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480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汽车用发动机支架等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一种夹设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用于对这些构件进行隔振连接或者隔振支承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具有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I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弹性连接起来而成的结构。此外,以提高隔振性能为目的,提出有利用了基于封入在内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并将其用作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在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夹着由第2安装构件支承的分隔构件,在其一侧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且引起内压变动的受压室,并且在其另一侧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且容许容积变化的平衡室。而且,还设置有将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彼此连通的节流通路,在振动输入时,封入在受压室及平衡室中的非压缩 性流体通过节流通路而流动,从而发挥基于流体的共振作用等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另外,对于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出于提高针对轴向的振动输入的隔振性能的目的,或是不仅针对轴向的振动输入会获得有效的隔振效果,针对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输入也会获得有效的隔振效果的目的,也存在采用设置有多个受压室的结构的情况(参照日本专利第3607893号公报(专利文献I))。即,在专利文献I的图4所示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在主体橡胶弹性体上形成多个凹槽部,凹槽部的开口由分隔构件覆盖,由此,形成多个用弹性隔壁部隔开的受压室。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的结构中,由于在多个受压室之间设置有较宽的弹性隔壁部,动力单元的分配支承载荷、振动输入时的载荷会集中作用于弹性隔壁部,而有可能会产生弹性隔壁部发生压曲等问题。而且,较宽的弹性隔壁部在轴向上受到压缩而使第I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的相对位移受到限制,因此,通过节流通路流动的流体的量也受到了限制,而难以有效地获得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36078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能够确保将多个受压室隔开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弹性隔壁部的耐久性,并且可以谋求基于流体流动量的增加而提高隔振性能。S卩,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第I安装构件和具有筒状部的第2安装构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接起来,并且,在夹着由该第2安装构件支承的分隔构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的受压室和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的平衡室,在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并且形成有将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彼此连通的第I节流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安装构件配置在所述第2安装构件的所述筒状部的轴向一端的开口侧,并且,在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中形成有在所述分隔构件侧的轴向端面开口的多个凹槽部,这些凹槽部的开口部由该分隔构件覆盖而形成多个所述受压室,并且,在将该多个受压室隔开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弹性隔壁部中形成有在该分隔构件侧的轴向端面开口的分割凹部,通过利用该分隔构件覆盖该分割凹部的开口部而形成有封入了非压缩性流体的分割液室。采用形成为按照上述第I技术方案的结构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由设置于弹性隔壁部的分割凹部形成分割液室,由此,弹性隔壁部的分隔构件侧的轴向端部薄壁化,从而在振动输入时易于发生弹性变形。由此,会有效地确保受压室的压力变动,从而有利地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并且,弹性隔壁部由分割液室分割,而使截面惯性矩变小,因此,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输入时易于产生弹性隔壁部的弹性变形(挠曲),从而会有效地确保受压室的压力变动。因此,针对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输入,能够有利地获得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此外,由于在设置于弹性隔壁部的分割液室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因此,在由振 动输入而使第I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在轴向上接近地进行位移时,弹性隔壁部以向受压室侧鼓出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受压室的流体排出效率提高,通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量增加,其结果,会有利地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而且,由于夹着分割液室的两侧的弹性隔壁部分别以向受压室侧鼓出的方式挠曲变形,因此,会防止弹性隔壁部的损伤,从而谋求耐久性的提高。