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封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702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封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上使用的液封防振装置,特别涉及能够有效地
降低由气蚀现象而发生的异音同时能够实现高衰减的液封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此种液封防振装置中,在大负荷输入时存在主液室内瞬间成为负压的情况,此 时发生工作液体的一部分进行气化的气蚀现象,由于发生与此相伴的异音,所以提出了各 种能够防止此异音的方案。
作为其中之一也有如下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将弹性可动膜配置在设置于隔 离构件上的贯通孔内而使其外周部与贯通孔的内面自由接离,在有大振幅的输入时,通过 使弹性可动膜的外周部变形而向副液室突出,形成用于使大量的工作液体漏泄的间隙。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326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利用弹性可动膜的结构的情况下,因为即使微小振幅的振动输入,弹性可 动膜也进行弹性变形,所以外周部的密封变得不完全,有时在加压时也产生漏泄,如果这样 的漏泄产生则使衰减性能下降。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在与弹性可动膜的液压吸收不相关的 固定部的外周侧上设置溢流阀的方案。 然而,如果由弹性变形容易的薄膜构成此溢流阀,则根据其弹力等的设定,在非漏
泄时,有时溢流阀通过主液室的液压变动而进行弹性变形来吸收液压变动。 但是,例如,在由10Hz左右的振动进行液柱共振并设置了得到高衰减的阻尼孔的
情况下,被认为是由于溢流阀的液压吸收使阻尼孔的作用变弱而不能达到规定的高衰减的
情况。另一方面,如果将溢流阀做成硬到不进行弹性变形的程度,则在作为阻止气蚀现象的
溢流阀的功能上产生障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保持由溢流阀阻止气蚀现象的原有的功能的同时能 够得到高衰减。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液封防振装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具备 向一对安装对象的一方安装的第一安装构件、向另一方安装的第二安装构件、防 振连结这些第一及第二安装构件的隔振体; 将此隔振体作为壁部的一部分而封入了工作液体的主液室; 经隔离构件由阻尼孔通路与此主液室连通,壁部的至少一部分由膜片形成的副液 室; 上述隔离构件具备吸收主液室的内压变动的圆形的弹性可动膜、支承此弹性可动 膜的外周部的框构件;
在支承此框构件的上述弹性可动膜的部分外周侧设置连通主液室和副液室的漏 泄通路; 而且在上述弹性可动膜的外周部一体地设置开闭此漏泄通路的溢流阀;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溢流阀上设置成为开闭时的弯曲起点的薄壁部并作为弯曲用
薄壁部,使除了此弯曲用薄壁部以外的溢流阀的其他的壁厚比弯曲用薄壁部厚。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由开闭调整槽构成了上
述弯曲用薄壁部。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弯曲用薄壁部
以外的溢流阀,以至少具有弯曲用薄壁部的1. 5倍以上的壁厚的方式形成为厚壁。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至3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
