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551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器,具体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般无级变速器中,会设计有所谓的散热结构,用以将无级变速器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散出,并因此避免无级变速器因过热而产生损坏的问题。如图1所示为现有无级变速器的剖视图,其中显示有一无级变速器9,它与一车辆引擎90连接以获得旋转动力,且无级变速器9包括有一驱动盘组91、一传动盘组92、以及一传动带93,同时,传动带93环绕在驱动盘组91与传动盘组92之间。此外,传动盘组92还包括有一传动盘921、以及一滑动传动盘922,其中的传动盘 921还包括传动盘的内表面923、以及传动盘的外表面924,滑动传动盘922还包括滑动传动盘的内表面925、以及滑动传动盘的外表面926,而传动带93环绕在传动盘组92时,则被夹持在传动盘内的表面923与滑动传动盘的内表面925之间。为了便于无级变速器9在传动盘组92位置处的散热、以避免传动带93的损坏,在传动盘的外表面924与滑动传动盘的外表面拟6分别设置有散热片94。如图1、及图2所示为现有散热片的示意图(图2仅取滑动传动盘922及其散热片 94的结构作为说明,传动盘921及其散热片94的结构相同于滑动传动盘922,亦即传动盘 921及其散热片94与滑动传动盘922及其散热片94的结构为对称式设计)。传统上,如图所示,散热片94会设计成同心圆状,然而,此种设计方式会造成用于散热的外部空气流动至散热片94时,产生风阻的问题,即同心圆状的散热片94会阻挡外部空气流动的风向,造成传动盘组92此处的散热效果不佳,进而影响无级变速器9的效能。再者,风阻的问题也会影响传动盘组92的旋转扭力,甚至,会使传动盘组92产生顿挫,如此也会影响无级变速器9的效能,并非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以提升传动盘组的散热效果,进而提升无级变速器的效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所述无级变速器包括驱动盘组、传动盘组、及二个传动带,所述驱动盘组包括一驱动盘、 及一滑动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包括一驱动盘内表面、及一驱动盘外表面,所述滑动驱动盘包括一滑动驱动盘内表面、及一滑动驱动盘外表面,所述传动盘组包括一传动盘、及一滑动传动盘,所述传动盘包括一传动盘内表面、及一传动盘外表面,所述滑动传动盘包括一滑动传动盘内表面、及一滑动传动盘外表面,所述传动带环绕在所述驱动盘组与所述传动盘组之间、并被夹设在所述驱动盘内表面与所述滑动驱动盘内表面、及所述传动盘内表面与所述滑动传动盘内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盘外表面与所述滑动传动盘外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至少二螺旋状散热片。[0009]因此,采用螺旋状散热片的结构,可在无级变速器运行时,有效对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盘组进行散热,以避免传动带发生损坏的问题。再者,采用螺旋状散热片的结构,也可将散热片设计为螺旋状,用于散热的空气的气流可以因此顺畅流动,而不会产生风阻的问题, 且传动盘组在旋转时,也不会因此产生顿挫的情形。故用螺旋状散热片的结构设计方式可提升传动盘组的散热效果,进而可提升无级变速器的效能。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传动带具有一旋转方向,所述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具有一螺旋方向,其相同于所述旋转方向。当然,螺旋方向也可相反于旋转方向。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的断面呈圆柱形。当然,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的断面也可呈矩形、圆形、锥形、梯形等。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凸设于所述传动盘外表面与所述滑动传动盘外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传动盘组包括一旋转轴心,所述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具有一凸出高度,所述凸出高度在邻近所述旋转轴心处大于所述凸出高度在远离所述旋转轴心处。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无级变速器设置在一无级变速箱盖内,所述无级变速箱盖包括一进风口、及一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无级变速器在运行时,可有效对传动盘组进行散热,且散热空气的气流可因此顺畅流动,不会产生风阻的问题,同时,传动盘组在旋转时,也不会因此产生顿挫。故前述结构可提升传动盘组的散热效果,进而可提升无级变速器的效能。