此外,受压室通过利用分隔构件覆盖主体橡胶弹性体在分隔构件侧的轴向端面开口的凹槽部的开口部而形成,因此,即使在轴向的静载荷作用在第I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之间的情况下,在主体橡胶弹性体中也是压缩变形成为主,从而也会确保其耐久性。而且,由于凹槽部沿轴向开口,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结构的成型用模具来获得具有凹槽部的主体橡胶弹性体。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根据第I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在所述第2安装构件中在所述筒状部上架设有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固定在所述弹性隔壁部的开口侧的端部上。采用第2技术方案,利用支承构件来限制弹性隔壁部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变形,从而将其保持在向分隔构件的抵接的状态。因此,会防止在振动输入时受压室和分割液室通过弹性隔壁部和分隔构件之间短路,从而会稳定地保持初始的隔振性能。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根据第I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设置有缓解(relief)部件,该缓解部件在过大的负压作用于所述受压室时使所述弹性隔壁部的开口侧端面自所述分隔构件离开而形成间隔,而使所述多个受压室和所述分割液室短路。采用第3技术方案,在由于输入冲击性的大载荷而使过大的负压作用于受压室的情况下,使受压室和分割液室通过弹性隔壁部和分隔构件之间短路,由此,流体从分割液室流入受压室,而减小受压室的负压。由此,会防止由受压室的负压引起的气蚀,从而会减少乃至消除与其相伴的异响。本发明的第4方式是根据第I 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所述受压室形成为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配置的一对受压室。
采用第4技术方案,能够在一对受压室相对的指定的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实现特别优异的隔振性能。因此,通过使一对受压室的相对的方向同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一致,能够有利地获得隔振效果。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根据第4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所述第2安装构件的所述筒状部形成为椭圆筒形状,所述一对受压室在该筒状部的长轴方向上相对配置。采用第5技术方案,第2安装构件的筒状部形成为椭圆筒形状,由此,能够以较大的容积形成一对受压室,从而谋求隔振性能的提高。而且,与筒状部形成为圆筒形状的情况相比,由于在短轴方向上避免了大径化,因此能够减小配设空间。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是根据第I 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所述第I安装构件在轴向的投影中与所述受压室重叠。
采用第6技术方案,在轴向的振动输入时,会在受压室中有效地引起压力变动,从而较大地确保通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量。因此,针对轴向的振动会有利地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从而谋求隔振性能的提高。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是根据第I 第6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所述第I安装构件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投影中与所述受压室重叠。采用第7技术方案,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输入时,会在受压室中有效地引起压力变动,从而较大地确保通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量。因此,针对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会有利地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从而谋求隔振性能的提高。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是根据第I 第7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形成有将所述平衡室和所述分割液室彼此连通的第2节流通路。采用第8技术方案,在振动输入时,利用使分割液室产生的压力变动,会引起通过第2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由此,基于通过第2节流通路而流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发挥目标隔振效果。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是在第I 第8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形成有将所述多个受压室彼此连通的第3节流通路。