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813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01133447Y、CN201137671Y公开了两种回转驱动装置,这些回转驱动装置的蜗杆安装在轴壳内,蜗杆与轴壳是同轴装配的,装配时调整好蜗杆与回转支承的啮合间隙后,用定位销钉固定回转支承在基座内的位置。这样装配出的回转驱动装置的蜗杆与回转支承间的啮合间隙是固定的,间隙不能调整;且随着回转驱动装置使用时间的增加,蜗杆与回转支承的啮合间隙增大,上述回转驱动装置也无法进行啮合间隙调整。中国专利CN101482160B、CN201377547Y则公开了另外两种零间隙的回转驱动装置,该两种回转驱动装置能够自动调整蜗杆与回转支承的啮合间隙,使间隙自动处于“零”状态。但其自动调整范围有限,当回转驱动装置的磨损较大时,这两种回转驱动装置仍不能进行有效调整。而在起重机械、工程机械、医疗机械、巡日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系统等工程机械及新能源领域,有时需要蜗杆与回转支承之间有不同的啮合间隙,有时则需要对啮合间隙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上述回转驱动装置均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1、回转支承11、蜗杆5、所述基座I包括轴壳1.1和座圈1. 2,轴壳1.1的轴心线与座圈1. 2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互相垂直,所述回转支承11包括内圈11.1、外齿圈11. 3以及嵌置于内圈11.1与外齿圈11. 3之间的滚子11. 2,内圈11.1固定在基座I的座圈1. 2上,所述蜗杆5装置于基座I的轴壳1.1内,蜗杆5与回转支承11的外齿圈11. 3啮合,为了实现蜗杆5与回转支承11的啮合间隙可调,还设置有端 盖6和马达调节块4,所述端盖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安装通孔二 6. 2,轴壳1.1上设置有与端盖6上对应的安装螺孔,端盖6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孔二 6. 1,所述端盖6的内侧的轴承孔二 6.1的轴线Dl与端盖6的外侧面上的若干安装通孔二 6. 2所在圆周的圆心D偏离一定距离,所述蜗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3安装在端盖6的轴承孔二 6.1内,再通过端盖6固定在轴壳1.1上,所述马达调节块4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安装通孔一 4. 2,轴壳1.1上设置有与马达调节块4对应的安装螺孔,马达调节块4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孔一 4.1,所述蜗杆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3安装在马达调节块4的轴承孔一 4.1内,再通过马达调节块4固定在轴壳1.1上。更优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马达调节块4的内侧的轴承孔一 4.1的轴线Dl与马达调节块4的外侧面上的若干安装通孔一 4. 2所在圆周的圆心D偏离一定距离。进一步,马达调节块的偏心距离与端盖6的偏心距离相同,偏心方向一致,且端盖6上的安装通孔数量与马达调节块4上的安装通孔数量一致,并且在空间位置是对应的。端盖6和马达调节块4上的安装通孔的数量优选3至8个。[0008]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一个偏心结构的端盖,安装时,通过旋转端盖位置,使端盖上的安装通孔二与轴壳上的不同安装螺孔对应,由于端盖是偏心结构,这样可以改变蜗杆的空间位置,从而达到调整蜗杆与回转支承的啮合间隙的目的。端盖上的安装通孔的数量不同,可以得到不同数量的间隙值,如安装通孔为3个,则可以得到3个不同的间隙,安装通孔为4个,则可以得到4个不同的间隙,依此类推,安装通孔的数量越多,得到的间隙值也越多。为了更有效的调整间隙值,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一个偏心结构的马达调节块。马达调节块的偏心量及安装通孔与端盖的偏心量及安装通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为了能使马达调节块与端盖调整间隙的步调一致,保证蜗杆的轴心线与轴壳的轴心线平行,马达调节块的相关结构参数,如安装通孔的数量、安装通孔所在圆周的直径、空间位置可以与端盖选取相同参数。同时,由于端盖及马达调节块上的安装通孔数量是有限的,一个偏心距的端盖和马达调节块提供的间隙调整量也是有限的,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调整蜗杆与回转支承的啮合间隙,可以配备多个偏心距不同的端盖和马达调节块,以适应更大间隙调整范围的需要。可根据所需的间隙的调整范围选取适当的偏心距。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偏心结构的端盖和马达调节块,具有间隙调整范围大,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调整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若干的改变或变形,这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是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的截面局部示意图。图4是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的马达调节块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仰视图。图6是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的端盖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6的仰视图。图8是端盖或马达调节块安装通孔与轴承孔偏心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基座,1.1为轴壳,1. 2为座圈,3为轴承,4为马达调节块,4.1为轴承孔一,4. 2为安装通孔二,5为蜗杆,6为端盖,6.1为轴承孔二,6. 2为安装通孔二,11为回转支承,11.1为内圈,11. 2为滚子,11. 3为外齿圈,D为安装孔所在圆周的圆心,Dl为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何实施本实用新型。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由基座1、回转支承11、蜗杆5等组成、基座I包括轴壳1.1和座圈1. 2,轴壳1.1的轴心线与座圈1. 2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互相垂直,所述回转支承11包括内圈11.1、外齿圈11. 3以及嵌置于内圈11.1与外齿圈11. 3之间的滚子11. 2,内圈11.1固定在基座I的座圈1. 2上,蜗杆5装置于基座I的轴壳1.1内,蜗杆5与回转支承11的外齿圈11. 3啮合,还设置有端盖6和马达调节块4,端盖6的结构如图4、5所示,端盖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3个安装通孔
