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和包括该控制阀的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058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阀和包括该控制阀的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阀,更详细而言,涉及组装在空调机的制冷剂循环流路中的 控制阀和包括该控制阀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空调机包括组装在该制冷剂循环流路中的控制阀,该控制阀例如使用四通 阀。切换该四通阀能使制冷剂循环流路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改变、藉此来使空调机实施 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中的一个。在此,四通阀的一种形态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中的四通阀具有 中空的汽缸,在该汽缸内配设有支架。在上述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活塞,这些活塞在汽缸 内可滑动。此外,在支架上安装有滑阀元件。另一方面,在汽缸上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四 根配管。上述活塞、支架以及滑阀元件一起在汽缸内往复,通过根据滑阀元件的滑动位置 来切换上述配管彼此的连接,藉此来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0-234824号公报发明的公开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上述四通阀的汽缸具有可滑动地收容活塞的缸膛,在该缸膛的加工中,除了 确保活塞流畅的滑动之外,对于其内径尺寸、圆度以及同心度也要求很高的精度。此外,在 将活塞组装到汽缸内时,要有很高的组装精度,也就是说,要求作业者拥有很高的熟练性, 四通阀的组装作业不简单。另一方面,各配管向汽缸的安装是通过钎焊或焊接来进行的,但这些钎焊或焊接 对汽缸局部加热。因此,无论汽缸被如何高精度地加热,在将配管安装到汽缸时,都可能会 使汽缸热变形。上述热变形尤其容易发生在汽缸的壁厚较薄的部分。具体而言,由于对活 塞的滑动进行导向的缸膛的周壁部分、即导向周壁与连接有配管的其它周壁部分相比壁厚 较薄,因此,上述热变形会明显表示在上述导向周壁上。上述导向周壁的热变形可能会阻碍活塞流畅的运动,从而使四通阀的切换动作不稳定。一般而言,对上述四通阀、即其汽缸和滑阀元件的材料使用加工性和热传导性好 的铜。然而,近年来,按照去氟利昂的请求,希望使用氨作为制冷剂。然而,铜由于耐氨性差,因此无法将铜制的四通阀组装到使用氨制冷剂的制冷剂 循环流路中。因此,当制冷剂为氨制冷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耐氨性好的铝或不锈钢制的 四通阀。然而,铝或不锈钢与铜相比热传导率较低,因此铝或不锈钢制的汽缸会更显著地受到上述热变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具有简单的结构、并容易进行组装作业、且上述 热变形不会使其切换动作受到不良影响的控制阀,此外,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控制阀的空调 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控制阀包括阀外壳,该阀外壳呈中空的筒状,且具 有在其内部划定的阀室和围住该阀室的外周壁;多个端口构件,这些端口构件被安装于上 述外周壁,且分别具有开设在上述阀室的内表面上的开口 ;滑阀元件,该滑阀元件设于上述 阀室内,且可在上述阀室的内表面上沿上述阀外壳的轴线方向滑动,并根据滑动位置来控 制上述端口构件的上述开口之间的连通;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上述阀外壳内与上 述阀室相邻配置,来对上述滑阀元件进行驱动,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套筒,该套筒沿着上述 阀外壳的轴线配置,并在内部划定缸膛;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被可滑动地嵌入到上述缸膛 内,并与上述滑阀元件连结;致动器,该致动器使上述可动构件滑动;以及支承装置,该支 承装置将上述套筒支承于上述阀外壳,且允许上述套筒的倾斜运动。