对的方式粘贴有摩擦件50。
如图2所示,上述摩擦件50是粘贴在内摩擦片21b的前侧及后侧 这两个表面的中空圆板状的部件,在其与外摩擦片21a相对一侧的表面 上,形成有格子状的槽形状。该格子状的槽形状,例如在进行槽的切削 加工时,仅对多个平行的直线槽进行在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加工即 可,能够简单地形成。
这样形成于该摩擦件50上的格子状的槽形状,可区分为前倾槽50a、 后倾槽50b、外周连通槽50c以及放射方向槽50d。即,上述前倾槽50a 是相对于从起动离合器C的旋转中心X放射的放射方向XD向旋转方向 col的前侧倾斜的呈直线状的槽,其是起下述作用的槽在外摩擦片21a 和内摩擦片21b配合(接触)时,根据油的旋转惯性力,摩擦件50的 外周侧50e—侧的开口部朝向旋转方向前侧接受(接住)油,并将其向 摩擦件50的内周面50f —侧的开口部引导。上述后倾槽50b是相对于从起动离合器C的旋转中心X放射的放射 方向XD向旋转方向col的后侧倾斜的呈直线状的槽,其是起下述作用的 槽在外摩擦片21a和内摩擦片21b配合(接触)时,根据油的旋转惯 性力,摩擦件50的内周侧50f —侧的开口部朝向旋转方向前侧接受(接 住)油,并将其向摩擦件50的外周面50e —侧的开口部引导。
上述外周连通槽50c是相对于从起动离合器C的旋转中心X放射的 放射方向XD向旋转方向col的前侧倾斜90度的、即呈切线方向的直线 状的槽,其是起下述作用的槽在外摩擦片21a和内摩擦片21b配合(接 触)时,根据油的旋转惯性力,外周侧50e—侧的开口部朝向旋转方向 前侧接受(接住)油,并将其向相比接受(接住)油的开口部更靠向旋 转方向后侧的外周面50e—侧的开口部引导。其中,在本说明书中,该 外周连通槽50c相对于放射方向XD垂直,但由于朝向旋转方向col的前 方侧,在外周面50e—侧具有接受(接住)油的开口部,因而为了说明 方便,将其定义为前倾槽。
上述放射方向槽50d是相对于从起动离合器C的旋转中心X放射的 放射方向XD大致成为相同方向的呈直线状的槽,其是在外周面50e — 侧和内周面50f —侧分别具有沿放射方向XD的开口部的槽。
另一方面,上述毂部件29是具有中空部分的形成为杯状的部件, 在后侧与后述的减振装置30的传动板31相连接.在该毂部件29的外 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内摩擦片21b花键配合的花键29s。并且,在该 毂部件29的内周侧部分上的与内摩擦片21b沿轴方向重叠的部分上, 在由后述的活塞部件23大致包围的部分上,形成有填充油的第二油空 间S2。并且,在上述毂部件29的花键29s的谷部,以连通该毂部件29 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方式形成有贯通油孔29a。并且,在该毂部件29 的花键29s和传动板31的连接部分之间,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贯通 孔29b,以构成迂回摩擦片21而连通上述第一油空间Sl和第二油空间 S2的旁通油路A2 (参照图3)。
另一方面,在上述摩擦片21的大致内周侧,配置有根据从上述油 压控制装置供给的配合压力按压该摩擦片21的油压促动器20。该油压 促动器20具有形成于上述凸缘部件12的凸缘部12b的背面侧的气缸部 26、活塞部件23、回油板24、回油弹簧25,并通过用密封圏45、 46密封该气缸部26和该活塞部件23之间,形成油室27。并且,构成为通 过经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而与油压控制装置相连接的油路al、 a2,使 由该油压控制装置进行调压控制的配合压力作用在该油室27。
上述回油板24,其相对于上述凸缘部件12向后侧的移动被卡环28 限制,在其与配置在该回油板24前侧的活塞部件23之间,收缩设置有 回油弹簧25。
上述活塞部件23配置成,可根据该油室27的配合压力的作用和回 油弹簧25的作用力,朝向上述凸缘部12的气缸部26沿前后方向进行 滑动,在活塞部件23的外周部分上,具有与上述摩擦片21相对配置的 按压部23b。在该按压部23b的外周端部上形成有花键,该花键与上述 鼓轮部件22的花键22s花键配合,即活塞部件23构成为,与上述鼓轮 部件22、外摩擦片21a以及前盖13—起以与发动机的输出旋转相同的 旋转进行旋转。并且,在上述活塞部件23的按压部23b的内周侧部分 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3a,构成经该贯通孔23a和上述贯 通油孔22a,迂回摩擦片21而连通上述第一油空间Sl和第二油空间S2 的旁通油路A1 (参照图3)。
