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645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救生舱泄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
背景技术
矿用救生舱又称之为矿用安全舱、井下救生舱、煤矿救生舱、矿用避难舱和矿用避难硐室,是煤矿安全设备中不可缺少的救生装置,在发生矿难时,在逃生路径被堵和逃生不能的情况下,被困人员可以躲避在救生舱或避难硐室内,为获得救助赢得宝贵的时间。矿用救生舱基于它的工作环境要求矿用救生舱需有足够的强度和气密性,舱内气 压根据要求应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100 500帕,以便阻止舱外的有毒气体进入舱内,进而防止损害避险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舱内保持一定的正压状态也符合避险人员的生存条件。但是,当舱内的气压过高时,不仅会对矿用救生舱舱体和内部设备造成损坏,而且也会对避险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由此,就需要对矿用救生舱进行泄压来保证舱内的气压在设置的范围内。中国专利文献CN202001054U公开了一种救生舱泄压装置,包括舱板、内螺纹管接头和泄压阀,舱板上焊接固定有内螺纹管接头,泄压阀位于舱板的内侧,泄压阀的外螺纹杆安装固定在内螺纹管接头内。显然,所述救生舱的泄压装置是安装在侧壁上的,即泄压装置的轴线与侧壁是垂直安装的,因此泄压装置要正常工作就必需在其内部设置弹簧以及与弹簧配合的其他零部件结构复杂,且该弹簧处于常压或常拉的状态,长时间放置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使设置在其内的常压或常拉的弹簧变形、生锈甚至失效,使用寿命短,一旦救生舱起动使用时,该泄压装置就不能正常泄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矿用救生舱或避难硐室的泄压阀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矿用救生舱或避难硐室的泄压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为上端成形有上开口的圆柱体空腔,所述阀体下底面上成形有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阀体内径;上阀盖,所述上阀盖与所述阀体上开口同轴固定配合,所述上阀盖上部位于所述阀体外部,所述上阀盖下部位于所述阀体内部,所述上阀盖上成形有上出气通道,所述上出气通道与外界连通;和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可上下滑动的泄压阀芯;在封闭状态下,所述泄压阀芯下端面对所述阀体下底面的上端面面密封,封闭所述下开口。所述上阀盖下部还成形有导向部;所述泄压阀芯包括平板状盖体和柱状导向体,所述导向体与所述泄压阀芯的平板状盖体同轴固定,所述导向体与所述导向部配合可上下滑动。所述上阀盖导向部为导向管,所述导向体外表面与所述导向管的内表面滑动配
口 ο所述阀体下底面的上端面上成形有环形凸台,当救生舱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值时,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泄压阀芯下端面配合形成面密封。所述上阀盖下部和所述导向部之间还成形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上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的空腔侧壁上成形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将上出气通道与阀体的空腔连通。 在所述阀体下底面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下阀盖固定在所述阀体下底面上。所述的上阀盖与所述阀体上开口之间以及所述过滤网与所述下阀盖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的密封垫为平垫或铜垫。所述上阀盖上部外侧面上成形有螺纹,所述螺纹与救生舱顶部的开口处的螺纹配合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I)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中,由于其包括上阀盖,泄压阀芯,阀体,所述上阀盖成形有上出气通道,所述的上出气通道为贯穿于上阀盖的贯通孔,将阀体的空腔与外界连通,所述泄压阀芯在阀体内可上下滑动,阀体,所述阀体为上端成形有上开口的圆柱体空腔,所述阀体下底面上成形有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阀体内径,当舱内气压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泄压阀芯下端面与所述阀体下底面的下开口的上端面面密封。当舱内气压高于设定值时,所述泄压阀芯向上滑动与所述阀体下底面下开口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下出气通道,舱内气体经过下出气通道,进入阀体空腔内,然后经由上阀盖的上出气通道,流出到外界,当舱内气压恢复到设定值以下时,舱内的气压对于泄压阀芯的压力小于泄压阀芯的重力,泄压阀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回落到阀体下底面的下开口的上端面上,泄压阀芯下端面与所述阀体下底面的下开口的上端面面密封,阻止了舱内气体的流出,进而停止泄压。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泄压过程简单,易于维修及更换,并且使用寿命长,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弹簧常压或常拉导致弹簧变形、生锈甚至失效的状况。(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中,泄压阀芯通过在舱内的气体压力控制下上升或下降与阀体成形的下开口面密封来控制救生舱的泄压,不需要弹簧来进行泄压,进而不会因为弹簧在常压或常拉状态下出现变形或失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所述上阀盖下部还成形有上阀盖导向部;所述泄压阀芯包括平板状盖体和柱状导向体,所述柱状导向体与所述平板状盖体同轴固定,所述导向体与所述上阀盖导向部配合可上下滑动。当泄压时,所述泄压阀芯的导向体滑入导向部中,导向部可以在水平方向控制泄压阀芯,使泄压阀芯不会发生位移,同时防止当舱内压力过大时,泄压阀芯不能保持平衡,在泄压阀芯回落时不能回落到起始位置,不能与阀体下底面的下开口的上端面面密封,影响救生舱的气密性。保证了救生舱泄压的稳定性及救生舱的气密性。