根据第9技术方案,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输入时,基于多个受压室之间的相对的压力差,会产生通过第3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由此,基于通过第3节流通路而流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发挥目标隔振效果。而且,通过使第3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与第I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不同,能够在更宽的频率区域中获得针对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的有效的隔振效果。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是在第I 第9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形成有将所述受压室和所述分割液室彼此连通的第4节流通路。采用第10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通过设置将受压室和分割液室连通的第4节流通路,分割液室会起到辅助受压室的作用,从而实现受压室实质上的容积增加。其结果,在受压室和平衡室之间通过第I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量会增加,从而谋求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而提高隔振效果。采用本发明,弹性隔壁部的下端部由分割凹部分为两股,从而减小弹性隔壁部厚度,并且减小弹性隔壁部的截面惯性矩,由此,在振动输入时弹性隔壁部易于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振动输入时会有效地引起受压室的压力变动,从而有利地发挥基于节流通路的隔振效果。而且,通过利用分割凹部而形成有封入了非压缩性流体的分割液室,由此,在第I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接近地进行位移时,被分割了的弹性隔壁部的下端部分别以向受压室侧鼓出的方式变形,因此,会谋求分散应力而提高耐久性。


图I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图2是构成图I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第2安装构件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2安装构件的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第2安装构件的仰视图。图5是构成图I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纵剖视图,相当于图6的 V —V剖视图。图6是图5的V I — V I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仰视图。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图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图1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图1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80、90、100、110 :发动机支架(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2 :第I安装构件、14 :第
2安装构件、16 :主体橡胶弹性体、22 :筒状部、32 :凹槽部、34 :弹性隔壁部、38 :挠性膜、48 分隔构件、58 :受压室、62 :平衡室、64 :第I节流通路、70 :分割凹部、72 :分割壁部、74 :分割液室、86 :第2节流通路、98 第3节流通路、104 :第4节流通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I中表示有作为按照本发明制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I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0。发动机支架10具有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第I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弹性连接起来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原则上上下方向是指作为车辆安装状态下的铅垂上下方向的图I中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是指作为车辆安装状态下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图I中的左右方向。进一步详细而言,第I安装构件12形成为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其整体具有大致圆形块体形状。此外,在第I安装构件12上朝向下方突出地一体形成有具有颠倒的大致圆锥台形状的突起部18。并且,在第I安装构件12上,通过在上表面开口而形成有在中心轴线上上下延伸的螺纹孔20,并且在螺纹孔20的内周面上刻设有螺纹牙。如图2 图4所示,第2安装构件14具有薄壁大径的大致椭圆筒形状,其形成为由与第I安装构件12相同的材料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此外,第2安装构件14在轴向中间部分具有椭圆筒形状的筒状部22,在筒状部22的上端部设置有弯曲成内凸缘状的台阶部24,逐渐扩径的锥形部26从台阶部24的内周端部朝向上方突出。并且,在第2安装构件14的下端部一体形成有凸缘部28,并且筒状的嵌塞片30从凸缘部28的外周端部朝向下方突出。而且,第I安装构件12在与第2安装构件14相同的中心轴线上,配置在第2安装构件14的筒状部22的轴向一端的开口侧(上方)。并且,第I安装构件12的突起部18从第2安装构件14的上侧开口部向下方伸入,突起部18和第2安装构件14的上端部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投影中重叠。如此配置的第I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弹性连接起来。主体橡胶弹性体16具有朝向轴向一侧(轴向上侧)去直径逐渐变小的、厚壁大径的大致圆锥台形状,在其小径侧端部硫化粘接有第I安装构件12,并且在大径侧端部的外周面上与该大径侧端部的外周面重叠地硫化粘接有第2安装构件14内周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橡胶弹性体16是作为具有第I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的一体硫化成形
