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728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尤其涉及筒体类零件水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通常的筒体零件因有内、外接头的存在,较易通过连接水压试验机的连接部件完成水压试验,但对光滑无接头薄壁筒体类零件,均采用预留工艺内、外接头的方式完成试验,而后切除工艺接头,从而实现水压试验的检测任务。但是,切除工艺接头不但增加了工序且装配繁琐,极易引起薄壁筒体类零件的径向变形,从而降低零件精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光滑无接头薄壁筒体类零件水压试验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拆装方便,不影响光滑无接头薄壁筒体类零件精度的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其技术要点在于它主要包括上底座、导柱、上密封座、下密封座、下底座,上密封座通过压盖固定于上底座上,下密封座固定于下底座上,待测工件的两端分别套在上密封座和下密封座中,上底座与下底座通过导柱进行固定,上密封座有进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密封座对光滑无接头薄壁筒体类零件的端面进行密封,并通过上密封座对光滑无接头薄壁筒体类零件加有压力的水对其进行检测。所述的上密封座由上密封压盖、侧面密封圈、Y型密封圈、密封座组成,上密封压盖为圆柱形,中心加工有进水孔,其侧面开有密封圈槽,侧面密封圈放在密封圈槽中,上密封压盖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有一凸圈,凸圈嵌入Y型密封圈的开口中,在凸圈的内孔端面上等圆周角均匀开有至少两道导流槽,在导流槽末端的凸圈开有导流孔,导流槽与进水孔相通,凸圈外表面的根部有定位台阶与密封座的内孔中的台阶相配合,密封座内装入Y型密封圈、上密封压盖侧面套入侧面密封圈后放入密封座内、凸圈嵌入Y型密封圈的开口组成上密封座。上密封座的工作原理,加压的水沿进水孔进入待测工件的同时,也顺着导流槽和导流孔进入凸圈与密封座、上密封压盖之间的间隙对凸圈下方的Y型密封圈的唇口加压,使其张开并对上述间隙进行密封,上方密封座与上密封压盖之间靠侧面密封圈进行密封,从而实现对待测工件的上端面进行密封目的。所述的下密封座由下密封盖、侧面密封圈、Y型密封圈、密封座组成,下密封盖一端实心为圆柱形,其侧面开有密封圈槽,侧面密封圈放在密封圈槽中,下密封盖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加工有一个内径与检测工件外径相配合的盲孔,在盲孔有一凸圈,凸圈嵌入Y型密封圈的开口中,在盲孔的端面上等圆周角均匀开有至少两道导流槽,在导流槽末端的凸圈开有导流孔,凸圈外表面的根部有定位台阶与密封座的内孔中的台阶相配合,密封座内装入Y型密封圈、下密封盖侧面套入侧面密封圈后放入密封座内、凸圈嵌入Y型密封圈的开口组成下密封座。下密封座的工作原理与上密封座相同,只是少了进水孔。上密封压盖、下密封盖上的导流槽有四条。导流槽的数量及宽度与待测工件的容量有关,在保证待测工件充满水的同时由导流槽和导流孔进入凸圈与密封座、上密封压盖之间的间隙的水也要快速充满,并保持压力从而保证Y型密封圈涨开。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检测过程对光滑无接头薄壁筒体类零件精度无不利影响,保证检测过程顺利进行,实现了水压试验之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图2为上密封座的A向视图其中:1上底座2导柱3上密封座4下密封座5压盖6上密封压盖7侧面密封圈8Y型密封圈9密封座10下密封盖101盲孔11下底座12密封圈槽13凸圈14导流槽15导流孔16进水孔17定位台阶20待测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理解本实用新型,对下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改,添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都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它主要包括上底座1、导柱2、上密封座3、下密封座4、下底座11,上密封座3通过压盖5固定于上底座I上,下密封座4固定于下底座11上,待测工件20的两端分别套在上密封座3和下密封座4中,上底座I与下底座11通过导柱2进行固定。上密封座3由上密封压盖6、侧面密封圈7、Y型密封圈8、密封座9组成,上密封压盖6为圆柱形,中心加工有进水孔16,其侧面开有密封圈槽12,侧面密封圈7放在密封圈槽12中,上密封压盖6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有一凸圈13,凸圈13嵌入Y型密封圈8的开口中,在凸圈13的内孔端面上等圆周角均匀开有至少两道导流槽14,图中为四条,在导流槽14末端的凸圈13开有导流孔15,导流槽14与进水孔16相通,凸圈13外表面的根部有定位台阶17与密封座9的内孔中的台阶相配合,密封座9内装入Y型密封圈8、上密封压盖6侧面套入侧面密封圈7后放入密封座9内、凸圈13嵌入Y型密封圈8的开口组成上密封座3。