调整槽在上述溢流阀的基部向圆周方向设置得长。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至3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 调整槽在上述溢流阀的外周部形成为向径向延伸的槽状。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至5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 主液室的液压作用的方向为垂直方向的情况下,使上述溢流阀的外周部向径向大致水平地 鼓出,将从上述副液室侧在大致水平面上支承此鼓出部的止动部设置在隔离构件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由于通过设置弯曲用薄壁部不需要容易地弯曲除了弯曲 用薄壁部以外的溢流阀的其他部分,所以通过使除了弯曲用薄壁部以外的溢流阀的其他部 分的壁厚比弯曲薄壁部厚而成为高刚性,难以吸收主液室的液压变动,能够由阻尼孔进行 高衰减,因此,能够使可靠的气蚀现象的阻止和高衰减的实现两不误。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在溢流阀上设置成为开闭时的弯曲起点的开闭调整 槽,将设置此开闭调整槽部分而成为薄壁的部分作为弯曲用薄壁部,所以在开闭溢流阀时, 因为使开闭调整槽成为弯曲起点,弯曲用薄壁部容易弯曲,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溢流阀的 开闭,能够可靠地阻止气蚀现象。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因为使除了弯曲用薄壁部以外的溢流阀的壁厚至少具有 弯曲用薄壁部的1.5倍以上的壁厚,所以能够将除了弯曲用薄壁部以外的溢流阀以充分的 厚壁成为高刚性结构,容易取得刚性和易弯度的适当的平衡。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将开闭调整槽在溢流阀的基部向圆周方向设置得 长,所以能够沿在圆周方向长的开闭调整槽折弯溢流阀,在将溢流阀向圆周方向设置得长 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开闭。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将开闭调整槽在溢流阀的外周部形成为向径向延伸 的槽状,所以以此开闭调整槽为起点,折弯溢流阀的圆周方向两侧,使中间部的开闭调整槽 部分最向径向内方压入,因此能够增大开阀时的开口面积。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由于在使主液室的液压作用的方向为大致垂直方向的情 况下,使溢流阀的外周部向径向大致水平地鼓出,将从副液室侧在大致水平面上支承此鼓 出部的止动部设置在隔离构件上,所以鼓出部和止动部能够在垂直方向阻止主液室侧的液 压,能够可靠地闭阀。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上述结构各部分的分解图。 图3是处于组装状态的隔离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弹性可动膜的立体图。 图6是弹性可动膜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说明溢流阀的动作的图。 图9是动弹簧特性的坐标图。 图10是表示传递特性的坐标图。 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隔离构件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弹性可动膜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13-13线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第一安装构件,2 :第二安装构件,3 :隔振体,5 :主液室,6 :隔离构件,7 :副液 室,8 :阻尼孔通路,IO :膜片,19 :漏泄孔,23 :环状隔壁,29 :漏泄孔,30 :弹性可动膜,31 :中 央薄壁部,32 :固定部,33 :溢流阀,34 :外周缘部,35 :凹部,36 :实心厚壁部,37 :开闭调整 槽,38 :弯曲用薄壁部,49 :漏泄通路,50 :突部,51 :止动部,60 :纵槽,61 :弯曲用薄壁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作为汽车用发动机支架而构成的实施例。图l至图IO涉及第 一实施例,其中图1是发动机支架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分解了结构各部分的图。