品而形成的。此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中设置有一对凹槽部32a、32b。如图5 图7所示,凹槽部32为在轴向视图中呈大致半圆状且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后述的分隔构件48侧的端面)开口的凹部,其底面形成为大致锥形形状且内周部分的深度比外周部分的深度大。此外,凹槽部32的深度为最大的部分在轴向的投影中与第I安装构件12重叠。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凹槽部32a、32b形成为在形成椭圆筒形状的筒状部22的长轴方向即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一方向上相对,并且该一对凹槽部32a、32b形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通过形成上述一对凹槽部32a、32b,在该一对凹槽部32a、32b的径向之间设置有弹性隔壁部34。弹性隔壁部3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一部分构成,其形成为沿与一对凹槽部32a、32b的相对方向正交的径向延伸的大致板状。此外,弹性隔壁部34其上部朝向下方去壁厚逐渐变薄,并且,其下部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尺寸。另外,如图5所示,弹性隔壁部34设置在第I安装构件12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弹性隔壁部34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分在轴向的投影中与第I安装构件12重叠(参照图6)。此外,密封橡胶层36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外周端部延伸出去。密封橡胶层36是具有薄壁大径的大致椭圆筒形状的橡胶弹性体,其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 —体形成且向下方延伸出去。而且,密封橡胶层36与第2安装构件14的内周面重叠,覆盖筒状部22的内周面。此外,在第2安装构件14的下端部安装有挠性膜38。挠性膜38是呈大致圆板形状的薄壁的橡胶膜,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充分的松弛度。并且,在挠性膜38的外周端部固定有固定构件40。固定构件40形成为一体地具有筒状的固定部42和从固定部42的上端向外周侧突出的嵌塞部44的环状体。于是,通过利用第2安装构件14的嵌塞片30嵌塞固定固定构件40的嵌塞部44,挠性膜38以其覆盖第2安装构件14的下侧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第2安装构件14。通过如此将挠性膜38安装于第2安装构件14,第2安装构件14的上侧开口部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闭塞,并且,第2安装构件14的下侧开口部由挠性膜38闭塞。由此,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和挠性膜38的轴向相对面之间,形成相对于外部密闭的流体封入区域46,并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另外,封入的非压缩性流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采用例如水、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二醇、硅油或它们的混合液等。并且,为了有效地发挥基于后述的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较为理想的是采用粘度为O. IPa · s以下的低粘性流体。此外,在流体封入区域46中配置有由第2安装构件14支承的分隔构件48。分隔构件48具有厚壁大径的大致椭圆板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48由分隔构件主体50和盖构件52构成。分隔构件主体50形成为具有厚壁大径的大致椭圆板形状的高刚性的构件。此外,在分隔构件主体50中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54a、54b。连通孔54a、54b都形成于分隔构件主体5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各连通孔54a、54b夹着中心轴线一前一后地设置在前后两侧。盖构件52是具有薄壁大径的大致椭圆板形状的高刚性的构件,在轴向视图中具有与分隔构件主体50大致相同的形状。此外,在盖构件52上,在与分隔构件主体50的连通孔54a、54b相对应的位置上上下贯通地设置有一对透孔56a、56b。
于是,将分隔构件主体50和盖构件52上下重合而构成分隔构件48,该分隔构件48由第2安装构件14支承,配置在流体封入区域46内。S卩,分隔构件48从下方插入第2安装构件14的筒状部22,嵌入密封橡胶层36的内周侧,其利用固定构件40向第2安装构件14的嵌塞固定被夹持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下表面和固定构件40的轴向相对面之间。此外,通过将分隔构件48配置成在流体封入区域46内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扩展,主体橡胶弹性体16及弹性隔壁部34的下面抵接于分隔构件48的上表面,凹槽部32a、32b的开口部由分隔构件48闭塞。由此,夹着分隔构件48,在其上侧利用一对凹槽部32a、32b形成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构成且在振动输入时引起内压变动的一对受压室58a、58b0另外,通过一对凹槽部32a、32b的配置又明确可知,一对受压室58a、58b在第2安装构件14的筒状部22的长轴方向,即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一方向上相对地配置。