根据这种控制阀,由于支承装置夹在阀外壳与套筒之间以在阀外壳内对套筒进行 支承,且在套筒的外周面与阀外壳的内周面之间确保了缝隙,因此,能利用该缝隙来防止套 筒与阀外壳的卡壳。若如上所述使套筒与阀外壳不卡壳,则即使阀外壳的外周壁因热影响 而变形,也能有效地防止缸膛的部分受到这种变形的影响。此外,即使阀外壳的加工精度较 低,只要套筒的加工精度满足要求精度,就不会妨碍在套筒的缸膛内滑动的可动构件的移 动。而且,由于为了形成上述缝隙,在阀外壳内的尺寸上保有余量,因此,在控制阀的组装工 作中,也能将可动构件简单地收纳到阀外壳中,在组装作业中不需要熟练。具体而言,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套筒包括开口端,该开口端朝向上述阀室开口 ; 以及端壁,该端壁与上述开口端相对,上述支承装置包括支承点,该支承点使上述套筒的 上述端壁侧支承于上述阀外壳的内表面;以及环状的缝隙,该缝隙在上述阀外壳与上述套 筒之间被确保在从上述套筒的上述开口端至上述支承点的范围内。根据这种控制阀,由于只在端壁侧支承套筒,因此,能将套筒设置成允许套筒的开 口端侧相对于阀外壳偏心的倾斜的状态。因此,即使阀外壳稍许弯曲,也能使可动构件的滑 动方向的轴线与套筒的轴线一致。此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支承装置还包括配置于上述支承点的环状的密封构件。根据这种控制阀,利用环状的密封构件,能将套筒可靠地支承,并能保证气密性。此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支承装置还包括保持槽,该保持槽形成于上述套筒的上 述端壁侧的外周面,来对上述密封构件进行保持,更为理想的是,上述套筒具有形成于上述 端壁侧的外周面上的环状的凸出部,上述保持槽形成于上述凸出部的外周面。根据这种控制阀,能在阀外壳的内周面与套筒的外周面之间容易地确保缝隙。此 外,由于在将密封构件组装到套筒之后装入到阀外壳内,因此能使控制阀的组装变得容易。此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控制阀包括三个以上的上述端口构件,更为理想的是, 上述端口构件中的一个是具有导入口的导入端口,该导入口将流体导入上述阀室内,其余 的上述端口构件是分别具有开设在上述阀室内的连接开口的切换端口构件,用于利用上述 滑阀元件来切换上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上述导入口与上述连接开口在上述阀外壳的周向上彼此分开配置,上述连接开口彼此沿着上述阀外壳的长轴线并排配置,上述驱动机构分别 配置于上述阀室的两侧,这些驱动机构为了控制上述连接开口之间的连接而使上述滑阀元 件沿着上述长轴线彼此反向地移动。根据这种控制阀,只用通过端口构件的数量来进行流体的方向控制。具体而言,上述控制阀是包括三个上述连接开口的四通阀,上述滑阀元件具有将 中央的连接开口与另外两个中的一个连接开口连接的第一切换位置;以及将上述中央的连 接开口与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连接开口连接的第二切换位置。根据这种控制阀,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就能得到不易受到热变形的影响的四通阀。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具有上述另外两个连接开口的两个侧端口构件相对于具有 上述中央的连接开口的中央端口构件的轴线倾斜,上述侧端口构件的上述连接开口被定位 在与上述中央端口的上述连接开口相近。根据这种控制阀,能降低流体的压力损失。此外,上述可动构件具有活塞,该活塞被配置在上述缸膛内;以及活塞杆,该活 塞杆与上述活塞连结,且安装有上述滑阀元件。根据这种控制阀,利用活塞的往复移动就能对滑阀元件进行驱动。此外,上述致动器包括形成在上述套筒的端壁内的导压室,该导压室面向上述缸 膛内,接受用于驱动上述活塞的导压的供应。根据这种控制阀,用导压就能对活塞进行驱动,从而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就能进行 滑阀元件的位置切换。此外,上述端口构件被对上述阀外壳的上述外周壁施加热负载的安装单元安装到 上述阀外壳上。根据这种控制阀,能将端口构件比较简单地安装到阀外壳上。由于本发明的控制 阀具有即使因热负载而使阀外壳发生热变形,也能有效地防止因这种影响而妨碍滑阀元件 的驱动这样的结构,因此,能采用对其施加热负载的安装方法。