图1也是 沿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Z切断的截面。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等各方向以图1 中的图示状态为基准。 在这些图中,此发动机支架具备向作为振动源的发动机(省略图示)侧安装的第 一安装构件1、向作为振动承受侧的车体(同上)安装的第二安装构件2、连结它们之间的 隔振体3。隔振体3由橡胶等公知的防振用弹性构件构成,是相对于振动而言成为防振主体 部的弹性体,由Z方向向第一安装构件1输入的振动首先被隔振体3的弹性变形吸收。
隔振体3是大致圆锥台形截面,在内侧具备圆顶状部4,由此圆顶状部4形成向下 方开放的凹部,在此凹部内封入非压縮性的工作液体而构成主液室5。 主液室5由隔离构件6区分成副液室7,并由从Z方向看形成为圆弧状的阻尼孔通 路8与隔离构件6的外周部内连通(与阻尼孔通路8的两端的各液室的连通口在本图中不 能见到)。阻尼孔通路8,作为能够通过相对于由10 11Hz左右的摇动振动等构成的低频 的振动进行共振得到高衰减的阻尼孔而被设定。 副液室7形成在膜片10和隔离构件6之间,使膜片10成为壁部的一部分。
第二安装构件2具备圆筒形的外筒件ll,根据需要将此外筒件11经托架12向车 体侧安装。外筒件11构成第二安装构件2的一部分。 在外筒件11的内侧,使隔振体3的延长部13 —体化,延长部13向下方延伸与隔离构件6的高度同样的程度来一体地覆盖外筒件11的内面。在延长部13的上部与主液室 5面对的部分,构成厚壁部的台阶14,在此定位隔离构件6的外周端部。
如图2所表明的那样,隔离构件6,由上下分离的上板15和下保持板16将弹性可 动膜30夹持在中央部,在弹性可动膜30的径向外方设置了阻尼孔通路8(图1)。另外,在 弹性可动膜30的外周部设置了溢流阀33,对连通主液室5侧的漏泄孔19及副液室7侧的 漏泄孔29的漏泄通路进行开闭,在打开时使工作液体从副液室7侧向主液室5侧漏泄。进 而,弹性可动膜30通过上板15的中央上开口 18及下保持板16的中央下开口 28与主液室 5及副液室7面对,通过主液室5的液压变动进行弹性变形来吸收内压变动。
膜片10具备薄壁的主体部10a和在其外周部上一体形成的厚壁部10b,在厚壁部 10b上嵌入固定用环10c并一体化。作为厚壁部10b的一部分的密封部10d从固定用环10c 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固定用环10c经密封部10d向外筒件ll的内侧压入。固定用 环10c的上下各端面露出,上端面与下保持板16的底部外周接触,固定用环10c的下端面 铆接固定在外筒件11的下端部上。 为了组装此发动机支架,如图2所示,通过如下步骤,使整体组装一体化首先,制 作第一安装构件1、第二安装构件2及隔振体3 —体化的小组体,使其上下翻转成为图1的 状态,向外筒件11的内侧放入隔离构件6并由台阶14定位,接下来压入膜片10的固定用环 10c并与隔离构件6的图示状态上面接触,将外筒件11的前端向内侧折弯作为折弯部lla, 压接固定用环10c的图示状态的上端面。 图3是隔离构件6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4_4线的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隔 离构件6是从俯视图上看为圆形的空心的框状体,上板15和下保持板16分别具有刚性,由 轻金属、硬质树脂等适宜材料构成。上板15是圆板状,中央构成一段低的中央台阶部17,在 此形成与主液室5连通的中央上开口 18,由十字状的变形限制框18a区分。在中央台阶部 17的外周侧,构成圆弧状的长孔形状的漏泄孔19以90。间隔在同一圆周上总共配置四个。
如图4所示,符号20是阻尼孔通路8的主液室侧开口。 21是定位突起,从下保持 板16上突出,通过与形成在上板15上的小孔21a嵌合,使上板15和下保持板16定位而一 体化。 在下保持板16上,形成用于在外周部形成阻尼孔通路8的向上方开放的圆弧状槽
22,在由构成其内侧壁的环状隔壁23包围的内侧的空间内收容弹性可动膜30。在下保持板
16的底部25中央部上形成与副液室连通的中央下开口 28。 28a是变形限制框。 弹性可动膜30是用于通过弹性变形吸收主液室5的内压变动的构件,具有中央薄
壁部31和固定部32及在固定部32的外周侧一体形成的溢流阀33。中央薄壁部31与中央
上开口 18及中央下开口 28面对,通过从这些开口出入的动作液进行弹性变形,并由十字状
