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式油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528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负压式油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挡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转动设备的转动轴密封处的负
压式油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安装在大型转动设备的转动轴上所使用的油挡为机械式或气密式,由于不 能有效地阻挡气体,故易使油挡内(外)侧的气体通过油挡进入其外(内)侧,造成油、气 的渗漏,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转动设备动静密 封处负压式油挡装置,可阻止油挡内(外)侧的气体通过油挡进入其外(内)侧,它解决了 气体通过油挡的渗漏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种负压式油挡装置,它包括设备静止体、油挡体、风门、抽吸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油挡体的内部为一空腔而形成负压油挡腔室;在油挡体的内径面上设有阻气件;在 油挡体的一侧设有抽气孔;且抽气孔与油挡腔室相通;油挡体固定在设备静止体上;油挡 体与转动轴之间保持设定间隙值;通过管道分别与抽气孔以及风门、抽吸风机连接。 所述的油挡体通过螺栓固定在设备静止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负压式油挡装置中还可设有与抽吸风机连接的油烟分离器。 根据实际技术要求,可设有一个以上的负压式油挡装置,以进行抽吸风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抽吸风机的抽吸作用,使油挡腔室内形成负压,可有 效地阻止油挡体内(外)侧的气体通过油挡体进入其外(内)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油烟 通过油挡体的外漏产生的污染环境问题;并解决了蒸汽通过油挡体进入轴承室产生的油质 劣化问题,故本实用新型有利于环保及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负压式油挡装置,它包括设备静止体1、油挡体2、风门 8、抽吸风机9。所述的油挡体2的内部为一空腔而形成负压油挡腔室5;在油挡体的内径面上设有阻气件4 ;在油挡体的一侧设有抽气孔6 ;且抽气孔6与油挡腔室5相通;油挡体 2通过螺栓固定在设备静止体1上;油挡体2与转动轴3之间保持设定间隙值;通过管道7
分别与抽气孔6以及风门8、抽吸风机9、油烟分离器10顺序连接。 在负压式油挡装置工作时,启动抽吸风机9、油烟分离器IO,打开风门8,通过管道 7对油挡腔室进行抽气作业,使得油挡腔室内为负压状态,可有效地将顺转动轴3渗透的油 气进入负压腔室5内,通过管道7和油烟分离器10排出到大气中,以保证设备的密封状态。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负压式油挡装置,它包括设备静止体1、油挡体2、风门 8、抽吸风机9。所述的油挡体2的内部为一空腔而形成负压油挡腔室5;在油挡体的内径面 上设有阻气件4 ;在油挡体的一侧设有抽气孔6 ;且抽气孔6与油挡腔室5相通;油挡体2通 过螺栓固定在设备静止体1上;油挡体2与转动轴3之间保持设定间隙值;通过管道7分别 与抽气孔6以及风门8顺序连接;根据实际技术要求,将上述多个负压式油挡装置并联,再 通过管道7将抽吸风机9、油烟分离器10顺序连接,进行抽吸风工作,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一种负压式油挡装置,它包括设备静止体、油挡体、风门、抽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挡体的内部为一空腔而形成负压油挡腔室;在油挡体的内径面上设有阻气件;在油挡体的一侧设有抽气孔;且抽气孔与油挡腔室相通;油挡体固定在设备静止体上;油挡体与转动轴之间保持设定间隙值;通过管道分别与抽气孔以及风门、抽吸风机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油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挡体通过螺栓固定 在设备静止体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油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压式油挡装置中设 有与抽吸风机连接的油烟分离器。
4. 一种负压式油挡装置,它包括设备静止体、油挡体、风门、抽吸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油挡体的内部为一空腔而形成负压油挡腔室;在油挡体的内径面上设有阻气件;在 油挡体的一侧设有抽气孔;且抽气孔与油挡腔室相通;油挡体通过螺栓固定在设备静止体 上;油挡体与转动轴之间保持设定间隙值;通过管道分别与抽气孔以及风门顺序连接;将 上述一个以上的负压式油挡装置并联,再通过管道将抽吸风机、油烟分离器顺序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式油挡装置。该装置中油挡体内为一空腔形成负压油挡腔室;在油挡体的内径面上设有阻气件;在油挡体的一侧设有抽气孔;且抽气孔与油挡腔室相通;油挡体固定在设备静止体上;油挡体与转动轴之间保持设定间隙值;通过管道分别与抽气孔以及风门、抽吸风机、油烟分离器连接。根据需求,可设有一个以上的负压式油挡装置,以进行抽吸风工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抽吸风机的抽吸作用,使油挡腔室内形成负压,有效地阻止油挡体内(外)侧的气体通过油挡体进入其外(内)侧,解决了油烟通过油挡体的外漏产生的污染环境问题;并解决了蒸汽通过油挡体进入轴承室产生的油质劣化问题,故本实用新型有利于环保及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文档编号F16J15/40GK201517614SQ20092022021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6日
发明者尹波, 武海 申请人:北京蓝爱迪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