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制冷剂的循环流路;以及被组装到上述循环流 路、且对在上述循环流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的上述控制阀。具体而言,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空调机还包括导压供应回路,该导压供应回路将上 述循环流路的高压部分与上述导压室中所选择的一个连接。根据这种空调机,由于不需要过高控制被组装的控制阀的加工精度,因此,对于空 调机整体而言,能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而且由于利用制冷剂循环流路的高压流路来供应 用于滑阀元件驱动的导压,因此能使空调机整体的结构简单。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控制阀,由于在套筒的外周面与阀外壳的内周面之间确保了缝隙, 因此,组装作业简单、且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得到不会受到因热变形而导致尺寸精度降低的 影响的控制阀。因此,能实现控制阀整体的制造效率的提高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由于包括上述控制阀,因此,能实现空调机整体 的制造效率的提高和制造成本的降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四通阀的剖视图。图2是将图1中的圆A内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2。该空调机2包括制冷剂循环流路P,在该制冷剂循环流路P中组装有压缩机4、室 外热交换器6、膨胀阀8、室内热交换器10以及作为控制阀的四通阀12等。另外,空调机2 使用氨作为制冷剂。因此,四通阀12和制冷剂循环流路P等与氨制冷剂接触的空调机2内 的设备和配管由耐氨性好的铝形成。在此,铝包括纯铝和铝合金。四通阀12包括阀外壳14 ;安装于阀外壳14的外周壁上的多个端口构件16、18、 20,22 ;控制这些端口构件间的连通的滑阀元件M ;以及驱动滑阀元件M的驱动源。阀外壳14具有圆筒状且中空的外壳主体沈;以及塞住外壳主体沈的两端的端 板28。外壳主体沈在其内部划定阀室30,该阀室30在外壳主体沈的长轴线方向看配置 于外壳主体26的中央部分。具体而言,外壳主体26的外周壁在上述中央部分具有厚壁部32、 ;34,这些厚壁部32、;34在外壳主体26的相同直径方向彼此相对,并从外壳主体26的内周面朝 向阀室30内突出。因此,应当注意的是,厚壁部32、34比外壳主体26的外周壁的其它部位 厚、或从图1可知厚壁部32的壁厚比厚壁部;34的厚。而且,厚壁部32、32具有关于外壳主体 26的直径方向彼此相对的面,这些面形成为平坦面,且与外壳主体沈的长轴线平行。在厚壁部32形成有三个通孔36、38、40,这些通孔沿着外壳主体沈的长轴线并排。 从图1可知,位于厚壁部32的中央的通孔36具有在厚壁部32内朝与外壳主体沈的长轴 线正交的方向延伸、并在厚壁部32的平坦面上开口的内端。与此相对的是,定位在通孔36 两侧的通孔38、40分别具有在厚壁部32内以相对于中央的通孔36的轴线呈规定角度倾斜 的状态延伸、并在厚壁部32的平坦上开口的内端。通孔36、38、40的内端被配置在沿外壳 主体沈的长轴线的同一直线上,通孔38、40的内端与通孔36的内端接近来定位。另一方面,在厚壁部34上形成有用于输入端口的一个通孔42。该通孔42具有在 厚壁部34内沿与外壳主体沈的长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并在厚壁部34的平坦面上开口的 内端。从图1可知,通孔42的内端和通孔36的内端在外壳主体沈的长轴线方向上彼此错 开来定位。如上所述,厚壁部32的壁厚比厚壁部34的厚。因此,即使在厚壁部32上形成有 三个通孔36、38、40,厚壁部32也能维持足够的强度。外壳主体沈的两端部内分别被作为收容室44,这些收容室44从两侧夹住阀室 30。各收容室44与阀室30连通,且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外壳主体沈的两端面形成有多 个螺孔46,这些螺孔46在外壳主体沈的周向上隔着相等的间隔配置。上述两个端板观呈圆形,且在中央具有安装孔48。安装孔48穿过相对应的端板 观。从图2可知,在各端面观的内表面形成有圆形的突出部50,安装孔48的内端在突出部 50的内端面上开口。