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994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回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液压油控制方式的回转接头。
背景技术
回转接头是一种多通路旋转油路连接装置,该回转接头适用于配置有回转支撑结构的工程机械。常见的回转接头有液压回转接头和水油两用回转接头。前者广泛应用于挖掘机、 液压起重机等工程机械,用于传输压力油;后者多应用于消防车、高空作业车等特种车辆上,用于完成压力油、水和电信号在上、下平台间的传输。图1中所示的是一种相关的回转接头,该回转接头包括芯体10和壳体20,芯体10 用来与底部车架等设备相连,壳体20套设于芯体10的外侧并可相对芯体10旋转。芯体10 中设置有多个沿该芯体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11,芯体10和壳体20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环形槽18,该第二环形槽18通过设置在壳体20上的第三通道21和芯体10中的第一通道11与回转接头的外部连通。第一通道11与输油管的接头处通过0型圈90密封。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芯体10上的第一通道11、第二环形槽18和第三通道21把下车的液压油输送到上车各种液压执行元件中。但是,使用上述回转接头时,与第一通道11相连接的接头只能接在下车系统,操作人员在连接管路以及对管路进行维修时,只能站在车辆的底盘下进行操作,非常不便。如果0型圈90损坏导致回转接头的第一通道11处产生漏油,也不容易被操作者发现。因此,如何使中心回转接头的管路布置以及维修更方便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接头,使用该回转接头可以便于简化管路布置,并便于接管以管路维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接头,该回转接头包括芯体和套在该芯体外部的壳体,所述芯体中设置有多个沿该芯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其中,所述芯体沿轴向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套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芯体转动,所述芯体的所述第二部分上还设置有出口位于该第二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为多条,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优选地,所述回转接头还包括油座,该油座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处,以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回转接头的外部连通。优选地,所述回转接头还包括垫圈,该垫圈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芯体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优选地,所述壳体和所述芯体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存在间隙。优选地,所述回转接头还包括支撑件,所述芯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槽,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中。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产生的摩擦以及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芯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均为滚动摩擦。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球形,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该第一环形槽相对应的可开闭的第一通孔。优选地,所述回转接头还包括封堵螺栓,所述第一通孔为螺纹孔,所述封堵螺栓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以将所述金属球限制在所述第一环形槽中。优选地,所述回转接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密封圈,所述芯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环形槽,该第二环形槽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三通道和所述芯体中的第一通道与所述回转接头的外部连通,每个所述第二环形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回转接头包括盖件,该盖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以将暴露在所述芯体的端面上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封闭。通过在回转接头的芯体的第二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与第一通道相同的第二通道,可以在上车系统布置与回转接头相连的管道,从而便于管道的布置与维护。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回转接头的主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回转接头的主剖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回转接头在A-A处的截面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回转接头在B-B处的截面图;和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芯体11第一通道12第一部分 13第二部分14第二通道 15第一环形槽16第一通孔 17封堵螺栓18第二环形槽20壳体21第三通道 30油座40支撑件50密封圈60垫圈70盖件900 形圈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回转接头的主剖视图,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接头,该回转接头包括芯体10和套在该芯体10外部的壳体20,芯体 10中设置有多个沿该芯体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11,其中,芯体10沿轴向分为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第一部分12套接在壳体20内,第二部分13位于壳体20外,壳体 20能够相对于芯体10转动,芯体10的第二部分13上还设置有出口位于该第二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第二通道14,该第二通道14与第一通道11相通。在第二部分13上设置第二通道14后,第二通道14的开口暴露在上车系统中,因此,可以将液压油输送管的接头设置在工程车辆的上车系统中。当操作人员在安装液压油传送管时,可以在空间较大的上车系统进行操作,比较方便。并且,液压油传送管的接头位于上车系统中,一旦发生漏油现象,容易被操作人员发现,从而对液压油传送管或液压油传送管的接头进行维修或更换。通常,第二通道14可以沿芯体10的径向延伸,并且,多个第二通道14的开口可以沿周向分布在第二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上。通常,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4均为多条,且第一通道11与第二通道14 一一对应。为了便于与回转接头的外部即输油管相连通,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接头还可以包括油座30,该油座30设置在第二通道14的开口处,以将第二通道14与回转接头的外部连通。如图3是图2中所示的回转接头在A-A处的截面图,如图中所示,每个第二通道14 均可以对应一个油座30。通常,油座30中具有通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接头与液压油传送管连通。为了避免壳体20与芯体10的第二部13分直接接触产生摩擦而磨损壳体20或芯体1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接头还可以包括垫圈60,该垫圈60设置在壳体20与芯体10的第二部分13之间。避免壳体20和芯体10直接接触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壳体20和芯体10的第二部分13之间可以存在间隙,从而使得壳体20与芯体10的第二部分13之间不会产生接触,进而避免了二者之间产生摩擦。