图1是现有无级变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无级变速器的散热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无级变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无级变速器的螺旋状散热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级变速器;2、驱动盘组;21、驱动盘;211、驱动盘内表面;212、驱动盘外表面;22、滑动驱动盘;221、滑动驱动盘内表面;222、滑动驱动盘外表面;3、传动盘组; 30、旋转轴心;31、传动盘;311、传动盘内表面;312、传动盘外表面;32、滑动传动盘;321、滑动传动盘内表面;322、滑动传动盘外表面;4、传动带;41、旋转方向;5、螺旋状散热片;51、 螺旋方向;52、散热叶片;61、动力输入轴;62、动力输出轴;63、车辆引擎;7、无级变速器的箱盖;71、入风口 ;72、出风口 ;9、无级变速器;90、车辆引擎;91、驱动盘组;92、传动盘组; 921、传动盘;922、滑动传动盘;923、传动盘内表面;924、传动盘外表面;925、滑动传动盘内表面;926、滑动传动盘外表面;93、传动带;94、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22]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的剖视图、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螺旋状散热片的示意图,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级变速器的散热结构被设置在无级变速器1上,且此无级变速器1设置在无级变速器的箱盖7内。上述无级变速器的箱盖7包括一入风口 71、以及一出风口 72,因此,用于散热的外部空气可由入风口 71流入无级变速器的箱盖7,并对无级变速器1进行散热,之后再由出风口 72流出无级变速器的箱盖7之外。上述无级变速器1包括动力输入轴61、动力输出轴62、驱动盘组2、传动盘组3、以及一传动带4。其中,动力输入轴61连至一车辆引擎63,而驱动盘组2包括一驱动盘21、 以及一滑动驱动盘22,其中驱动盘21同轴设置在动力输入轴61上,滑动驱动盘22同轴滑设置在动力输入轴61上,且驱动盘21包括一驱动盘内的表面211、以及一驱动盘的外表面 212,滑动驱动盘22包括一滑动驱动盘的内表面221、以及一滑动驱动的盘外表面22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盘组2的驱动盘21的驱动盘外表面212包括多个散热叶片 52,当用于散热的外部空气由无级变速器的箱盖7流入入风口 71、且驱动盘组2在转动时, 即无级变速器1在运作时,多个散热叶片52可用于扰动外部空气(例如电风扇在使用时的状态),于此同时,因扰动而会使空气产生压力变化,故外部空气可由压力差而不断由入风口 71流入无级变速器的箱盖7,并对无级变速器1进行散热。此外,传动盘组3包括一传动盘31、以及一滑动传动盘32,其中的传动盘31同轴固定在动力输出轴62上,滑动传动盘32同轴滑设置在动力输出轴62上,且传动盘31包括一传动盘的内表面311、以及一传动盘的外表面312,滑动传动盘32包括一滑动传动盘的内表面321、以及一滑动传动盘的外表面322。另外,传动带4环绕在驱动盘组2与传动盘组3之间、并被夹持在驱动盘的内表面 211与滑动驱动盘的内表面221、以及传动盘的内表面311与滑动传动盘的内表面321之间。上述传动盘31的传动盘的外表面312与滑动传动盘32的滑动传动盘的外表面 322分别包括一螺旋状散热片5,在图4中,仅取滑动传动盘32及其散热片5的结构作为说明,传动盘31及其散热片5的结构相同于滑动传动盘32,即传动盘31及其散热片5与滑动传动盘32及其散热片5的结构为对称式设计。在本实施例中,螺旋状散热片5凸设在传动盘的外表面312与滑动传动盘的外表面322上,且螺旋状散热片5的断面呈圆柱形。当然,螺旋状散热片5的断面也可呈矩形、 圆形、锥形、梯形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带4具有一旋转方向41,螺旋状散热片5具有一螺旋方向51,此螺旋方向51相同于旋转方向41。当然,螺旋方向51与旋转方向41也可互相相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盘组3包括一旋转轴心30,螺旋状散热片5具有一凸出高度h,此凸出高度h在邻近旋转轴心30处大于凸出高度h在远离旋转轴心30处。