并且,受压室58a、58b的内周部分在轴向的投影中与第I安装构件12重叠,受压室58a、58b的上端部分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投影中与第I安装构件12的突起部18重叠。此外,夹着分隔构件48,在其下侧形成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38构成且可轻易容许容积变化的平衡室62。总之,利用分隔构件48将流体封入区域46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侧形成为受压室58a、58b,下侧形成为平衡室62。另外,在受压室58a、58b和平衡室62中,分别封入有流体封入区域46的非压缩性流体。此外,盖构件52的透孔56a、56b与分隔构件主体50的连通孔54a、54b上下重合而与分隔构件主体50的连通孔54a、54b连续,透孔56a、56b分别向各受压室58a、58b之一开口,并且,连通孔54a、54b均向平衡室62开口。由此,形成有将受压室58a、58b和平衡室62彼此连通的第I节流通路64a、64b。通过一边考虑受压室58a、58b和平衡室62的壁弹性刚度一边调节通路截面积(A)和通路长度(L)之比(A / L),将该第I节流通路64a、64b调谐为与发动机晃动相当的IOHz左右的低频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受压室58a与平衡室62彼此连通的第I节流通路64a和将受压室58b与平衡室62彼此连通的第I节流通路64b调谐为彼此相同的频率。不过,也可以将该多个第I节流通路64a、64b调谐为彼此不同的频率,由此,可实现隔振性能的宽频带响应化(在更宽的频率区域内发挥隔振效果)。此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弹性隔壁部34中固定有设置于第2安装构件14的支承构件66,弹性隔壁部34的下表面被保持在向分隔构件48的上表面抵接的抵接状态。如图2 图4所示,支承构件66是以使筒状部22的短轴方向(左右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方式延伸的板状构件,在其中央部分贯通形成有在轴向视图中呈大致长圆形的窗部68。该支承构件66配置于筒状部22的轴向中间部分,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利用焊接等方法固定于筒状部22,沿筒状部22的径向延伸地架设在该筒状部22中。而且,如图5 图7所示,支承构件66埋设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弹性隔壁部34的下端部分(开口侧端部)并与其硫化粘接,弹性隔壁部34的下端部分由支承构件66定位而被推压在分隔构件48的上表面上。此外,在将受压室58a和受压室58b隔开的弹性隔壁部34中形成有分割凹部70。分割凹部70为在轴向视图中呈使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短轴方向(左右方向)为长轴的大致椭圆形的凹部,其上部(底部)朝向作为开口侧的下方去逐渐扩大,并且,其下部(开口部)具有大致恒定的横截面形状。该分割凹部70形成在支承构件66的窗部68内,形成为在弹性隔壁部34的下表面(分隔构件48侧的端面)开口。另外,使分割凹部70的最大深度尺寸比一对凹槽部32a、32b的最大深度尺寸小,分割凹部70形成于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投影中与一对凹槽部32a、32b重叠的第I安装构件12的突起部18的下方。此外,使分割凹部70 在左右方向(图7中,为上下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凹槽部32a、32b的最大尺寸大致相同。并且,使分割凹部70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比凹槽部32a、32b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使分割凹部70的容积比凹槽部32a、32b的容积小。并且,由分割凹部70的形成使得弹性隔壁部34的下部在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分支为两股,该分支了的弹性隔壁部34的下部成为一对分割壁部72a、72b。分割壁部72a、72b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其上部形成为朝向下方去壁厚逐渐变薄的锥形板形状,并且,其下部形成为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的平板形状。而且,分割壁部72a、72b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壁厚最薄,在左右方向上随着向外侧去壁厚逐渐变厚。该分割壁部72a、72b的各自的下部分别硫化粘接在支承构件66的夹着窗部68的前后各部分,并由支承构件66限制位移。而且,一对分割壁部72a、72b的下表面分别与分隔构件48的上表面重叠,分割凹部70的开口部由分隔构件48覆盖,由此,形成有封入了非压缩性流体的分割液室74。该分割液室74设置在受压室58a和受压室58b的径向相对之间的部分,以利用分割壁部72a、72b与受压室58a、58b隔开,并且利用分隔构件48与平衡室62隔开的方式密闭起来。另夕卜,分割液室74在轴向投影中与第I安装构件12的突起部18重叠的位置上配置在突起部18的下方。通过将第I安装构件12安装在未图示的动力单元上,并且将第2安装构件14安装在同样未图示的车身上,将形成上述这样的结构的发动机支架10安装在车辆上。在上述向车辆上安装的状态下,动力单元的分配支承载荷输入到第I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之间,而使第I安装构件12在轴向上接近第2安装构件14地进行位移。在发动机支架10中,主体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为大致圆锥台形状,由此,动力单元的分配支承载荷对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主要在压缩方向上发生作用,从而确保其耐久性。此外,一对分割壁部72a、72b也被压缩,但由于在这一对分割壁部72a、72b之间设置有大致密闭了的分割液室74,因此,分割壁部72a以向受压室58a侧鼓出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分割壁部72b以向受压室58b侧鼓出的方式弹性变形。