此外,端板28在其周缘部具有多个螺栓插通孔52,这些螺栓插通孔52以可与上述各螺孔46相一致的方式配置。而且,在各端板观与外壳主体沈的相对应侧的 端面之间夹有衬垫讨。此外,通过将螺栓56穿过螺栓插通孔52后旋紧到螺孔46,从而能 将各端板观固定于外壳主体26。从图1可知,在上述通孔42、36、38、40内分别插入有管状的端口构件16、18、20、 22,这些端口构件具有在上述阀室30内开口的开口端。更详细而言,端口构件16、18、20、22 的开口端定位在与厚壁部32、34的平坦面同一个面上。具体而言,端口构件16被插入通孔42,通过钎焊固定于厚壁部34。端口构件16 的开口端被用作导入口 60,端口构件16起到输入端口的作用。端口构件18被插入通孔36,通过钎焊固定于厚壁部32。端口构件18的开口端被 用作中央的连接开口(导出口 62),端口构件18起到输出端口的作用。端口构件20被插通到通孔38,通过钎焊固定于厚壁部32。端口构件20的开口端 被用作室外热交换器侧的连接开口 64,端口构件20起到用于切换制冷剂相对于阀室30的 流动方向的切换端口的作用。端口构件22被插入通孔40,通过钎焊固定于厚壁部32。端口构件22的开口端被 用作室内热交换器侧的连接开口 66,并起到用于切换制冷剂相对于阀室30的流动方向的 切换端口的作用。如图1所示,上述端口构件16即输入端口经由制冷剂循环流路P的高压部分Pl 而与压缩机4的喷出端口连接。而端口构件18即输出端口经由制冷剂循环流路P的低压 部分P2而与压缩机4的吸入端口连接。端口构件20、22经由制冷剂循环流路P的切换部 分P3而彼此连接,上述的室外热交换器6、膨胀阀8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0从端口构件20侧 依次组装到切换部分P3。上述滑阀元件M被配置在阀室30内。上述滑阀元件M在驱动源的作用下沿阀 室30即外壳主体沈的长轴线往复运动。另外,对于驱动源将在后加以叙述。滑阀元件M包括阀芯68。阀芯68具有平坦的滑动面72,该滑动面72与厚壁部32的平坦面紧密接触,并可 在厚壁部32的平坦面上滑动。滑动面72在其中央具有凹部74,该凹部74由沿外壳主体 26的长轴线延伸的圆弧状的槽形成。凹部74具有盖住上述导出口 62和所选择的一个连接 开口(64或66)的大小(即长度)。因此,从图1看,当滑阀元件M被定位在阀室30右侧 时(即四通阀被切换到制冷位置时),滑阀元件M的凹部74使导出口 62与室内交换器侧 的连接开口 66彼此连通。相反,当滑阀元件M被定位在阀室30左侧时(即四通阀被切换 到制热位置时),滑阀元件M的凹部74使导出口 62与室外热交换器侧的连接开口 64彼此 连通。在此,如上所述,凹部74由圆弧状的槽形成,而且,由于提供连接开口 64、66的上 述切换端口被倾斜配置,因此,制冷剂能流畅地经过凹部74。即、应当注意的是,凹部74不 要给流过四通阀内的制冷剂的流动带来太大的阻力。阀芯68在与其滑动面72相反侧上具有安装部70,通过该安装部70来安装到滑阀 元件M的阀杆76上。上述阀杆76在外壳主体沈内同心配置、即配置在外壳主体沈的长 轴线上,并穿过阀室30延伸。因此,阀杆76的两端分别突出到收容室44内,并与上述驱动源连结。具体而言,驱动源包括分别配置在各收容室44内的驱动机构,这些驱动机构被分别连结到阀杆76的 两端。由于驱动机构具有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着眼于一个驱动机构来对其详细情况进行 说明。由图2可知,驱动机构包括套筒88,该套筒88在收容室44内同心配置。套筒80 具有位于阀室30侧的开口端82和位于端板28侧的端壁84,在其内部划定缸膛86。该缸 膛86与套筒80同轴形成。开口端82与上述厚壁部32、34抵接,此外,端壁84与上述端板28的突出部50抵 接。此外,端壁84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圆形的凸出部90,该凸出部90具有比套筒80的外径 稍大的外径。在凸出部90的外周面形成有周槽92,在该周槽92内配置有0形环94。因此, 套筒80夹着0形环94支承于收容室44的内周面即外壳主体26。如图3所示,0形环94 将凸出部90的外周面与收容室44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堵塞成气密。套筒80具有从开口端82延伸至端壁84的周壁96。如图4所示,在周壁96的外 周面与收容室44的内周面之间确保有环状的缝隙98。在套筒80的缸膛86内可自由滑动地嵌入有活塞78,该活塞78与上述阀杆76的 一端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杆76兼用作与左右的驱动机构的活塞78共用的活塞杆。