进一步,所述阀盖导向部上成形有导向管,所述导向体外表面与所述导向管的内表面滑动配合,进而能够更好地控制泄压阀芯。(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所述阀体下底面下开口的上端面上成形有环形凸台,当救生舱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值时,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泄压阀芯下端面面密封,这样不仅节约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生产成本,并且提高矿用救生舱的气密性,因为当泄压阀芯的平板状盖体与阀体下底面的下开口的上端面的接触面积越小时,泄压阀芯对于阀体下底面的下开口的上端面的压强越大,泄压阀芯与阀体下底面的下开口的上端面密封的越紧密,进而救生舱的气密性越好。(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上出气通道包括成形在所述上阀盖下部空腔的通孔和贯通所述上阀盖上部和所述上阀盖下部的贯通孔,由于上阀盖下部空腔上的通孔,舱内的气体可以经由下出气通道进入阀体腔内,然后经上阀盖下部空腔上的通孔,然后通过上出气通道进入外界,这样可以在泄压过程中将舱内的气体排出到舱外,提高了泄压的速率。(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中,在所述阀体下底面下开口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下阀盖固定在所述阀体下底面上,其作用是过滤舱内气体中的杂质,防止杂质沉积在泄压阀芯与凸台的接触面上,影响救生舱的气密性,同时也可以控制救生舱的泄压速率,使泄压速率不致于过大。( 7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中,在所述上阀盖上部外侧面上成形有螺纹,所述螺纹与救生舱顶部的开口处的螺纹配合固定,即本实用新型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使用时是设置在救生舱内部,因此,当发生矿难时,掉落的石料不会砸在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上,不会对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造成破坏,因而能确保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正常工作。(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所述的上阀盖与阀体之间设有铜垫,保证了救生舱的气密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结构爆炸图。其中,附图标记为I-上阀盖,2-阀体,3-泄压阀芯,4-导向管,5-导向体,6-过滤网,7-平垫,8-下阀盖,9-铜垫,10-上出气通道,11-下开口,12-环形凸台,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包括阀体2,所述阀体2为上端成形有上开口的圆柱体空腔,所述阀体2下底面上成形有下开口 11,所述下开口 11的直径小于所述阀体2内径;[0036]上阀盖1,所述上阀盖I与所述阀体2上开口同轴固定配合,所述上阀盖I上部位于所述阀体2外部,所述上阀盖I下部位于所述阀体2内部,所述上阀盖I上成形有上出气通道10,所述上出气通道10与外界连通,将阀体2内部与外界连通,阀体2内部的气体可以经由上出气通道10流到外界中。本实施例设置所述的上出气通道10为贯通所述上阀盖I上部和所述上阀盖I下部的贯通孔,当泄压时,阀内的气体经由上阀盖I的贯通孔流出到外界中。设置在所述阀体2内且可上下滑动的泄压阀芯3,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泄压阀芯3为一圆板,所述圆板的直径大于所述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直径,且所述圆板与阀体2内壁的间距小于所述圆板与所述下开口 11半径的差值;在使用时,封闭状态下,救生舱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值,舱内的气体对于泄压阀芯3的压力小于泄压阀芯3受到的重力,泄压阀芯3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泄压阀芯3下端面对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面密封,封闭下开口 11,所述的泄压阀芯3的下端面和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经过磨抛,使泄压阀芯3的下端面和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光滑,光滑度越高,其面密封的效果越好,使救生舱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泄压时,救生舱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舱内的气体对泄压阀芯3的压力大于泄压阀芯3受到·的重力,泄压阀芯3在气体对泄压阀芯3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泄压阀芯3向上滑动与所述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下出气通道,即泄压阀芯3与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11的上端面形成的缝隙,所述下出气通道与所述上出气通道10连通,舱内气体经过下出气通道,即经过泄压阀芯3与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之间的缝隙进入阀体2的空腔内,阀体2空腔内的气体经由上阀盖I的上出气通道10,即阀体2空腔内的气体经由上阀盖I上部和所述上阀盖I下部的贯通孔流出到外界,在此过程中外界的气体不会进入到舱内,因为舱内的气压要高于外界100-500帕。当舱内气压恢复到设定值以下时,舱内的气压对于泄压阀芯3的压力小于泄压阀芯3的重力,泄压阀芯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回落到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上,所述泄压阀芯3下端面与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面密封,阻止了舱内气体的流出,进而停止泄压。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与救生舱的固定是通过在所述上阀盖I上部外侧面上成形有螺纹,所述螺纹与救生舱顶部的开口处的螺纹配合固定。