另一方面,上述减振装置30配置在起动离合器C的后侧,其大致 包括2张传动板31、 32、从动板33、连接板36、减振器34以及减振器 35而构成。传动板31,通过配合销38与和上述起动离合器C的内摩擦 片21b进行花键配合的毂部件29相连结,并通过配合销37与另一方传 动板32相配合。所述配合成一体的传动板31、 32,以可自由旋转的方 式定位并支承在输出部件40上,并且夹持同样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 承在输出部件40上的传动板33,在形成于所述两个板的不同直径部分 上的长孔形状的收容空间内,配置有由螺旋弹簧形成的减振器34和由 双重螺旋弹簧形成的减振器35。
在该传动板33的外周侧上,花键嵌合有连接板36,该连接板36的 内周侧通过配合销39与输出部件40相连结。该输出部件40,通过推力 轴承41、42,由凸缘部件12及套筒部件17相对于轴方向进行定位支承, 形成于其内周侧的花键40s与形成于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未图示) 的花键进行花键配合,并且其外周侧后端与固定于未图示的变速器体上 的中空轴(未图示)进行窝接,即由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和中空轴支承,并且相对于旋转方向连接在该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上。
在以上说明的起动装置1中,当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传递
到输入部件11时,前盖13及起动离合器C的摩擦片21的外摩擦片21a 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一体地旋转。并且,在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的中心 部分,形成有与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相连接的油路,当起动离合 器C的配合压力供给到该油路时,该配合压力经油路al、 a2供给到油 压促动器20的油室27。当配合压力从上述油压控制装置供给到油压促 动器20的油室27时,活塞部件23反抗回油弹簧25的作用力向后侧被 按压驱动,即活塞部件23慢慢按压摩擦片21,该摩擦片21滑动的同时 慢慢配合,即起动离合器C开始逐渐卡合。由此,来自发动机的驱动旋 转传递至与毂部件29相连接的传动板31、 32,并由传动板31、 32和从 动板33之间的减振器34、 35吸收转矩变动,并将驱动旋转传递至从动 板33,介于输出部件40将驱动力传递至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进而 增强配合压力,使起动离合器C处于完全配合的状态时,输入部件11 和输出部件40大致成为一体状态,即发动机的输出轴和自动变速机构 的输入轴大致成为直接配合的状态。并且,当油室27的配合压力被释 放(排出)时,因回油弹簧25的作用力,活塞部件23向前侧被推回, 即起动离合器C被分离。上述起动离合器C,由于与例如具有液力变矩 器的自动变速器中的蠕变(creep)状态的情况一样,即使在(重复起 动、停止的)堵塞区间行驶时或进车库时也成为滑动状态,因而存在该 起动离合器C长时间处于滑动状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摩擦片21 上产生大量发热。
接着,根据图3及图4对作为本发明主要部分的摩擦片21的冷却 进行说明。
在上述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和中空轴之间,形成有与油压控制装 置相连接的油路,其通过输出部件40的内周侧(花键40s)和油路a3, 与外壳15的内部空间15a连通(参照图1)。即,通过上述自动变速机 构的输入轴和中空轴之间的油路供给油时,经油路a3向该内部空间15a 供给油。
即,如图3所示,从油路a3经推力轴承42供给油时,其供给到第 二油空间S2,并且还经通过毂部件29的贯通孔29b的旁通油路A2和通过活塞部件23的贯通孔23a的旁通油路Al,供给到成为起动离合器C 的外周侧的第一油空间Sl。供给到该第一油空间Sl及第二油空间S2 的油,经鼓轮部件22的贯通油孔22a及毂部件29的贯通油孔29a被导 入到摩擦片21的内外周侧。
如图4所示,通过上述摩擦件50的前倾槽50a,当摩擦片21向旋 转方向col旋转时,停留在该前倾槽50a内的油因惯性力朝向用箭头表 示的方向(即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流动,使摩擦片21的外周侧、即 上述第一油空间Sl的油取入(接入)前倾槽50a内,将该前倾槽50a 内的油向摩擦片21的内周侧、即上述第二油空间S2放出。并且,外周 连通槽50c,在摩擦片21向旋转方向(ol旋转时,从外周侧向该槽内取 入(接入)油,并向作为旋转方向col的后侧的外周侧放出油。
并且,由于上述摩擦件50的后倾槽50b,摩擦片21沿旋转方向(0 1 旋转时,停留在该后倾槽50b内的油因惯性力向用箭头表示的方向(即 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流动,使摩擦片21的内周侧,即上述第二油空间 S2的油进入(接入)后倾槽50b内,并将该后倾槽50b内的油向摩擦片 21的外周侧,即上述第一油空间Sl放出。