的变形限制框18a及28a限制过大变形。 在中央薄壁部31上呈同心圆状地一体地形成多个突起31a及突条31b、31c,它们 在中央薄壁部31进行弹性变形时以小的接触面积与上板15及16进行初期接触。
固定部32是在中央薄壁部31的外周侧形成的壁厚并且是具有刚性的环状壁,上 部由上板15的中央台阶部17外周部中的台阶部15a(参照图8)定位,下部32a是通过向 环状槽27嵌合定位被上板15和下保持板16从上下夹着而固定的约束部,构成中央薄壁部 31的环状支承部。
图5是弹性可动膜30的立体图,图6是弹性可动膜30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 7-7线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弹性可动膜30由橡胶等适宜弹性体构成,在外周部设置构 成环状壁的固定部32,进而在其全周上形成向径向外方鼓出的外周缘部34,同时,在此外 周缘部34的一部分上以90°间隔形成溢流阀33,溢流阀33是在俯视图上看构成圆弧状地 在圆周方向设置长的凹部35进行薄壁化而成的,将相邻的溢流阀33之间作为实心厚壁部 36。其结果,在外周缘部34上在圆周方向交互地形成溢流阀33和实心厚壁部36。
包含实心厚壁部36的外周缘部34,倾斜地切去成为副液室7侧的下部侧部分,构 成向径向外方成倾斜向上的斜面的大致三角形状截面(参照图7)。实心厚壁部36相当于 填补凹部35而成为实心的厚壁部,成为高刚性部分。 通过将与外周缘部34中的实心厚壁部36不同的部分减薄来形成向上方侧开放的 凹部35,形成溢流阀33。 溢流阀33是与实心厚壁部36相比成为薄壁的部分,在外周缘部34的圆周方向交 互地形成因凹部35而相应地减薄成为薄壁的溢流阀33和实心厚壁部36,由此,在弹性可动 膜30的外周缘部34中,在实心厚壁部36和溢流阀33之间形成刚性差。
也就是说,在外周缘部34之中,溢流阀33因成为薄壁部而变软,其他部分因成为 实心厚壁部36而变硬。因为依靠此刚性差,能够使漏泄时的工作液体向变形容易的溢流 阀33集中,使溢流阀33迅速地变形,可靠地开始漏泄,所以溢流阀33的打开变得正确。但 是,设置刚性差的程度能够自由地设定,能够由凹部35的数量、形成宽度,壁厚等调节溢流 阀33的硬度。 溢流阀33 —体地向固定部32的外周侧形成,并构成为包围向主液室5开放的凹 部35的斜面壁。另外,与溢流阀33 —起包围凹部35的圆周方向的侧面壁由相邻的实心厚 壁部36的圆周方向端部形成。构成溢流阀33的斜面壁向径向形成为向上倾斜,使工作液 体容易从副液室7侧向主液室5侧流动。 向固定部32连接的溢流阀33的基部,通过形成开闭调整槽37构成弯曲用薄壁部 38,容易进行开阀及闭阀时的溢流阀33的折弯。开闭调整槽37是将基部内侧向下方挖入, 向上方开放而且从俯视图上看构成沿着凹部35的开口缘部中的圆弧(参照图5)的圆弧状 地形成为在圆周方向长的槽状。 通过此开闭调整槽37的形成将溢流阀33的基部做成弯曲用薄壁部38,在溢流阀 33的开闭动作时调整影响大的弯曲用薄壁部38的弹力。 在溢流阀33的前端部构成紧贴环状隔壁23的座面40和缘肋41 。座面40被形成 与环状隔壁23大致平行,能够由比较宽的密封面积液密地紧贴环状隔壁23的内周面。缘 肋41构成用于对溢流阀33的前端部赋予刚性的厚壁部,能够使溢流阀33的前端部在圆周 方向全长上均匀地变形。 如果使弯曲用薄壁部38的壁厚为Tl,使溢流阀33的一般壁厚为T2,则Tl < T2, 在本实施例中,T1设定成T2的0. 6倍左右。另外,此一般壁厚T2成为与中央薄壁部31的 一般壁厚T3大致相同程度的壁厚。另外,溢流阀33的一般壁厚T2,相当于除去溢流阀33 中的作为壁厚变化部的弯曲用薄壁部38及前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平均壁厚。另外,中央薄壁 部31的一般壁厚T3,相当于除去中央薄壁部31之中壁厚局部变大的肋部分以外的平均壁 厚。
弯曲用薄壁部38,壁厚T1越薄,溢流阀33在从图的下方承受液压时越能够以开闭
调整槽37为弯曲基点以小的力使溢流阀33向固定部32侧弯曲而开阀。 另一方面,在溢流阀33之中,弯曲用薄壁部38和座面40之间的部分,因为做成厚
壁,所以被设定成充分具有刚性的结构,以便在闭阀时能够得到高衰减。 另外,在图7中,T4表示不将溢流阀33做成厚壁的比较例中的壁厚。也就是说,
将溢流阀33的壁厚设定成开闭调整槽37的底部中的程度的壁厚是T4。 T4是与Tl大致同