活塞78呈杯形,在朝向阀室30侧开口的缸膛86内,在活塞78与端壁84之间形 成有压力室。因此,与端壁84相对的活塞78的面作为承压面。当对活塞78的承压面施加 压力时,活塞78伴随阀杆76而在缸膛86内朝向阀室30侧滑动。如上所述,活塞78不是配置在收容室44内,而是配置在套筒80的缸膛86内,而 且,在外壳主体沈与套筒80之间确保了环状的缝隙98。因此,在将上述端口构件16或端 口构件22钎焊到外壳主体沈上时,外壳主体沈的外周壁在端口构件16、22附近的部位受 热而变形,会有如图4所示在收容室44发生歪斜的情况。然而,收容室44的歪曲在此后不 会对套筒80向收容室44内的插入带来任何影响。由于在外壳主体沈与套筒80之间确保 有上述环状的缝隙98,因此该缝隙98允许收容室44的歪曲。因此,套筒80能在不被收容 室44的内周面卡住的情况下插入到收容室44内,并能配置于收容室44的正规位置上。因 此,不会有因收容室44的变形而导致无法组装四通阀的情况,在组装了四通阀后,活塞78 能在套筒80的缸膛86内流畅地滑动。而且,套筒80只在其端壁84的外周面具有0形环94。因此,当套筒80以其开口 端为前端而被插入到收容室44内时,0形环94相对于收容室44的内周面的滑动距离较短, 因而0形环94不会受到损伤。驱动机构包括对活塞78进行驱动的导压型(日文〃 4 口 7卜圧型)的致动器, 以下,对该致动器进行说明。致动器包括导压室88,该导压室88由贯穿套筒80的端壁84的通孔形成。此外,导压室88与导压供应装置连接,该导压供应装置被共用于左右的驱动机构 的导压室88。更详细而言,导压供应装置包括一对管状的端口构件58。这些端口构件58被分别 穿过阀外壳14的安装孔48,例如,通过钎焊来固定到端板28。另外,由图1和图2可知,端 口构件58的内端定位在相对应侧的导压室88内。另外,在图1中的右侧和左侧的端口构 件58还结合参照符号58R、58L来进行标注。
引导配管P5从端口构件58R延伸,该引导配管P5与电磁阀100连接。更详细而 言,电磁阀100是四端口双位置的方向切换阀,引导配管P5与电磁阀100的端口 101连接。引导配管P6从电磁阀100的端口 102延伸,该引导配管P6与端口构件58L连接。 引导配管P7从电磁阀100的端口 103延伸,该引导配管P7与上述端口构件16连接。弓丨导 配管P8从电磁阀100的端口 104延伸,该引导配管P8与上述端口构件18连接。当电磁阀100被切换到图1所示的制冷位置时,使端口 101与端口 104彼此连通, 并使端口 102与端口 103彼此连通。与此相对的是,当电磁阀100从制冷位置被切换到制 热位置时,使端口 101与端口 103彼此连通,并使端口 102与端口 104彼此连通。由上述引导配管P5 P8的布局可知,在端口 103中供应有由压缩机4喷出的制 冷剂的高压即喷出压,而在端口 104中供应有被吸入到压缩机4的制冷剂的低压即吸入压。 因此,由于在端口 101和端口 102中根据电磁阀100的切换位置来供应喷出压或吸入压,因 此,左右的导压室88穿过对应的端口构件58而能接受喷出压或吸入压的供应。S卩、在电磁阀100被切换到制冷位置时,在左侧的导压室88供应有喷出压,而在右 侧的导压室88供应有吸入压。此时,活塞78和阀杆76利用喷出压与吸入压的压力差而朝 右侧移动。即、滑阀元件M朝右侧移动,导出口 62与室内热交换器侧的连接开口 66经由 滑阀元件M的凹部74彼此连通。另一方面、在电磁阀100被切换到制热位置时,在右侧的导压室88供应有喷出压, 而在左侧的导压室88供应有吸入压。此时,活塞78和阀杆76、即滑阀元件M朝左侧移动, 导出口 62与室外热交换器侧的连接开口 64经由滑阀元件M的凹部74彼此连通。这样, 通过电磁阀100的切换操作,能使四通阀12的滑阀元件M往复运动,来对流过上述制冷剂 循环流路P(P1 P3)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在空调机2中实施制冷运转时,电磁阀100被切换到制冷位置。因此, 滑阀元件M被定位在图1中的右侧,端口构件18,22彼此连接,而端口构件16,20通过阀 室30彼此连接。此时,被从压缩机4喷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被供应到室外热交换器 6。在气相制冷剂经过室外热交换器6时,气相制冷剂被冷却而液化,此外,液相制冷剂被从 室外热交换器6供应到膨胀阀8,在该膨胀阀8中减压,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0内。在该室 内热交换器10内,液相制冷剂一边夺取经过室内热交换器10的空气的热一边蒸发,从而成 为低压的气相制冷剂。此后,低压的气相制冷剂流过四通阀12内,流向压缩机4。此后,空 调机反复进行上述循环,来实施制冷运转。