由此,如图3所示,成为如下流通形式从油压控制装置供给到第 一油空间Sl及第二油空间S2的油,从摩擦片21的外周侧出入内周侧, 从内周侧出入外周侧,通过摩擦片21的槽形状,这样形成良好的流动 来冷却摩擦片21。
另外,在图4所示的摩擦件50的放射方向槽50d中,由于当该摩 擦片21沿旋转方向(ol旋转时,也会在作为外周侧的第一油空间Sl产 生离心油压,因此即^^吏离心力作用在该放射方向槽50d内的油,油的移 动也很少。但是,在配置有该放射槽50d的位置上,由于形成配置有上 述外周连通槽50c的结构,因而即使成为基于该放射方向槽50d的油的 移动很少的状态,摩擦片21也可通过在该外周连通槽50c移动的油来 冷却,防止产生过热点。
如图3所示,如此进行了摩擦片21的冷却及润滑的油,从第一油 空间Sl及第二油空间S2,通过减振装置30的外周侧或减振装置30内 后,对减振装置30进行冷却及润滑,并向该减振装置30的后侧流入。向该减振装置30的后侧流入的油,向内周侧流入,并经推力轴承41向 形成于中空轴和套筒部件17之间的油路a4排出,并被引导至设在上述 油压控制装置下方的机油盘。其中,上述油压控制装置构成为,与未图 示的机油冷却器相连接,冷却各部分后变热了的油,通过该机油冷却器 降低温度,并重新被送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l,向鼓轮部件22的外周侧的第 一油空间Sl和毂部件29的内周侧的第二油空间S2供给冷却油,鼓轮 部件22及毂部件29的贯通油孔22a、 29a,以能4吏冷却油流动的方式与 第一油空间Sl和摩擦片21之间、第二油空间S2和摩擦片21之间连通, 当粘贴有摩擦件50的外摩擦片21a或内摩擦片21b旋转时,前倾槽50a 接受(接住)来自外周侧的第一油空间Sl的冷却油,并且后倾槽50b 接受(接住)来自内周侧的第二油空间S2的冷却油,因而特别M擦 片21处于滑动配合或配合状态,以通过该摩擦片21的方式,冷却油可 从第一油空间Sl向第二油空间S2流动,以及可从第二油空间S2向第 一油空间Sl流动。由此,不在外摩擦片、内摩擦片上设置缺口部等, 就能使冷却油向摩擦件50的流动良好,即,不导致轴方向的大型化、 控制性变差、耐久性变差等,就可提高起动装置1的冷却性能。
并且,由于将摩擦件50的槽形状形成格子状,因而通过仅将多个 平行的直线槽形成在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的简单的结构,就可得到具 有前倾槽50a和后倾槽50b的摩擦件50的槽形状,可使冷却油向摩擦 件50的流动变得良好。
并且,由于旁通油路A1、 A2将供给到第一油空间Sl及第二油空间 S2中一方的冷却油迂回摩擦片21而向另一方引导,因而可对供给到该 摩擦片21的外周侧及内周侧两方的冷却油进行引导。由此,与仅向第 一油空间Sl及第二油空间S2中一方供给冷却油的情况相比,可降低内 外周两侧冷却油的温度,能进一步提高起动装置1的冷却性能。
并且,通过仅在活塞部件23上形成贯通孔23a的简单的结构,就 可构成旁通油路Al。
并且,通过仅在毂部件29上形成贯通孔29b的简单的结构,就可 构成旁通油路A2。并且,由于冷却油从第二油空间S2的内周侧供给,并且从减振装 置30的与摩擦片21在轴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内周侧排出,因而可构成 将冷却了摩擦片21后的冷却油沿轴方向流动后排出的流路。由此,可 防止冷却了摩擦片21后的冷却油滞留在第一油空间Sl、第二油空间S2, 能降低第一油空间Sl、第二油空间S2的冷却油的温度,从而提高起动 装置1的冷却性能。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以将槽形状形成为格子状,还配置上 述放射方向槽50d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例如形成多个V字形 的配置来构成槽形状,即只要在摩擦片上具有前倾槽和后倾槽的结构, 可适用于任意的起动装置。
并且,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冷却油的流动设为从起动 离合器C的内周侧供给,通过该起动离合器C和减振装置30,并通过该 减振装置30的背面侧后向内周侧流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对下 述情况适用本发明例如冷却油从减振装置30的背面侧的内周部分供 给,通过该减振装置30和起动离合器C,流入起动离合器C的内周侧, 即冷却油的流动成为相反方向。