而且,在向车辆上安装的状态下,若与发动机晃动相当的低频率大振幅振动沿轴向输入,则基于受压室58a、58b的相对于平衡室62的压力变动,流体会通过第I节流通路64a、64b而在上述受压室58a、58b和平衡室62之间流动。由此,基于流体的共振作用等流动作用来发挥目标隔振效果(高衰减效果)。同样地,在低频率大振幅振动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输入的情况下,也会在受压室58a、58b和平衡室62之间产生通过第I节流通路64a、64b的流体流动,从而也会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特别是在发动机支架10中,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上相对配置有一对受压室58a、58b,从而在要求具有振动的衰减效果的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一方向上可以获得由一对第I节流通路64a、64b带来的优异的隔振效果。在发动机支架10中,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弹性隔壁部34中设置有分割液室74,弹性隔壁部34分支为一对分割壁部72a、72b,由此,会有效地发挥由第I节流通路64a、64b带来的隔振效果。即,通过形成分割液室74,减小弹性隔壁部34实质上的厚度尺寸,并且,减小弹性隔壁部34的截面惯性矩,而使弹性隔壁部34易于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易于产 生第I安装构件12的相对于第2安装构件14的位移。由此,会有效地产生受压室58a、58b的压力变动,从而有效地确保通过第I节流通路64a、64b的流体流动量,其结果,会有利地发挥目标隔振效果。此外,在密闭的分割液室74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由此,在第I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相对接近地进行了位移的情况下,分割壁部72a以向受压室58a侧鼓出的方式挠曲变形,并且,分割壁部72b以向受压室58b侧鼓出的方式挠曲变形。由此,会有效地使受压室58a、58b产生压力变动,从而能够有利地获得由第I节流通路64a、64b带来的隔振效果。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将分割壁部72a和分割壁部72b的变形方式指定在向各受压室58a、58b侧鼓出的方向,会防止压曲等不稳定的变形,也会避免在变形时应力的局部集中。此外,分割壁部72a和分割壁部72b彼此独立地发生变形,由此,变形的应力会分散作用于分割壁部72a和分割壁部72b,也会实现弹性隔壁部34的耐久性的提高。此外,在分割壁部72a、72b的下端部固定有支承构件66,而限制了分割壁部72a、72b的相对于分隔构件48的相对位移。因此,受压室58a、58b和分割液室74不发生短路地被保持在相互独立的状态,从而可谋求隔振性能的稳定化。此外,由于受压室58a、58b在轴向的投影中与第I安装构件12相重叠,因此,在轴向的振动输入到第I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之间时,会有效地引起受压室58a、58b的内压变动,由此,针对轴向的振动输入能够获得目标隔振效果。并且,由于受压室58a、58b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投影中与第I安装构件12的突起部18重叠,因此,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输入到第I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4之间时,会有效地引起受压室58a、58b的内压变动。因此,针对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输入能够获得目标隔振效果。此外,第2安装构件14的筒状部22形成为椭圆筒形状,并且,一对受压室58a、58b配置为在筒状部22的长轴方向上相对,由此,能够较大地确保受压室58a、58b的容积。而且,在与受压室58a、58b的相对方向正交的短轴方向上,减小了筒状部22的外径尺寸,因此,无需过大地确保配置空间,而能够有效地确保受压室58a、58b的容积。
此外,一对凹槽部32a、32b及分割凹部70均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轴向下表面开口,由此,主体橡胶弹性体16可利用上下组合的成型用模具硫化成形。这样一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无需复杂的模具结构就能够获得具有多个液室的发动机支架10。在图8中表示有作为按照本发明制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发动机支架80。在发动机支架80中,在分隔构件主体50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其中央部分的中央连通孔82,并且,在盖构件52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其中央部分的中央透孔84。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第I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件及部位,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符号,而省略其说明。于是,通过将分隔构件主体50和盖构件52上下重合,中央连通孔82和中央透孔84彼此连通起来。并且,中央连通孔82向平衡室62开口,并且中央透孔84向分割液室74开口,利用中央连通孔82和中央透孔84的协作形成有将平衡室62和分割液室74彼此连通的第2节流通路86。另外,第2节流通路86可以调谐为与第I节流通路64a、64b相同的频率,也可以调谐为与第I节流通路64a、64b不同的频率。