另一方面,在空调机2中实施制热运转时,电磁阀100被切换到制热位置,四通阀 12的滑阀元件M被定位在图1中的左侧。此时,端口构件18、20经由滑阀元件M彼此连 接,端口构件16、22穿过阀室30彼此连接。因此,制冷剂循环流路P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 向与上述制冷剂运转时的情形相反,来自压缩机4的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被供应到室内 热交换器10。在该室内热交换器10内,气相制冷剂放热到经过室内热交换器10的空气后 冷凝,从而成为液相制冷剂。其结果是,室内空气被加热。液相制冷剂被从室内热交换器10 供应到膨胀阀8,在该膨胀阀8中减压,从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液相制冷剂。此后,液相制冷 剂经过室外热交换器6而成为低压的气相制冷剂,该气相制冷剂经过四通阀12流向压缩机 4。此后,空调机反复进行上述循环,来实施制热运转。本发明不限制于上述一实施方式,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四通阀12和配管P等也可以由对铝实施表面处理的材料或不锈钢等耐氨性 好的材料形成。在此,具体而言,可以想到通过对铝表面镀覆非电解Ni-P-SiC的被膜来形 成。该镀覆了非电解M-P-SiC的被膜的自润滑性、耐磨损性、耐腐蚀性好且具有较高的硬 度。尤其是,在对被膜进行热处理后,被膜能具有更高的硬度。四通阀12能包含在套筒80的端壁84与端板28的突出部50之间始终确保的微 小的间隔。此时,由于套筒80只夹有0形环94地支承于收容室44的内周面,因此能在收 容室4内允许套筒80有倾斜。因此,即使外壳主体沈因上述热变形而整体性弯曲,无论外 壳主体沈如何变形,套筒80的倾斜能使活塞78和阀杆76的轴线与套筒80的轴线一致, 且保证活塞78在套筒80内流畅的滑动。此外,0形环94也可以配置于外壳主体沈,此时,在外壳主体沈的内周面形成有 保持槽,在该保持槽中保持着0形环。此外,四通阀也能应用在流有氨制冷剂以外的其它制冷剂的制冷剂循环流路中。而且,本发明的控制阀除了四通阀之夕卜,还能应用开闭阀或三通阀等其它阀,而且 还可以组装到空调机以外的设备上。0094](符号说明)0095]2空调机0096]4压缩机0097]6室外热交换器0098]8膨胀阀0099]10室内热交换器0100]12四通阀0101]14阀外壳0102]16、18、20、22 端口构件0103]对滑阀元件0104]26外壳主体0105]28端板0106]30阀室0107]32,34厚壁部0108]36、38、40、42 通孔0109]44收容室0110]76阀杆0111]78活塞0112]80套筒0113]940形环0114]96周壁0115]98缝隙0116]100电磁阀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外壳,该阀外壳呈中空的筒状,且具有在其内部划定的阀室和围住该阀室的外周壁;多个端口构件,这些端口构件被安装于所述外周壁,且分别具有开设在所述阀室的内 表面上的开口;滑阀元件,该滑阀元件设于所述阀室内,且可在所述阀室的内表面上沿所述阀外壳的 轴线方向滑动,并根据滑动位置来控制所述端口构件的所述开口之间的连通;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所述阀外壳内与所述阀室相邻配置,来对所述滑阀元件进行 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筒,该套筒沿着所述阀外壳的轴线配置,并在内部划定缸膛; 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被可滑动地嵌入到所述缸膛内,并与所述滑阀元件连结; 致动器,该致动器使所述可动构件滑动;以及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将所述套筒支承于所述阀外壳,且允许所述套筒的倾斜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包括开口端,该开口端朝向所述阀室开口 ;以及 端壁,该端壁与所述开口端相对, 所述支承装置包括支承点,该支承点使所述套筒的所述端壁侧支承于所述阀外壳的内表面;以及 环状的缝隙,该缝隙在所述阀外壳与所述套筒之间被确保在从所述套筒的所述开口端 至所述支承点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支承点 