二6. 2,轴壳1.1上设置有与端盖6上对应的安装螺孔,端盖6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孔二 6. 1,端盖6的内侧的轴承孔二 6.1的轴线Dl与端盖6的外侧面上的3个安装通孔二 6. 2所在圆周的圆心D偏离一定距离(偏心结构如图8所示),蜗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3安装在端盖6的轴承孔二 6.1内,再通过端盖6固定在轴壳1.1上,马达调节块的结构如图6、7所示,马达调节块4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3个安装通孔一 4. 2,轴壳1.1上设置有与马达调节块4对应的安装螺孔,马达调节块4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孔一 4. 1,蜗杆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3安装在马达调节块4的轴承孔一 4.1内,再通过马达调节块4固定在轴壳1.1 上。上述实施例中,仅将端盖设置为偏心结构,为了更好地调整蜗杆与回转支承的啮合间隙,可将马达调节块也设置为偏心结构,其偏心结构也如图8所示,马达调节块4的内侧的轴承孔一 4.1的轴线Dl与马达调节块4的外侧面上的3个安装通孔一 4. 2所在圆周的圆心D偏离一定距离,该偏心距离与端盖6的偏心距离相同及偏心方向一致,端盖6上的安装通孔与马达调节块4上的安装通孔在空间位置是对应的。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回转驱动装置的整体尺寸较小,端盖6和马达调节块4上的安装通孔的数量可选取3个或4个,而对一些尺寸较大的回转驱动装置,安装通孔的数量则可选6个或8个。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I)、回转支承(11)、蜗杆(5)、所述基座(I)包括轴壳(1.1)和座圈(1. 2),轴壳(1.1)的轴心线与座圈(1. 2)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互相垂直,所述回转支承(11)包括内圈(11.1)、外齿圈(11. 3)以及嵌置于内圈(11.1)与外齿圈(11. 3)之间的滚子(11. 2),内圈(11.1)固定在基座(I)的座圈(1. 2)上,所述蜗杆(5)装置于基座(I)的轴壳(1. O内,蜗杆(5)与回转支承(11)的外齿圈(11. 3)啮合,其特征是 还设置有端盖(6)和马达调节块(4),所述端盖(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安装通孔二(6. 2),轴壳(1.1)上设置有与端盖(6)上对应的安装螺孔,端盖(6)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孔二(6. 1),所述端盖(6)的内侧的轴承孔二(6.1)的轴线(Dl)与端盖出)的外侧面上的若干安装通孔二(6.2)所在圆周的圆心(D)偏离一定距离,所述蜗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3)安装在端盖(6)的轴承孔二(6.1)内,再通过端盖(6)固定在轴壳(1. D上,所述马达调节块(4)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安装通孔一(4. 2),轴壳(1.1)上设置有与马达调节块(4)对应的安装螺孔,马达调节块(4)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孔一(4.1),所述蜗杆(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3)安装在马达调节块(4)的轴承孔一(4.1)内,再通过马达调节块(4)固定在轴壳(1.1)上。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马达调节块(4)的内侧的轴承孔一(4.1)的轴线(Dl)与马达调节块(4)的外侧面上的若干安装通孔一(4. 2)所在圆周的圆心(D)偏离一定距离。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是马达调节块(4)的偏心距离与端盖(6)的偏心距离相同,偏心方向一致,且端盖(6)上的安装通孔与马达调节块(4)上的安装通孔数量相同,并且在空间位置是对应的。
4.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是端盖(6)和马达调节块(4)上的安装通孔的数量为3-8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间隙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回转支承、蜗杆、基座包括轴壳和座圈,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外齿圈以及嵌置于内圈与外齿圈之间的滚子,内圈固定在座圈上,蜗杆装置于轴壳内并与回转支承的外齿圈啮合,为了实现蜗杆与回转支承的啮合间隙可调,还设置有端盖和马达调节块,端盖和马达调节块的内侧设置有轴承孔,外侧设置有安装孔,端盖与马达调节块的轴承孔与安装孔所在圆周是偏心结构,安装时,通过旋转端盖或马达调节块的位置,可以改变蜗杆的空间位置,从而达到调整蜗杆与回转支承的啮合间隙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间隙调整范围大,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调整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H57/12GK202901173SQ20122031378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布伦特·福斯特·摩根 申请人:江阴凯迈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