上密封座的工作原理,加压的水沿进水孔16进入待测工件的同时,也顺着导流槽14和导流孔进入凸圈与密封座、上密封压盖之间的间隙对凸圈下方的Y型密封圈的唇口加压,使其张开并对上述间隙进行密封,上方密封座与上密封压盖之间靠侧面密封圈进行密封,从而实现对待测工件的上端面进行密封目的。下密封座4由下密封盖10、侧面密封圈7、Y型密封圈8、密封座9组成,下密封盖10 一端实心为圆柱形,其侧面开有密封圈槽12,侧面密封圈7放在密封圈槽12中,下密封盖10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加工有一个内径与检测工件外径相配合的盲孔101,在盲孔101有一凸圈13,凸圈13嵌入Y型密封圈8的开口中,在盲孔101的端面上等圆周角均匀开有至少两道导流槽14,图中为四条,在导流槽14末端的凸圈13开有导流孔15,凸圈13外表面的根部有定位台阶17与密封座9的内孔中的台阶相配合,密封座9内装入Y型密封圈8、下密封盖10侧面套入侧面密封圈7后放入密封座9内、凸圈13嵌入Y型密封圈8的开口组成下密封座4。下密封座的工作原理与上密封座相同,只是少了进水孔,水由待测工件流出,从下密封盖10凸圈13的导流槽14及导流孔15进入间隙,对Y型密封圈8进行加压。
权利要求1.一种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上底座(I)、导柱(2)、上密封座(3)、下密封座(4)、下底座(11),上密封座(3)通过压盖(5)固定于上底座(I)上,下密封座(4)固定于下底座(11)上,上密封座(3)有进水孔(16),待测工件的两端分别套在上密封座(3)和下密封座(4)中,上底座(I)与下底座(11)通过导柱(2)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密封座(3)由上密封压盖(6)、侧面密封圈(7)、Y型密封圈(8)、密封座(9)组成,上密封压盖(6)为圆柱形,中心加工有进水孔(16),其侧面开有密封圈槽(12),侧面密封圈(7)放在密封圈槽(12)中,上密封压盖(6)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有一凸圈(13),凸圈(13)嵌入Y型密封圈(8)的开口中,在凸圈(13)的内孔端面上等圆周角均匀开有至少两道导流槽(14),在导流槽(14)末端的凸圈(13)上开有导流孔(15),导流槽(14)与进水孔(16)相通,凸圈(13)外表面的根部有定位台阶(17)与密封座(9)的内孔中的台阶相配合,密封座(9)内装入Y型密封圈(8)、上密封压盖(6)侧面套入侧面密封圈(7)后放入密封座(9)内、凸圈(13)嵌入Y型密封圈(8)的开口组成上密封座(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密封座⑷由下密封盖(10)、侧面密封圈(7)、Y型密封圈(8)、密封座(9)组成,下密封盖(10) 一端实心为圆柱形,其侧面开有密封圈槽(12),侧面密封圈(7)放在密封圈槽(12)中,下密封盖(10)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加工有一个内径与检测工件外径相配合的盲孔(101),在盲孔(101)有一凸圈(13),凸圈(13)嵌入Y型密封圈(8)的开口中,在盲孔(101)的端面上等圆周角均匀开有至少两道导流槽(14),在导流槽(14)末端的凸圈(13)开有导流孔(15),凸圈(13)外表面的根部有定位台阶(17)与密封座(9)的内孔中的台阶相配合,密封座(9)内装入Y型密封圈(8)、下密封盖(10)侧面套入侧面密封圈(7)后放入密封座(9)内、凸圈(13)嵌入Y型密封圈(8)的开口组成下密封座(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密封压盖(6)、下密封盖(10)上的导流槽(14)有四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尤其涉及筒体类零件水压试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筒体零件的水压密封检测装置,其技术要点在于它主要包括上底座、导柱、上密封座、下密封座、下底座,上密封座通过压盖固定于上底座上,下密封座固定于下底座上,待测工件的两端分别套在上密封座和下密封座中,上底座与下底座通过导柱进行固定,上密封座有进水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检测过程对光滑无接头薄壁筒体类零件精度无不利影响,保证检测过程顺利进行,实现了水压试验之目的。
文档编号F16J15/46GK203083790SQ2012206794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赖启武 申请人:福建兵工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