并且,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以将鼓轮部件22固定在前盖 13上,将毂部件29连接到减振装置30为例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是将鼓 轮部件连接到减振装置,将毂部件固定在前盖上,即只要鼓轮部件和毂 部件中的一方相对于驱动源的输出轴连接,另一方相对于自动变速机构 的输入轴连接,可适用于任意的起动装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起动装置,可在搭栽于轿车、卡车、公共汽车、农机具等 上的自动变速器中使用,特别是适合用于要求起动装置紧凑化的情况, 不会导致该起动装置的轴方向的大型化、控制性变差、耐久性变差等, 而能够提高摩擦片的的冷却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起动装置,可通过介于驱动源的输入轴和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之间的多片式离合器的配合控制,进行车辆的起动控制,并且通过在内装该多片式离合器的机壳内供给并排出冷却油,冷却该多片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式离合器具有交替地配置的外摩擦片及内摩擦片、和以分别介于所述外摩擦片及内摩擦片之间的方式粘贴在该外摩擦片和该内摩擦片中一方上的摩擦件,所述起动装置包括鼓轮部件,其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轴及所述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中的一方相连接,与所述外摩擦片花键配合;毂部件,其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轴及所述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中的另一方相连接,与所述内摩擦片花键配合;第一油空间,其形成于所述鼓轮部件的外周侧,被填充供给所述冷却油;和第二油空间,其形成于所述毂部件的内周侧,被填充供给所述冷却油,在所述鼓轮部件和所述毂部件上,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油空间和所述多片式离合器之间、所述第二油空间和所述多片式离合器之间的贯通油孔,在所述摩擦件上,形成具有相对于从所述多片式离合器的中心放射的放射方向朝向旋转方向前侧倾斜的前倾槽和、相对于所述放射方向向旋转方向后侧倾斜的后倾槽的槽形状,所述第一油空间和所述第二油空间的冷却油经所述贯通油孔,由所述前倾槽和所述后倾槽接住。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摩擦件 的槽形状形成为格子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旁通 油路,该旁通油路迂回所述多片式离合器而连通所述第一油空间和所述 第二油空间,将供给到所述第 一油空间和所述第二油空间中 一方的冷却 油引导至另一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油压促动器,其能够通过活塞部件沿轴方向按压所述多片式离合器的外摩擦片和 内摩擦片,所述活塞部件具有构成所述旁通油路的贯通孔。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毂部 件具有构成所述旁通油路的贯通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减振装置,其在所述第一油空间、所述多片式离合器、以及所述第 二油空间的轴方向侧方一侧并列设置,将从所述鼓轮部件经所述多片式 离合器传递至所述毂部件的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在吸收振动的同时传递 至所述自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所述冷却油,从所述第二油空间的内周侧被供给,并且从所述减振 装置的与所述多片式离合器在轴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内周侧被排出。
全文摘要
将冷却油供给到形成于毂部件(29)的内周侧的第二油空间(S2),并介于旁通油路(A1、A2)还供给到形成于鼓轮部件(22)的外周侧的第一油空间(S1)。当摩擦片(21)旋转时,冷却油,通过该摩擦片(21)的内摩擦片(21b)上粘贴着的摩擦件(50)的槽,经毂部件(29)的贯通油孔(29a)和鼓轮部件(22)的贯通油孔(22a),在惯性作用下,经摩擦片(21)分别从第一油空间(S1)流入第二油空间(S2),并从第二油空间(S2)流入第一油空间(S1)。由此,不在外摩擦片、内摩擦片上设置缺口部等,就能使冷却油向摩擦片(21)的流动良好,提高起动装置(1)的冷却性能。
文档编号F16D25/00GK101646878SQ20088001042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8日
发明者森义英, 阿部唯人 申请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