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蒸汽直埋管的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592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蒸汽直埋管的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新型蒸汽直埋管的弯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热电行业的蒸汽直埋输送技术中,蒸汽直埋管道弯头的结构形式为弯头部分局部放大,放大外套管选用远大于工作管好几个规格的钢管,工作管与扩大管之间再填充保温材料,在保温层与外扩管之间留有空气层便于内钢管与保温材料一起滑动,保温层需用支撑条进行支撑。前述蒸汽直埋管道弯头的结构有以下缺点①常规蒸汽直埋管弯头处扩大管为工作管同心圆筒钢管,工作钢管在热膨胀时只是向弯头外侧滑动,导致在合理控制外表面温度时扩大管保温材料和钢管材料的浪费;②常规蒸汽直埋管的保温材料为超细玻璃棉,该材料的一大缺点就是不抗压,为了使工作管在膨胀运动时不挤压保温层就要在直管部分焊接工作管到外管的支撑条,这样导致热传递热桥的产生,不利于管道的保温;③弯头处扩大管较直管段的外套管的规格更大,这样更加影响运输及地下敷设;④弯头扩大管工作管滑动区域由于工作管自重会向下变形,因此需设置平面滑动支架,该支架一般为钢板焊接而成,显而易见,此支架直接连接工作管与外管,同样会产生热桥作用,増加散热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ー种新型蒸汽直埋管的弯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ー种新型蒸汽直埋管的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管、保温层、卡箍、外套管、防腐层,所述卡箍与外套管之间设置平面滑动支架,由于平面滑动支架是焊接在卡箍上,不与工作管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传统弯头的热桥作用。所述保温层为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由内而外依次是纳米棉层、铝箔玻纤布层、纳米棉层、铝箔玻纤布层。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1、保温层厚度减小,外套管尺寸减小;2、偏心安装使得补偿量增加;3、平面滑动支架处避免了热桥作用,减小散热损失;4、采用先进保温材料,大大提高保温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详述如图1、图2所示,ー种新型蒸汽直埋管的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管1、保温层2、卡箍3、外套管4、防腐层5,所述卡箍3与外套管4之间设置平面滑动支架6,由于平面滑动支架6是焊接在卡箍3上,不与工作管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传统弯头的热桥作用;所述保温层2为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由内而外依次是纳米棉层21、铝箔玻纤布层22、纳米棉层23、招箔玻纤布层24。如图3所示,安装时采用偏心安装,使工作管I 一段移动到极限位置,这样的好处是使管道运行时管道补偿空间达到最大。但是,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掲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蒸汽直埋管的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管、保温层、卡箍、外套管、防腐层,所述卡箍与外套管之间设置平面滑动支架,由于平面滑动支架是焊接在卡箍上,不与工作管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传统弯头的热桥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新型蒸汽直埋管的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由内而外依次是纳米棉层、铝箔玻纤布层、纳米棉层、铝箔玻纤布层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蒸汽直埋管的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管、保温层、卡箍、外套管、防腐层,所述卡箍与外套管之间设置平面滑动支架,由于平面滑动支架是焊接在卡箍上,不与工作管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传统弯头的热桥作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保温层厚度减小,外套管尺寸减小;偏心安装使得补偿量增加;平面滑动支架处避免了热桥作用,减小散热损失;采用先进保温材料,大大提高保温性能。
文档编号F16L59/12GK202914976SQ20122065047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李关, 程恺, 冯小刚, 代泽洪 申请人:江苏德威节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