采用这样的发动机支架80,在轴向的振动输入时,会使分割液室74产生相对于平衡室62的压力变动,从而在分割液室74和平衡室62之间引起通过第2节流通路86的流体流动。由此,会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实现隔振性能的提高。另外,通过将第2节流通路86的调谐频率设定为与第I节流通路64a、64b的调谐频率相同的调谐频率,能够谋求提高针对上述第I、第2节流通路64、86所被调谐的频率的振动的隔振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使第2节流通路86的调谐频率与第I节流通路64a、64b的调谐频率不同,会针对更宽的频率区域的振动输入发挥有效的隔振效果。在图9中表示有作为按照本发明制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发动机支架90。在发动机支架90中,在分隔构件主体50上形成有在上表面开口且沿径向以规定的长度延伸的中央凹槽92,并且,在盖构件52上,在径向上彼此离开而形成间隔的位置上形成有轴向贯通的第I透孔94和第2透孔96。于是,通过使分隔构件主体50和盖构件52上下重合,中央凹槽92的开口部由盖构件52覆盖而形成隧道状的通路。并且,隧道状通路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I透孔94与受压室58a连通,通过第2透孔96与受压室58b连通,由此,形成有将受压室58a和受压室58b彼此连通的第3节流通路98。另外,第3节流通路98可以调谐为与第I节流通路64a、64b相同的频率,但优选根据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输入的振动的频率进行调谐。米用上述这样的发动机支架90,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输入时,基于一对受压室58a、58b的相对的压力变动会产生通过第3节流通路98的流体流动。因此,不仅利用第I节流通路64a、64b来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利用第3节流通路98也会发挥上述隔振效果,从而可实现更为优异的隔振性能。在图10中表示有作为按照本发明制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发动机支架100。该发动机支架100具有在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发动机支架90中在盖构件52的中央形成了中央透孔102的结构。于是,中央透孔102与中央凹槽9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重合,中央凹槽92通过中央透孔102与分割液室74相连通,由此,形成有将受压室58a、58b和分割液室74彼此连通的一对第4节流通路104a、104b。另外,第4节流通路104a、104b以共用第3节流通路98的流路的方式形成,但是也可以另外形成为与第3节流通路98不同的流路,这一对第4节流通路104a、104b也可以彼此独立地形成。采用上述这样的发动机支架100,在轴向的振动输入时,由于分割液室74作为补充受压室58a、58b的容积的辅助液室而发挥作用,因此受压室58a、58b的实质上的容积增大,会较大地确保通过第I节流通路64a、64b的流体流动量。因此,会有利地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在图11表示有作为按照本发明制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发动机支架110。发动机支架110具有在第I实施方式所示的发动机支架10中省略了支承构件66的结构,容许弹性隔壁部34的下端部相对于分隔构件48的位移。在向车辆上安装形成上述这样的结构的发动机支架110的状态下,在由车辆越过台阶等引起的冲击性的大载荷输入而在受压室58a、58b中产生了过大的负压(受压室58a、58b的液压显著下降)的情况下,第I安装构件12相对于第2安装构件14会向上方发生较大的位移。与此相伴,固定于第I安装构件12的弹性隔壁部34的开口侧的端面也向上方发生 位移,而使弹性隔壁部34自分隔构件48离开而形成间隔,因此,在分割壁部72a、72b和分隔构件48的轴向相对面之间形成将受压室58a、58b和分割液室74连通的短路通路。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10中,设置有在由大载荷输入引起的向受压室58a、58b作用过大的负压时使受压室58a、58b和分割液室74短路的缓解部件。由此,受压室58a、58b的容积实质性地变大,受压室58a、58b的负压得到缓和,因此,会防止由受压室58a、58b的负压引起的气蚀,从而避免发生异响。另外,第2实施方式 第5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第2节流通路86,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第3节流通路98,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第4节流通路104,第5实施方式所示的省略了支承构件66的结构)也可以任意地组合来采用。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为该具体的记载所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有具有受压室58a和受压室58b这一对(两个)受压室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有3个以上的受压室。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形成有4个受压室,在径向上相对配置有2个受压室,并且在与上述径向不同的径向上相对配置另外2个受压室,而在彼此不同的径向两个方向上发挥有效的隔振效果。另外,在如此形成有3个以上受压室的情况下,分别在将相邻的受压室隔开的弹性隔壁部中形成分割凹部,各个弹性隔壁部夹着分割凹部而形成为一对分割壁部,并且形成多个分割液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I节流通路64a、64b形成为沿轴向贯通分隔构件48的孔状,但第I节流通路的具体的结构只要设置为将受压室58a、58b和平衡室62连通即可,并不作特别的限定。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形成在分隔构件主体50的上表面开口的凹槽,凹槽的开口部由盖构件52覆盖而形成隧道状的通路,隧道状通路的一端部与某一受压室58a(58b)相连通,并且其另一端部与平衡室62相连通,由此,形成第I节流通路。另外,上述结构中的凹槽只要根据第I节流通路所要求的调谐频率等而以适当的形状形成即可,但为了有效地确保通路长度而扩大调谐自由度,例如,优选采用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形状、一边弯曲一边沿径向延伸的形状,螺旋状地延伸的形状等。并且,对第2 第4节流通路86、98、104也不限定具体的结构,只要形成为将目标液室之间彼此连通即可。