因此,车辆引擎63在运行后,动力输入轴61会接收其旋转动力,且传动带4会再将旋转动力由驱动盘组2传递至传动盘组3,而传动带4会依照车辆引擎63的转速高低,传动带4环绕在驱动盘组2与传动盘组3的半径会有所变化,如此可改变驱动盘组2与传动盘组3之间的速度比,用以达到无级变速的目的。关于前述无级变速的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0033]此外,如上所述,驱动盘组2的散热叶片52会扰动由无级变速器的箱盖7入风口 71流入的外部空气,并因此产生压力变化,使得外部空气可由压力差而不断由入风口 71流入无级变速器的箱盖7,并对无级变速器1进行散热,即可对无级变速器1的驱动盘组2进行散热,之后对无级变速器1的传动盘组3进行散热。因为传动盘组3上设计有螺旋状散热片5,由于螺旋状散热片5的结构,可在无级变速器1运行时,即传动盘组3在旋转时,可有效对传动盘组3进行散热,以避免传动带4 发生损坏的问题。再者,由于螺旋状散热片5的结构,即采用螺旋状的设计,用于散热空气的气流可以因此顺畅流动,而不会产生风阻的问题,且传动盘组3在旋转时,也不会因此产生顿挫的情形。故螺旋状散热片5的结构设计方式可提升传动盘组3的散热效果,进而可提升无级变速器1的效能。上述结构将螺旋状散热片5的螺旋方向51设计为相同于传动带4的旋转方向41, 故外部空气对传动盘组3进行散热时,可因前述相同方向而更顺畅地流动,使传动盘组3更不会产生风阻、顿挫的问题。又因为传动盘31与滑动传动盘32的散热片5的凸出高度h在邻近旋转轴心30 处可大于凸出高度h在远离旋转轴心30处,由于传动盘组3 —般在接近旋转轴心30处具有较大的发热量,故前述散热片5的凸出高度h的设计方式可增加传动盘组3在接近旋转轴心30处的散热效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所述无级变速器包括驱动盘组、传动盘组、及二个传动带,所述驱动盘组包括一驱动盘、及一滑动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包括一驱动盘内表面、 及一驱动盘外表面,所述滑动驱动盘包括一滑动驱动盘内表面、及一滑动驱动盘外表面,所述传动盘组包括一传动盘、及一滑动传动盘,所述传动盘包括一传动盘内表面、及一传动盘外表面,所述滑动传动盘包括一滑动传动盘内表面、及一滑动传动盘外表面,所述传动带环绕在所述驱动盘组与所述传动盘组之间、并被夹设在所述驱动盘内表面与所述滑动驱动盘内表面、及所述传动盘内表面与所述滑动传动盘内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盘外表面与所述滑动传动盘外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至少二螺旋状散热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具有一旋转方向,所述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具有一螺旋方向,其相同于所述旋转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的断面呈圆柱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凸设于所述传动盘外表面与所述滑动传动盘外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盘组包括一旋转轴心,所述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具有一凸出高度,所述凸出高度在邻近所述旋转轴心处大于所述凸出高度在远离所述旋转轴心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级变速器设置在一无级变速箱盖内,所述无级变速箱盖包括一进风口、及一出风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级变速器的螺旋散热结构,包括传动盘及滑动传动盘,传动盘包括一传动盘内表面及一传动盘外表面,滑动传动盘包括一滑动传动盘内表面及一滑动传动盘外表面,且传动盘外表面与滑动传动盘外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至少一螺旋状散热片。因此,该螺旋状散热片,无级变速器在运行时,可有效对传动盘组进行散热,且散热空气的气流可因此顺畅流动,不会产生风阻的问题,同时,传动盘组在旋转时,也不会因此产生顿挫。故前述结构可提升传动盘组的散热效果,进而可提升无级变速器的效能。
文档编号F16H57/04GK202251879SQ2011203066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冯晚平, 田琴亚, 谷晓金, 鲁杰 申请人:江阴克威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