等程度的薄壁。 弯曲用薄壁部38的壁厚Tl及溢流阀33的一般壁厚T2,分别与规格相对应地通过 兼顾高衰减所需要的刚性和由规定液压产生的弯曲用薄壁部38中的易弯度自由地决定, 除了采取刚性和易弯度的平衡以外,最好还使T2相对于T1在1. 5 3倍左右的范围内,如 果使T2大约为Tl的2倍左右,则容易取得刚性和易弯度的平衡。 如果T2/T1比3倍大,则溢流阀33的刚性下降,非漏泄时密闭性能变低。另一方 面,如果是1. 5倍以下,则在漏泄时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使Tl为1. 5mm,使 T2为2. 5mm,使T2为Tl的1. 66倍。 图8说明溢流阀的动作,A是表示非漏泄时的溢流阀33附近部分的剖视图,B是漏 泄时的同样的图。 溢流阀33具备与漏泄孔19面对而且向漏泄孔19开放的凹部35,与此凹部35面 对的溢流阀33在弯曲用薄壁部38中通过弯曲能够自由开闭。另外,溢流阀33迎接通过漏 泄孔19从主液室5来的液压,而对于通过漏泄孔29从副液室7来的液压向使其漏掉的方 向倾斜,开闭漏泄通路49。 漏泄通路49,构成贯通隔离构件6的工作液体的流路,连通漏泄孔19及29,形成 在作为弹性可动膜30的外周部的固定部32和环状隔壁23的内周面之间,由溢流阀33进 行开闭。 溢流阀33,通过溢流阀33的座面40紧贴环状隔壁23的内周面成为闭阀状态而将 漏泄通路49关闭(图8A),溢流阀33在弯曲用薄壁部38弯曲,如果座面40离开环状隔壁 23,则成为开阀状态而打开漏泄通路49。 如果溢流阀33打开,则通过在上板15及下保持板16的各外周部上形成的漏泄孔 19及29,从副液室7向主液室5漏泄工作液体(图8B)。 但是,通常如图8A所示,溢流阀33的座面40液密地紧贴环状隔壁23来切断漏泄 通路49,成为切断漏泄孔19及29之间的连通的闭阀状态。 在图8A中,当主液室5的内压降低成为接近0气压的规定的水平时,上推溢流阀 33的副液室7侧的液压相对地变高,不久,溢流阀33通过在弯曲用薄壁部38弯曲,以向固 定部32接近的方式折弯,由于座面40离开环状隔壁23,所以漏泄通路49打开而成为连通 漏泄孔19及29的开阀状态,副液室7的工作液体通过漏泄通路49流入到主液室5 (图8B)。
成为此开阀开始的基准的主液室5的内压水平,能够由溢流阀33的开闭动作中的 硬度自由地调整,溢流阀33的开闭动作中的硬度,通过由弯曲用薄壁部38的壁厚进行调整 能够成为任意的开闭设定值。 如果考虑到气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因主液室5内的减压而接近绝对真空压产生 的,则开闭设定值最好将非常接近负压的值设定成规定水平。例如,设定成在O. latm左右打开。 接下来,以图l及图8为中心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图1中,如果向主液室5输 入大的振动,则压縮主液室5而将工作液体向副液室7侧送出。此时,主液室5的工作液体 被加压,如图8的A中的箭头所示,将溢流阀33的上面压向下方的副液室7侧。但是,因为 溢流阀33的座面40被预先压附在环状隔壁23的内周面上,所以被更高液密地紧贴环状隔 壁23而提高密封性。 而且,由于包围凹部35的溢流阀33被做成某种程度的厚壁而成为高刚性,所以通 过以在预定的液压程度下不产生弹性变形的方式预先进行设定,能够增强由阻尼孔通路8 引起的液柱共振而成为高衰减。 然后,如果振动方向反转,主液室5的容积急速地返回压縮前的状态,则因为工作 液体经阻尼孔通路8进行移动,所以返回变慢,主液室5的内部瞬间地接近负压状态。图8 的B表示此状态,溢流阀33从主液室5侧受牵引而且副液室7侧的工作液体上压,如果克 服溢流阀33的刚性,则溢流阀33通过以开闭调整槽37为弯曲起点而使弯曲用薄壁部38 进行弹性变形,向固定部32侧转动,座面40离开环状隔壁23的内周面而开阀,使副液室7 侧的工作液体以副液室7 —漏泄孔29 —漏泄孔19 —主液室5的顺序漏泄。
特别是,由于溢流阀33构成斜面状,所以副液室7侧的工作液体被斜面导向而向 溢流阀33的前端集中,因此溢流阀33以从溢流阀33的前端侧逐渐翻开的方式顺利地进行 变形。 由此,大量的工作液体从漏泄孔19向主液室5顺利地漏泄,能够可靠地防止主液 室5内的气蚀现象的发生。 而且,因为开闭调整槽37向圆周方向延伸,而且溢流阀33为厚壁而成为比较高的 刚性,所以不会局部地进行不规则的弹性变形,而是整体均匀地以开闭调整槽37为起点地 弯曲,因此漏泄在溢流阀33的外周部整体中发生,开阀变得正确。此时缘肋41也有助于溢 流阀33的刚性提高。而且,因为溢流阀33处于环状隔壁23的内周侧并具有长的周长,所 以开放面积宽阔,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瞬时漏泄大量的工作液体,能够可靠地防止气蚀 现象的发生。 