此外,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并不限定于发动机支架,也可适用于副车架支架、车身支架、差速器支架等。并且,本 发明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不仅适用于汽车,也可适用于机动二轮车、工业用车辆、铁路用车辆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80,90,100,110),其第I安装构件(12)和具有筒状部(22)的第2安装构件(1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弹性连接起来,并且,在夹着由该第2安装构件(14)支承的分隔构件(48)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6)构成的受压室(58a,58b)和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38)构成的平衡室(62),在该受压室(58a,58b )和平衡室(62 )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并且形成有将该受压室(58a,58b )和平衡室(62)彼此连通的第I节流通路(64a,64b),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安装构件(12)配置在所述第2安装构件(14)的所述筒状部(22)的轴向一端的开口侧,并且,在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中形成有在所述分隔构件(48)侧的轴向端面开口的多个凹槽部(32a,32b),这些凹槽部(32a,32b)的开口部由该分隔构件(48)覆盖而形成多个所述受压室(58a,58b),并且,在将该多个受压室(58a,58b)隔开的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弹性隔壁部(34)中形成有在该分隔构件(48)侧的轴向端面开口的分割凹部(70),通过利用该分隔构件(48)覆盖该分割凹部(70)的开口部而形成有封入了非压缩性流体的分割液室(7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80,90,100),其中, 在所述第2安装构件(14)中在所述筒状部(22)上架设有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支承构件(66),该支承构件(66)固定在所述弹性隔壁部(34)的开口侧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10),其中, 设置有缓解部件,该缓解部件在过大的负压作用于所述受压室(58a,58b)时使所述弹性隔壁部(34)的开口侧端面自所述分隔构件(48)离开而形成间隔,而使所述多个受压室(58a,58b)和所述分割液室(74)短路。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80,90,100,110),其中, 所述受压室(58a,58b)形成为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配置的一对受压室(58a,58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80,90,100,110),其中, 所述第2安装构件(14)的所述筒状部(22)形成为椭圆筒形状,所述一对受压室(58a,58b)在该筒状部(22)的长轴方向上相对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80,90,100,110),其中, 所述第I安装构件(12 )在轴向的投影中与所述受压室(58a,58b )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80,90,100,110),其中, 所述第I安装构件(12)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投影中与所述受压室(58a,58b)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80),其中, 形成有将所述平衡室(62)和所述分割液室(74)彼此连通的第2节流通路(86)。
9.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90,100),其中, 形成有将所述多个受压室(58a,58b)彼此连通的第3节流通路(98)。
10.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0),其中, 形成有将所述受压室(58a,58b)和所述分割液室(74)彼此连通的第4节流通路(104a,104b)。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能够确保将多个受压室隔开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弹性隔壁部的耐久性,可以谋求基于流体流动量的增加而提高隔振性能。其第1安装构件(12)配置在第2安装构件(14)的筒状部(22)的轴向一端的开口侧,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中形成有在分隔构件(48)侧的轴向端面开口的多个凹槽部(32a,32b),这些凹槽部的开口部由该分隔构件覆盖而形成多个受压室(58a,58b),在将该多个受压室隔开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弹性隔壁部(34)中形成有在该分隔构件侧的轴向端面开口的分割凹部(70),通过利用分隔构件覆盖分割凹部的开口部而形成有封入了非压缩性流体的分割液室(74)。
文档编号F16F13/10GK102808892SQ20121017537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0日
发明者田中荣治, 谷田俊裕 申请人: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