的环状的密封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保持槽,该保持槽形 成于所述套筒的所述端壁侧的外周面、对所述密封构件进行保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有形成于所述端壁侧的外周 面上的环状的凸出部,所述保持槽形成于所述凸出部的外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三个以上的所述端口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构件中的一个是具有导入口的导入端口构件,该导入口将流体导入所述阀室内,其余的所述端口构件是分别具有开设在所述阀室内的连接开口的切换端口构件,用于 利用所述滑阀元件来切换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导入口与所述连接开口在所述阀外壳的周向上彼此分开配置,所述连接开口彼此 沿着所述阀外壳的长轴线并排配置,所述驱动机构分别配置于所述阀室的两侧,这些驱动机构为了控制所述连接开口之间 的连接而使所述滑阀元件沿着所述长轴线彼此反向地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是包括三个所述连接开口的四通阀,所述滑阀元件具有将中央的连接开口与另外两个中的一个连接开口连接的第一切换 位置;以及将所述中央的连接开口与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连接开口连接的第二切换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另外两个连接开口的两个侧端 口构件相对于具有所述中央的连接开口的中央端口构件的轴线倾斜,所述侧端口构件的所 述连接开口被定位在与所述中央端口的所述连接开口相近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具有活塞,该活塞被配置 在所述缸膛内;以及活塞杆,该活塞杆与所述活塞连结,且安装有所述滑阀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含形成在所述套筒的端 壁内的导压室,该导压室面向所述缸膛内,接受用于驱动所述活塞的导压的供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构件被对所述阀外壳的所述 外周壁施加热负载的安装单元安装到所述阀外壳上。
13.—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的循环流路;以及被组装于所述循环流路,并对在所述循环流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的 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阀。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压供应回路,该导压供应回路 将所述循环流路的高压部分与所述导压室中所选择的一个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控制阀和空调机。四通阀(12)包括阀外壳(14),该阀外壳(14)在内部具有阀室(30);连接开口(62、64、66),这些连接开口(62、64、66)在阀室(30)的内表面上开口;滑阀元件(24),该滑阀元件(24)根据滑动位置来控制连接开口(62、64、66)之间的连通;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对滑阀元件(24)进行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套筒(80),该套筒(80)在内部划定缸膛(86);活塞(78),该活塞(78)被可滑动地嵌入到缸膛(86)内;阀杆(76),该阀杆(76)与活塞(78)连结,且安装有滑阀元件(24);导压室(88),该导压室(88)接受使活塞(78)滑动的导压的供应;以及O形环(94),该O形环将套筒(80)支承在阀外壳(14)内,且在套筒(80)的外周面与阀外壳(14)的内周面之间确保缝隙(98)。
文档编号F16K31/122GK102057197SQ20098012223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2日
发明者小林诚, 石井裕, 篠原宏典 申请人: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