实施例2如图2所示,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阀盖I下部还成形有导向部,所述的导向部为导向管4;所述上阀盖I下部和所述导向部之间还成形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上出气通道10连通,所述的空腔侧壁上成形有通孔13,所述的通孔13与上出气通道10连通,同时通孔13与阀体2内空腔连通,阀体2内的空腔气体可以经由成形在所述上阀盖I下部的空腔的通孔13,然后经由上阀盖I的贯通孔流出到舱外;替换所述泄压阀芯3为包括平板状盖体和柱状导向体5,所述导向体5与所述平板状盖体同轴固定,所述的导向体5与平板状盖体垂直连接,且导向体5位于平板状盖体的中心,所述的导向体5容置于导向部的导向管4中,所述导向体5可以与所述上阀盖I的导向部配合上下滑动,在使用时,封闭状态下,救生舱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值,舱内的气体对于泄压阀芯3的压力小于泄压阀芯3受到的重力,泄压阀芯3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泄压阀芯3的平板状盖体下端面与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配合形成面密封,封闭下开口 11,所述的泄压阀芯3的平板状盖体下端面和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经过磨抛,使泄压阀芯3的下端面和阀体2下底面的上端面光滑,光滑度越高,其面密封的效果越好,使救生舱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泄压时,救生舱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舱内的气体对泄压阀芯3的压力大于泄压阀芯3受到的重力,泄压阀芯3在气体对泄压阀芯3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泄压阀芯3向上滑动,柱状导向体5滑入上阀盖I的导向部的导向管4中,由于导向管4对柱状导向体5的水平方向的控制,使得泄压阀芯3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使得泄压过程稳定的进行,同时在泄压完成后,使泄压阀芯3回落到起始位置,保持了舱的气密性。所述泄压阀芯3向上滑动与所述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下出气通道,即泄压阀芯3与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形成的缝隙,所述下出气通道与所述上出气通道10连通,舱内气体经过下出气通道,即经过泄压阀芯3与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之间的缝隙进入阀体2的空腔内,阀体2空腔内的气体经由上阀盖I下部的空腔的通孔13进入上阀盖I的空腔内,然后经由上阀盖I的贯通孔流出到舱外,在此过程中外界的气体不会进入到舱内,因为舱内的气压要高于外界100-500帕。当舱内气压恢复到设定值以下时,舱内的气压对于泄压阀芯3的压力小于泄压阀芯3的重力,泄压阀芯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 动,回落到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上,所述泄压阀芯3下端面与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面密封,阻止了舱内气体的流出,进而停止泄压。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与救生舱的固定是通过在所述阀体2外侧面上成形有螺纹,所述螺纹与救生舱顶部的开口处的螺纹配合固定。为了节约加工成本以及提高矿用救生舱的气密性,当泄压阀芯3的平板状盖体与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的接触面积越小时,泄压阀芯3对于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的压强越大,泄压阀芯3与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接触的越紧密,进而救生舱的气密性越好,因此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上成形有环形凸台12,所述的环形凸台12与泄压阀芯3的平板状盖体的接触面契合,当救生舱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值时,所述环形凸台12与所述泄压阀芯3下端面面密封。为了防止舱内气体中的杂质沉积在泄压阀芯3与环形凸台12的接触面上,影响救生舱的气密性,同时防止舱内气压过高时,舱内气体对泄压阀芯3的压力过大,造成泄压不稳定,同时也可以控制泄压速率。因此,在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通过下阀盖8固定在所述阀体2下底面上,下阀盖8为中间有通孔的环形体,所述的环形体上设有螺纹,可以与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阀体2内壁上设置的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的上阀盖I与所述阀体2上开口之间以及所述过滤网6与所述下阀盖8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的密封垫分别为平垫7和铜垫9,保证了泄压阀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了救生舱内部压力在设定值以下时,舱内的气体的泄漏。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2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结构分解示意图,其包括下阀盖8,平垫7,过滤网6,泄压阀芯3,阀体2,铜垫9,上阀盖I。所述的上阀盖I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阀盖I上成形有上出气通道10,所述的上出气通道10为贯通所述上阀盖I上部和所述上阀盖I下部的贯通孔,上阀盖I下部还成形有导向部,所述的导向部下端为导向管4;所述上阀盖I下部和所述导向部之间还成形有一空腔,所述的空腔与所述上出气通道10连通,所述的空腔侧壁上设有通孔13,所述的空腔与上阀盖I的贯通孔连通,所述的通孔13与上出气通道10连通,同时通孔13与阀体2内空腔连通,阀体2空腔内的气体可以经由通孔13进入上阀盖I下部的空腔内,所述的上阀盖I的下部还成形有导向部,所述的导向部下端成形有导向管4。所述的泄压阀芯3包括平板状盖体和柱状导向体5,所述导向体5与所述平板状盖体同轴固定,所述的导向体5与平板状盖体垂直连接,且导向体5位于平板状盖体的中心,所述的导向体5可以容置在导向部的孔中。阀体2为两端成形有开口的柱体空腔。