在壳体20和芯体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为了降低壳体20和芯体10之间的摩擦力,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接头还可以包括支撑件40,芯体10的第一部分12的外表面和壳体20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槽15,支撑件40位于第一环形槽15中,从而至少可以减小壳体20与芯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因此降低了壳体20和芯体10之间的摩擦力, 使得壳体20和芯体10之间的转动更顺畅,并降低了壳体20和芯体10因摩擦而产生的磨损。支撑件40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环形槽15中的垫板,该垫板支撑在壳体20和芯体10之间,可以减小壳体20与芯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优选地,支撑件40与壳体20之间产生的摩擦以及支撑件40与芯体10之间产生的摩擦均为滚动摩擦。众所周知,滚动摩擦产生的摩擦力较小,有利于壳体20和芯体10之间的相对转动。支撑件40为圆柱形、球形、橄榄球形等可以滚动的形状。优选地,支撑件40可以为球形,壳体20上形成有与该第一环形槽15相对应的可开闭的第一通孔16。支撑件40通过第一通孔16进入第一环形槽15中。进一步优选地,支撑件40可以为金属球。金属球可以由各种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成,通常地,支撑件40可以为钢球。除可以减小壳体20和芯体10之间的摩擦力并减轻壳体20和芯体10之间的磨损夕卜,支撑件40还可以起到连接壳体20和芯体10的作用,并能防止壳体20与芯体10之间产生轴向方向的相对移动。图4是图2中所示的回转接头在B-B处的截面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支撑件40 位于壳体20和芯体10之间的第一环形槽15中。优选地,可以沿回转接头的轴向方向设置多个第一环形槽15,从而使芯体10和壳体20之间的摩擦力更小。可采用多种方式将第一通孔16封闭,例如,在第一通孔16的开口处焊接盖板将第一通孔16封闭,或者在第一通孔16中设置销钉、螺栓等。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接头还可以包括封堵螺栓17,通孔16为螺纹孔, 封堵螺栓17与通孔16配合,以将支撑件40限制在第一环形槽15中。封堵螺栓17的下表面可以与支撑件40相接触。当支撑件40发生损坏时,可以将封堵螺栓17取出,并更换损坏的金属球。当需要润滑时,也可以将封堵螺栓17取出,通过通孔16向第一环形槽15内部添加润滑油脂。通常,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接头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芯体10和壳体20之间的密封圈50。在回转接头中,芯体10和壳体20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环形槽18,该第二环形槽 18通过设置在壳体20上的第三通道21和芯体10中的第一通道11与回转接头的外部连通。通过第三通道21和第二环形槽18,可以把上车系统(下车系统)的液压油传送至下车系统(上车系统)。每个第二环形槽18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50,从而防止第二环形槽 18中的液压油泄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接头的芯体10的两端可以为封闭的,即,芯体10内的第一通道11的两端是封闭的。可以在芯体10的两个端面上焊接盖板将第一通道11封闭。如图2中所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接头包括盖件70,该盖件70设置在第一通道 11中,以将暴露在芯体10的端面上的第一通道11的开口封闭。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盖件70固定在第一通道11中,以防止漏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接头,通过在回转接头的芯体10的第二部分13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与第一通道相同的第二通道,可以在上车系统布置与回转接头相连的管道,从而便于管道的布置与维护。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回转接头,该回转接头包括芯体(10)和套在该芯体(10)外部的壳体(20),所述芯体(10)中设置有多个沿该芯体(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10)沿轴向分为第一部分(1 和第二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1 套接在所述壳体00)内,所述第二部分(13)位于所述壳体00)外,所述壳体00)能够相对于所述芯体(10)转动,所述芯体(10)的所述第二部分(1 上还设置有出口位于该第二部分(1 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第二通道(14),该第二通道(14)与所述第一通道(1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 (14)均为多条,且所述第一通道(11)与所述第二通道(14) 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接头还包括油座(30),该油座 (30)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14)的开口处,以将所述第二通道(14)与所述回转接头的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接头还包括垫圈(60),该垫圈 (60)设置在所述壳体00)与所述芯体(10)的所述第二部分(1 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00)和所述芯体(10)的所述第二部分(1 之间存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接头还包括支撑件(40),所述芯体(10)的所述第一部分(1 的外表面和所述壳体00)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槽(15),所述支撑件GO)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1 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00)与所述壳体00)之间产生的摩擦以及所述支撑件GO)与所述芯体(10)之间产生的摩擦均为滚动摩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00)为球形,所述壳体 (20)上形成有与该第一环形槽(1 相对应的可开闭的第一通孔(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接头还包括封堵螺栓(17),所述第一通孔(16)为螺纹孔,所述封堵螺栓(17)与所述第一通孔(16)配合,以将所述金属球限制在所述第一环形槽(1 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接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10)和所述壳体00)之间的密封圈(50),所述芯体(10)和所述壳体00) 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环形槽(18),该第二环形槽(18)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00)上的第三通道和所述芯体(10)中的第一通道(11)与所述回转接头的外部连通,每个所述第二环形槽(18)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密封圈(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接头包括盖件(70),该盖件(70)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11)中,以将暴露在所述芯体(10)的端面上的所述第一通道(11)的开口封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接头,该回转接头包括芯体(10)和套在该芯体外部的壳体(20),所述芯体中设置有多个沿该芯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11),其中,所述芯体沿轴向分为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套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芯体转动,所述芯体的所述第二部分上还设置有出口位于该第二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使用该回转接头可以便于简化管路布置,并便于接管以及管路维修。
文档编号F16L39/06GK202252527SQ2011203866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周乃平, 张建森, 石兰芳 申请人: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