图9是表示动弹簧特性的坐标图,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衰减力。如此坐标图所 表明的那样,由实线表示的本发明的衰减力,通过在10Hz左右的液柱共振形成极大值。另 一方面,假想线表示在图7中壁厚为T4的比较例中的衰减力,虽然同样在10Hz左右表示衰 减的极大值,但可以知道其值与本发明相比是小的值,本发明相对于比较例而言能够得到 大约18%左右的大的衰减,能够实现高衰减。 图10是对于本发明和上述比较例比较气蚀现象的阻止效果的图,横轴表示成分 频率,纵轴表示传递力,在各成分频率的每个中传递力越低,表示越能够有效地抑制气蚀现 象。如从此坐标图中表明的那样,在气蚀现象成为问题的1000Hz以上的成分频率区域中, 几乎在全区域中本发明的一方与比较例相比传递力相同或者低。因此,可知在气蚀现象的 发生阻止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效果提高到与比较例相同或者在其以上。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因为将溢流阀33充分地做成厚壁,所以难以进行弹 性变形而不能吸收主液室5的液压变动,因此能够实现由作为阻尼孔的阻尼孔通路8产生 的高衰减,同时通过设置开闭调整槽37,能够以此开闭调整槽37为弯曲起点而使弯曲用薄
9壁部38容易地弯曲来进行溢流阀33的迅速的开闭,能够进行可靠的气蚀现象的阻止,能够 使高衰减的实现和气蚀现象的阻止两不误。 另夕卜,由于通过使除了弯曲用薄壁部38以外的溢流阀33的一般壁厚T2至少具有 弯曲用薄壁部38的壁厚T1的1. 5倍以上的壁厚,能够使除了弯曲用薄壁部38以外的溢流 阀33以充分的厚壁而成为高刚性结构,所以容易取得刚性和易弯度适当的平衡。
进而,由于将开闭调整槽37在溢流阀33的基部向圆周方向设置得长,所以能够沿 在圆周方向长的开闭调整槽37折弯溢流阀33,能够容易进行在圆周方向设置得长的溢流 阀33的开闭。 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隔离构件6的剖视图。另外本实施例是仅对弹性可动膜等 的一部分进行了变更的例子,其他部分因为与前实施例是共同的,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对 于共同部分使用共同符号(以下相同)。 在本例中,以大致垂直地加上主液室5的液压的方式配置隔离构件6,在外周缘部
34的外周部上向全周连续地设置向径向外方鼓出的突部50,而且在环状隔壁23的内周面
侧以遍及全周具有大致水平的承受面的方式设置向径向内方鼓出的台阶部状的止动部51,
将突部50放置在止动部51的水平面上,从成为下侧的副液室7侧进行支承。 另外,在溢流阀33的上方,在径向扩大了宽度的漏泄孔19被设置在上板15上,其
径向宽度从固定部32的外周面达到突部50的前端。 漏泄孔29也扩大地设置在下保持板16上,径向外方侧成为设置在环状隔壁23上 的斜面52的下端部。斜面52在环状隔壁23的内周面中以将与止动部51相比为下方的部 分向下方逐渐向径向外方侧扩大的方式形成。 如果做成这样,则在使主液室5的液压作用的方向为大致垂直方向的情况下,由 于闭阀时突部50垂直地承受主液室5侧的液压而向构成大致水平方向的平面的止动部51 上压附,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紧贴而正确地闭阀。而且,在漏泄时因为使漏泄孔29扩大,所 以能够使更大量的工作液体流入,而且由于由斜面52向溢流阀33的前端侧导入工作液体, 所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开阀动作。另外,由于扩大了漏泄孔19,所以能够更大量且迅速地进 行主液室5的工作液体流入。 图12及13涉及第三实施例,图12是弹性可动膜30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的 13-13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溢流阀33的圆周方向中间部形成了向径向 延伸的纵槽60,此纵槽60是开闭调整槽的一个,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开闭调整槽37分开 地向圆周方向形成在斜面壁37的基部上,纵槽60,其下端与开闭调整槽37连接,上端向外 周方向切入缘肋41,在圆周方向断开缘肋41。 