下阀盖8为中间有通孔的环形体,所述的环形体上设有螺纹,可以与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内壁上设置的螺纹配合连接。平垫7和铜垫9为中间有通孔的环形体。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使用方法如下所述封闭状态下,救生舱内的压力小于设定值,舱内的气体对于泄压阀芯3的压力小于泄压阀芯3受到的重力,泄压阀芯3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泄压阀芯3的平板状盖体下端 面与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配合形成面密封,封闭下开口 11,所述的泄压阀芯3的平板状盖体下端面和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经过磨抛,使泄压阀芯3的下端面和阀体2下底面的上端面光滑,光滑度越高,其面密封的效果越好,使救生舱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泄压时,救生舱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舱内的气体对泄压阀芯3的压力大于泄压阀芯3受到的重力,泄压阀芯3在气体对泄压阀芯3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泄压阀芯3向上滑动,柱状导向体5滑入上阀盖I的导向管4中,由于导向管4对柱状导向体5的水平方向的控制,使得泄压阀芯3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使得泄压过程稳定的进行,同时在泄压完成后,使泄压阀芯3回落到起始位置,保持了舱的气密性。所述泄压阀芯3向上滑动与所述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下出气通道,即泄压阀芯3与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形成的缝隙,所述下出气通道与所述上出气通道10连通,舱内气体经过下出气通道,即经过泄压阀芯3与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之间的缝隙进入阀体2的空腔内,阀体2空腔内的气体经由通孔13进入上阀盖I下部的空腔内,然后经由上阀盖I的贯通孔流出到舱外,在此过程中外界的气体不会进入到舱内,因为舱内的气压要高于外界100-500帕。当舱内气压恢复到设定值以下时,舱内的气压对于泄压阀芯3的压力小于泄压阀芯3的重力,泄压阀芯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回落到阀体2下底面下开口 11的上端面上,所述泄压阀芯3下端面与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下开口 11的上端面配合形成面密封,阻止了舱内气体的流出,进而停止泄压。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阀体(2),所述阀体(2)为上端成形有上开口的圆柱体空腔,所述阀体(2)下底面上成形有下开口(11),所述下开口(11)的直径小于所述阀体(2)内径; 上阀盖(1),所述上阀盖(I)与所述阀体(2)上开口同轴固定配合,所述上阀盖(I)上部位于所述阀体(2)外部,所述上阀盖(I)下部位于所述阀体(2)内部,所述上阀盖(I)上成形有上出气通道(10),所述上出气通道(10)与外界连通; 和设置在所述阀体(2)内且可上下滑动的泄压阀芯(3); 在封闭状态下,所述泄压阀芯(3)下端面对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上端面面密封,封闭所述下开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盖(I)下部还成形有导向部;所述泄压阀芯(3)包括平板状盖体和柱状导向体(5),所述导向体(5)与所述平板状盖体同轴固定,所述导向体(5)与所述导向部配合可上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盖(I)导向部为导向管(4),所述导向体(5)外表面与所述导向管(4)的内表面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I 3任一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上端面上成形有环形凸台(12),所述环形凸台(12)与所述泄压阀芯(3)下端面配合形成面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所述上阀盖(I)下部和所述导向部之间还成形有一空腔,所述的空腔与所述上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空腔侧壁上成形有通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5所述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2)下底面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通过下阀盖(8)固定在所述阀体(2)下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阀盖(I)与所述阀体(2)上开口之间以及所述过滤网(6)与所述下阀盖(8)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盖(I)上部外侧面上成形有螺纹,所述螺纹与救生舱顶部的开口处的螺纹配合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其包括阀体,上阀盖和泄压阀芯,所述阀体为上端成形有上开口的圆柱体空腔,所述阀体下底面上成形有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阀体内径;所述上阀盖与所述阀体上开口同轴固定配合,所述上阀盖上部位于所述阀体外部,所述上阀盖下部位于所述阀体内部,所述上阀盖上成形有上出气通道,所述上出气通道与外界连通;所述泄压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可上下滑动,在封闭状态下,所述泄压阀芯下端面与所述阀体下底面的上端面面密封,封闭开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矿用救生舱泄压阀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矿用救生舱自动泄压阀。
文档编号F16K51/00GK202580176SQ20122028442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
发明者王留义, 陈仁建, 蒋德成, 郑克 申请人:浙江中煤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