如图13的扩大部所示,纵槽60的形成部分中的溢流阀33的壁厚是与由开闭调整 槽37的底部形成的弯曲用薄壁部38的壁厚Tl相同程度的T4,在溢流阀33的中间部也沿 纵槽60形成弯曲用薄壁部61。 如果做成这样,则在开阀时,溢流阀33在弯曲用薄壁部38以开闭调整槽37为起 点进行弯曲,同时,纵槽60成为起点,圆周方向两侧部分折弯。因为这时溢流阀33在圆周 方向两端固定在侧面壁上,所以液压从径向外方向中间部的纵槽60部分集中,弯曲用薄壁 部61进行弹性变形,纵槽60部分以最向固定部32侧压入的方式弯曲。因此,通过在多个 部位弯曲,能够顺利地进行开阀,而且能够使开口面积变得更大。
10
另外,本发明不是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的,根据发明的原理可以各种各样地进行 变形及应用。例如,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不与圆周方向的开闭调整槽40组合地仅设置作 为纵槽状的开闭调整槽的纵槽60。另外,各实施例中的开闭调整槽的数量、位置等可以自由 地决定。 进而,也可以通过由一个或者多个减薄的凹部形成弯曲用薄壁部38。
权利要求
一种液封防振装置,具备向一对安装对象的一方安装的第一安装构件、向另一方安装的第二安装构件、防振连结这些第一及第二安装构件的隔振体;将此隔振体作为壁部的一部分而封入了工作液体的主液室;经隔离构件由阻尼孔通路与此主液室连通,壁部的至少一部分由膜片形成的副液室;上述隔离构件具备吸收主液室的内压变动的圆形的弹性可动膜、支承此弹性可动膜的外周部的框构件;在支承此框构件的上述弹性可动膜的部分外周侧设置连通主液室和副液室的漏泄通路;而且在上述弹性可动膜的外周部一体地设置开闭此漏泄通路的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溢流阀上设置成为开闭时的弯曲起点的薄壁部并作为弯曲用薄壁部,使除了此弯曲用薄壁部以外的溢流阀的其他的壁厚比弯曲用薄壁部厚。
2.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开闭调整槽构成了上述弯曲用 薄壁部。
3.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弯曲用薄壁部以外的溢 流阀,以至少具有弯曲用薄壁部的1. 5倍以上的壁厚的方式形成为厚壁。
4. 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记载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调整槽在上 述溢流阀的基部向圆周方向设置得长。
5. 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记载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调整槽在上 述溢流阀的外周部形成为向径向延伸的槽状。
6. 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记载的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主液室的液 压作用的方向为垂直方向的情况下,使上述溢流阀的外周部向径向大致水平地鼓出,将从 上述副液室侧在大致水平面上支承此鼓出部的止动部设置在隔离构件上。
全文摘要
液封防振装置,当在弹性可动膜上设置了阻止气蚀现象的发生的溢流阀时,由于如果在非漏泄时溢流阀进行弹性变形则会减弱阻尼孔的作用使衰减性能下降,所以在阻止气蚀现象的发生的同时阻止溢流阀的弹性变形来实现高衰减。在设置于隔离构件(6)内的弹性可动膜(30)上,设置溢流阀(33),使漏泄通路(49)开闭,阻止气蚀现象的发生。溢流阀(33)与弹性可动膜的固定部(32)一体地形成,具备向上开放的凹部(35)和与其面对的溢流阀(33),将溢流阀(33)做成厚壁,同时在斜面壁的基部上设置开闭调整槽(37),将这部分的溢流阀(33)作为局部的弯曲用薄壁部(38),并成为溢流阀(33)开闭时的弯曲起点。
文档编号F16F13/18GK101784815SQ200880104249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7日
发明者久保信夫, 柳濑浩, 西坂真朋, 齐藤淳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